
JJ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JJF1529—2015
细菌内毒素分析仪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Bacterial Endotoxin Analyzers
2015-09-15实施
2015-06-15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JJF1529—2015
细菌内毒素分析仪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Bacterial
JJF 1529—2015
Endotoxin Analyzers
归口单位:全国生物计量技术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单位: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天津市天大天发科技有限公司
本规范委托全国生物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F1529—2015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傅博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丁峰元(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赵海山(天津市天大天发科技有限公司)
参加起草人:
唐治玉(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阳金勇(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保志娟(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JJF1529—2015
目 录
引言 1
(Ⅱ) (1) (1) (1) (1 )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3) (3) (3) (4) (4) (5) (6) (7) (9)
范围· 2 引用文件· 3 术语和计量单位 3.1细菌内毒素单位 3.2反应时间一致性 A
概述· 计量特性..
5
5.1透光度一致性: 5. 2 零点漂移.. 5.3 温度示值误差· 5.4 温度波动度. 5.5 孔间温度差异· 5.6 反应时间一致性…· 6校准条件 6.1环境条件 6.2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7.1透光度一致性 7.2零点漂移 7.3 温度示值误差和温度波动度: .. 7.4孔间温度差异 7.5反应时间一致性· 8 校准结果表达·
0
复校时间间隔附录A标准物质溶液及鲨试剂溶液的配制附录B温度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附录 C 校准原始记录格式附录D 校准证书(内页)格式
.
I
JJF1529—2015
引言
本规范的制定主要参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I
JJF1529—2015
细菌内毒素分析仪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细菌内毒素分析仪(动态浊度法)的校准。
2 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术语和计量单位
3.1细菌内毒素单位EUendotoxinunit
细菌内毒素的活性单位,1EU与1个内毒素国际单位(IU)相当。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2反应时间一致性RTCreactiontimeconsistence
仪器检测不同通道中鲨试剂与细菌内毒素标准物质反应后光密度达到某一预先设定值所需要反应时间的一致程度,用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4概述
细菌内毒素分析仪(以下简称仪器)是通过动态浊度法检测鲨试剂与细菌内毒素反应过程中的光密度(浊度)变化来测定细菌内毒素含量的装置。反应时间或浊度增加速度与细菌内毒素的浓度存在一定的关系:绘制内毒素工作标准溶液的反应时间或浊度增加速度内毒素浓度的单对数或双对数曲线,可以实现动态浊度法对样品中的细菌内毒素浓度的定量。
仪器主要由光源、恒温加热器、样品孔、检测器、显示与存储系统(含控制软件)等组成。光信号通过光电传感器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电子电路转化为数字信号,最后控制软件计算达到某一预先设定的光密度所需要的反应时间或浊度增加速度。仪器据检测波长分类,可分为单波长、双波长。
5计量特性 5.1透光度一致性 5.2零点漂移 5.3温度示值误差 5.4温度波动度 5.5孔间温度差异
-
JJF1529—2015
5.6 反应时间一致性
6 校准条件 6.1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10~30)℃。 相对湿度:≤80%。
6.2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6.2.1数字温度计:采用热电偶测温探头,探头长度不超过20mm,最大允许误差为 0.2℃,测量范围满足(20.0~50.0)℃。 6.2.2细菌内毒素分析仪校准用国家有证标准物质,20EU/支,相对扩展不确定度 ≤50% (k=2)。 6.2.3定量鲨试剂(检测限0.03EU/mL)。 6.2.4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 6.2.5 移液器:(20200)uL,(100~1000)uL各1支,经检定合格。
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7.1透光度一致性
将装有0.4mL内毒素检查用水的反应管插人仪器的所有检测孔中,数值显示稳定后,读取所有通道的透光度,计算所有通道的透光度一致性的相对标准偏差。测定仪器所有波长的透光度一致性
按照式(1)计算透光度一致性:
> (t t)2 n-1
1
X 100%
(1)
RSD.:
TA
式中: RSDt 透光度一致性(相对标准偏差),%;
ti 第i个孔的透光度值; t一一所有孔透光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n- 测试的样品孔数,个。
7.2零点漂移
装有0.4mL内毒素检查用水的反应管放于任一孔,封口膜封口,测定仪器的基线 60min。待测定结束后,打印反应曲线,计算基线光密度的零点漂移。
按照式(2)计算零点漂移值:
(2)
ODa=ODmx-OD
式中: ODa 零点漂移值; ODmax 光密度示值的最大值; 2
JJF1529—2015
OD。一光密度初始值(时间0点的光密度示值)。 7.3温度示值误差和温度波动度
在测定仪器零点漂移的同时,待仪器进入37℃恒温状态,选取中间孔,插入装有 0.4mL内毒素检查用水的反应管,将数字温度计插入反应管中,稳定5min后读取数字温度计示值,每隔5min记录1次,持续记录60min,数字温度计测量平均值Ts即为温度标准值。
按式(3)计算温度示值误差:
(3)
AT=T:-Tsi
式中: AT—温度示值误差,℃; T;一仪器的温度示值,℃; T—数字温度计测得的温度标准值的算术平均值,℃。 温度波动度用60min内温度测量标准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ST表示,按
式(4)计算:
(4)
Sr =Tmax-Tmin
式中: Sr—温度波动度,℃; Tmax——某样品孔60min内的温度测量标准值的最大值,℃; Tmin—一某样品孔60min内的温度测量标准值的最小值,℃。
7.4孔间温度差异
在测定样品孔温度波动度的同时,根据仪器加热模块的组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例如检测盘的中心孔和四周任意选取四个孔位),将数字温度计探头插入选定位置装有0.4mL内毒素检查用水的反应管中,待稳定后读取数字温度计测量结果Tsi。
孔间温度差异R按式(5)计算:
Rsi = Tsi max Tsi min
(5)
式中: Rsi—孔间温度差异,℃;
Tsimax——所选取的样品孔中的温度标准值的最大值,℃; Tsimin所选取的样品孔中的温度标准值的最小值,℃。 7.5反应时间一致性
将6.2.2中的20EU/支的细菌内毒素分析仪校准用国家有证标准物质溶解稀释,按照附录A制备成0.25EU/mL的细菌内毒素标准物质溶液,取10支作为反应时间 一致性的测试溶液。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例如检测盘的中心孔和四周任意选取9个孔位),将以上细菌内毒素溶液与预先加人到反应管中的一定量的定量鲨试剂反应,每加完一瓶立即将其推至样品孔底(反应结束前不能再动反应管)。采用动态浊度法,在(37.0士0.5)℃测定,软件记录光密度达到0.02的反应时间。
按照仪器测定要求加入所需体积的鲨试剂溶液(一般0.1mL)和内毒素标准物质溶液(一般0.1mL或0.2mL)。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