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JF 1433-2013 氯气检测报警仪校准规范 高清晰版

JJF 1433-2013 氯气检测报警仪校准规范 高清晰版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55.85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26 10:45:50



相关搜索: 检测 jjf 规范 氯气 1433 高清晰 报警仪 报警仪

内容简介

JJF 1433-2013 氯气检测报警仪校准规范 高清晰版 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JJF1433—2013
氯气检测报警仪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Chlorine Alarm Detectors
2014-01-25实施
2013-10-25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JJF1433—2013
氯气检测报警仪校准规范
JJF 1433—2013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for
ChlorineAlarmDetectors
归口单位:全国环境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江西省计量测试研究院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河北省计量科学研究所
参加起草单位:济南长青计算机有限公司
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本规范委托全国环境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F1433—2013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杨禹哲(江西省计量测试研究院)周泽义(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宋增良(河北省计量科学研究所)
参加起草人:
岳宗龙 (济南长青计算机有限公司) 罗 军(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JJF1433—2013
目 录
(I)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3) (3) (3) (3) (4) (5) (7) (8)
引言 1 范围 2 引用文件. 3
概述· 4 计量特性 4. 1 示值误差 4. 2 重复性· 4.3 响应时间· 4. 4 报警功能· 4. 5 漂移.. 5校准条件. 5.1环境条件 5. 2 校准用计量器具及配套设备: 6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6.1 示值误差 6.2 重复性· 6.3 响应时间· 6.4 报警功能· 6.5漂移· 7 校准结果表达
复校时间间隔· 附录A氯气检测报警仪校准记录附录 B 证书内页格式附录 C 示值误差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8
I JJF1433—2013
引言
本规范以JJF1071一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01一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和JJF1059.1一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为基础性系列规范进行制定
本规范是按照GB12358一2006《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 及HG/T23006一1992《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技术条件及检测方法》中的技术要求和方法,以及GB50493一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中指示报警设备的选用而进行制定的。
本规范的示值误差以测量值的相对误差来表示。 本规范为首次制定。
II JJF1433—2013
氯气检测报警仪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测量范围(0~10)umol/mol至(0~1000)umol/mol氯气检测报警仪(以下简称仪器)的校准,其他用于氯气检测的仪器可参照本规范进行校准。 2 引用文件
GB12358一2006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 GB50493一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HG/T23006一1992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技术条件及检测方法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概述
仪器检测器主要有隔膜电极型、定电位电解型或/和半导体型。采样方式有扩散式和吸人式。主要结构由检测元件、放大电路、报警系统、显示器等组成,
4计量特性
4.1示值误差
最大允许误差:士10%。 4.2重复性
重复性不大于3%。 4.3响应时间
扩散式不大于60S,吸人式不大于30S。 4.4报警功能
具有报警功能的仪器,报警功能应正常。
4.5漂移 4.5.1零点漂移:土3%FS。 4.5.2量程漂移:土5%FS。
注:以上指标不是用于合格性判别,仅作参考。
5校准条件 5.1环境条件 5.1.1环境温度:(15~35)℃。 5.1.2相对湿度:≤85%。 5.1.3工作环境应无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电磁场及干扰气体,校准现场应保持通风和
1 JJF1433—2013
采取安全措施。 5.2校准用计量器具及配套设备 5.2.1气体标准物质
氯气气体标准物质,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不大于2%(k=2)。
5.2.2标准气体稀释装置:稀释误差不超过土1%。 5.2.3秒表:分度值不大于0.1s。 5.2.4流量控制器:流量范围(500~1200)mL/min或按照仪器说明书要求,准确度级别不低于4级。如图1所示。
流量计1
被校仪器
标准气源
流量计2
放空
图1流量控制器示意图
5.2.5零点气体:净化处理过的压缩空气或高纯氮气(99.99%)。 5.2.6减压阀:配套的减压阀应使用不与氯气发生反应或吸附的材质。 5.2.7气体管路:采用不影响氯气浓度的气体管路
6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6.1示值误差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仪器通电预热稳定后,先通入零点气体校准仪器的零点,再通人浓度约为满量程80%的气体标准物质校准仪器,然后分别通入浓度约为满量程20%、 40%、60%、80%的气体标准物质,待示值稳定后,读取示值,每种浓度重复测量 3次,取算术平均值作为仪器示值,按式(1)计算各浓度点的示值误差△C:
C-C. ×100% Cs
(1)
AC
式中: C一每种浓度3次示值的算术平均值,umol/mol; C。一气体标准物质浓度值,umol/mol。
6.2重复性
通入浓度约为满量程60%左右的气体标准物质,待示值稳定后,记录仪器示值C;。 重复测量6次:重复性以单次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表示。按式(2)计算仪器的重复性Sr: 2 JJF1433—2013
(C: -C)2 6-1 X100%
(2)
C
式中: C,仪器第i次测量的示值,umol/mol; C——仪器示值的算术平均值,umol/mol。
6.3响应时间
先通入零点气体使仪器示值回到零点后,再通人浓度约为满量程60%的气体标准物质:待示值稳定后,读取仪器示值,撤去气体标准物质,待仪器回零后:再通人上述浓度的气体标准物质,同时启动秒表,待仪器显示值到达稳定示值的90%时停止计时,记录秒表读数,重复测量3次,取3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仪器的响应时间, 6.4报警功能
通入报警设定值1.5倍的气体标准物质,使仪器出现报警动作,观察仪器声光报警功能是否正常,记录仪器显示的报警浓度值:重复测量3次:3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仪器的报警动作值。 6.5漂移
仪器的漂移包括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仪器通电预热稳定后,通人气体校准仪器零点后,将仪器调到
零点(对指针式的仪器将示值调到5%处),记为C。再通人浓度约为满量程60%的气体标准气体,读取稳定示值为C;而后通入零点气体。对固定式仪器连续运行6h,每间隔1h记录仪器的零点值为C:通入上述同一气体标准物质记录仪器稳定示值为 Csi;对便携式仪器连续运行1h,按上述同样的方法,每间隔10min试验并记录读数一次。按式(3)计算零点漂移:
AZ; = Cx -Co 20 ×100(%FS)
(3)
R
取绝对值最大的△Z;,为仪器的零点漂移。 按式(4)计算量程漂移:
(C - Cz) -(Cso - Co) × 100(%FS) AS=
(4)
R
取绝对值最大的△S:作为仪器的量程漂移。 式中: R——仪器满量程。
7校准结果表达
校准结果应反映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上,校准证书或报告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a)标题,如“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 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3 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JJF1433—2013
氯气检测报警仪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Chlorine Alarm Detectors
2014-01-25实施
2013-10-25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JJF1433—2013
氯气检测报警仪校准规范
JJF 1433—2013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for
ChlorineAlarmDetectors
归口单位:全国环境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江西省计量测试研究院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河北省计量科学研究所
参加起草单位:济南长青计算机有限公司
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本规范委托全国环境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F1433—2013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杨禹哲(江西省计量测试研究院)周泽义(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宋增良(河北省计量科学研究所)
参加起草人:
岳宗龙 (济南长青计算机有限公司) 罗 军(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JJF1433—2013
目 录
(I)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3) (3) (3) (3) (4) (5) (7) (8)
引言 1 范围 2 引用文件. 3
概述· 4 计量特性 4. 1 示值误差 4. 2 重复性· 4.3 响应时间· 4. 4 报警功能· 4. 5 漂移.. 5校准条件. 5.1环境条件 5. 2 校准用计量器具及配套设备: 6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6.1 示值误差 6.2 重复性· 6.3 响应时间· 6.4 报警功能· 6.5漂移· 7 校准结果表达
复校时间间隔· 附录A氯气检测报警仪校准记录附录 B 证书内页格式附录 C 示值误差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8
I JJF1433—2013
引言
本规范以JJF1071一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01一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和JJF1059.1一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为基础性系列规范进行制定
本规范是按照GB12358一2006《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 及HG/T23006一1992《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技术条件及检测方法》中的技术要求和方法,以及GB50493一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中指示报警设备的选用而进行制定的。
本规范的示值误差以测量值的相对误差来表示。 本规范为首次制定。
II JJF1433—2013
氯气检测报警仪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测量范围(0~10)umol/mol至(0~1000)umol/mol氯气检测报警仪(以下简称仪器)的校准,其他用于氯气检测的仪器可参照本规范进行校准。 2 引用文件
GB12358一2006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 GB50493一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HG/T23006一1992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技术条件及检测方法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概述
仪器检测器主要有隔膜电极型、定电位电解型或/和半导体型。采样方式有扩散式和吸人式。主要结构由检测元件、放大电路、报警系统、显示器等组成,
4计量特性
4.1示值误差
最大允许误差:士10%。 4.2重复性
重复性不大于3%。 4.3响应时间
扩散式不大于60S,吸人式不大于30S。 4.4报警功能
具有报警功能的仪器,报警功能应正常。
4.5漂移 4.5.1零点漂移:土3%FS。 4.5.2量程漂移:土5%FS。
注:以上指标不是用于合格性判别,仅作参考。
5校准条件 5.1环境条件 5.1.1环境温度:(15~35)℃。 5.1.2相对湿度:≤85%。 5.1.3工作环境应无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电磁场及干扰气体,校准现场应保持通风和
1 JJF1433—2013
采取安全措施。 5.2校准用计量器具及配套设备 5.2.1气体标准物质
氯气气体标准物质,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不大于2%(k=2)。
5.2.2标准气体稀释装置:稀释误差不超过土1%。 5.2.3秒表:分度值不大于0.1s。 5.2.4流量控制器:流量范围(500~1200)mL/min或按照仪器说明书要求,准确度级别不低于4级。如图1所示。
流量计1
被校仪器
标准气源
流量计2
放空
图1流量控制器示意图
5.2.5零点气体:净化处理过的压缩空气或高纯氮气(99.99%)。 5.2.6减压阀:配套的减压阀应使用不与氯气发生反应或吸附的材质。 5.2.7气体管路:采用不影响氯气浓度的气体管路
6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6.1示值误差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仪器通电预热稳定后,先通入零点气体校准仪器的零点,再通人浓度约为满量程80%的气体标准物质校准仪器,然后分别通入浓度约为满量程20%、 40%、60%、80%的气体标准物质,待示值稳定后,读取示值,每种浓度重复测量 3次,取算术平均值作为仪器示值,按式(1)计算各浓度点的示值误差△C:
C-C. ×100% Cs
(1)
AC
式中: C一每种浓度3次示值的算术平均值,umol/mol; C。一气体标准物质浓度值,umol/mol。
6.2重复性
通入浓度约为满量程60%左右的气体标准物质,待示值稳定后,记录仪器示值C;。 重复测量6次:重复性以单次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表示。按式(2)计算仪器的重复性Sr: 2 JJF1433—2013
(C: -C)2 6-1 X100%
(2)
C
式中: C,仪器第i次测量的示值,umol/mol; C——仪器示值的算术平均值,umol/mol。
6.3响应时间
先通入零点气体使仪器示值回到零点后,再通人浓度约为满量程60%的气体标准物质:待示值稳定后,读取仪器示值,撤去气体标准物质,待仪器回零后:再通人上述浓度的气体标准物质,同时启动秒表,待仪器显示值到达稳定示值的90%时停止计时,记录秒表读数,重复测量3次,取3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仪器的响应时间, 6.4报警功能
通入报警设定值1.5倍的气体标准物质,使仪器出现报警动作,观察仪器声光报警功能是否正常,记录仪器显示的报警浓度值:重复测量3次:3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仪器的报警动作值。 6.5漂移
仪器的漂移包括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仪器通电预热稳定后,通人气体校准仪器零点后,将仪器调到
零点(对指针式的仪器将示值调到5%处),记为C。再通人浓度约为满量程60%的气体标准气体,读取稳定示值为C;而后通入零点气体。对固定式仪器连续运行6h,每间隔1h记录仪器的零点值为C:通入上述同一气体标准物质记录仪器稳定示值为 Csi;对便携式仪器连续运行1h,按上述同样的方法,每间隔10min试验并记录读数一次。按式(3)计算零点漂移:
AZ; = Cx -Co 20 ×100(%FS)
(3)
R
取绝对值最大的△Z;,为仪器的零点漂移。 按式(4)计算量程漂移:
(C - Cz) -(Cso - Co) × 100(%FS) AS=
(4)
R
取绝对值最大的△S:作为仪器的量程漂移。 式中: R——仪器满量程。
7校准结果表达
校准结果应反映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上,校准证书或报告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a)标题,如“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 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3
上一章:GB/T 677-2011 化学试剂 乙酸酐 下一章:JJF 1343-2012 标准物质定值的通用原则及统计学原理

相关文章

JJF 1433-2013 氯气检测报警仪校准规范 JJF 1263-2010 六氟化硫检测报警仪校准规范 高清晰版 JJF 1674-2017 苯气体检测报警器校准规范 高清晰版 JJF 1888-2020 氯化氢气体检测报警器校准规范 高清晰版 JJF 1290-2011 微粒检测仪校准规范 高清晰版 JJF 1822-2020 水样检测用尿素检测仪校准规范 高清晰版 JJF 1360-2012 滑行时间检测仪校准规范 高清晰版 JJF 1287-2011 澄明度检测仪校准规范 高清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