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3.080 J71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4161-2021
离心式流程泵安全运行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afe operation of centrifugal process pumps
2021-12-02发布
2022-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中华 人民共和国
机械行业标准
离心式流程泵安全运行技术规范
JB/T141612021
*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100037
*
210mm×297mm?0.75印张·23千字
2022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价:18.00元
*
书号:15111·16294 网址:http://www.cmpbook.com 编辑部电话:(010)88379399 直销中心电话:(010)88379399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盗版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JB/T14161—2021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安全运行技术要求, 4.1总则. 4.2设计.
II
4.3. 制造 4.4 现场安装与安全防护 4.5 运行状态监测. 4.6 维护.
JB/T14161—202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南元泵业有限公司、杭州大路泵业有限公
司、杭州新亚低温科技有限公司、温州市德茵特种防腐设备有限公司、杭州恒力泵业制造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机电产品质量检测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朝辉、吴伟忠、朱祖超、郑红海、章轶明、丁武、黄忠红、蔡海兵、黄新华。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JB/T14161—2021
离心式流程泵安全运行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应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气等工业中连续运转的离心式流程泵(以下简称泵)在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及维护中应遵守的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用流程离心泵。其他工业用的离心泵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215一2019石油、石化和天然气工业用离心泵 GB/T3216回转动力泵水力性能验收试验1级、2级和3级 GB3836(所有部分)爆炸性环境 GB/T6557 挠性转子机械平衡的方法和准则 GB/T7021 离心泵名词术语 GB/T9239.1 机械振动恒态(刚性)转子平衡品质要求第1部分:规范与平衡允差的检验 GB/T13469 离心泵、混流泵与轴流泵系统经济运行 GB/T14211 机械密封试验方法 GB/T15706—2012机械安全设计通则 风险评估与风险减小 GB/T16907——2014离心泵技术条件(I类) GB/T29529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GB/T29531 泵的振动测量与评价方法 GB/T34875-2017离心泵和转子泵用轴封系统 NB/T47013(所有部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SH/T3139 石油化工重载荷离心泵工程技术规范 SH/T3140 )石油化工中、轻载荷离心泵工程技术规范 SH/T3156一2019石油化工离心泵和转子泵用轴封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7021和GB/T15706一201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安全运行技术要求
4.1总则
泵在全生命周期内,在设计、制造和使用等方面应采取技术措施,防止可能出现的人员伤害、设备损害、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和触电等一些主要危险。泵应保证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运行安全可靠,且操作维护方便。
1
JB/T14161—2021
4.2设计 4.2.1整体设计 4.2.1.1泵的整体设计应与其使用的地理环境、工艺条件相适应,应满足装置流程的操作要求。 4.2.1.2泵机组的强度计算应符合GB/T3215一2019的要求。泵的结构及各零部件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泵在按规定条件制造、安装、储运和使用维护时,不应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和对人身造成伤害。泵材料的选择应符合GB/T3215一2019的要求,并应充分考虑(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一材料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几何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一泵转子部件(包括主轴、叶轮等)应有供应方的材料质量证明书,泵制造厂应按该证明书对材料进行验收,必要时应进行复验;一主要零件的材料原则上不可代用,若需代用应经设计和使用方同意:一用于医药、食品、供水工业的泵,过流部件材质应符合国家相应的医药、食品卫生标准的规定;一一不宜选用对输送介质有影响的材料,或用户或条例规定不允许使用的材料,
4.2.1.3低温泵材料的选择应考虑:
低温材料应符合GB/T3215—2019中6.12.4的规定;一为避免脆裂故障,低温作业的结构材料应适合于本标准和其他规范规定的最低设计金属温度;一在规定的最低设计金属温度低于-20℃下使用的所有承受内压力的钢材(奥氏体不锈钢除外),
应对母体金属和焊接处做V型切口的摆锤式冲击试验。
4.2.2水力设计 4.2.2.1泵的流量-扬程曲线应为从关死点开始连续下降的平滑曲线,无驼峰。 4.2.2.2NPSHA相对于NPSHR应有不小于10%的裕量,且该裕量不应小于0.6m。 4.2.2.3除齿轮增速一体式泵(高速泵)外,其他泵不宜采用诱导轮结构,如果采用诱导轮结构,应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一汽蚀比转速应在制造厂的经验范围内;一诱导轮的设计流量应在泵的额定点附近,设计流速应与叶轮的入口速度相匹配;一诱导轮在振动方面应有稳定的机械性能,且耐冲蚀和抗其他任何机械损害;一数据表上规定的最小稳定连续流量应考虑诱导轮的稳定运行范围。
-
4.2.3转子设计 4.2.3.1泵转子的设计应符合GB/T3215—2019中6.6的规定。 4.2.3.2泵转速设计应避免机组的转子-支承系统产生共振现象。泵的临界转速应符合GB/T16907一 2014中4.3.1的规定。实际临界转速不应侵入规定的转速范围。除买方书面批准外,单级和二级泵转子应采用刚性轴设计。 4.2.4结构设计 4.2.4.1泵各连接部位应满足最大工作压力时的强度,并有可靠的防松措施,能有效地防止人、机损伤。泵或泵机组各静止部件在最大工作压力下不应变形,旋转部件的总挠度应不大于50μm,保证其运行的稳定性。 4.2.4.2除非买方特别批准,下列泵型不应选用悬臂式结构:
—二级泵;一双吸泵:一超出悬臂泵设计经验的大直径叶轮的单级泵。
2
JB/T14161—2021
4.2.4.3泵入口直径小于DN100时,可采用单蜗壳泵;泵入口直径大于或等于DN100时,不应采用单蜗壳泵。 4.2.4.4刚性联轴器传动的立式管道单级悬臂式泵使用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叶轮外缘圆周速度小于50m/s; 一泵输送介质温度不大于150℃。
1
4.2.4.5除另有规定外,卧式泵、立式管道泵采用带中间节或带有中间节特性的加长联轴器。卧式悬臂泵应设计成后开门结构。 4.2.4.6对于立式齿轮增速一体式泵(高速泵),当电动机驱动泵的额定功率大于或等于150kW或电动机质量大于或等于1600kg时,应设置钢结构支架以支撑电动机。 4.2.5泵壳
泵壳的基本设计要求应符合GB/T3215一2019中6.3的规定,其一般原则要求:
紧固件螺纹采用米制螺纹:一对于轴向剖分泵壳,其吸入口和/或排出口为侧向进出时,泵应采用中心线支撑或接近中心线支撑;一一对于使用温度低于0℃的泵,应按最低操作温度设计。
4.2.6轴封
机械密封的种类、型式、配置、冲洗方案、材料的选择应满足使用要求。其设计应符合:
机械密封的基本设计应符合GB/T34875的规定; -优先配备集装式机械密封,密封及其系统的选用准则应符合SH/T3156一2019中5.2的规定;
除另有规定外,应选用GB/T34875规定的第二类密封:一一安装轴封的各零部件(如压盖与密封室、轴套)的尺寸精度、几何公差应符合相应产品的
要求。
4.2.7轴承、轴承箱和润滑
轴承、轴承箱和润滑的设计应符合GB/T16907一2014中4.12的规定。 4.2.8联轴器和联轴器护罩
根据应用条件选择合适的泵用联轴器和联轴器护罩,其要求应符合GB/T3215一2019中7.2的规定。 4.2.9底座
底座的设计应符合GB/T3215一2019中7.3的规定。 4.2.10单人难以搬动的泵零部件
除非其本身形状适合于吊装,否则其均应设有明显的吊环、吊耳或吊装螺栓等,或者标有明显的起吊位置。带包装箱的离心泵,包装箱上也应有明显的起吊位置标志。 4.2.11辅助系统设计 4.2.11.1辅助系统和附件应符合GB/T3215一2019中第7章的规定。 4.2.11.2冷却水、排气、放空、排净、暖泵和其他辅助管道系统,包括所有附件如仪表、阀门等,应清洗并经检验合格后安装在泵或者泵底座范围内。管道和设备的布置应便于拆卸和维护。 4.2.11.3除买方书面批准外,与用户连接的同一类辅助系统应用法兰连接,且只设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并应布置在底座的边缘。
3
JB/T14161—2021
4.2.11.4除另有规定外,冷却水系统总管的进出口管道和每一支管的进出口管道均应设截止阀,且每一支管的出口管道上应设流量视镜。 4.2.11.5辅助系统的所有管路、管件和接头的公称直径应大于或等于DN15,壁厚应不小于1.6mm。 4.2.11.6DN25以下的冷却水(含排净和放空)管道,以及采用无危害、非易燃介质进行密封隔离、 液体排净和放空的辅助管道,可采用管螺纹连接,其他辅助管道系统的接头均应为法兰连接。 4.2.11.7碳素钢和低合金钢管道的腐蚀余量应至少为1mm,高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和有色金属管道可不考虑腐蚀余量。 4.2.11.8除另有规定外,辅助管道系统的进出口法兰应采用同一压力等级。 4.2.11.9输送易燃、易爆等特殊介质的泵,辅助系统应设置安全泄压装置。 4.3制造 4.3.1焊接 4.3.1.1焊接件的焊接应由经劳动部门考核合格的操作人员按工艺程序来完成。焊接要求应符合GB/T 16907—2014中5.3的规定。 4.3.1.2所有管路和压力壳上零件的焊接应符合GB/T16907一2014中5.3的规定。 4.3.1.3补焊的规定应符合GB/T16907一2014中5.2.4的规定。 4.3.2热处理 4.3.2.1泵重要铸件和锻件(如叶轮、导叶、泵体、机座等)应进行消除内应力或改善金相组织的处理。奥氏体不锈钢铸件和锻件应根据具体类别及技术要求进行相应的热处理。 4.3.2.2重要的焊接件,应根据材质、结构和图样技术要求决定是否进行焊后热处理或采取相应的消除残余内应力措施。 4.3.3无损检测 4.3.3.1泵无损检测的评定应由经劳动部门考核合格的操作人员按工艺程序来完成。其评定及操作按 NB/T47013(所有部分)的要求进行。 4.3.3.2承压零件的焊缝应按NB/T47013(所有部分)的规定进行X射线检测或其他无损检测,达到其规定的技术要求。 4.3.3.3泵轴等重要锻件,热处理后应进行无损检测,并应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 4.3.4平衡
泵的旋转零部件应做平衡试验,平衡品质应符合GB/T9239.1的规定,挠性转子应符合GB/T6557 的要求。动平衡精度不低于G2.5级,静平衡精度不低于G6.3级。高速泵动平衡精度不低于G1级。 4.3.5整机装配
整机装配应符合设计要求。 4.3.6试验 4.3.6.1性能试验
流量、扬程、转速和效率(轴功率)以及汽蚀性能试验按GB/T3216的规定进行。 4.3.6.2水静压试验
承受压力的零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密封性试验和水压强度试验,试验时不应有漏水、冒汗或明显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