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1656—2013
炼油化工企业低碳审核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ance for low-carbon audit- Petroleum refining and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2013一07—23 发布
2013一10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 1656—2013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术语和定义审核原则 4.1真实性与准确性 4. 2 完整性与针对性 4.3适用性与符合性
3
4
-般性规定 5. 1 审核范围 5. 2 审核对象 5. 3 审核人员审核程序及内容审核技术要点 7. 1 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 7. 2 现场核查 7. 3 低碳审核重点确定 7. 4 低碳目标设置 7. 5 碳排放核算 7.6 用能核算
5
6
1
..
低碳方案的产生与确定
7. 7
8低碳审核报告内容与要求(以炼油化工企业整体审核为例) 8.1低碳审核报告基本结构与基本内容 8.2低碳审核报告基本内容要求附录A(资料性附录)炼油化工企业低碳审核报告目录示例(以炼油化工企业整体审核为例) ...... 10 参考文献
.
T
Q/SY 1656—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提出本标准由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健康安全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嘉麟、江敏、梁林佐、袁波、丁毅、范巍、张春宇、李志民、安东华、刘安琪、宋文娟、孙力东、杜再江、程家运、潘玲、浦文晶。
=
Q/SY 1656—2013
3. 2
低碳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降低碳排放量的活动。
3.3
碳管理carbon management 即碳排放管理,其目的是减少产品和服务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并寻求以较佳成本效益的方式减
少和抵消碳排放的过程。 3. 4
低碳审核 low-carbon audit 按照一定程序,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对碳排放源进行分析,选定技术经济可行的
低碳方案的过程。 3. 5
直接碳排放源direct carbon emission sources 即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温室气体直接排放源,包括燃料燃烧排放源、工艺过程排放源(包括生产过
程及生产维护过程的排放源)、废物处理/处置排放源和逸散排放源等。 3. 6
能源间接碳排放源 indirect carbon emission sources related to energy 即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意谓企业所消耗的由其他企业提供的外部能源(如电力、蒸汽等)
生产而形成的碳排放源。 3.7
基准年baseline year 企业已获得认可的碳排放量化数据或能源统计数据的年份。
3. 8
基准值baseline data 企业基准年的碳排放或能源统计的数据,或者企业近期稳定生产规模的碳排放或能源统计数据的
平均值。
4审核原则
4.1真实性与准确性
低碳审核应以真实有效的信息和数据为基础,审核过程中应运用科学的技术方法,采用适用的国
内、国际标准,以及经权威机构认可的国外先进标准与技术规范,准确地量化碳排放与能源消耗,真实地反映企业碳管理状况与碳排放水平。 4.2完整性与针对性
低碳审核应对列入审核范围内的所有碳排放源进行全面审核,并针对重点碳排放源进行详细核查。 4.3适用性与符合性
低碳审核应结合炼油化工企业生产特点与生产运营实际,审核程序、审核内容、审核方法等既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炼油化工企业,又符合炼油化工行业的生产特点。
2
Q/SY 1656—2013
5一般性规定
5. 1 ,审核范围
根据审核需求,在企业已明确的组织边界与运营边界内,可设定以下不同的审核范围: a)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全部生产经营业务的整体审核,包括企业所属所有基层生产单位,涉及所
有生产业务和生产工艺环节。
b)1 侧重于企业所属某个基层生产单位的局部审核。 c)侧重于某一或某些典型炼油化工生产装置(设施)的重点审核。
5. 2 审核对象
审核对象应涉及审核范围内所有直接碳排放源和能源间接碳排放源。 5.3 ,审核人员
从事低碳审核人员应熟悉炼油化工生产过程与工艺技术,具备碳排放核算、用能统计核算能力,
具有与炼油化工行业相关的能源管理和环境管理实绩。
审核程序及内容
6
6.1企业低碳审核应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a)筹划准备。 b)审核。 c)推荐低碳方案。 d)编制低碳审核报告。 企业低碳审核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果参见图1。
6. 2
7审核技术要点
7.1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 7.1.1企业现有资料的收集范围 7.1.1.1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基本情况资料的收集主要是企业简况与生产状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企业组织构成、生产经营业务领域与范围、原油加工能力、主要产品方案等。 b)企业主要生产装置与工艺流程、设备、公用工程等,以及企业总体物料平衡图与能量平
衡图。
7.1.1.2企业碳管理基本状况
企业碳管理基本状况具体体现在直接碳排放管理和能源管理两个方面,资料的收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低碳策略,体现节能减碳策略 b) 低碳管理机构,体现碳管理职能。
3
Q/SY 1656—2013
工作成果
工作内容
第一阶段:筹划准备
1.低碳审核工作组; 2.低碳审核范围; 3.低碳审核工作计划
1.成立低碳审核工作组; 2.确定低碳审核范围; 3.制定低碳审核工作计划
第二阶段:审核
1.进行资料收集与现场核查,了解、掌握企业现状(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碳排放与用能状况、碳管理状况); 2.分析、评价企业碳管理、碳排放与能耗状况; 3.确定低碳审核重点; 4.侧重低碳审核重点,核证碳排放与用能数据及信息,
1.现状调查结论; 2.企业碳排放与能耗水平、碳管理绩效评价结论; 3.低碳审核重点; 4. 碳排放与用能核算结果; 5.碳排放及能耗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6.低碳潜力分析结果; 7.低碳目标
选用适当方法进行碳排放与用能核算; 5.鉴别碳排放量大、能耗高的环节与部位,且分析产生
原因; 6.分析企业低碳潜力; 7.设置企业低碳目标
第三阶段:推荐低碳方案
1.低碳方案分类汇总; 2.筛选出的低碳方案可行性分析结果; 3.推荐低碳方案汇总及实施效果预测
1.产生低碳方案; 2.筛选低碳方案并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3.推荐可实施的低碳方案并进行实施效果预测
结果
低碳审核报告
第四阶段:编制低碳审核报告
图1低碳审核工作程序及内容框架
企业直接碳排放管理状况,包括:
c)
碳管理规章制度:包括碳排放计量、监测、统计、核算、报告、考核管理等;碳排放基础信息:包括碳排放气体的种类、排放源类型、排放源活动水平数据、排放因子;生产所耗燃料的种类与数量;主要装置、产品的碳排放状况;碳排放基准值或其他相关统计数据;碳排放管理指标:包括主要装置或产品的碳排放控制指标;碳排放监测工具:包括在线监测仪器的配备、校验与运行状况;选用的碳排放量化方法或量化工具,以及量化数据与结果的质量保证措施;碳减排措施及绩效。
d) 企业能源管理状况,包括:
能源管理规章制度:涵盖能源的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等环节包括能源监测、计量与统计管理;能源计量器具管理;节能减排管理;能源审计管理等; 能源利用状况:包括企业燃料系统、电力系统、热力系统等用能系统的文字叙述及网络图;能耗统计报表及企业相关经营统计报表;能源品质信息,如燃料类型、含碳量低热值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