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1797-2015 石油化工企业防渗工程渗漏检测设计导则

Q/SY 1797-2015 石油化工企业防渗工程渗漏检测设计导则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26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0-31 16:48:54



推荐标签: 检测 企业 设计 石油化工 工程 渗漏 防渗 1797

内容简介

Q/SY 1797-2015 石油化工企业防渗工程渗漏检测设计导则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1797—2015
石油化工企业防渗工程渗漏检测设计导则
Design guideline for leakage inspection of
penetration engineering in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
2015-08-04 发布
2015-11-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 1797—2015
目 次
前言
1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1
2
-般规定渗漏检测设计
4
5
5.1 渗漏管 5. 2 渗漏液检查井 5.3 感应电缆检测系统 5.4电极检测系统 5.5 地下水监测井附录 A(资料性附录)氵 液体渗漏传感感应电缆检测附录B(资料性附录)渗漏液检查井附录C(资料性附录)液体渗漏电极式检测附录D(资料性附录) 地下水监测井
5
8 Q/SY 1797—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建设分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石化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寰球工程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炜、葛保峰、马立新、唐峰、陈红捷、张晓宁、孔繁旭、刘玉
Ⅱ Q/SY 1797—2015
石油化工企业防渗工程渗漏检测设计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企业防渗工程渗漏检测设计的原则、内容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防渗工程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473钢制储罐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防渗工程 penetration work 防止石油化工企业因泄漏导致污染物渗漏进人土壤或地下水的工程措施
3. 2
感应电缆检测系统 induction cable detecting system 通过测定感应电缆电阻变化来判断防渗系统缺陷的元件系统。
3.3
电极检测系统 electrical detecting system 通过测定布置在防渗膜上下的电极间的电流来判断防渗膜缺陷的元件系统。
3. 4
相容性compatibility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接触时,不会产生气体、热量,或者发生燃烧、爆炸、反应、溶解等物理化
学变化。
4一般规定
4.1渗漏检测方法的选取,应以能及时发现污染物渗漏或防渗材料破损、失效为原则,宜方便操作和易于维修 4.2渗漏检测设施一般包括泄漏管、渗漏液检查井、感应电缆检测系统、电极检测系统、地下水监测井等。 4.3渗漏检测设施的设计寿命应不低于防渗工程设施的设计寿命。
1 Q/SY 1797—2015
5.4.6电缆线外接电子处理单元可根据现场条件配备固定式或移动式监测设备 5.5 地下水监测井 5.5.1布设地下水监测井之前,应收集项目场地及周边水文地质条件、全厂总图布置和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等资料。 5.5.2在厂区上游应布设地下水背景监测井,在厂区下游应布设地下水污染监测井,在厂区潜在污染源区宜布设地下水污染源监测井。应急抽水井宜与地下水监测合建。 5.5.3地下水背景监测井的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a)监测井数量应不少于 1口。 b)监测井应布设在地下水上游方向,且明显不受企业污染影响的厂区边界处附近,宜布设在
厂区内。
5.5.4地下水污染监测井的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a)污染监测井应不少于3口,宜在地下水下游的厂区边界处呈扇形布置。 b) 地下水污染监测井宜布设在厂区内。 c) 在地下水下游及扩散方向如有地下水环境敏感目标时,应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在地
下水环境敏感目标上游布设地下水污染监测井。
5.5.5地下水污染源监测井的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a)污染源监测井的布设应根据污染源面积、泄漏的可能性及易发现性、可能泄漏的污染物量及
其危害特性、污染源分布等综合考虑后确定。 b)含有地下及半地下液体物料收集及贮存池(罐)的装置区、液体物料罐区、污水收集及处
理设施、固体废物贮存场等难以在地面发现泄漏的重点污染源附近应分别设置地下水污染源监测井。
c)地下水污染源监测井应布设在潜在污染源下游附近,避开地下管线、基础等地下设施,以及
其他地上建、构筑物。
5.5.6地下水监测宜以浅层潜水含水层为主,并兼顾有水力联系的深层承压含水层。监测目标层与其他含水层之间要有良好的止水性,承压水监测井应分层止水,潜水监测井不得穿透潜水含水层下的隔水层的底板。 5.5.7地下水监测井宜采用单管单层监测井,监测井结构参见图D.1。从地表向下井管的排列分别为井壁管、滤水管、沉淀管。 5.5.8监测层位为潜水含水层时,地下水监测井及滤水管规定如下:
a)监测井深应低于近十年历史最低水位面 5m。存在比水重、与水不相溶的有机物污染风险的
地下水监测井深应在隔水层顶板以下0.5m,但不得穿透隔水层。
b)地下水监测井滤水管长度应保证其在丰、枯水期均能采集到水位面下至少 1m 处的水样。对
于丰、枯水期水位面差大于5m的地下水监测井,滤水管长度范围应保持在多年平均最低水位面下至少1m处,水面上预留5m;在多年平均最高水位面上1m处,水面下预留5m。
c)有受比水轻,与水不相溶的有机物污染风险的监测井,滤水管应高于丰水期水位面上0.5m;
有受重质非水相有机物污染风险的监测井,滤水管应深人隔水层0.2m~0.3m。
5.5.9监测层位为承压含水层时,地下水监测井应穿透隔水层进人承压含水层不少于 2m。监测井滤水管长不小于1m,滤水管顶在隔水顶板下方1m处。 5.5.10地下水监测井井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内径应满足洗井、修井、在线自动监测设施安装要求,宜不小于 100mm。 b)当地下水监测井具备应急抽水功能时,地下水监测井深度及井管内径应根据抽水试验确定。 c)井管应由坚固、耐腐蚀、对地下水水质无污染的材料制成。
3 Q/SY 1797—2015
5.5.11地下水监测井滤水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滤水管及其上部井管0.6m处的外围需用滤料填实形成过滤层,围填滤料的厚度不应低
于50mm。 b)滤料应由经过清水或蒸汽清洗、按比例筛选、化学性质稳定、成分已知、级配良好的颗粒
组成,宜采用石英砂作为滤料。
5.5.12 沉淀管底部应设接头底盖封实,可采用螺纹、焊接密封,不应使用黏结剂密封。 5.5.13 监测井密封应符合以下规定:
a) 从地表至过滤层的环状间隙宜采用水泥、黏土进行密封。严禁使用岩屑和监测井周围的材料
作为监测井回填材料。 b) 监测井采用水泥浆密封时,从滤料至地表由下到上应依次填充黏土、水泥 c) 过滤层上方宜填人球状或扁平状的黏土粒层,厚度不小于0.6m,粒径宜为6mm~12mm。 d) 黏土层上方至地表宜采用不掺砂的水泥填实
5.5.14地下水监测井井口设计高度应高出地面,避免地表径流等进入监测井,宜高出地面0.4m,安装井口防水井盖 5.5.15地下水监测井应设井口保护设施,一般由水泥平台、井台、井口标识组成,参见附录D,应符合以下规定:
a)水泥平台上设置水准测量点。 b)井台宜高出地面0.5m,并安装防水顶盖。 c)井台侧面设置标识牌,标识应包含井号、井深、井顶高程等信息,参见图D.2。
5.5.16厂区下游地下水环境敏感时,综合考虑厂区水文地质条件、污染源分布和污染物危害特性,宜适当选取地下水污染源监测井和地下水污染监测井安装在线监测设施。 Q/SY 1797—2015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液体渗漏传感感应电缆检测
储罐罐底液体渗漏传感感应电缆检测原理示意图如图A.1所示。
土工膜钢筋混凝土基础泄漏管
储罐
.5
E
感应电缆终止端
储罐
感应电缆置于开孔的塑料管内
连接至位于中控室的泄漏检测报警装置
感应电缆跳接线
感应电缆分支器
图 A.1 储罐罐底液体渗漏传感感应电缆检测原理示意图
上一章:Q/SY 1795-2015 汽油未洗胶质含量的测定 快速法 下一章:Q/SY 1794-2015 乘用车自动传动液抗颤性能试验法

相关文章

Q/SY 06525-2020 石油化工企业防渗工程渗漏检测设计导则 Q/SY 1303-2010 石油化工企业防渗设计通则 Q/SY 1656-2014 炼油化工企业低碳审核技术导则 Q/SY 1647-2013 石油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规范 Q/SY 06505.4-2016 炼油化工工程仪表自动化设计规范 第4部分: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系统(GDS) Q/SY 1567-2013 地下水封石洞液化石油气储库设计导则 Q/SY 06803.1-2020 三维设计导则 第1部分:炼油化工建设项目 Q/SY 1695.1-2014 三维设计导则 第1部分:炼油化工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