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Y065252020
(2020年确认)
石油化工企业防渗工程渗漏检测设计导则
Design guideline for leakage inspection of penetration engineering in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
2020—11—26实施
2020—11—26发布
发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Q/SY065252020
再版说明
本标准于2020年复审,复审结论为继续有效。 本标准在发布复审结论的同时,按照《关于调整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编号规则的通知》(中油质
[2016】434号】的要求对标准编号进行了修改。
本次印刷与前一版相比,技术内容与前版完全一致。 本次仅对标准的封面进行了如下修改:
标准编号由Q/SY1797—2015修改为Q/SY06525—2020:一标准发布单位按照企业公章,修改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Q/SY065252020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般规定
1
诊漏检测设计 5. 1 渗漏管 5. 2 渗漏液检查井 5. 3 感应电缆检测系统 5. 4 电极检测系统 5. 5 地下水监测井附录A(资料性附录) 液体渗湘传感感应电缆检测附录B(资料性附录) 渗漏液检查井附录C(资料性附录) 液体诊漏电构附录D(资料性附录) 地 水监测井
5
-.
T
Q/SY06525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 气集团公司工程建设分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 气集圃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石化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舞球工程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炜、葛保峰、马立新,唐峰、陈红捷、张晓宁、 孔紫旭、刘玉。
S 兰
ⅡI
Q/SY 065252020
石油化工企业防渗工程渗漏检测设计导则
范围
1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个业防满工用修漏检测设计的原则,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防潜工用设计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号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473 钢制储罐地基基础设计现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4文伴
3.1
防港工程 penetration work 防止石油化工企业因汁漏导致污亏染物渗漏进人土填或地下水的工程措施。
3. 2
感应电缆检测系统 induction cabledetecling sysiem 通过测定感应电缆电阻变化来判断防渗系统缺陷的元件统
3. 3
电极检测系统electricaldeteetingsystem 通过测定布置在防渗膜上下的电极间的电流来判断防渗膜缺陷的元件系统。
3. 4
相容性 compatibility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接触时。 产汽 热品 或老发生燃烧, 爆炸、反应、溶解等物理化
学变化。
一般规定
4
4.1渗漏检测方法的选取,应以能及时发现污染物渗漏或防渗材料破损,失效为原则,宜方便操作和易于维修, 4.2渗漏检测设施一般包括泄漏管、渗漏液检查井、感应电缆检测系统、电极检测系统、地下水监测井等, 4.3渗漏检测设施的设计寿命应不低于防渗工程设施的设计寿命。
1
Q/SY065252020
5渗漏检测设计
5.1渗漏管
对于采用膜防渗的环墙基础储罐应优先利用泄漏管检测。泄漏管设计应符合GB50473的规定,参见附录A 5.2渗漏液检查井 5.2.1罐区防火堤内、装置区调理、装卸区地坪采用防渗膜防渗时,可设置渗漏液检查井,其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 渗漏液检查井应布置手防渗膜铺设区的低点处 b) 渗漏液检查井数量应练合考电泄漏源位置,防湾区面积,法漏液汇集等因素确定,每口井
的收集范围不宜超 u2500m 渗漏液检查井底部 点位手防渗膜以上
5.2.2地下管道采用防渗膜、抗法混凝土管沟防渗时井间距不宜大于100m。 5.2.3渗漏液检查井防渗设计等级成不低于被检测系统的防渗设计等级。 5.2.4 修漏液检查井防诊结构应写间 被检测系统防渗结构紧密连接,参见附录B。 5.2.5渗漏液检查井井口设计高度应高出地面,截免地表径流等进人检查井,并安装井口防水井盖。 5.2.6 诊漏液检查井内可设置停业掌票统 5. 2.7 诊漏液检查井应进行编号,开设置标识说明诊漏液收集的范国。 5.3 感应电缆检测系统 5.3.1 感应电缆检测系统一般山感应电缆。电缆保护精,电子处理单元。报警单元组成,检测系统可用于确定渗漏点的位置:参见附录A。 5.3.2应根据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选择适用的感应电缆。 5.3.3 当感应电缆用于物料储罐底板泄漏检测时,应布置于储罐的环墙基础内,罐底防渗结构层以上。 5.3.4罐底感应电缆铺设间电根据物料性质、感度电绝性能、罐基础压实 实层和防诊层渗透性能等因素确定。 5.3.5罐底感应电缆外部应设置保护设施。保护设施应具有足够的还量。 确保泄漏能及时到达电缆。 保护设施可采用带卡槽或开孔的PVC管道:管道应能满足相应荷载要求 5.3.6 储罐底部理人基础层的切水,排污等物料管道直铺设丁感度电缆上方。 5.3.7 当感应电缆用于物料管道泄漏检测时,应设置于管道底部,与管道同路径敷设。 5.3.8 感应电缆泄漏报警应及时,报警装置可设置于现场,也可在中控室集中设置。 5.4电极检测系统 5.4.1选用电极检测系统检测防渗膜完好性时,应考虑土填电阻率、杂散电流。降水频率等影响因素,参见附录C。 5.4.2电极检测系统一般由电极、电缆、电子处理单元组成。 5.4.3电缆线外宜设防护套管。 5.4.4电极布置应根据防诊膜铺设面积,检测精度要求确定,宜按网格销设 5.4.5电极材质应与泄漏液性质相容。 2
漏液检查井。管道沿线渗漏液检查
Q/SY06525—2020
5.4.6电缆线外接电子处理单元可根据现场条件配备固定式或移动式监测设备。 5.5地下水监测井 5.5.1布设地下水监测井之前,应收集项目场地及周边水文地质条件,全厂总图布置和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等资料。 5.5.2在厂区上游应布设地下水背景监测井,在厂区下游应布设地下水污染监测井,在厂区潜在污染源区宜布设地下水污染源监测井。应急抽水井宜与地下水监测合建 5.5.3地下水背景监测井的市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a) 监测井数量应不少于 b)监测井应布设在地下术上游方向,且明显不受企业污染影响的厂区边界处附近,宜布设在
厂区内。
5.5.4地下水污染监测井的布置成符合以下现
a)污染监测井应不少于口。宜在地下水下游的厂区边界处呈扇形布置。 b) 地下水污染监测井 宜位议在厂区内。
在地下水下游及扩散方向如有地下水环境敏感目标时,应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在地下水环境敏感目标上消布设地下 水污染监侧井地下水污染源监测并的布置应符合以下靓定: a) 污染源监测井的布设应根据污染源面识、泄漏的可能性及易发现性,可能泄漏的污染物量及
5.5.5
其危害特性、污染源分布等综合考虑居碱定 b) 含有地下及半地下能件物料收集及存池 (罐) 的装置区, 菠体物料罐区:污水收集及处
理设施,固体皮物贮有场等维以在地面发现泄漏的重点河单源附近应分别设置地下水污染源监测井。
c)地下水污染源监测井应布设在潜在污染源下游附近,避开地下管线、基础等地下设施,以及
其他地上建,构筑物
5.5.6 地下水监测宜以浅层潜水含水层为生,菲聘有水力顺亲的深层承压含水层,监测目标层与其他含水层之间要有良好的止水性,承压水监测井应分层止水,潜水监测井不得穿透潜水含水层下的隔水层的底板。 5.5.7地下水监测井宜采用单管单层监测井。监测井结构参见图
从地表向下井管的排列分别
为井壁管。滤水管、沉淀管 5.5.8监测层位为潜水含水层时。 地下水监测及滤水管规定如下:
a) 监测井深应低于近十年历史最低水位面5m。存在比水重。与水 不相溶的有机物污柔风险的
地下水监测井深应在隔求层顶板以下0.5m,但不得穿透隔水层 b)地下水监测井滤水管长度应保证其在丰。粘水期均能采集到水位面下至少1m处的水样。对
于丰,枯水期水位面差大于5m的地下水监测井。滤水管长度范围应保持在多年平均最低水位面下至少1m处,水面上预留5m:在多年平均最高水位面上1m处,水面下预留5m 有受比水轻,与水不相溶的有机物污染风险的监测井,滤水管应高于丰水期水位面上0.5m;
7
有受重质非水相有机物污染风险的监测井,滤水管应深人隔水层0.2m~0.3m。
5.5.9 监测层位为承压含水层时,地下水监测井应穿透隔水层进人承压含水层不少于2m。监测井滤水管长不小于1m.滤水管顶在隔水顶板下方1m处。 5.5.10地下水监测并并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内径应满足洗井,修井,在线自动监测设施安装要求,宜不小于100mm。
b) 当地下水监测并具备应急抽水功能时,地下水监测并深度及井管内径应根据抽水试验确定。
井管应由坚固,耐腐蚀,对地下水水质无污架的材料制成,
3
Q/SY065252020
5.5.11 地下水监测井滤水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滤水管及其上部井管0.6m处的外围需用滤料填实形成过滤层,围填滤料的厚度不应低
于50mm,
b) 滤料应由经过清水或蒸汽清洗,按比例筛选,化学性质稳定。成分已知,级配良好的颗粒
组成,宜采用石英砂作为滤料。
5.5.12 沉淀管底部应设接头底盖封实,可采用螺纹。焊接密封,不应使用黏结剂密封。 5.5.13 监测井密封应符合以下规定:
a) 从地表至过滤层的环状问隙宜采用水泥、黏土进行密封。严禁使用岩屑和监测井周围的材料
作为监测井回填材料 b) 监测井采用水泥浆密时,以滤料至地表由下到上应依次填充黏土、水泥。
过滤层上方宜填人球状或启平状的精土粒层·厚度不小于0.心m 粒径宜为6mm-~12mm 黏土层上方至地表宜采用不掺的水泥填实
d
5.5.14地下水监测井井口设计高度虚高出地面:避免地表径流等进人监测井,宜高出地面0.4m 安装井口防水井盖。 5.5.15地下水监测并应设并口保护设施,一般由水泥平台,井台、并口标识组成,参见附录D,应符合以下规定:
水泥平台上设置水测量点 b) 井台宜高出地面0 S1. 安装防水顶盖 c) 井台侧面设置标识摩。 镇 应包含井 时,非深 井顶高程等信息, 参见图D.2。
D
5.5.16厂区下游地下水环境放感时:综合考虑厂区 水文地质条件,污垫源分布和污染物危害特性:宜适当选取地下水污染源监测开和地下水污架监测开安装在线监测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