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180.8—2013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第8部分:效能评价
Specificationofpipelineintegritymanagement-
Part8:Performanceassessment
2013-07-23发布
2013-10-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1180.8—2013
目 次
.ⅡI
前言·
范围术语和定义效能评价方法和流程效能测试 4.1 明确评价目标 4.2 确定评价范围 4.3 选择评价指标 4.4 数据收集与处理 4.5 开展评价 4.6 结论分析 4.7 改进建议 5 综合效能评价 5.1 明确评价目标 5.2 确定评价范围 5.3 选择评价指标 5.4 数据收集与处理 5.5 开展评价 5.6 结论分析 5.7 改进建议 6 效能评价报告附录A(规范性附录) 效能测试指标附录B(规范性附录) 综合效能评价指标体系附录C(资料性附录) 综合效能评价管理难度系数调整方法附录D(资料性附录) 综合效能评价评价单元数据处理方法附录E(资料性附录) 综合效能评价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1 2
?
4
26 29 30
Q/SY1180.8—2013
前言
Q/SY1180《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分为8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管道高后果区识别;第3部分:管道风险评价;第4部分:管道完整性评价第5部分: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第6部分:管道完整性数据库表结构;第7部分:建设期管道完整性数据收集;第8部分:效能评价。
本部分为Q/SY1180的第8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
草。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天然气与管道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
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管道分公司、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西部管道分公司、西南管道分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谷雨雷、郑洪龙、黄维和、周利剑、张华兵、冯文兴、赵冬野、周永涛、徐春燕、张兴龙、杨声将、曹涛、王富祥、李祎、杨玉锋、贾光明、
II
Q/SY1180.8—2013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范第8部分:效能评价
1范围
Q/SY1180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效能评价的方法、流程及效能评价报告编制等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效能评价工作。
2术语和定义
2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管道完整性管理效能 performance of pipeline integritymanagement 管道完整性管理工作所获得的管理效果、效率及效益的综合反映,是衡量从事管道完整性管理工
作过程与结果的尺度。 2.2
效能测试 performancemeasurement 通过考查管道各类危害因素控制及风险消减情况,衡量管道完整性管理实施的效果和效率的
方法。 2.3
综合效能评价 comprehensiveperformanceassessment 通过综合分析管道完整性管理各项工作的“投人一产出”情况,综合衡量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效
?
果、效率及效益的方法。 2.4
失效failure 使用中的某一部分已完全不能操作;还能操作但不能令人满意地完成制定任务;已严重劣化、已
达不到继续安全或可靠使用的程度。
3效能评价方法和流程
3.1 、按照效能评价内容及方式的不同,效能评价可分为效能测试和综合效能评价两种方法 3.2效能测试方法适用于对腐蚀防护、本体管理、第三方损坏预防、误操作控制、自然与地质灾害管理、数据管理等完整性管理工作对管道危害因素控制及风险消减情况的效能评价,在管道开展完整性管理工作一年后开展,此后宜每年开展一次。 3.3综合效能评价方法适用于对管道完整性管理工作各项具体业务工作或整体实施效果、效率及效益的综合效能评价,需要采集大量的完整性管理工作相关技术和经济数据,可在相关数据较为完善的情况下开展。 3.4效能评价的总体流程见图1。
1
Q/SY1180.8—2013
明确评价目标
确定评价范围
选择评价指标
+
数据收集与处理
开展评价
结论分析
+ 改进建议
编制评价报告
图1 效能评价的总体流程
4效能测试
4.1 明确评价目标
应根据管道完整性管理实际需要,明确效能测试所要达到的目标。 4.2 确定评价范围
应选定开展效能测试的管道企业或管理单元,确定评价范围。 4.3 选择评价指标
应根据管道完整性管理关注重点及效能测试目标,选择效能测试指标,指标见表A.1。效能测试指标针对管道完整性管理工作中腐蚀防护、本体管理、第三方损坏预防、误操作控制、自然与地质灾害管理、数据管理等完整性管理工作对于管道各类危害因素及风险消减情况设置,可根据管理中关注的完整性管理工作或危害因素选择效能测试指标。 4.4 数据收集与处理
应针对评价单元的效能测试指标开展数据收集调研,计算各评价指标值,并保存相关问题记录及文档资料。 4.5 5开展评价
应针对管道的各项危害因素,回顾针对其开展实施的管道完整性管理工作具体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开展实施各项管道完整性管理工作前后各相关效能测试指标历年数据变化情况,评价该项完整性管
2
Q/SY1180.8—2013
理工作的努力程度及各种危害因素风险消减或控制的效率、效果情况。 4.6 结论分析
应根据各项工作的效能测试结果及问题记录,给出效能测试分析结论。 4.7改进建议
应针对效能测试分析结果及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5综合效能评价
5.1明确评价目标
应根据管道完整性管理实际需要,明确综合效能评价所要达到的目标。 5.2 确定评价范围
应明确开展综合效能评价的管道企业或管理单元,确定综合效能评价开展范围。 5.3选择评价指标
应根据管道完整性管理关注重点及综合效能评价目标,选择评价指标,指标体系见附录B。综合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按照管道完整性管理具体业务工作划分为数据管理、高后果区识别、风险评价、完整性评价、腐蚀防护、本体管理、自然与地质灾害管理、管道保护、管道保卫等9个业务模块及综合管理模块。各模块应分别设置“投入一产出”指标体系,其中投入指标考虑人、财、物的投入情况,产出指标衡量工作完成的数量、质量及效果情况。综合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可根据所关注的管道完整性管理工作选择,可对各分项业务开展专项效能评价,也可对管道完整性管理总体情况开展综合评价。 5.4数据收集与处理
应针对选定的评价单元开展数据收集调研,并保存相关问题记录及文档资料,确保数据资料客
观、准确及可追溯。计算各评价指标值及管理难度调整系数,应根据管道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管道自身条件(包括运行时间、设计、管材等因素)的不同,分析管道各类危害因素的风险情况及所处高后果区情况,并参照附录C中所示方法计算管理难度调整系数,对各评价单元投入指标数据进行调整。此外,评价单元指标数据宜参照附录D中给出的评价模型要求进行处理。 5.5开展评价
宜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各评价单元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计算得到各评价单元的相
对有效性值,并将其换算为效能值得分,具体计算步骤参见附录E。各评价单元综合评价效能值得分为该评价单元各模块(9个业务模块和1个综合管理模块)的效能值得分之和除以10。 5.6结论分析
根据评价计算得到的各评价单元的效能值得分情况将评价单元的效能分为高、较高、中、较低,低五个级别。效能值得分与效能分级对应关系参见附录E。应根据效能评价结果及数据收集调研发现问题,对各项完整性管理工作的效能进行分析。
3
Q/SY1180.8—2013
5.7 改进建议
应根据评价计算给出的改进结果及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效能改进建议。
效能评价报告
6
管道完整性管理效能评价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
项目概述一评价方法简介;
数据收集及处理;一效能评价;一结论和建议。
-
4
Q/SY1180.8—201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效能测试指标
效能测试指标见表A.1。
表A.1交 效能测试指标表
历年数据 控制措施 评价结论
完整性管理工作 危害因素
效能测试指标
对比分析
根据外腐蚀直接评价(ECDA)结果进行维修的缺陷点数依据外腐蚀直接评价(ECDA)结果排查的杂散电流干扰管段段数阴极保护欠保护段排除段数外腐蚀造成的泄漏次数根据内检测结果进行的立即实施/计
外防腐层破损及阴极保护缺陷
腐蚀防护
外腐蚀 划实施的维修的缺陷点数
根据外检测结果进行的立即实施/计划实施的维修的缺陷点数内腐蚀造成的泄漏次数
内腐蚀 根据内检测结果进行维修的次数
根据内腐蚀直接评价(ICDA)结果进行维修的次数应力腐蚀开裂(SCC)造成的泄漏或失效次数
应力腐蚀开裂 根据应力腐蚀开裂直接评估(SCCDA)
(SCC) 结果进行维修的次数
由于应力腐蚀开裂(SCC)引起的换管等维修次数制管缺陷造成的泄漏次数内检测检测出的管道本体制管缺陷修
本体管理
制管缺陷 复点数
内检测检测出的焊缝(包括螺旋焊缝及直焊缝)制管缺陷修复点数施工缺陷造成的泄漏或失效次数施工引起的凹坑、变形、金属损失、 穿孔失效等缺陷导致的维修点数施工引起的管道防腐层破损导致的维
施工缺陷 修点数
施工引起的环焊缝缺陷导致的维修(包括补强)点数检测到的皱折弯头数量消除的皱折弯头数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