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1180.3-2014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3部分:管道风险评价

Q/SY 1180.3-2014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3部分:管道风险评价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8.93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3 15:20:52



相关搜索: 管道 风险 完整性 管理规范 评价 1180 部分

内容简介

Q/SY 1180.3-2014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3部分:管道风险评价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1180.3—2014 代替Q/SY1180.3—2009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第3部分:管道风险评价
Specification for pipeline integrity management-
Part 3: Pipeline risk assessment
2014—08—22发布
2014一10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1180.3—2014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术语和定义
一般原则评价方法管道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报告附录A(资料性附录) 半定量评价指标体系附录B(资料性附录) 风险矩阵法参考文献
2
-
5
Ln
6
21
2.3 Q/SY1180.3—2014
前言
Q/SY1180《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分为7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管道高后果区识别:

第3部分:管道风险评价;一第4部分:管道完整性评价;一第5部分: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一第6部分:数据采集
第7部分:效能评价。 本部分为Q/SY1180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
起草。
本标准代替Q/SY1180.3一2009《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3部分:管道风险评价导则》。与 Q/SY1180.3一200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一般原则的内容(见第3章)一修改了关于评价方法介绍的内容(见第4章,2009年版的第4章);
一增加了数据收集格式的内容(见5.2);调整了管段划分方式的内容(见5.3,2009年版的4.3.3);细化了评价结果分析的内容(见5.5,2009年版的4.3.5。4.3.6),一删除了PRDC输油管道风险评价法(见2009年版的附录A);
将输气管道风险评价法和风险评价KENT打分法整合为半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见附录A, 2009年版的附录B和附录C)增加了风险矩阵法(见附录B)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天然气与管道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管道分公司、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西部管道分公司、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华兵、周利剑、冯庆善、项小强、常景龙、杨玉锋、程万洲、郑洪龙、王新、徐春燕、邹斌、董绍华、周永涛、刘艳华、赵冬野、王毅辉、王飞。
I Q/SY1180.3—2014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第3部分:管道风险评价
1范围
Q/SY1180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管道风险评价的原则、方法、评价过程与报告编写等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在役油气管道的风险评价。
术语和定义
2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 1
失效failure 造成在役管道系统的某一部分非正常损坏、功能缺失或性能下降,并已达到不能继续安全可靠使
用的事件。 2. 2
风险risk 潜在损失的度量,它是失效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后果的乘积。
2. 3
风险评价 riskassessment 识别对管道安全运行有不利影响的危害因素,评价失效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大小,综合得到管道
风险大小,并提出相应风险控制措施的分析过程。 2. 4
管段 segment 作为评价单元的一段管道。
3 一般原则
3.1应系统全面识别管道运行历史上已导致管道失效的危害因素,并参考类似管道的失效因素。应对识别出的每一种危害因素造成失效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评价。 3.2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应充分考虑管道系统特点、危害因素识别结果及所需数据的完整性和数据质量。 3.3风险评价过程中评价人员应与管道运行管理人员进行充分讨论和结合。 3.4风险评价应定期开展。当管道运行状态、管道周边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开展再次评价。
4 评价方法
4.1按风险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可以将风险评价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半定量风险评价及定量风险评价。企业应根据评价目的、管道数据情况、评价投人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方法。 4.2评价方法中失效可能性应考虑以下影响因素:
1 Q/SY1180.3—2014
a) 腐蚀,如外腐蚀、内腐蚀和应力腐蚀开裂等。 b) 管体制造与施工缺陷。 c) 第三方损坏,如开挖施工破坏、打孔盗油(气)等, d) 自然与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和水毁等。
误操作。
e)
4. 3 评价方法中失效后果应考虑以下影响因素:
a) 人员伤亡影响。 b) 环境污染影响。 c) 停输影响。 d) 财产损失。
4. 4 典型半定量评价法参见附录A,定性的风险矩阵图法参见附录B。
5 管道风险评价
5.1评价流程
管道风险评价的流程见图1。
数据收集与整理
危害因素识别
管道分段
失效后果分析
失效可能性分析
管段风险计算
结果分析
图1 管道风险评价流程
5. 2 数据收集与整理 5.2.1 应根据评价方法所需数据进行风险评价属性数据收集,按表1和表2的格式进行整理
表1 管段数据格式示例
起始里程 终止里程 km
备注
属性名称
属性值
属性编号
km 35. 0
设计系数
三级地区
20.0
0. 5
1
2 Q/SY1180.3—2014
表2管道单点属性数据格式示例
里程 km 31. 5
属性编号
属性名称截断阀
属性值 RTU
备注刘家河阀室
1
5.2.2 收集数据的方式有踏勘、与管道管理人员访谈和查阅资料等。一般需要收集以下资料:
a) 管道基本参数,如管道的运行年限、管径、壁厚、管材等级及执行标准、输送介质、设计压
力、防腐层类型、补口形式、管段敷设方式、里程桩及管道里程等。 b) 管道穿跨越、阀室等设施。 c) 管道通行带的遥感或航拍影像图和线路峻工图。 d) 施工情况,如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季节、工期等。 e) 管道内外检测报告,内容应包括内、外检测工作及结果情况。 f) 管道泄漏事故历史,含打孔盗油。 g) 管道高后果区、关键段统计,管道周围人口分布。 h) 管道输量、管道运行压力报表。 i) 阴保电位报表以及每年的通/断电电位测试结果。 j) 管道更新改造工程资料,含管道改线、管体缺陷修复、防腐层大修、站场大的改造等。 k) 第三方交叉施工信息表及相关规章制度,如开挖响应制度, 1) 管道地质灾害调查/识别,及危险性评估报告。 m) 管输介质的来源和性质、油品/气质分析报告。 n) 管道清管杂质分析报告。 0) 管道初步设计报告及竣工资料。 p) 管道安全隐患识别清单。 q) 管道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r) 管道安全评价报告。 s) 管道维抢修情况及应急预案。 t) 站场HAZOP分析及其他危害分析报告。 u) 是否安装有泄漏监测系统、安全预警系统及运行等情况。 v) 其他相关信息。
5. 3 管段划分
管道风险计算以管段为单元进行,可采用关键属性分段或全部属性分段两种方式:
关键属性分段:考虑高后果区、地区等级、管材、管径、压力、壁厚、防腐层类型、地形地
a)
貌、站场位置等管道的关键属性数据,比较一致时划分为一个管段。以各管段为单元收集整理管道属性数据,进行风险计算。
b)全部属性分段:收集所有管道属性数据后:当任何一个管道属性沿管道里程发生变化时,
插入一个分段点,将管道划分为多个管段,针对每个管段进行风险计算。
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宜采用全属性分段方式,并按照附录A中属性进行分段。风险矩阵法宜采
用关键属性分段。 5.4风险计算 5.4.1采用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应对每个管段综合其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得到其风险。
评价时应注意:
3 Q/SY1180.3—2014
a) 应采用最坏假设,一些未知的情况应给予较差的评价。 b) 应保持评价的一致性,类似情况给予相同评分 c) 进行失效可能性分析时,除考虑外部因素引起管道意外泄漏的可能性外,还应考虑已经采取
控制措施的预防效果。 d) 进行失效后果分析时,应只考虑即时影响
宜对评价过程中的各因素的取值进行备注说明,增加评价结果的可追溯性。
e)
完成各管段评分及风险值计算后,宜按照表3进行计算结果汇总。
表3 管道风险统计表格示例
管段起始里程 管段终止里程
风险情况 风险减缓描述
失效可能性 失效后果 433. 8
风险值 72. 3
备注
km 10. 3
km 11. 2
建议措施开展外检测
腐蚀
6
根据表3可绘制直观的风险折线图来展示管道风险,见图2。可参照图2绘制管道失效可能性折
线图、管道失效后果折线图等。
管道风险折线图
0f 10 20
30 50 60 70 80
R
HUHP 100 0.00 11.00 22.00 33.00 44.00 55.00 66.00 77.00 88.00 99.00 110.00
-
-
o
里程,km
图2 管道风险折线示例图
5.4.2 采用风险矩阵法进行风险评价时,参照附录B中内容评价管道风险;通过表B.1和表B.2确定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级别,根据表B.3中矩阵,确定管段的风险级别。 5.5结果分析
应按照各个管段的风险值进行排序,必要时也可按各个管段的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进行排序,并分析高风险引起原因,分轻重缓急针对性地提出风险减缓建议措施。应考虑各种风险减缓措施的成本和效益。
针对失效可能性可用的主要措施见表4。
表 4 针对失效可能性风险控制措施一览表
序号
风险类型
可选择的风险控制措施
1) 加强巡线; 2) 加强管道保护宣传; 3) 增加管道标识; 4) 安装安全预警系统; 5) 增加套管、盖板等管道保护设施; 6) 增加埋深; 7) 改线
第三方损坏
1
4 Q/SY1180.3—2014
表4(续)
序号
风险类型
可选择的风险控制措施
1) 开展管道内外检测、完整性评价及修复; 2) 增设排流措施; 3) 输送介质腐蚀性控制; 4) 降压运行 1) 水工保护工程; 2) 灾害体治理; 3) 灾害点监测; 4) 增加河流穿越埋深; 5) 管道防护措施; 6) 更改穿越方式; 7) 改线 1) 内外检测、压力试验及修复; 2) 降压运行 1) 员工培训; 2) 规范操作流程; 3) 超压保护; 4) 防误操作设计、 防护
腐蚀
2
自然与地质灾害
3
制造与施工缺陷
4
误操作
针对失效后果导致风险的控制措施包括:
安装泄漏监测系统。 b) 手动阀室变更为RTU阀室。 c) 增设截断阀室。 d) 改线。 e) 应急准备。
a)
6 风险评价报告
风险评价报告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概述(评价目的、评价背景、评价结果简介)。 管道基本情况(管道基本参数、管道路由、管道完整性管理现状)。 评价方法与评价过程。 管段划分(管段划分原则和结果)。 风险评价(失效可能性分析、失效后果分析、风险排序、高风险原因分析)。 评价结论及建议风险减缓措施。
5
上一章:Q/SY 1180.2-2014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2部分:管道高后果区识别 下一章:HG/T 6072-2022 焦化废水中硫氰酸盐含量的测定

相关文章

Q/SY 05180.3-2019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3部分:管道风险评价 Q/SY 1180.4-2015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4部分:管道完整性评价 Q/SY 05180.8-2018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8部分:效能评价 Q/SY 1180.8-2013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8部分:效能评价 Q/SY 01023.4-2018 油气集输管道和厂站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4部分:管道检测与评价 Q/SY 10726.3-2019 管道完整性管理系统规范 第3部分:制图及符号 Q/SY 1726.3-2014 管道完整性管理系统规范 第3部分:制图及符号 Q/SY 1676.1-2014 城镇燃气管网半定量风险评价技术规范 第1部分:钢质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