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180.4—2015 代替Q/SY1180.4—2009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第4部分:管道完整性评价
Specification for pipeline integrity management-
Part 4: Pipeline integrity assessment
2015—08—04发布
2015—11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1180.4—2015
目 次
前言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1
一般要求内检测评价
7
5.
压力试验直接评价评价报告
6
8
附录A(资料性附录)内检测器的类型及适用性附录B(资料性附录) 需要收集的数据附录C(资料性附录) 推荐的缺陷评价方法附录D(资料性附录) 缺陷的响应准则参考文献
山
8
10
11
4
Q/SY1180.4—2015
前言
Q/SY1180《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分为7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管道高后果区识别;第3部分:管道风险评价;
一第4部分:管道完整性评价:一第5部分: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第6部分:数据采集;
第7部分:效能评价。 本部分为Q/SY1180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标准代替Q/SY1180.4一2009《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第4部分:管道完整性评价导则”,与 Q/SY1180.4一200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一增加了完整性评价的一般要求(见第4章):一增加了内检测的内容,并调整参照的标推(见5.2和附录A):一完善了缺陷评价数据收集的内容(见5.3和附录B):一增加了缺陷评价方法选择考虑的因素。并调整参照的标准(见5.5和附录C);一给出了各种缺陷的响应准则(见5.6和附录D):
修改了压力试验的选用条件和参照的标准(见第6章,2009年版的4.2):增加了直接评价参照标准和内容(见第7章):删除了缺陷修复方法总览(见2009年版的附录C)。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天然气与管道专业标雅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
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管道分公司,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西部管道分公司、 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西南管道分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富祥、冯庆善、陈健、常景龙、燕冰川、王婷、王维斌、玄文博、雷铮强、杨辉、董绍华、贾光明、赵冬野、徐春燕、余东亮、刘桂春、王禹钦、刘哲、么惠全。
II
Q/SY 1180.4—2015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第4部分:管道完整性评价
1范围
Q/SY1180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管道完整性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油气管道的完整性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805液体石油管道压力试验 GB50369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Y/T5922 2012天然气管道运行规范 SY/T6597 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规范 SY/T6825 管道内检测系统的鉴定 SY/T 6889 管道内检测 Q/SY1267 钢质管道内检测开挖验证规范 Q/SY1592 油气管道管体修复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腐蚀 corrosion 由于管材与所处环境发生反应而造成管道壁厚的金属损失。
3. 2
划痕 gouge 金属机械切削造成的细长凹槽或孔穴。
3.3
凹陷dent 因外力撞击或挤压造成管道表面曲率明显变化的局部弹塑性变形。
3. 4
裂纹 crack 一种断裂型不连续,其主要特征为锋利的尖端和张开位移处长宽比大。
3.5
安全系数 safety factor (SF) 结构承载能力的安全元余比值,为大于或等于1的数值。
1
Q/SY1180.4—2015
3. 6
设计系数design factor 在管道设计中,设计压力产生的环向应力与规定的最小屈届服强度的比值,
3. 7
响应 response 对含缺陷管道采取紧急修复、降压或其他的风险减缓措施。
3.8
内检测in-line inspection 在管道内部使用智能内检测器进行的在线检测,也称智能清管。
3. 9
压力试验 pressure test 以液体或气体为介质,对容器或管道逐步进行加压,达到规定的压力,以检验容器或管道强度和
严密性的试验。 3.10
直接评价directassessment 种采用结构化过程的完整性评价方法,通过整合物理特性、管道系统的运行记录或检测、检查
-
和评价结果的管段等信息给出预测性的管道完整性评价结论。通常用于评价腐蚀等与时间相关的缺陷对管道完整性的影响,一般包括预评价,间接检测、直接检查。后评价四个步骤。 3. 11
适用性评价fitness forpurpose 评价含缺陷或损伤在役构件结构完整性的工程定量方法。
4一般要求
4.1应周期性地开展管道完整性评价。 4.2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运行条件和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管道完整性评价方法。完整性评价方法包括内检测评价、压力试验,直接评价以及其他技术上证明能够确认管道完整性的评价方法。 具备内检测条件时,应优先选用内检测评价。 4.3当管道升压运行。输送介质改变等运行工艺条件变化或封存管道再启用时,应进行完整性评价。 4.4完整性评价人员应熟知并掌握管道完整性评价的方法和流程,了解管道工作原理和安全运行条件,具备检测,材料和力学等知识及相关工作经验 4.5应充分识别检测、评价与维修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5内检测评价
5.1一般要求
基于内检测的完整性评价步骤如下:开展内检测、收集评价数据、统计分析缺陷数据、确定缺陷评价方法。开展适用性评价。确定再检测周期,给出结论与建议。 5.2内检测 5.2.1常用的内检测方法包括变形内检测,漏磁内检测、超声内检测、中心线测绘内检测等。内检测器的类型及适用性参见附录A。 5.2.2应基于检测目的和检测对象选择合适的内检测方法,并使内检测器的能力和性能与管道检测 2
Q/SY 1180.4—2015
的需求相适应。内检测前,应评估管道的可检测性。当存在限制条件时,宜通过改造或临时调整运行工况使其具备内检测条件。 5.2.3制定内检测技术规范与选择内检测服务方时应按照SY/T6825和SY/T6889的要求进行。内检测的计划组织、实施、技术要求和报告要求等应按照SY/T6597和SY/T6889的要求执行。内检测开挖验证应按照SY/T6825和Q/SY1267的要求进行。
5.3收集评价数据
明确被评价的对象和范围,收集完整性评价所需要的数据,包括管段属性,建设数据,运行数据,检测数据,载荷数据。力学性能数据和其他数据等。需要收集的数据参见附录B。 5.4统计分析缺陷数据
对缺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缺陷的类型,分布规律以及与管道高程,地理环境的对应关系,分析缺陷的可能成因,包括但不限于:
a)缺陷总体统计分析。 b) 缺陷分类统计分析, c) 缺陷数目沿检测里程段(如每100m)分布统计分析。 d) 缺陷沿检测里程与时钟方位分布统计分析。 e) 缺陷深度、轴向长度和环向宽度沿检测里程分布统计分析。 f) 缺陷位于弯头。焊缝等位置的统计分析。 g) 缺陷与地理环境,高程对应关系统计分析。 h)i 两次或多次时间周期内缺陷变化的统计分析。
5.5确定评价方法
应基于收集整合的评价数据,根据缺陷性质和材料力学性能,充分考虑缺陷处管道承受的各种载荷与可能的失效模式,选择合适的缺陷适用性评价方法。常用的缺陷评价方法参见附录C。 5.6开展适用性评价 5.6.1应按照标准、行业实践及管道企业的运行策略,结合管道的失效历史,确定不同类型缺陷的响应准则。缺陷的响应准则参见附录D。 5.6.2根据选择的缺陷评价方法与安全系数,计算得出管道缺陷的剩余强度:根据不同类型缺陷的响应准则,判断缺陷是否需要响应:并结合缺陷失效后果严重程度等,给出缺陷的响应时间。 5.6.3对于与时间相关的缺陷,应基于管道投用时间、缺陷致因等信息,建立管道缺陷增长预测模型,预测缺陷增长趋势,根据不同类型缺陷的响应准则,给出缺陷的计划响应时间。 5.6.4应结合管道的历史失效事故、最近运行状况、缺陷失效后果严重程度等,给出缺陷响应前含缺陷管道的安全运行建议。 5.6.5应考虑检测与适用性评价结果的时效性,缺陷响应时间应从现场检测完成时开始算起。 5.7确定再检测周期
应综合考虑缺陷检测精度及置信度,缺陷评价结果,缺陷增长对管道未来结构完整性的影响,结合风险评估结果和经济条件,给出再检测周期和再检测评价方法的建议等。 5.8结论与建设
简要列出主要缺陷和评价结果,明确应采取的对应措施,给出运行中应注意问题的建议,从安全
3
Q/SY1180.4—2015
运行的角度给出管道是否符合安全运行的要求或应采取何种措施管道才能达到安全运行的条件
应针对不同类型的管道缺陷选择适用的修复方法与修复程序,缺陷修复方法参见Q/SY1592。
6压力试验
6.1一般要求 6.1.1压力试验适用于直接验证管道当前状态的承压能力,评价结果不宜用于判定试压后长期运行的承压能力。 6.1.2压力试验一般在管道处于如下状况时选用:
a 在役管道改变输送介质类型或提高运行压力前。 b) 停输超过一年以上管道再启动或封存管道再启用前。 c) 在役管道输送工艺条件发生重大改变的 d) 在役管道的更换管段。 e) 经过分析需要开展压力试验的
6.2输油管道压力试验
输油管道的压力试验宜分段进行,试压压力、稳压时间与合格标准见表1,具体参照GB/T 16805和GB50369执行。
表1输油管道试压压力,稳压时间与合格标准
地区等级
建议试压压力及稳压时间
拟运行压力的1.1倍
试压压力稳压时间试压压力稳压时间
般地区
24h
拟运行压力的1.25倍
高后果区
24h
合格标准
压降≤1%试压压力,且压降≤0.1MPa
6.3输气管道压力试验
输气管道的压力试验宜分段进行,试压压力、稳压时间与合格标准见表2,具体参照GB50369 和SY/T5922一2012的第9章执行。
7直接评价
7.1直接评价适用于评价外腐蚀,内腐蚀,应力腐蚀等与时间相关缺陷对管道完整性的影响,包括预评价。间接检测、直接检查和后评价四个步骤。直接评价一般在如下状况时选用:
a)不具备内检测或压力试验实施条件的管道。 b)可满足经济有效地识别管道风险的要求。
评价腐蚀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7.2埋地管道外腐蚀直接评价参照SY/T0087.1执行。 7.3液体管道内腐蚀直接评价参照NACESP0208执行。 7.4 干气管道内腐蚀直接评价参照NACESP0206执行。 4
Q/SY 1180.4—2015
湿气管道内腐蚀直接评价参照NACESP0110执行 7.6 埋地管道应力腐蚀开裂直接评价参照NACESP0204执行。
7.5
表2 输气管道试压压力 稳压时间与合格标准
地区等级一级地区
建议试压压力及稳压时间
试压压力稳压时间试压压力稳压时间试压压力稳压时间试压压力稳压时间
拟运行压力的1.1倍
24h
拟运行压力的1.25倍
二级地区
24h
拟运行压力的1.4倍
三级地区
24h 拟运行压力的1.5倍
四级地区
24h
合格标准
压降≤1%试压压力:且压降≤0.1MPa
8. 评价报告
8.1完成评价后,应编制评价报告。评价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管道概况、使用的评价方法、评价参照的法规标准、评价使用的管道相关参数、数据统计分析、完整性评价、评价结论及维修维护建议、 再检测计划建议和管道安全运行建议等内容 8.2对与时间有关的缺陷,在再评价周期内,宜结合维修或开挖测量结果修正评价报告,
,
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