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1863-2016 连续管测井作业技术规范

Q/SY 1863-2016 连续管测井作业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47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0-31 14:26:54



推荐标签: 连续 作业 技术规范 1863

内容简介

Q/SY 1863-2016 连续管测井作业技术规范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1863—2016
连续管测井作业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ogging operation of coil tubing unit
2016-04-01实施
2016—01一27发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 1863—2016
目 次
前言·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4作业准备现场作业 6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
.........
2
3
..
5 Q/SY1863—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工程技术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
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兴、许洪华、李璟华、张强、杨超登、尹国平、陈雄、邹先雄、李剑秋。
II Q/SY 1863—2016
连续管测井作业技术规范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连续管测井作业应具备的条件、施工准备、现场作业及安全环保质量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裸眼井、套管井连续管测井作业,其他作业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132石油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规范 SY/T 5600 石油电缆测井作业技术规范 SY 5726 石油测井作业安全规范 SY/T6698油气井用连续管作业推荐作法 SY/T 6751 欠平衡测井作业技术规范 Q/SY1082—2010连续管修井作业规程 Q/SY 1311 含硫化氢井测井安全防护规范
术语和定义
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连接短节 connector sub 连接连续管与下井仪器,并在接头处设置有防退扣装置的短节。
3. 2
循环短节circulation sub 建立连续管由内向外循环通道的短节。 注:循环短节设置有两个通道,一个通道用于测井电缆通过,在通道内放入橡胶密封圈和顶环,防止泥浆进入;
另一个通道用于压力循环,该通道装有从连续管内向外的单向阀,连续管在下放过程中内部始终注满水,保持连续管内外的压力平衡。
3. 3
弱点短节weak-point sub 使连续管与下井仪器在预定张力下能够脱离的短节,注:弱点的张力设置应小于连续管自身应急丢手装置断开值。
3. 4
注脂短节 grease sub 内部注满绝缘硅脂的短节。 注:连接弱点短节与测井马笼头,用于连续管电缆与测井马笼头之间缆芯的连接 Q/SY 1863—2016 3. 5
注入头组件 injector assembly 组装了连续管导向器和防喷盒的注入头组合件即为注人头组件。
4作业准备 4.1作业设计 4.1.1根据作业和所使用的连续管设备的要求,收集下列资料:
井的基本数据:应包括地理位置、产层层位、井段及岩性,油补距,产量及液体性质、原始
a)
地层压力,生产方式及当前地层压力、井底温度、液面、井内砂面、遇阻井深位置、井口油套压力等。 井史资料:应包括钻井过程中的复杂情况;钻、试和采简史。
b) c) d) e) f)
井身结构:应包括井身示意图、钻头程序、套管程序和井斜数据表。 井口装置:应包括防喷器型号、采油树型号、连接方式、连接尺寸和密封钢圈尺寸。 井内管串:应包括油管、钻杆或套管尺寸,入井深度、最小内通径、油管单根记录。 井内介质:应包括密度、黏度、有毒有害气体(H,S,CO2)含量和井底情况描述。
4. 1. 2 编制作业计划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a) 井的基本情况, b) 测井项目及要求。 c) 主要设备及参数。 d) 连续管强度计算、模拟软件计算 e) 作业流程与技术措施。 f) 应急预案。
4. 2 设备准备 4.2.1井口装置
井口装置工作压力与作业井压力相匹配,材质应满足井内介质(含H,S,CO,和酸等腐蚀性介质)及作业要求。 4. 2. 2 连续管设备
应配备满足作业井作业要求的连续管设备,包括并且不仅限于连续管长度、直径及管内电缆参数、注人头功率等参数。 4.2.3泵车及压力管汇
应配备满足作业井作业要求的泵车和压力管汇。 4.2.4起重设备
根据连续管注人头组件、防喷管、防喷器、井口高度和最大载荷确定起重设备, 4.2.5测并系统
应具备与连续管设备配套的滑环、深度编码器及相应不小于20m长的专用连接线,与连续管设备通信的对讲系统。 2 Q/SY 1863—2016
4.2.6辅助短节
连接短节、循环短节、弱点短节、注脂短节应满足连续管与下井仪器连接要求,且符合耐温、耐压、拉力、扭力等作业技术要求, 4.2.7测井电缆
测井电缆性能应符合SY/T5600规定的测井作业要求, 4.2.8下井仪器
根据测量项目要求选择下井仪器串及配套的旋转短节、井下张力短节及柔性短节。
5现场作业
5.1作业要求 5.1.1作业井应具备的条件按Q/SY1082一2010中第5章的规定执行 5.1.2召开相关方作业前协调会,应明确如下内容:
a) 作业井的基本情况。 b) 作业目的、程序、要点、难点、作业风险和安全措施等作业设计的具体要求 c) 危险区域、安全应急预案及逃生路线。
5.1.3 在施工区醒目处安装风向标。 5.1.4 设备进人作业井场后,连续管设备尾部距离井口8m~20m,中心轴线应对正井口。 5.1.5测井设备摆放位置与连续管设备保持不大于15m的距离,确保两者之间的深度线、滑环线及对讲通信线连接可靠 5.1.6按照测并项目要求,对测并系统、下并仪器进行地面检查及相应刻度 5.2设备安装 5.2.1连续管与测井设备连接 5.2.1.1 校验连续管设备深度计数器,操作程序见Q/SY1082—2010附录C。 5.2.1.2在连续管深度编码器的另一侧安装测井深度编码器,并与测井设备深度线连接,确认工作正常。 5.2.1.3 使用滑环线连接测井设备与连续管滑环,并通过测井系统对电缆芯通断、绝缘进行检查,符合测井要求。 5.2.1.4建立连续管操作室与测井操作室对讲通信。 5.2.2 连续管设备安装 5.2.2.1 根据井口装置类型选择安装与井口匹配的法兰短节(或变扣转换短节)。 5.2.2.2吊防喷器到井口上方,与井口法兰短节(或变扣转换短节)连接;调试检查防喷器有效,并确认四道闸板全部打开。 5.2.2.3吊注入头到地面,放置在平整的地面或垫木上;注人头固定好后,将驱动、控制液压管线连接到注入头上。 5.2.2.4注人头试运转,确定注人头链条运行平稳无异响并润滑良好。 5.2.2.5将连续管牵人注人头。
3 Q/SY 1863—2016 5.2. 2. 6 6将注人头组件吊装到井口之上,与防喷器连接。 5.2.2.7按设计要求进行密封性试压,应不小于预计最高井口压力的1.2倍。 5.2.2.8将防喷器从井口法兰短节(或变扣转换短节)连接处分离开,并用吊车将注入头组件、防喷器吊装到距钻台(或井口)工作面2m之上;下放连续管,穿出防喷器下端,下放长度距钻台(或井口)工作面约1.5m处。 5.2.2.9安装连续管的其他要求执行SY/T6698和Q/SY1082—2010的规定 5.2.3测井设备安装 5.2.3.1将下井仪器按照测井项目要求,从下往上依次吊装在井口连接人井,用专用卡具卡在井口。 5.2.3. 2 根据连续管与下井仪器辅助短节的长度切断连续管,预留出所需电缆。 5.2.3.3将连接短节与连续管相连,上提连续管进行拉力测试,测试拉力大于弱点短节设置的拉力 90kg(198.41b),保持时间不小于2min。 5.2.3.4检查电缆芯绝缘通断,制作电缆头。 5. 2. 3. 5 依次连接循环短节、弱点短节、注脂短节和马笼头, 5. 2. 3. 6 用专用跨接线连接马笼头与下井仪器串上端,通电检查测井仪器工作状态, 5.2.3.7 断电后,取下专用跨接线,将马笼头与下井仪器串连接,再次检查下井仪器工作状态。 5.2.4井口设备安装 5.2.4.1 根据下井仪器串长度,设置初始深度。 5. 2. 4. 2 以低于5m/min的速度将下井仪器串下入井内50m。 5.2.4.3将注入头组件、防喷器与井口法兰短节(或变扣转换短节)重新连接好,装好支撑柱并用绷绳定位;绷绳直径不小于10mm,数量应不少于三根;绷绳与钻台(或地面)角度小于45°;绷绳固定点在钻台(或地面),中间一根绷绳的固定点与导向器连续管运行槽成180,其余绷绳分布两侧,与井口角度应为45°。 5.2.4.4连续管带压测井作业时,防喷管串总长度不超过20m,应大于下井仪器长度1m,除按 5.2.1至5.2.3和5.2.4.1至5.2.4.3的规定安装外,还应按SY/T6751和Q/SY10822010中 7.5.13,7.5.14和7.6的规定执行。 5.3测井作业 5.3.1连续管下放过程中,初始下放速度低于5m/min,过井口50m后,根据井况逐渐提高下放速度,但应不超过15m/min。对于复杂井段(如造斜井段、井斜方位变化快井段),套管井内转换接头和滑套变径位置,应提前50m将下放速度降到10m/min以下。 5.3.2井下有压力时,应将链条张紧压力加至注入链条绷直,具体压力参照设备使用操作手册;防喷盒密封压力加至井口无泄漏,将井口阀门全部打开。 5.3.3按设计要求在不同的井深位置校核悬重,操作程序见Q/SY1082—2010附录A。 5.3.4根据指重表变化情况,依照设备性能调节链条夹紧、链条张紧和驱动压力 5.3.5根据井斜角变化趋势,在不同井段进行连续管下人摩擦力测量,操作程序见Q/SY1082 2010附录B。 5.3.6下并仪器到达测并顶部深度后,依照测井仪器测速要求下放连续管,开始记录下测曲线, 5.3. 7 ,下井仪器底部距离井底50m,减速下放,观察遇阻曲线;存储式测井时,观察连续管悬重曲线。
起连续管,开始上测。 5.3.9测量完成后继续上提,速度应不超过20m/min;测井仪器距离井口100m,以低于5m/min 4
5.3.8
上一章:Q/SY 1864-2016 井下作业工作量统计规范 下一章:Q/SY 1862-2016 元素录井技术规范

相关文章

Q/SY 02865-2020 连续管作业机大修理技术条件 Q/SY 02008-2016 连续管作业机使用、维护与保养 Q/SY 1770.6-2014 连续管常规修井作业规程 第6部分:速度管柱作业 Q/SY 1770.1-2014 连续管常规修井作业规程 第1部分:通洗井组合作业 Q/SY 1770.5-2014 连续管常规修井作业规程 第5部分:水力喷砂射孔 Q/SY 1770.4-2014 连续管常规修井作业规程 第4部分:水力机械割刀切割油管 Q/SY 1770.3-2014 连续管常规修井作业规程 第3部分:GS打捞矛打捞 Q/SY 1770.2-2014 连续管常规修井作业规程 第2部分:低压气井氮气泡沫冲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