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02008—2016
连续管作业机使用、维护与保养
The operating and maintenance of coiled tubing unit
2016-12 -26 发布
2017—04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 02008—2016
目 次
前言:
T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一般要求安全、健康和环保要求
2
3
4
5 井场安装 6 使用 7 维护保养 8 移运 9贮存附录A(规范性附录) 连续管作业机常规检查项目
1
C
Q/SY 02008—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工程技术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江汉机械研究所、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分公
司、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井下作业公司、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试油公司、北京康布尔石油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寿军、彭治兰、万冬冬、孙海林、卢秀德、鲁明春、王新河、杨高、景佩明、 申强、白田增、吴德、邢新元、朱再思、高永亮。
II
Q/SY 02008—2016
认可的配件,关键零部件宜由设备制造商进行维修。
4安全、健康和环保要求
4.1连续管作业机使用、维护与保养应符合 SY/T 6228 有关健康、安全、环保的规定。 4.2 使用人员应进行岗前安全培训,在作业准备、操作和维护设备期间,应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4.3连续作业机在启动之前应召开现场全部人员参加的安全会议,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学习安全规定。 b)告知风险分析的结果、应急方案和程序。 c)演示专用安全设备的使用。 d)明确任务和责任。 e)确定沟通程序。
4.4根据井场规定和作业要求,配备安全及消防设备。包括:
a)应在现场安装一个从任何位置都能看见的风向标 b)在井场的上风口至少60m 处建立一个应急反应和急救场地,配备所需急救用品 c)作业时应配一辆应急车辆。 d)存在有毒、可燃气体等潜在危险的场所,应配备相关检测及报警装置和空气呼吸器等防护装置。 e)在作业现场的以下人员应有同一频道(频率)使用的移动通信(电台)装置:
1)现场监督人员。 2)队长(现场主管)。 3)操作工。
4.5 使用者应知道高压和高热的释放点,提前预知危险性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4.6 当设备运转时,手、头发、衣物及工具等应远离运动件。 4.7 设备工作压力值不得超过设备最高允许压力。 4.8 注入头的排污口应连接排污管线后使用。 4.9折 拆卸带压部件前,确保连接管线内的压力(油压、气压、水压)放空。 4.10设备作业、维护及修理时,应设置安全警戒线,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安全警戒线内。 4.11 i 设备操作和维修时,应按要求穿戴工作服、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 4.12 现场人员应清楚灭火器和急救包的具体位置并掌握使用方法。 4.13设备在移运之前要确保活动件绑扎牢靠,运输过程中间隔不超过 4h 停车检查紧固状态,确保运输安全。 4.14当在连续管作业场地进行焊接工作时,应严格按照以下安全操作程序进行:
a)发动机熄火,关闭电源。 b)拆下电瓶上的连接线端子。 c)拆下 ECM 的插头,并把线束移开,保证接触不到 ECM 插针。 d)焊接接地线连接在焊接部位附近以最大可能地减小焊接电流对电子元件、轴承、液压部件的损坏 e)对焊接区域的设备进行必要的防护,防止被电焊熔渣损坏。
5井场安装 5.1 基本要求 5.1.1井场进车路线、连续管作业机摆放位置和随车起重机支腿安放位置应平整、压实。安放注入头 2
Q/SY 02008—2016
支腿以及井口平台的区域,地面承载能力应满足使用要求。 5.1.2井场设备上空不得有影响连续管作业机安全的高压线、房屋建筑等,如有井架,不应妨碍注入头的安装。 5.1.3井场地锚的布置形式与承载能力应符合使用要求。地锚应对称布置在注人头纵向中心线两侧位置。 5.1.4安装连续管作业机之前,应检查各油箱液位是否符合要求,防喷盒胶芯是否完好。 5.1.5装拆过程中,吊装操作应符合 GB 6067.2 的要求。 5.1.6注人头内带连续管进行吊装时,应保证一定的夹紧压力,防止连续管被拖出。 5.2车装或拖装式连续管作业机井场安装要求 5.2.1连续管作业机停放到位后确保底盘车挡位处于停车挡,拉起手刹,在轮胎与地面接触的前后放置防溜车挡块。 5.2.2根据注入头安装高度,确定滚筒车尾距井口的距离。一般在 5m~20m,以滚筒与注入头之间连续管仰角不超过45°为宜,滚筒宽度方向中心线应对齐井口中心。 5.2.3车身下方、设备摆放处以及液压管线接头经过的场地宜铺放防渗布,以防污染井场地面。 5.2.4带液压支腿的作业机,应伸出支腿使各轮胎低于可承受的负载并锁紧,如有辅助机械支腿,应伸出机械支腿并锁定。 5.3撬装连续管作业机井场安装要求 5.3.1在井口附近摆放滚筒撬,滚筒宽度方向中心线应对齐井口中心,井口中心与滚筒撬中心线保持适当距离,一般约 5m~20m,以滚筒与注入头之间连续管仰角不超过 45°为宜。 5.3.2控制撬摆放于滚筒撬后部适当位置,保证操作者在控制室内便于观察滚筒和注人头。 5.3.3连续管设备在海上平台作业时,根据吊车的吊重范围,应提前制作平台上设备布置图,安装时根据布置图摆放设备;达不到上述要求的,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5.4 部件安装要求 5.4.1注入头安装完毕,应安装后部绷绳2根,需要时也可安装前部绷绳2 根。作业过程中,定期检查注入头绷绳的张紧状态,及时调整。 5.4.2导向器安装位置应确保连续管对中注入头链条和夹持块中心,连续管应能自然弯曲进入链条中心,不应存在“S”型弯曲。 5.4.3连续管进入或起出注入头时,以及连续管从滚筒放出或收回时,应在滚筒排管器压盒前端用安全管卡固定连续管,安全管卡的数量不应少于两个。 5.4.4防喷器在安装到井口前应确保各闸板液压控制管线连接正确,检验防喷器各闸板开和关动作正常。 5.4.5控制室起升到达工作高度后,液压控制手柄应置于中位(停止位),并有机械锁销定位,安装好梯子,方可进入控制室。 5.4.6控制室升降过程中,室内不可进人操作,底部也不允许进人。
6使用 6.1作业前检查 6.1.1车装、拖装连续管作业机车体、撬装连续管作业机撬体检查项目见表A.1。 6.1.2动力传动系统检查项目见表 A.2。 6.1.3液压系统检查项目见表 A.3。
3
Q/SY 02008—2016
6.1.4控制室检查项目见表 A.4。 6.1.5注人头、导向器检查项目见表 A.5。 6.1.6滚筒检查项目见表 A.6。 6.1.7软管滚筒检查项目见表 A.7。 6.1.8防喷系统检查项目见表 A.8。 6.1.9数据采集系统检查项目见表 A.9。 6.1.10电气设备检查项目见表A.10。 6.1.11 监控系统检查项目见表 A.11。 6.1.12菁 散热器检查项目见表A.12。 6.1.13 随车吊检查项目见表 A.13。 6.1.14 将检查结果记录在附录 A,检查合格或完成不合格项的处置后方能投入使用。 6.2 使用中注意事项 6.2.1 总则 6.2.1.1i 连续管作业时,发动机转速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6.2.1.2 2连续管入井前应对相关仪表进行初始设定及清零。 6.2.1.3 根据载荷与夹紧、张紧压力关系曲线,调整夹紧、张紧压力。 6.2.1.4作业过程应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以防误操作导致事故发生。 6.2.1.5连续管作业机的起下速度,应根据作业指导书上井身结构、可能遇阻段、施工段等情况来实际确定。 6.2.1.6在距离井口、目标位置、变径和狗腿位置 50m 以内时,起下速度宜低于 5m/min。 6.2.1.71 正常起下速度宜为10m/min ~ 30m/min。 6.2.1.8 正常起下连续管时不允许注入头刹车和滚筒刹车。 6.2.1.9作业现场应对整套设备进行巡视,发现异常及时停机检查。 6.2.1.10需停止发动机时,应用防喷器悬挂连续管,并手动锁死,夹紧液路保压。 6.2.2作业机启动 6.2.2.1检查并确认各操作手柄及控制旋/按钮处于正常启动前的准备状态。 6.2.2.2设备启动后,检查各仪表显示是否正常,有无异响及泄漏。确保发动机转速、燃油压力、电压、机油压力、水温等均正常。 6.2.2.3检查所有液压过滤器的显示,确保其在绿区运行。 6.2.2.4寒冷天气下,启动液压油箱加热器,待液压油温度达到15℃后才允许启动液压泵组。 6.2.3注入头及导向器 6.2.3.1 注入头运转时,不得伸手检查运动部件,否则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 6.2.3.2注入头运转时,不得登上注入头进行检查与维护。 6.2.3.3每运行1000m时,至少对注入头链条喷淋润滑一次。 6.2.3.4正常起下管过程中,各组夹紧缸调压时,应遵守逐一开关原则对各夹紧缸进行调整并保压。 6.2.4连续管滚筒 6.2.4.1 启动滚筒前,应先解除滚筒刹车和外部锁定装置。 6.2.4.2走 起下连续管时,确保滚筒方向控制阀处于正确位置。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