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06307.1-2016 油气储运工程总图设计规范 第1部分:油气管道

Q/SY 06307.1-2016 油气储运工程总图设计规范 第1部分:油气管道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8.27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9 09:51:37



相关搜索: 油气 规范 管道 设计 总图 工程 油气储运 部分 06307

内容简介

Q/SY 06307.1-2016 油气储运工程总图设计规范 第1部分:油气管道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06307.1—2016
油气储运工程总图设计规范
第1部分:油气管道
Specification for general layout design
of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project-
Part 1 : Oil and gas pipeline
2017-04-01实施
2016一12一26发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06307.1—2016
目 次
前言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基本规定 5 选址 5.1 -般规定 5.2 输油管道站场选址 5.3 输气管道站场选址 5.4 阀室选址 5.5 进场道路 6 总平面布置 6.1 -般规定 6.2 生产设施布置 6.3 辅助生产设施布置 6.4 办公区布置 6.5 围墙及出人口布置竖向布置
1
2
7
7.1 -般规定 7.2 平坡式竖向设计 7.3 台阶式竖向设计 7.4 边坡处理 7.5 特殊地质条件竖向设计 8 土 (石)方工程
L
场地排雨水 10 绿化布置 11 安全与环保附录A(规范性附录) 总平面设计主要技术指标的计算确定附录B(规范性附录) 绿化用地面积及绿地率的计算规定参考文献
(
0
12
13
14 Q/SY06307.1—2016
前言
Q/SY06307《油气储运工程总图设计规范》是油气储运工程建设系列标准之一。该标准分为以下 2个部分:
第1部分:油气管道;一第2部分:地下储气库。
本部分为Q/SY06307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建设分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石化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与管
道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杨龙、刘中庆、裴军、曲伟、王志勇、王晓潞、刘霏、刘宝辉、金雁飞、 刘海春、郑伟、于跃洋。
II Q/SY06307.1—2016
油气储运工程总图设计规范
第1部分:油气管道
1范围
Q/SY06307.1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管道工程总图设计的基本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新建及改扩建油气管道工程。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25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T500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 50112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GB 50183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01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51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GB/T50942 盐渍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GBJ 22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SY/T0048 石油天然气工程总图设计规范 Q/SY1593 输油管道站场储罐区防火堤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选址 siteselection 油气管道项目根据管道路由规划、工艺系统方案、沿途市场需求等因素确定的站场设置,需在管
道途经区域对其具体点位进行选择、比较和确定。 3.2
区域布置 regional layout 确定站场及阀室所在区域中的具体位置,通常与选址联系紧密,主要考虑风向、站场及阀室与周
边各设施之间的位置关系等因素。
1 Q/SY06307.1—2016
3.3
总平面布置plotplan 根据站场工艺流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及防火等要求对工艺设备、建(构)筑物及系统工程平
面相对关系的协调定位。 3.4
功能分区sectorization 将站场各设施按不同功能和系统分区布置,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3.5
竖向布置 置vertical layout 结合总平面布置,对场地的自然地形进行合理利用和改造,合理确定建(构)筑物标高,使之适
应生产、满足交通、便于排水、节约土石方工程量。 3.6
土方计算earthwork 在征地范围内,根据竖向布置中场地的设计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的差值,对场地的填、挖方量进
行计算,一般包括表土剥离量、场地平整量、边坡土方、进场道路土方、建构筑物基础开槽量等,涉及石方时应单独计算。 3.7
管线综合pipelinescoordination 根据管线的种类及技术要求,结合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合理确定各种管线的走向及空间位
置,协调各管线之间、管线与其他设施之间的相互关系,避免冲突与碰撞,布置合理的管网系统。 3.8
绿化布置virescence 为改善站场环境,对具备绿化条件的站场,根据绿化布置的原则与要求,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
下,在站场用地范围内选择不同的植物种类进行种植。 3.9
站内道路roadinstation 站内为满足消防、运输、巡检、运营、维护等需要而设置的道路或场地。
3.10
进场道路 各accessroadofstation 从可依托的道路连接站场或阀室的,满足消防、运输、巡检、运营、维护等需要而设置的道路。
4基本规定
4.1贯彻“安全第一、环保优先、以人为本、经济适用”的理念。 4.2满足与周围居民、企业、交通线路等外部设施之间的防火、防爆、卫生、净空、环境保护等要求。 4.3 布置紧凑、节约用地、就地取材、节省投资,同时考虑远期发展的可能。 4.4 注重风向、朝向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4.5 道路交通规划合理,方便可靠、满足消防要求。 4.6 总图设计除应符合本部分外,尚应符合GB50183,SY/T0048的规定。
2 Q/SY06307.1—2016
5选址 5.1一般规定 5.1.1应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进行。 5.1.2应贯彻执行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少占或不占耕地、良田,尽量利用荒地、劣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5.1.3应与管线路由总体走向保持一致,位置比选宜在管线纵方向上进行。 5.1.4 宜选择在交通方便,给水、供电及其他社会依托条件较好的位置。 5.1.5宜位于城镇和居住区等人员聚集区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宜避免选择在窝风地段。 5.1.6J 应具有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5.1.7 应满足近期建设所需用地面积和形状,兼顾远期发展规划的需要,留有适当的发展余地。 5.1.8 宜选在易于排出雨水、附近有排雨水依托条件的地段。 5.1.9 选址不宜选在下列地段或区域:
a)发震断层和基本烈度高于9度的地震区。 b)IV级自重湿陷性黄土、新近堆积黄土、Ⅲ级膨胀土等工程地质恶劣地区。 c)有泥石流、滑坡、流沙、溶洞等直接危害的地段。 d)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区;采矿陷落(错动)区。 e)堤、坝决溃后可能淹没的地区。
5.1.10选址应考虑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其厂界噪声标准应符合GB12348的规定。 5.1.11 防洪排涝应与所在区域的防洪排涝统筹考虑。当区域无防洪排涝设施时,场区地面设计标高,或设备设施的基础标高,或场区四周防洪设施顶标高应比按防洪设计重现期计算的设计水位(包括塑水和风浪袭击高度)高0.5m,防洪标准重现期站场按50年考虑,阀室按25年考虑。 5.1.12位于沟谷地带,有受山洪冲击、淹没的危险时,采取措施以确保安全。 5.1.13油品站场沿江河岸选址时,宜位于邻近江河的城镇、重要桥梁、大型锚地、船厂等重要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下游。 5.2输油管道站场选址 5.2.1 原油管道首站宜与集中处理站、油库联合选址,毗邻布置,其位置应根据原油管网和外输方向等因素合理确定。 5.2.2原油管道末站宜与炼油厂原油库、铁路转运库、港口原油库联合选址,毗邻布置。 5.2.3月 成品油管道首站宜与炼油厂、港口仓储区等供应源的油库联合选址,毗邻布置, 5.2.4 成品油管道分输站、末站宜与商业油库、港口仓储区、铁路转运站联合选址,毗邻布置。 5.3输气管道站场选址 5.3.1 天然气管道首站宜与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天然气处理厂联合选址,毗邻布置。 5.3.2 天然气管道末站宜与门站联合选址,毗邻布置。 5.3.3 天然气管道分输站宜与门站、直接用户联合选址,毗邻布置。 5.4阀室选址 5.4.1 1宜位于线位上或位于线位附近。当线位通过位置或附近范围没有适宜的选址条件时,宜对线位进行调整,以获得较好的选址条件。
3 Q/SY06307.1—2016 5.4.2宜选在地势较高处。 5.4.3位于台阶地貌时,不宜跨台阶,宜位于一个完整的台阶上,台阶应有一定的宽度、能满足阀室用地面积的需要。 5.4.4位于坡地时,宜位于平缓处,坡地较低一侧管线埋深不宜小于0.6m。 5.4.5宜避开管线穿越铁路、公路、沟渠、河流等管线埋深较深的位置。 5.4.6对近期有可能扩建成分输站的阀室选址应考虑发展空间。 5.5进场道路 5.5.1 1宜有可连接的道路依托,进场道路的长度宜控制在200m以内。 5.5.2 2不宜通过大型的沟、渠,当不可避免需要通过时,宜采用满足过水要求的桥涵,避免路基造成阻水。 5.5.3连续通过低洼地时,应考虑两侧场地排水通道的要求。 5.5.4 4阀室进场道路可依托管线伴行路、村级道路及机耕路,依托的道路路面宽度不宜小于3.5m。 5.5.5 5站场进场道路路面宽度一、二、三、四级站不宜小于6.0m,五级站不宜小于4.0m。道路纵坡不宜大于8%且不应大于10%,道路内沿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2m,道路通行净空高度不应小于5.0m。 5.5.6进场道路可依托油气田及管道专用道路。
6总平面布置 6.1一般规定 6.1.1站场宜分为生产、辅助和办公三个功能区块。
2与站场合建的维抢修部分宜独立成区,并宜设置单独的出入口。
6.1.2 6.1.3平面布置应紧凑合理,节约用地。用地面积应符合《石油天然气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相关要求。土地利用系数的计算见附录A。
6.2生产设施布置 6.2.1生产设施宜布置在人员相对集中和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储罐区宜布置在整个站场设施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6.2.2输气管道生产设施包括工艺设备区、压缩机区、放空区:工艺设备区一般包括进出站ESD阀组、过滤、分离、计量、调压、排污等设施。输油管道生产设施包括工艺设备区、输油泵区、泄压罐区,加热炉区,混油处理区,储罐区,装卸区:工艺设备区一般包括进出站ESD阀组,过滤,计量调压、排污等设施。 6.2.3生产设施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工艺设备区宜靠近站场边缘,方便管线进出站场,保证工艺流程顺畅。 b)泵房(棚)、压缩机的布置应满足工艺流程要求,宜靠近动力源。 c)加热炉、水套炉等有明火或散发火花的地点,宜布置在站场边缘,并宜位于散发油气的设备、
容器、储罐区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d)工艺设备区内部设备间距应满足工艺设备的安装、操作及维修要求,
6.2.4燃料油、污油、含油污水、混油等的装卸设施宜布置在场区的边缘和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6.2.5防火堤的布置应符合GB50351及Q/SY1593的规定。 6.2.6进出各生产区和辅助生产区的管线,其方位宜与全场的管网相协调。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宜缩短管线长度。 4
上一章:JJG 404-2015 铁路轨距尺检定器检定规程 下一章:SH 3034-2012 石油化工给水排水管道设计规范

相关文章

Q/SY 06011.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总图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Q/SY 06303.1-2016 油气储运工程线路设计规范 第1部分:油气输送管道 Q/SY 06308.1-2022 油气储运工程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第1部分:油气管道工程 Q/SY 06308.1-2016 油气储运工程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第1部分:油气管道工程 Q/SY 06307.2-2016 油气储运工程总图设计规范 第2部分:地下储气库 Q/SY 06305.1-2016 油气储运工程工艺设计规范 第1部分:原油管道 Q/SY 06011.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总图设计规范 第3部分:竖向设计 Q/SY 06011.4-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总图设计规范 第4部分:管线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