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06011.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总图设计规范
第3部分:竖向设计
Specification for general layout design of oil and gas field surface engineering-
Part 3: Vertical layout
20160127发布
2016一04一01 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 06011. 3—2016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一般规定 5 竖向设计 6 排雨水设施·
4
2
5
土(石)方工程参考文献
7
6
Q/SY 06011.3—2016
前創言
Q/SY06011《油气田地面工程总图设计规范》是油气田地面工程设计系列标准之一。该标准分为以下4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第2部分:总平面布置;第3部分:竖向设计;
一第4部分:管线综合。 本部分为Q/SY06011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建设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石化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冯帅、宋彦珂、张炯、杨成贵、梅川、李光文、董任辉。
I
Q/SY 06011.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总图设计规范
第3部分:竖向设计
1范围
Q/SY06011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田地面工程总图设计中竖向设计的基本规定、竖向设计、竖向
坡度及场地排水、土(石)方工程等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陆上油气田、滩海陆采油气田和海上油气田陆岸终端地面工程新建及改扩建项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25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 50112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GB 50330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T 50942盐渍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GBJ12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 GBJ 22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竖向设计vertical layout 根据站场的生产工艺、运输、管线敷设及排水等要求,结合自然地形对场地标高的设计。
3.2
标高点法 method of elevation points 在图纸上,用控制点标高和箭头,表示设计地面的标高和坡向的方法。
3.3
等高线法 method of contour lines 在图纸上,将设计标高相同的各点用直线或曲线连接,以表示设计地面标高的方法。
4一般规定
4.1竖向设计应依据以下内容:
a)地形图。 b)总平面布置图 c)厂址所在区域的周边规划及现状情况。
I
Q/SY 06011.3—2016
d)工程地质、水文和气象资料。 e)其他特殊要求
4.2竖向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 油气站场的竖向设计应与总平面布置同时进行,并应与场区外周边地形标高、道路及防洪排
水条件协调。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时,其竖向设计形式宜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b) 对于新建工程一次建成的,应设计至用地边界线。新建工程分期建设时,结合工程实际情
况,宜设计至用地边界线。改、扩建工程,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 c) 结合总平面布置及生产工艺,充分利用地形,选择相适宜的竖向设计形式,合理确定建设场
地标高、建(构)筑物和铁路、道路的标高,保证生产运输的连续性,并为实现物料重力运输创造条件。
d)利用自然地形条件,结合地基处理方案,合理确定填挖高度,避免深挖高填,尽量减少土
石方量、建(构)筑物基础、护坡、挡土墙等工程量。土石方填挖方量宜内部平衡。 创造稳定的场地和建筑地基及简化基础的条件。
e) f) 应结合当地气象条件确定合理坡度,使场地排水畅通,满足防洪排涝要求。 g) 填挖方工程,应防止产生滑坡、塌方。山区建设应注意保护山坡植被,避免水土流失, h) 场站分期建设时,应统一考虑竖向设计。扩建、改建部分的竖向设计应与已建部分相协调
5 竖向设计
5.1 平坡式竖向设计 5.1.1宜采用平坡式竖向设计的站场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a)位于自然地形坡度不大于 2.0%的场地内。 b) 位于自然地形坡度为2.1%~3.0%的场地内,且站场占地宽度不大于 500m时。
位于地形破碎的微丘地区。
c)
5.1.2平坡式竖向设计应遵循以下规定:
a) 场地设计坡度宜采用0.5%~2.0%;在大面积地形平坦的地区,采用单向连续平坡时,不
宜小于 0. 2%。 b) 在局部高差较大的地段,不宜大于5.0%。 c) 沿管线走廊带的地面纵坡,竖向坡度不宜大于0.5%。 d) 油罐区地面竖向坡度宜为 0.5%~1. 0% e) 若场地设计地面排水径流速度大于土壤的允许流速时,地面应覆植被或铺砌,防止冲刷。
5.1.3平坡式竖向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a) 设计竖向坡向宜与自然地形坡向相一致。 b)变坡线的确定宜与道路网布局相结合。 c)充分考虑生产工艺的特殊要求,为重力输送和搬运创造条件。
5.2阶梯式竖向设计 5.2.1阶梯式竖向设计应遵循以下规定:
a)「 阶梯式布置应根据自然地形特征、站场内外运输方式、单元划分、建(构)筑物紧密程度等
因素合理确定 b) 台阶设置不宜过多,同类生产设施和生产联系密切的建筑物,宜布置在同一台阶或相邻台
阶上。 c)台阶的长边宜与自然地形的等高线平行
2
Q/SY 06011.3—2016
d)台阶的宽度和面积除满足生产设施、道路、管线和美化绿化的布置外,应满足施工安装、
生产操作、设备维修、消防等用地需要
e)台阶的边缘处应有防止油品或雨水从高位台阶面漫流到低位台阶面的措施。 5.2.2台阶的高度与安全加固措施应遵循以下规定:
a)台阶高度应按自然地面坡度和地质条件,结合生产流程、运输联系等因素综合考虑,宜为
1.0m~4.0m,不宜大于6.0m。当台阶高度大于2.0m,且有人员经常活动的台阶边缘处,应加设防护栏杆。
b)[ 阶梯式布置的人行道纵坡大于8%或跨越台阶时,应设踏步。踏步每级高度为0.15m~
0.20m,宽度不应小于0.25m。台阶总高度大于3m时,踏步应设休息平台和栏杆。
c)相邻台阶之间可采用自然放坡、护坡或挡土墙等连接方式。 d)自然放坡时,坡面宜植草皮或铺砌护坡加固,防止地面雨水冲刷。
5.2.3当道路高出附近地面2.5m以上,且在距道路边缘15m范围内有工艺装置或可燃气体、可燃液体储罐及管道时,应在该段道路的边缘设护墩、矮墙等防护设施。 5.3竖向设计的表示
竖向设计的表示宜采用标高点法和等高线法。 5.4填、挖方边坡及防护 5.4.1建筑边坡设计应符合GB50330的规定。铁路、道路路堤边坡应分别符合GBJ12和GBJ22 的规定。 5.4.2边坡允许坡度的确定应遵循以下要求:
a)在山坡稳定的情况下,挖方边坡的允许坡度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设计边坡高度和拟
定采用的施工方法综合考虑确定。地质条件良好,土(岩)质比较均匀时,开挖边坡的允许坡度可按表1及表2确定。
b)在基底地质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填方边坡允许坡度值可按表3确定。 5.5特殊地质条件下的竖向设计要求 5.5.1膨胀土地区站场的竖向设计应符合GB50112的规定,并满足以下要求:
a)宜保持自然地形和植被,避免大填大挖。 b)建筑物周围应有良好的排水条件,距建筑物外墙基础外缘5m范围内不得积水。
5.5.2湿陷性黄土地区站场的竖向设计应符合GB50025的规定,并满足以下要求:
表1开挖岩石边坡允许坡度
允许坡度 (高宽比)
岩石类别
风化程度微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微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
坡高在8m以内 1 : 0.10~1: 0.20 1: 0.20~1 : 0.35 1 : 0.35~1: 0.50 1:0.35~1: 0.50 1 : 0.50~1:0.75 1 : 0. 75~1 : 1. 00
坡高在8m~15m 1 : 0. 20~1 : 0.35 1 : 0.35~1: 0.50 1 : 0.50~1: 0.75 1 : 0. 50~1 : 0. 75 1: 0. 75~1 : 1.00 1 : 1. 00~1 : 1. 25
硬质岩石
软质岩石
3
Q/SY 06011.3—2016
表2开挖土质边坡允许坡度值密实度或黏
允许坡度值(高宽比)b
土的类别
性土的状态
坡高在 5m以内 1: 0.35~1 : 0.50 1: 0.50~1 : 0.75 1 : 0. 75~1 : 1. 00 1 : 1. 00~1 : 1. 25 1 : 0. 75~1 : 1. 00 1 : 1. 00~1 : 1. 25
坡高在5m~10m 1:0.50~1 : 0.75 1: 0. 75~1 : 1.00 1 : 1. 00~1 : 1. 25 1 : 1. 25~1 : 1. 50 1 : 1. 00~1 : 1. 25 1 : 1. 25~1 : 1. 50
密实中实稍密 S,<50% 坚硬硬塑老黄土新黄土
碎石土a
粉土般黏性土
1 : 0.30~1 : 0. 75 1 : 0. 75~1 : 1.25
黄土° (坡高在20m以内)注:S.为饱和度(%)。 a碎石应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块石、卵、碎石类土,其充填物应为坚硬或硬塑状态的
黏性土。 b 对于砂土或充填物为砂土的碎石土,其边坡允许坡度值均应按自然休止角确定, c开挖黄土边坡,当垂直高度小于或等于12m时,可采用一个坡度到顶;当垂直高度大于12m时,应在边坡中部设平台。
表3填方边坡允许坡度值
边坡允许坡度值(高宽比)a.b 坡高为8m以内
填土类别
坡高在8m~15m 1 : 1.50~1 : 1.75 1 : 1.50~1 : 1.75 1 : 1. 50~1 : 2. 00 1 : 1. 75~1 : 2. 25
碎石、卵石
1 : 1. 25~1 : 1. 50 1 : 1. 25~1 : 1. 50 1 : 1. 25~1 : 1. 50 1 : 1. 5~1 : 1. 75
砂夹石(其中碎石、卵石占全重30%~50%) 土夹石(其中碎石、卵石占全重30%~50%)
黏性土(8
注:I,为塑性指数 a用大于20cm的石块砌筑的填方边坡,其边坡坡度视具体情况确定。 b当在坡顶上大量弃土或作堆场时,应进行坡体稳定性验算。
a) 应有能迅速排除雨水的地面坡度和排水系统。场地平整应避免造成人为的湿陷性差异 b) 站场内存放液体和排放雨水的构筑物,应采用必要的防渗漏结构。排水出口的水工构筑形
式,应避免危害农田和发育成冲沟。
c) 建筑场地平整后的坡度,在建筑物周围6m内不宜小于2%,当为不透水地面时,可适当减
小;在建筑物周围6m外不宜小于0.5%。当采用雨水明沟或路面排水时,其纵向坡度不应小于0.5%。
5.5.3 盐渍土地区站场的竖向设计应符合GB/T50942的规定,并满足以下要求:
a) 山前倾斜平原地区的建筑场地,场外应设截水沟,并建立地表水排水系统,确保排水、排洪
通畅。 b) 建(构)筑物周围6m以内的场地坡度应大于2%,6m以外应大于0.5%。
5.5.4 岩石地基地区站场的竖向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