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06011.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总图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Q/SY 06011.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总图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76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0-30 08:57:03



相关搜索: 规范 设计 总图 地面 工程 油气田 通则 部分 06011

内容简介

Q/SY 06011.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总图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06011.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总图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Specification for general layout design of oil and gas field surface engineering-
Part 1 : General principle
2016一0127发布
2016一04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 06011.1—2016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油气田(区块)总体布置
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
4
5
6 油气站场道路 7 交通运输 8 管线综合
防洪与排水 10 场地防渗与绿化
9
视觉形象参考文献 Q/SY 06011.1—2016
前創言
Q/SY06011《油气田地面工程总图设计规范》是油气田地面工程设计系列标准之一。该标准分为以下4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第2部分:总平面布置;第3部分:竖向设计;
一第4部分:管线综合。 本部分为Q/SY06011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建设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石化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炯、李光文、冯帅、梅川、王文莉、宋彦珂、王慧灵、杨成贵、陶云辉、
唐丹。
I Q/SY 06011.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总图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1范围
Q/SY06011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田地面工程总图设计的油气田(区块)总体布置、总平面布
置、竖向设计、管线综合、绿化设计等内容的一般原则和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陆上油气田、滩海陆采油气田和海上油气田陆岸终端地面工程新建及改扩建工程
项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25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 50112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GB 50183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 50201 防洪标准 GB 50251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934 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 GB/T 50942 盐渍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GBJ12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 JTJ 237 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规范 SY/T 0011 天然气净化厂设计规范 SY/T 0048 石油天然气工程总图设计规范 SY/T 0605 凝析气田地面工程设计规范 Q/SY 1688 油气田地面工程视觉形象设计规范石油天然气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9]7号
3油气田(区块)总体布置
3.1油气田地面工程由油气集输、油气处理、油气储存、倒班生活、检维修、消防、气防、供水、 厂外供电、道路、铁路及其他附属设施构成。 3.2油气田(区块)总体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a)以油气集输、油气处理、油气储存为核心,结合地方规划,兼顾辅助设施的建设要求 b)与气藏工程相结合,统筹考虑用地、安全、环保等因素,以经济比较为手段,选择有利生
产、方便生活、经济效益高的设计方案。
1 Q/SY 06011.1—2016
c) 近远期规划相结合,为分期建设和发展留有适当余地 d) 充分利用油气田已建设施,合理节省工程投资
油气田工程建设用地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类设施合并建设,必须贯彻十分珍惜和合
e)
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因地制宜,合理布置,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f) 公用设施靠近负荷中心,降低能耗。 g) 满足地方生态保护规划,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油气田。
3.3油气田(区块)内线路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a) 各类管道、线路宜以道路为骨架形成线路走廊带 b)原油、稳定轻烃、天然气凝液、油气集输等管道与周边建构筑物最小间距应符合GB 50251
的规定,并满足地方规划、建设和道路运输安全等要求。 站(厂)外道路应符合油气田企业总体规划和总平面布置的要求,宜充分利用已建道路,正
c)
确运用技术指标,保持线性连续、均衡,确保行驶安全、舒适。
3.4油气站场选址应遵循以下原则:
a)应满足工程地质、安全、防火、规划、环保、卫生、水土保持等相关规定或技术要求。 b)应合理、合规使用土地,保护基本农田。 c) 应考虑交通、水源、供电及其他公用设施和生活依托条件。 d) 防火间距应符合GB 50183的规定 e)厂界环境噪声的控制应符合 GB 12348 的规定。 f)其他技术要求尚应符合 GB 50187,SY/T 0011,SY/T 0048 等规定。
3.5新成立的油气田(区块)的管理机构、生活基地应避开油气田布井范围,宜设在油田附近人口聚居的城镇内,相对集中、配套建设。生活基地宜位于排放有毒、有害气体油气站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4 总平面布置
4.1油气站场总平面布置应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基础上,结合防火要求、场地地形条件、工程地质条件、风向因素因地制宜进行布置,做到“安全、环保、紧”。 4.2油气站场应统一规划,分期用地。用地规模应符合《石油天然气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 L2009」7号)的规定 4.3总平面应符合GB50183,GB50016,SY/T 0011,SY/T 0048 等规定,并满足各专项评估、评价报告的要求, 4.4油气站场总平面布置应根据不同生产功能和特点、火灾及爆炸危险性明确分区,各区块内宜集中布置。 4.5散发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生产设施,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4.6产生噪声的生产设备,宜集中布置,应远离人员集中场所和对环境噪声有限制要求的场所。对厂界噪声不达标的,应采取必要的隔声降噪措施。 4.7油气站场总平面布置应根据当地气象资料,为建筑物尽量创造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 4.8总平面布置,应设置通往油气站场外安全区域的逃生通道。
2 Q/SY 06011.1—2016
5 竖向布置
5.1竖向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a)油气站场的竖向设计应与总平面布置同时进行,并应与场区外周边地形标高、道路及防洪排
水条件协调。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时,其竖向设计形式宜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b) 场站分期建设时,应统一考虑竖向设计。扩建、改建部分的竖向设计,应与已建部分相
协调。
5.2 坡度与坡向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a)场地设计坡度宜采用0.5%~2.0%。坡向宜与自然地面一致。台阶布置时,台阶高度宜为
1.0m~4.0m,不宜大于6.0m b)在湿陷性黄土、盐渍土、膨胀土等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场地,应符合GB 50025,GB/T
50942,GB 50112 的规定。
6油气站场道路
6.1油气站场道路的布置应与竖向设计及管线布置相结合,并应与场外道路顺畅方便地连接 6.2油气站场消防道路的净空高度、宽度及转弯半径应符合GB50183 的规定。 6.3 一、二、三级油气站场至少应有两个通向外部道路的出人口。 6.4汽车运输油品、天然气凝液、液化石油气和硫磺的装卸车场及硫磺仓库等,应布置在油气站场的边缘,独立成区,宜设单独的出人口,且应符合GB 50183的规定。
73 交通运输
7.1运输方式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a)油气站场外部运输方式应根据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外部交通运输条件、物料性质、运
量、流向、运输距离等因素,结合场内运输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b) 物资运输车辆,宜依托地方协作力量。 油气站场外部道路设计应适应油气田企业生产运行和其他交通运输的需要。
7.2 7.3铁路与码头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a)1 修建工业企业铁路,应根据油气站场货物运量及其性质,进行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技术经
济比较后确定
b) 油气站场与全国铁路网或其他企业及原料基地衔接的铁路应符合GBJ12的规定。 c)牟 铁路装卸设施应符合GB50183,SY/T 0605的规定。 d)油品码头应符合JTJ237 的规定。
8管线综合
8.1管线综合应与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统一考虑,管线宜短捷。 8.2分期建设的管线应统一规划布置。 8.3具有可燃性、爆炸危险性及有毒性介质的管道,不应穿越与其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生产装置、储罐区等设施。 8.4管线在地沟内敷设时,地沟应采取必要的防水、防潮和排水措施,穿越车行道时,其荷载等级
5 Q/SY 06011.1—2016
不宜低于“公路Ⅱ级” 8.5地上管线的布置应不妨碍交通运输、消防车辆的通行,同时满足行人和维护的要求。不应影响生产厂房等建筑物的采光和通风。 8.6有可燃性、爆炸危险性、毒性及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全厂性工艺及热力管道,宜地上敷设
9防洪与排水
9.1油气站场的防洪设计重现期应符合GB 50201 和 SY/T 0048 的规定。 9.2 雨水排除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a)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油气站场的重要性、汇水地区性质等因素综合确定,重现期宜
为2年。 b)大型场站宜采用城市型管道排雨水的方式,小型场站及处于干旱少雨地区的场站,可采用
明沟或无组织排水方式。
9.3装置区、罐区未受污染雨水由切换阀门切换到雨排水系统。生产污水、循环水排污水、机泵冷却水、直流冷却水、检修冲洗水等不得排人雨排水系统。
10 场地防渗与绿化
10.1应根据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批复文件,针对油气田地面工程设备或生产过程存在污染物跑、冒、滴、漏可能,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防渗设计应符合 GB/T 50934 的规定。 10.2场地绿化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a)对自然条件满足林草生长的地区,宜结合植被建设工程,建设绿色生态油气田工程。 b)根据生产性质,结合当地自然情况,充分利用地区绿化条件,尽量地保留原有的树木,并
应与油气站场竖向设计、交通运输设计、管线综合设计相协调。 c) 根据油气站场的生产特点,选择有较强适应性和抗害性的植物进行绿化,生产区及辅助生产
区绿化应满足生产、检修、运输及安全等要求。 d) 新建油气田地面工程宜有绿化规划设计,除特殊气候地区外,一般地区的大型油气站场的
绿地率不宜小于 15%。
11视觉形象
油气田地面工程的视觉形象应符合Q/SY 1688 的规定
4
上一章:Q/SY 06011.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总图设计规范 第3部分:竖向设计 下一章:Q/SY 06010.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结构设计规范 第3部分:基础工程

相关文章

Q/SY 06017.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暖通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Q/SY 06016.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热工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Q/SY 06010.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结构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Q/SY 06009.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建筑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Q/SY 06008.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自控仪表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Q/SY 06007.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静设备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Q/SY 06014.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给排水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Q/SY 06002.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油气集输处理工艺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