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01123-2017 常规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范

Q/SY 01123-2017 常规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6.2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0-31 16:09:38



相关搜索: 地震 数据处理 勘探 技术规范 常规 常规 01123

内容简介

Q/SY 01123-2017 常规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范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01123—2017
代替Q/SY 123—2007
常规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ventional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2017-06-28发布
2017-09-15实施
发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Q/SY 01123—2017
目 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 III
4
基础资料收集与检查
5
5.1基础资料收集 5.2 基础资料检查 6 处理设计 6.1 准备工作 6.2 试验处理 6.3 处理设计 6.4 设计方案变更
处理技术 7.1 数据解编或格式转换 7.2 观测系统定义 7.3 原始资料分析 7.4 采集因素- 一致性处理 7.5 基准面静校正 7.6 叠前噪声压制 7.7 叠前补偿 7.8 反褶积 7.9 叠加速度分析 7.10 剩余静校正· 7.11 数据规则化 7.12 叠加 7.13 叠后时间偏移 7.14 叠前时间偏移 7.15 叠前深度偏移 7.16 OVT 域处理· 7.17 叠前道集处理 7.18 叠后数据处理 7.19 最终成果剖面显示
7 Q/SY 01123—2017
8 质量监控 8.1 质量监控依据 8.2 质量监控主要内容 8.3 质量监控要求 9 9.1 编写要求 9.2 主要内容 10 成果评价、验收及归档
9
9
10
O
总结报告
10
.10
10
11
10.1 成果评价 10.2 成果验收 10.3 成果归档·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处理基础资料更正情况反馈表附录B(规范性附录)处理设计变更申请表附录C(资料性附录)地震资料处理设计编写规范附录D(资料性附录)地震资料处理总结报告编写规范
11 13
14
15
: 26
I Q/SY 01123—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SY 123—2007《三维地震勘探数据处理规范》。本标准与Q/SY 123—2007《三维地震勘探数据处理规范》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标准名称由《三维地震勘探数据处理规范》改为《常规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范》;一增加了目次部分; -修改了适用范围,适用于陆上(包括水陆交互带)二维、三维地震勘探纵波数据处理和成果验收;修改了规范性引I用文件的内容,删除了SY/T 5513和 SY/T 6441,增加了SY/T 5171,SY/T 5314, SY/T 5769, SY/T 5928, SY/T 5934, SY/T 6391, SY/T 7002, Q/SY 1411, Q/SY 1749,Q/SY01001等引用文件;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作为本标准第3章,包括宽方位观测系统、全方位观测系统、十字排列道集、共炮检距矢量片、螺旋道集等; -修改原第3章“缩略语”为本标准第 4 章,修改了本章的缩略语;修改原第 4 章“基础资料”为本标准第5章“基础资料收集与检查”,增加了附录 A(处理
基础资料更正情况反馈表);修改原第5章“处理设计”为本标准第6章,增加了准备工作和试验处理的要求,增加了附录B(处理设计变更申请表);修改原第6章“处理技术”为本标准第7章,主要变化为:增加了采集因素一致性处理(7.4);增加了数据规则化(7.11);增加了OVT 域处理(7.16);增加了叠前道集处理(7.17);增加了最终成果剖面显示(7.19);增加了有关重点环节的井控处理要求;修改了数据解编或格式转换(7.1,2007年版的6.1);修改了观测系统定义(7.2,2007年版的6.2)修改了原始资料分析(7.3,2007年版的6.3);修改了基准面静校正(7.5,2007年版的6.5);修改了叠前噪声压制(7.6,2007年版的6.6);修改了叠前补偿(7.7,2007年版的6.7);修改了反褶积(7.8,2007年版的6.8);修改了剩余静校正(7.10,2007年版的6.9);修改了叠加速度分析(7.9,2007年版的6.10);删除了倾角时差校正(2007年版的6.11);修改了叠加(7.12,2007年版的6.12);修改了叠后时间偏移(7.13,2007年版的6.13);
II Q/SY 01123—2017
删除了叠后深度偏移(2007年版的6.14);修改了叠前时间偏移(7.14,2007年版的6.15);修改了叠前深度偏移(7.15,2007年版的6.16);修改了叠后数据处理(7.18,2007 年版的6.17)。 修改原第7章“质量监控”为本标准第8章,并增加了质量控制依据;拆分并细化了原第8章“处理成果验收及归档”为本标准第9章“总结报告”和第10章 “成果评价、验收及归档”;增加了地震资料处理设计与地震资料处理总结报告编写模板(见附录C和附录D)。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勘探与生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毛海波、娄兵、张仲祜、杨晓海、蒋立、潘龙、陈斌、陈志德、王兆磊、蔡加铭,
本标准代替了Q/SY 123—2007。 Q/SY 123—2007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SY 123—2005。
IV Q/SY 01123—2017
常规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震勘探纵波数据的处理设计、处理技术、质量监控、总结报告和成果评价、验收及归档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包括水陆交互带)二维、三维地震勘探纵波数据处理和成果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 5171 陆上石油物探测量规范 SY/T 5314 陆上石油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 SY/T 5453 地震数据交换记录格式 SY/T 5769 陆上地震勘探辅助数据P1/90格式 SY/T 5928 地震勘探资料归档规范 SY/T 5934 地震勘探构造成果钻井符合性检验 SY/T 6290 地震勘探辅助数据 SPS 格式 SY/T 6391 SEG D Rev3.0 地震数据记录格式 SY/T 7002 储层地球物理预测技术规范 Q/SY 1411 地震叠前预测技术规范 Q/SY 1749 石油天然气物探工程数据格式规范 Q/SY 01001 地震数据处理质量分析与评价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宽方位观测系统wide azimuth geometry 野外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横向最大炮检距与纵向最大炮检距之比大于0.5小于1.0的观测
系统。 3.2
全方位观测系统full azimuth geometry 野外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横向最大炮检距与纵向最大炮检距之比等于1.0 的观测系统。
3.3
十字排列道集 cross spread gather 互为正交的一条接收线和炮线组成的排列称为十字排列,把十字排列涉及的数据按一定顺序选排
1 Q/SY 01123—2017
的道集称为十字排列道集。 3.4
共炮检距矢量片 offset vector tile 具有大致相同炮检距和方位角的地震道组成的道集,
3.5
螺旋道集 snail gather 具有炮检距和方位角信息的地震道,以共炮检距为第一关键字由小到大、以方位角为第二关键字
逆时针旋转排序组成的道集。 3.6
井口时间 uphole time 爆炸震源的井口检波器记录的初至波到达时间,简称 「值。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MP:共中心点(Common Middle Point) CIP:共成像点(Common Image Point) CRP:共反射点(Common Reflection Point) OVT:共炮检距矢量片(Offset Vector Tile) P1/90:SEG推荐的地震勘探辅助数据记录格式(U.K.O.O.A.P1/90 Post Plot Positioning Data
Format)
SPS:SEG 推荐的地震勘探辅助数据记录格式(Shell Processing Support Format) VSP:垂直地震剖面(Vertical Seismic Profile)
5基础资料收集与检查
5.1基础资料收集
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的基础资料包括地震数据、辅助数据和其他相关资料。地震数据应符合 SY/
5314,SY/T 6391 的要求,辅助数据应符合 SY/T 5171,SY/T 5769,SY/T 6290 的要求。辅助数据和其他相关资料分别包括:
a)辅助数据:
1)仪器班报; 2)观测系统 ; 3)近地表调查成果数据和野外静校正数据; 4)测量成果数据。
b)其他相关资料:
1)地震勘探部署设计; 2)地震采集工程技术设计、施工设计和施工总结报告; 3)现场处理资料; 4)以往处理成果和处理报告; 5)以往解释成果、解释报告和综合地质研究报告; 6)地质、钻井、测井和井中地震资料等。
2
上一章:Q/SY 02001-2016 可控震源地震数据高效采集技术规程 下一章:Q/SY 01462.1-2018 天然气处理装置性能评价技术规范 第1部分:公用工程

相关文章

Q/SY 10114-2017 石油数据中心地震勘探数据归档规范 Q/SY 114-2012 石油数据中心地震勘探数据归档规范 Q/SY 1458-2012 地震勘探表层调查及数据库技术规范 Q/SY 1282-2010 石油地震勘探数据采集通道模拟指标测试算法规范 Q/SY 01458-2024 地震勘探近地表调查规范 Q/SY 02116-2019 山区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程 Q/SY 1504-2012 地震勘探遥控爆炸机 Q/SY 02148-2021 可控震源地震勘探作业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