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02148-2021 可控震源地震勘探作业的质量控制

Q/SY 02148-2021 可控震源地震勘探作业的质量控制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64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0-26 14:25:15



相关搜索: 控制 地震 质量 勘探 作业 震源 02148

内容简介

Q/SY 02148-2021 可控震源地震勘探作业的质量控制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Y 02148—2021 代替Q/SY1148—2008
可控震源地震勘探作业的质量控制
Seismic vibrator performance test and QC procedures
2021—11—15实施
2021—09—07发布
发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Q/SY02148—2021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质量控制技术指标
4.1 振动性能测试与信号校准 4.2 一致性测试 4.3 作业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指标地震勘探作业中质量控制内容与要求
9
5
5.1 养护要求和内容 5.2 可控震源的振动性能测试与参考信号校准 5.3 振动系统的有效性测试 5.4 致性测试 5.5 作业过程中的实时质量控制 5.6检查与测试周期质量控制的实施与审计报告附录A(资料性)可控震源审计报告
10 Q/SY 02148—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Q/SY1148—2008《可控震源地震勘探作业的质量控制》,与Q/SY1148—200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范围的规定,“可控震源改为“纵,横波可控震源”(见第1章,2008年版的第1章): b)删除了3个术语。即“先导信号”“地震信号的正极性”“可控震源的极性”(见2008年版的
2.1.1,2.1.7、2.1.8) c)更改了一个术语,即“无线参考信号或电台参考信号”改为“无线参考信号”(见3.6,2008
年版的2.1.5): d)增加了4个术语,即*可控震源坐标系”“纵波可控震源*“横波可控震源”“横波可控震源激
发方位角”(见3.1、3.2、3.3、3.8) e)删除了缩略语(见2008年版的2.2): f)更改了可控震源极性的规定(见4.1.1,2008年版的3.1.1) g)增加了可控震源与节点仪器施工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见4.1.3): h)更改了相位控制指标(见4.1.6.2,2008年版的3.1.5.2。3.3.1和4.3.1) i)增加了对横波震源激发方位角的要求(见4.3.9和4.3.10): j)增加了宽频震源和横波可控震源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见5.2.5.1): k)增加了可控震源作业过程中许用测试(见5.5.1): 1)更改了可控震源失效弓起的扫描不合格的规定,删除了炮(或物理点)和整段测线作废的规
定(见5.5.3,2008年版的3.3.2) m)增加了常规可控震源的非标准激发频带控制要求(见5.5.4)。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工程技术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油由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陶知非。刘志刚。王光德。王先春。刘金中。刘鹏,郭强。刘小峰。马铁荣
法炜郝磊,宋晓伟,白金艳、孙东伟,陈晨、郭俊超,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8年首次发布为Q/SY1148—2008: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Q/SY02148—2021
可控震源地震勘探作业的质量控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油气地震勘探作业过程中可控震源质量控制的技术指标、内容与要求、实施与审计报告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所有采用连续震动工作方式和液压伺服控制的陆地纵。横波可控震源地震勘探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EG技术标准协会可控震源和记录系统的极性约定(ReporttotheSEGtechnicalstandardscommittee regarding polarity convention for vibratory source/recording system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可控震源坐标系 coordinate system of seismic vibrator 坐标系的原点为平板中心,直角坐标系,遵循右手定则,坐标轴及方向为:
3.1
重力方向为乙轴,指向地心为正;可控震源行驶方向为X轴。前进的方向为正:以X轴为基准,顺时针旋转90°得到Y轴及正方向。
3.2
纵波可控震源P-wavevibrator 振动器沿可控震源坐标系方向运动产生地震信号的可控震源
3.3
横波可控震源S-wavevibrato 振动器沿可控震源坐标系X或Y方向运动产生地震信号的可控震源。
3.4
真参考信号 true reference 由可控震源控制系统产生的信号,与记录在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道的信号进行相关处理用。
3.5
参考信号reference 由可控震源控制系统产生,用于控制可控震源输出的驱动信号。
3.6
无线参考信号 radio reference
1 Q/SY 02148—2021
由配置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的ESG或DPG产生并记录在数据采集系统的辅助道中,与来自无线传输的可控震源信号进行对比,完成震源的无线一致性检查。
注:该信号稍滞后真参考信号。
3.7
一致性测试similarity test 一种对比两个信号是否一致的检查方法。有线一致性采用电缆传输震源信号的方法,而无线一致
性采用电台传输震源信号的方法。 3.8
横波可控震源激发方位角the shooting angle of S-wave vibrator 地理坐标轴北方向顺时针旋转到横波可控震源振动方向所平行轴正方向所得到的角,角度范围
0°~360°.
4质量控制技术指标 4.1振动性能测试与信号校准 4.1.1极性 4.1.1.1 可控震源极性应符合《SEG技术标准协会可控震源和记录系统的极性约定》中的规定。 4.1.1.2 加速度表安装位置及极性如下:
振动器上安装的加速度表灵敏轴应与可控震源坐标系坐标轴一致,加速度表安装面应朝向坐标轴正方向:振动器振动方向平行于X轴的可控震源,加速度表应安装于平板和重锤上X轴负方向侧;
一振动器振动方向平行于Y轴的可控震源。加速度表应安装于平板和重锤上Y轴负方向侧:
振动器振动方向平行于Z轴的可控震源。加速度表应安装于平板和重锤上乙轴负方向侧:浩坐标轴正方向加速度表施加作用力时,对于遵循SEG正极性约定的控制系统,加速度表应输出正电压信号。
4.1.1.3可控震源重锤正标定如下:
一振动器振动方向平行于X轴的可控震源。重锤处于可控震源X轴正方向时为“正”:振动器振动方向平行于Y轴的可控震源,重锤处于可控震源Y轴正方向时为“正:振动器振动方向平行于乙轴的可控震源。重锤处于可控震源乙轴正方向时为“正”。
4.1.2 启始信号校准 4.1.2.1 1可控震源启动信号零时校准
信号的时差不大于100us。 4.1.2.2可控震源无线参考信号零时校准
信号的时差不大于100us。 4.1.3时间戳和TB信号的有效性 4.1.3.1电控箱体采用GNSS系统授时,电控箱体应能为参考信号起始点打上时间戳,时间戳和参考信号应具有自然的合理性参考信号被有线或节点仪器进行记录后:使用对应时间戳进行切分应完整有效,样点数正确,时间戳的精度应不大于1uS。 2 Q/SY 02148—2021
4.1.3.2TB信号的有效性:电控箱体的TB应能被连续采集仪器记录,用于仪器切分数据的验证,或者TB信号应能被第三方设备打上时间戳用于连续采集仪器切分数据的验证。TB信号应为上跳信号,上升沿时间应不大于10us。 4.1.4指令电台和通信设备测试
选择不少于10km的通信距离条件下,编码器每发出100次启动指令,可控震源启动扫描信号的
次数不低于99次,QC数据返回不低于90次。 4.1.5启动指令重复性校准测试
信号启动平均延迟时间误差不大于200us。 4.1.6振动性能测试 4.1.6.1 可控震源控制系统的参考信号与真参考信号相关计算的结果:
带包络的自相关信号旁瓣衰减圆滑无大的脉动,背景噪声不高于一80dB:斜坡段结束后,振幅谱的平坦度不大于0.1%。
4.1.6.2可控震源控制系统的参考信号与震源输出信号相关计算的结果
带包络的互相关信号旁瓣衰减圆滑无大的脉动,无谐波影响的旁瓣背景区,升频扫描信号在正时间区不高于 于-50dB在受谐波影响的旁瓣背景区,升频扫描信号在负时间区不高于 -40dB : 斜坡段结束后,震源输出力振幅谱的平坦度在3dB的范围内组内各可控震源的输出力值应在以设定值为中心的-10%一10%的范围内;斜坡段结束后,相位谱在所有频点上的相位误差在-7”~7”的范围内。
4.1.6.3 传感器对比测试, 相邻两个独立测试用加速度表的对比测试结果应满足:
相位差不大于1°:振幅差不大于10%
4.1.6.47 可控震源的峰值输出力,在任何情况下。纵波可控震源峰值输出力不应高于其最大静载压重值,横波可控震源峰值输出力不应使平板产生横向滑动 4.2 一致性测试 4.2.1可控震源的扫描参数采用生产因素,可控震源的一致性信号采用控制系统的锁相信号。 4.2.2相位:起始斜坡时间结束后,参考信号与震源信号的最大时差不大于2ms。 4.2.3振幅:起始斜坡时间结束后。波形基本圆滑,无断续及跳变现象, 各震源返回的信号幅度应在同一水平上。 4.3作业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指标 4.3.1可控震源在作业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指标见表1。在特定的条件下,表1的技术指标都是指所能充许的最大误差限。如果可控震源在激发过程中的技术指标处于临界状态,则应进行必要的调整,可控震源的技术指标不宜经常处于临界状态下连续工作。 4.3.2在QC的返回状态中,不允许表征各可控震源激发参数一致性的CRC校验码或扫描检查和(sweepchecksum)出现不一致或错误。 4.3.3在Qc的返回状态中,同类型可控震源的震源检查和(vibratorchecksum)应保持一致。
3 Q/SY 02148—2021
表1面 可控震源在作业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指标
项号 1
评价对象单一扫描信号
平均值 ≤7
峰值
评价项目相位误差
≤15
(")
输出力的振幅设定值
三最大静载压重值
2
单一扫描信号
2 90
%
输出力振幅畸变的相对值
≤15
单台。单一扫描信号
≤30
3
%
输出力振幅畸变的相对值
≤10
≤25
4
同一扫描信号:各震源间
%
单一震源的畸变指标仅作为参考,如果工作震源数量大于1,则优先使用序号4参与评价。 相对值(%)=组内最大输出力信号振幅畸变(%)一组内最小输出力信号振幅畸变(%)。
4.3.4在QC的返回状态中,每天出现错的总数应少于当日扫描总数的10%,同一可控震源不应连续2次出现同一状态提示。 4.3.5在QC的返回状态中。各可控震源均不应出现系统内部故障警示。 4.3.6在QC的返回状态中,同一可控震源不应连续2次出现“提升未准备好”状态提示。 4.3.7在QC的返回状态中,同一可控震源不应连续3次扫描出现加速度表报警提示。 4.3.8在QC的返回状态中。同一可控震源不应连续3次扫描出现过载(FMVE)报警提示。 4.3.9 横波可控震源激发方位角超出设置值应发出警示。 4.3.10 横波可控震源激发方位角应记录和保存。
5地震勘探作业中质量控制内容与要求 5.1养护要求和内容 5.1.1养护要求
应按照具体型号可控震源操作与使用维修手册中规定的检查内容与保养周期,定期对可控震源各系统进行检香与保养,并将保养时间与内容逐一记录在案,
5.1.2养护内容 5.1.2.1发动机机油液面、发动机水箱/散热器液面、液压油箱液面、分动箱内的齿轮油面、变速箱内的齿轮油面或液压油面,驱动桥桥包内的齿轮油面,驱动桥轮边齿轮油面,液压泵的泵壳油面,电瓶液面、刹车制动液液面及燃油箱燃油液面等可控震源各种液面的检查,各液面指示应在此型号可控表源操作与便用维修手册规定的范围内。 5.1.2.2发动机风扇/空调/发电机皮带等可控震源上使用的各种传动皮带的松紧度检查,检查结果应满足此型号可控震源操作与使用维修手册的规定。 5.1.2.3液压胶管、空调胶管、暖风胶管、气路管线和车辆电器连线等可控震源上运动部件磨损情况的检查,不应有损坏、磨破或有渗漏的地方。 5.1.2.4与位移传感器,电液伺服阀,加速度表连接的控制电缆线及接头等可控震源上接插件紧固情况检查,不应有损坏,磨破或有松脱的地方。 5.1.2.5发动机底座、驾驶室底座、前后桥、摆动架、轮胎、振动器、驱动马达与变速箱的各紧固螺 4
上一章:Q/SY 02408-2021 水基钻井液抑制性和抗盐、抗钙污染性评价方法 下一章:Q/SY 02141-2021 岩石热解地球化学录井规范

相关文章

Q/SY 02001-2016 可控震源地震数据高效采集技术规程 SY/T 5507-2021 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劳动定额 Q/SY 01074-2024 陆上节点地震数据采集质量控制规范 Q/SY 1504-2012 地震勘探遥控爆炸机 Q/SY 01411-2022 地震储层预测技术与质量控制规范 Q/SY 01458-2024 地震勘探近地表调查规范 Q/SY 02116-2019 山区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程 Q/SY 10114-2017 石油数据中心地震勘探数据归档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