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06021.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勘察与测量规范 第3部分:线路测量

Q/SY 06021.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勘察与测量规范 第3部分:线路测量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0.24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0-28 18:01:58



相关搜索: 测量 规范 地面 油气田 线路 部分 工程勘察 06021

内容简介

Q/SY 06021.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勘察与测量规范 第3部分:线路测量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06021.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勘察与测量规范
第3部分:线路测量
Specification for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
of oil and gas field surface engineering-
Part 3: Route surveying
2016一0127发布
2016一04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 06021.3—2016
目 次
前言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2
3 4 基本规定
控制测量 5. 1 平面控制测量 5. 2 高程控制测量 中线测量·
5
6
6. 1 测量方法 6. 2 测量精度· 6.3 内业计算· 线路走向图测绘· 7. 1 范围 7. 2 成图比例尺 7.3 测绘方法· 7. 4 内容· 线路平纵图测绘 8.1 基本规定 8.2 航空摄影测量 8.3 激光雷达测绘…· 8. 4 卫星遥感测绘 8.5 GNSS RTK 测绘 8.6 全站仪测绘· 9 穿 (跨)越测量· 9.1 基本规定· 9. 2 控制测量 9.3 地形图测绘· 9. 4 纵断面测绘· 10隧道测量 10.1 基本规定 10.2 控制测量 10.3 地形图测绘 10. 4 断面测绘参考文献
13 13
3
7
14
.4
?
15
8
15
15 16
23 24 25
25 25 26
27
28 28 28 28 28 30 Q/SY 06021.3—2016
前言
Q/SY 06021《油气田地面工程勘察与测量规范》是油气田地面工程设计系列标准之一。该标准分为以下4个部分:
第1部分:勘察;第2部分:测量一般规定;第3部分:线路测量;
一第4部分:厂、库、站测量。 本部分为Q/SY06021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建设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石化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万仕平、王创立、罗沅、何波、陈西、杨汝芬、王栋
I Q/SY 06021.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勘察与测量规范
第3部分:线路测量
1范围
Q/SY06021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田地面工程油气管道线路测量的工作内容、作业方法和技术
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陆上油气田地面工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线路测量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962 1:500,1:1000,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GB/T 7930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B/T 79311:500,1:1000,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T 15968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GB/T 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 20257.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 1部分:1:5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 GB 50026 工程测量规范 GB/T 50539油气输送管道工程测量规范 CH/T 8023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处理技术规范 CH/T 8024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技术规范 Q/SY 06021.2一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勘察与测量规范 第 2部分:测量一般规定 Q/SY 06021.4一2016油气田地面工程勘察与测量规范第 4部分:厂、库、站测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t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利用卫星信号实现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的总称。
3. 2
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trigonometric leveling by total station 采用全站仪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和垂直角(或天顶距),利用三角公式推求其高差,确定待定点高
程的技术和方法。 3.3
线路平纵图 pipeline topographic-profile map 集成线路数字线划图或数字正射影像图、纵断面图于一体的测绘图件。
1 Q/SY 06021.3—2016
3. 4
卫星遥感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在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以人造卫星为遥感平台,用遥感传感器收集来自物体辐射的电磁波信
息,经数据处理及分析后,识别物体的性质、形状、几何尺寸和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技术。 3.5
空间分辨率 spatial resolution 影像中可辨认的临界物体空间几何长度的最小极限,用来表征影像分辨辩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
指标。 3.6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digital aerial photogrammetry 从飞机等航空飞行器上采用数字摄影机获取地面影像所进行的摄影测量。
3.7
正射纠正 ortho rectification 以影像的微小面积为纠正单元,逐单元进行纠正,获得地面正射投影影像的作业过程
4基本规定
4.1测量人员宜参加线路选、定线工作,实地确定线路中线转点时,宜顾及拟采用的施测方法应具备的条件。 4.2线路测量工作内容宜包括控制测量、中线测量、线路走向图测绘、线路平纵图测绘、线路穿(跨)越测量、隧道测量。 4.3在线路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宜测绘线路走向图、线路大中型穿(跨)越及隧道。 4.4在线路施工图设计阶段,宜进行控制测量、中线测量、线路平纵图测绘及线路小型穿(跨)越测绘。 4.5线路中线转点宜作为1:2000比例尺测图平面和高程控制点。 4.6 各设计阶段测量方法的选择、测量工作内容和测量成果应按Q/SY06021.2一2016的要求执行。 4.7与线路相关的站的测绘应按Q/SY06021.4一2016的要求执行。 4.8地形类别应根据地面倾角(α)大小确定:
a)平坦地:α<3° b)丘陵地:3≤α<10°。 c)山地:10°≤α<25°。 d)高山地:α≥25°。
4.9线路走向图、线路平纵图、穿(跨)越地形图、隧道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除应符合GB50026 的规定外,尚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基本等高距
单位为米
比例尺 1 : 2000
地形类别
1 : 500 0. 5 0. 5 1 1
1 : 1000 0. 5
1 : 5000 2 5 5 5
1 : 10000 2. 5
平坦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
1 2 2 2
5 5 10
1 1 2
2 Q/SY 06021.3—2016
表3GNSS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比例误差系数6
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 ≤1/100000 ≤1/40000 ≤1/20000
约束平差后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固定误差α
级别四等一级二级注:线路控制网按线路整体走向多为狭长带状,因此不规定GNSS网平均边长。
mm/km 10 ≤20 ≤40
mm ≤10 ≤10 ≤10
≤1/40000 ≤1/20000 ≤1/10000
5.1.2.2控制网的布设 5.1.2.2.1GNSS控制网应根据测区的已有控制成果情况、精度要求、接收机的类型和数量以及交通情况进行综合设计,并应充分考虑采用导线测量和GNSSRTK测量的需要。 5.1.2.2.2线路GNSS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联测国家高等级控制点数不应少于3个,特殊情况下不应少于2个。 b)联测点为3个及其以上时,宜在网中均匀分布;联测点为2个时,应分布在网的两端。 c) 联测点间距不应大于100km。 d) 联测点只有2个时,应采用GNSS测量证明两点距离精度满足表3的规定方可使用。 e) 线路GNSS控制点宜沿线路布设成点对,构成由四边形或大地四边形组成的带状网。 f) 点对间的距离宜为8km~15km,最长不应超过20km,组成点对的两点间应相互通视,其间
距不宜小于400m,特殊情况下不宜小于300m。 g) 线路过长时可视情况分段,在各段交界处应布设一对GNSS控制点。 h) 线路起终点、隧道两端、大中型穿(跨)越点附近宜布设GNSS点对。
5.1.2.2.3隧道、大中型穿(跨)越GNSS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 GNSS控制网应覆盖测区范围。 b) 隧道、大型穿(跨)越两端除进出洞口桩、穿(跨)越桩外,应均匀布设不少于3个控
制点。 c) 中型穿(跨)越两端除穿(跨)越桩外,应均匀布设不少于2个控制点。 d) 隧道GNSS控制网内基线最小边长应大于100m。
大中型穿(跨)越GNSS控制网内基线最小边长应大于50m。 f)隧道进出洞桩、大中型穿(跨)越桩宜为直接观测边。 g)布设时应顾及通视条件且便于施工后保存。
e)
5.1.2.2.4GNSS平面控制网宜与高程控制网相重合。
5.1.2.3选点 5.1.2.3.1选点人员在实地选点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GB/T18314的规定,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设计要求,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和联测 5.1.2.3.2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应开阔,高度角15°以上范围内应无障碍物阻挡卫星信号。 5.1.2.3.3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宜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宜小于50m。 5.1.2.3.4点位应便于保存、寻找和到达。 5.1.2.3.5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 4
上一章:Q/SY 06501-2016 炼油化工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总则 下一章:Q/SY 06021.4-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勘察与测量规范 第4部分:厂、库、站测量

相关文章

Q/SY 06021.4-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勘察与测量规范 第4部分:厂、库、站测量 Q/SY 06021.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勘察与测量规范 第1部分:勘察 Q/SY 06008.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自控仪表设计规范 第3部分: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SCADA) Q/SY 06017.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暖通设计规范 第3部分:防火防爆 Q/SY 06011.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总图设计规范 第3部分:竖向设计 Q/SY 06010.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结构设计规范 第3部分:基础工程 Q/SY 06009.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建筑设计规范 第3部分:建筑节能 Q/SY 06007.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静设备设计规范 第3部分:立式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