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8048-2021 槽系列组合夹具元件 成品检验方法

JB/T 8048-2021 槽系列组合夹具元件 成品检验方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69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6 08:52:36



相关搜索: jb 夹具 方法 组合 系列 检验 元件 成品 成品 元件 8048

内容简介

JB/T 8048-2021 槽系列组合夹具元件 成品检验方法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8048--2021 代替JB/T8048—1995
槽系列组合夹具元件 成品检验方法 Elements of universal modular jig and fixture system with slots-Testing
method
2021-07-01实施
2021-03-05发布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一般规定, 3.1检验原则... 3.2检测工具的选择 4材质、热处理及硬度检验. 5元件尺寸的检验 5.1几何尺寸检验.. 5.2位置尺寸的检验. 6方向和位置误差的检测. 6.1平行度误差的检测 6.2 垂直度误差的检测 6.3 对称度误差的检测. 6.4同轴度误差的检测 6.5面对面、槽对面倾斜度误差的检测 7相交槽角度的检验 8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1

.10 13 16 16 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8048一1995《槽系列组合夹具元件成品检验方法》,与JB/T8048一1995相比主
要技术变化如下:
引用标准改为现行版本;一增加了3.2.6(见3.2.6);一取消了3.3(见1995年版的3.3)一章标题“材质及热处理检验”改为“材质、热处理及硬度检验”(见第4章,1995年版的第
4章); 一增加了“也可用表面粗糙度检测仪测定。”,删除了“对评定结果有争议时,应在仪器上评定结果。”(见第8章,1995年版的第8章):一取消了第9章(见1995年版的第9章)。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烟台机床附件研究所、富阳新马工具有限公司、江苏宏达数控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越东、邓敦宏、胡士宏、吴华平。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8048--1980-JB/T8048-1995。 槽系列组合夹具元件成品检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槽系列组合夹具元件成品的材质、热处理、主要精度项目的检验方法、量具的选择原则及有关尺寸的计算和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8mm、12mm、16mm槽系列组合夹具元件(以下简称元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0.1一2018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1031一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GB/T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1957-2006光滑极限量规技术条件 GB/T1958一2017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检测与验证 GB/T3177一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GB/T6060.2一2006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磨、车、镗、铣、插及刨加工表面 GB/T6092—20041 直角尺 JB/T7974—1999 铸铁平板
3一般规定
3.1检验原则 3.1.1遵守包容原则的元件尺寸的检验应符合GB/T3177—2009和GB/T1957—2006的规定。 3.1.2方向和位置误差的检验应符合GB/T1958—2017的规定。 3.1.3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应符合GB/T1031一2009的规定。 3.1.4元件两平面加工相交处、工作面边缘处、槽的纵向出口处,尺寸小于360mm时,其小于或等于 3mm处不作为检测依据;尺寸大于或等于360mm时,其小于或等于5mm处不作为检测依据。 3.2检测工具的选择 3.2.1检测平板应选用JB/T7974一1999中的一级平板。 3.2.2检验用靠尺(组合夹具行业专用检具)素线直线度按GB/T1184一1996附录B中的3级规定。 其有效长度应不小于基准长度的两倍。 3.2.3检验用圆柱直角尺应选用GB/T6092一2004中的0级直角尺;垂直度样块的精度按GB/T1184- 1996中的2级选用。 3.2.4测量用方箱或矩形直角尺的精度按GB/T1184一1996中的2级选用。 本标准推荐的检测工具外,允许使用更高精度的检测仪器或检测装置进行检测。
4材质、热处理及硬度检验
4.1材料的牌号以入厂检验合格证为准,成品一般不再检查。 4.2渗碳层深度和浓度检查以试件报告为准,成品一般不再检查。 4.3目测检查氧化膜,并在膜上滴1~3滴3%~5%(质量分数)硫酸铜溶液,30s内不允许有铜析出 4.4表面硬度的检查按GB/T230.1—2018的规定进行。
5元件尺寸的检验
5.1几何尺寸检验 5.1.1外形尺寸和外径尺寸采用两点法测量,控制极限尺寸。 5.1.2精度H6、H7的孔和长度小于或等于12mm精度IT6级的销、套、轴尺寸的检验:
a)用两点法测量时,按GB/T3177-2009的验收极限验收: b)用极限量规检验时,应使用符合GB/T1957一2006规定的量规。
5.1.3检验8H7、12H7、16H7槽用极限量规,通规为方形规或圆柱规,止规为圆柱规。 5.2位置尺寸的检验 5.2.1说明
为简化测量,对图样中的位置尺寸,如槽与基准面距离尺寸、孔与基准面距离尺寸、槽与槽距离尺寸、槽与孔中心距离尺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尺寸环节决定的尺寸,可通过尺寸链计算的方法,只测量一个验收尺寸。
在计算公式中,图样中注出的位置尺寸用A表示,槽宽尺寸用C表示,孔径尺寸用D表示,用B 表示检测尺寸。
Amax> Amin—— 位置尺寸的上极限与下极限尺寸; CmxCmin——槽宽尺寸的上极限与下极限尺寸; Dmax、Dmin一孔径尺寸的上极限与下极限尺寸。
5.2.2槽与基准面距离尺寸A的检测 5.2.2.1检测方法1
用两点法测量槽的一侧面到基准面距离B,如图1所示。 检测尺寸B按公式(1)验收。
Cmax ≥B≥Amin 2
Cmi 2
(1)
Amax
5.2.2.2检测方法2
将被测元件基准面放置在平板上,用指示器测量槽的一侧面到基准面距离B,如图2所示,按公式(1)验收。
图2
5.2.2.3检测方法3
实测槽宽C和尺寸B,按公式(2)验收。
Amax≥B+ C
(2)
M
2
式中: C"C的实际尺寸。 当采用检测方法1或检测方法2验收,B超过验收尺寸时,可采用此方法重新验收。
5.2.3孔与基准面距离尺寸A的检测 5.2.3.1检测方法1
将被测元件基准面放置在平板上,用指示器测量孔的下素线到平板间的距离尺寸B,如图3所示。 检测尺寸B按公式(3)验收。
D max ≥B≥Amin Dmin
(3)
Am
2
2
当检测尺寸B超过公式(3)规定的验收尺寸时,可改用检测方法2或检测方法3重新验收。 5.2.3.2检测方法2
将被测元件基准面放置在平板上,被测孔以心轴模拟,用指示器测量心轴上素线到平板间的距离B,如图4所示。
O
0
图4
检测尺寸B按公式(4)验收。
Amax≥B- d"
(4)
2
式中: d"心轴直径实际尺寸。
5.2.3.3检测方法3
实测尺寸B和孔径D,如图5所示,按公式(5)验收。
Amax≥B+ D
(5)
M
2
式中: D" 孔径D的实际尺寸。 5.2.4槽与槽距离尺寸A的检测 5.2.4.1检测方法1
用测槽距的专用量具,测量两槽侧面距离B,如图6所示。
A
R
图6
检测尺寸B按公式(6)验收。
AmaxCmax ≥B≥Amin—Cmi
(6)
5.2.4.2检测方法2
将被测元件基准面放置在平板上,用指示器分别测量槽的一侧面到平板之间的距离B1和B2,如图7所示,则B=B2一B1。
5
B
图7
检测尺寸B按公式(7)验收。
C,ES-CEI ≥B≥Amin C,EI-CES
Amax
(7)
2
2
式中: C2ES- C2槽的上极限偏差; CiEI—C槽的下极限偏差; CEI一一C2槽的下极限偏差: CES- 一C槽的上极限偏差。
5.2.4.3检测方法3
实测槽宽C和Cz及尺寸B,如图6所示,按公式(8)验收。
Amax≥B+ C1 +C2
(8)
2
式中: C1 -Ci的实际尺寸;
上一章:JB/T 8072-2021 机床润滑要求 表述 下一章:JB/T 6605.2-2021 螺纹铣床 第2部分:技术条件

相关文章

JB/T 7180-2021 槽系列组合夹具元件 通用技术条件 JB/T 6192-2021 孔系列组合夹具元件 通用技术条件 JB/T 8336-2021 槽系列组合冲模元件 通用技术条件 JB/T 3625-2019 组合夹具元件防锈包装技术条件 JB/T 3625-2019 组合夹具元件 防锈包装技术条件 JB/T 3044-2011 组合机床 夹具 精度检验 HB 7344.2-1996 数控机床用夹具元件 槽定位正方形基础板 JB/T 3624-2021 组合夹具 基本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