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6192-2021 代替JB/T6192—1992
孔系列组合夹具元件 通用技术条件 Elements of universal modular jig and fixture system with holes -- General
specifications
2021-07-01实施
2021-03-05发布
目 次
前言.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技术要求 3.1材料..
3.2 毛坏. 3.3 热处理及表面处理 3.4 紧固件强度 3.5 机械加工 3.6 定位套粘接 4验收, 5标志 6防锈与包装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61921992《孔系列组合夹具元件通用技术条件》,与JB/T6192—1992相比主
要技术变化如下:
引用标准改为现行版本; -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引用标准JB/T3625一2019《组合夹具元件防锈包装技术条件》,取消了GB/T3098.4-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细牙螺纹》 取消了原3.3.6,增加了3.4“紧固件强度”,将原3.3.6的内容修改后并入3.4(见3.4,1992 年版的3.3.6); -将原3.4变为3.5,原3.5变为3.6(见3.5和3.6,1992年版的3.4和3.5);取消了原3.1.3,将其内容修改作为3.5.1(见3.5.1,1992年版的3.1.3);将原3.4.4与3.4.5的内容合并为3.5.5(见3.5.5,1992年版的3.4.4和3.4.5);取消了原5.2,将其内容修改作为3.5.17(见3.5.17。1992年版的5.2);将原第5章改为第4章,并对内容进行了补充(见第4章,1992年版的第5章);将原第4章改为第5章(见第5章,1992年版的第4章);修改了6.1的内容,取消了原6.2~6.6,将原6.7变为6.2(见第6章,1992年版的第6章)。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烟台机床附件研究所、江苏宏达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州市力歌机床附件有
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敦宏、吴华平、王征、张越东。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6192-—1980JB/T6192-1989-JB/T6192-1992
孔系列组合夹具元件 通用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孔系列组合夹具元件的技术要求、验收、标志、防锈与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孔系列组合夹具元件(以下简称元件)的设计、制造与成品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一1997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 GB/T145—2001中心孔 GB/T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96—2003 普通螺纹基本尺寸 GB/T197-2018 普通螺纹公差 GB/T 905—1994 冷拉圆钢、方钢、六角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103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GB/T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1800.1-202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线性尺寸公差ISO代号体系第1部分:公差、
偏差和配合的基础
GB/T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3098.1—2010 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 GB/T3098.2—2015 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 GB/T5796.3—2005 梯形螺纹第3部分:基本尺寸 GB/T5796.42005 梯形螺纹 第4部分:公差 GB/T6403.3--2008 滚花 GB/T6403.5—2008 砂轮越程槽 GB/T6414—20174 铸件尺寸公差、几何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JB/T3625—2019 组合夹具元件防锈包装技术条件
3技术要求
3.1材料 3.1.1制造元件所采用的材料应安全可靠。 3.1.2图样规定的各种材料,可用其他材料代替,但代用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应不低于原规定材料。 3.2毛坏
3.2.3锻件待加工表面的缺陷深度不应超过机械加工余量的2/3,非加工表面不应有烧伤、裂纹、夹层、 氧化皮等缺陷。 3.2.4铸铁件在机加工前应进行时效处理,球墨铸铁件、铸钢件应进行正火处理,锻件及板材均应进行正火或退火处理。 3.3热处理及表面处理 3.3.1热处理后的元件不应有裂纹或龟裂,以及氧化皮、盐碱等污物。 3.3.2定位套和其他起定位、支承作用的元件,热处理后的硬度应不低于55HRC。 3.3.3元件上大于或等于M12的螺孔不允许渗碳。 3.3.4钢质元件的非磨削表面(特种加工表面除外)需进行化学氧化处理,氧化膜颜色应美观均匀,或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3.3.5铸铁件非加工表面应涂以防锈漆。 3.4紧固件强度
系列紧固螺栓、螺钉的机械性能应符合GB/T3098.1一2010中10.9级的规定:紧固螺母的机械性能应符合GB/T3098.2-2015中10级的规定。 3.5机械加工 3.5.1采用符合GB/T905一1994的冷拉圆钢、方钢、六角钢制造螺栓、螺柱、螺钉和螺母等,若钢材外形尺寸符合元件相应尺寸,其外形可不加工。 3.5.2元件主要位置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表面粗糙度Ra (按GB/T1031—2009)
公差等级或极限偏差(按GB/T1800.1-2020)
项目名称
um 0.8 0.4 0.8
定位孔定位轴
IT6 IT5: IT6 ±0.01 mm
起支承、定位作用的外形
±0.01mm±0.02mm
定位孔中心距
3.5.3 元件的主要位置公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项目名称
公差等级(按GB/T1184--1996)
定位孔对工作表面的平行度、垂直度
表面粗糙度Ra为0.8um、0.4μm的工作表面的相互平行度、垂直度
X
V形面倾斜度
3.5.4未注公差的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1804一2000中m级的规定。 3.5.5元件其他重要位置公差由供需双方确定。 3.5.6元件的磨削表面不应有烧伤、碰伤、划伤(测量纹路和硬度检验压穴除外)、斑点、毛刺、锈蚀
3.5.8 图样未注明的砂轮越程槽按GB/T6403.5一2008的规定。 3.5.9 元件中心孔应符合GB/T145一2001的规定。 3.5.10元件滚花应符合GB/T6403.3一2008的规定。 3.5.11元件表面粗糙度按GB/T1031一2009中的第一系列选取。 3.5.12 “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倒角应按GB/T3一1997中的一般值选取。 3.5.13 3普通螺纹基本尺寸应符合GB/T196一2003的规定,公差应符合GB/T197一2018的规定,内螺纹按6H,外螺纹按6g。 3.5.14螺纹孔轴线对平面的垂直度误差在100mm长度上不大于0.5mm。 3.5.15梯形螺纹基本尺寸应符合GB/T5796.3—2005的规定,公差应符合GB/T5796.4一2005规定的中等精度。 3.5.16螺纹表面不应有裂纹、压伤崩扣等缺陷。 3.5.17经磁力吸紧加工的元件,均需进行退磁处理,元件剩磁不应吸起Φ0.6mm×25mm的钢丝。 3.6定位套粘接 3.6.1定位套采用粘接时,其孔径大于或等于10mm的单个定位衬套的粘接综合抗剪力不应小于30kN。 3.6.2定位套采用镶装灌注工艺时,灌注材料和定位套不应超出工作表面。
4验收
元件的验收应符合设计图样及技术条件的规定。
5标志
5.1元件标志的位置应符合图样的规定。 5.2标志的字体应统一、端正、清晰、美观。 5.3主要元件标志内容:
a)元件代号; b)商标或制造厂代号; c)产品等级; d)制造日期。
5.4小规格元件允许只标记一个特征尺寸或不做标记。
6防锈与包装
6.1元件的防锈与包装应符合JB/T3625一2019的规定。 6.2成箱标志应符合GB/T191一2008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机械行业标准
孔系列组合夹具元件通用技术条件
JB/T6192—2021
牛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100037
丰
210mm×297mm?0.5印张·11千字 2021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价:12.00元
*
书号:15111:16111 网址:http://www.cmpbook.com 编辑部电话:(010)88379399 直销中心电话:(010)88379399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