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7.150.30 H 62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 1362—2020
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板芯组件用铜管
Copper tube for absorber of flat plate solar collector
2020-12-09发布
2021-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S/T 1362—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铜陵市宏安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常熟中佳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中佳电子科技有
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胜萍、陶玉良、胡丰光、胡大群、赵钦海、陈柱峰、彭永聪、徐磊、路京勇、徐斌、 李宝进、周坤。
YS/T1362—2020
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板芯组件用铜管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板芯组件用铜管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质量证明书和订货单(或合同)内容等。
本标准适用于传热工质为液体的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板芯组件中的集管和排管用铜管(以下简称管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1金属管液压试验方法 GB/T242 :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 GB/T244 金属管弯曲试验方法 GB/T246 金属材料管压扁试验方法 GB/T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5121(所有部分)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5231 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GB/T5248—2016 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8888 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 GB/T12936—2007太阳能热利用术语 GB/T16866—2006 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材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 GB/T17791—2017 空调与制冷设备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管 GB/T26303.1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验方法第1部分:管材 GB/T26974—2011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吸热体技术要求 GB/T34505 铜及铜合金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YS/T347 铜及铜合金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YS/T482 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光电发射光谱法 YS/T483 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波长色散型) YS/T668 铜及铜合金理化检测取样方法 YS/T815 铜及铜合金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试样的制备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12936—2007、GB/T16866—2006、GB/T26974—201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YS/T1362—2020
3. 1
排管tubebank 平板型集热器吸热板上纵向排列并构成流体通道的部件。 [GB/T12936—2007,定义,8.3]
3. 2
集管header 平板型集热器吸热板上下两端横向连接若干根排管并构成流体通道的部件。 [GB/T12936—2007,定义,8.4]
3.3
吸热体absorber 也称板芯,是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内通过吸热材料吸收太阳辐射能,并通过排管与集管向传热工质
传递热量的部件,由吸热材料、集管、排管及其他附件共同组成。
[GB/T26974—2011,定义,3.1]
3. 4
流道fluidflowpassage 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吸热体(也称板芯)中,用作传热工质为液体的流体通道。
3.5
铜管coppertube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吸热体中,用作流道的集管、排管用铜质管材的统称。
3. 6
圆度roundness 指圆形管材任一截面上测得的最大和最小直径之差。 『GB/T16866--2006,定义,3.2
3.7
直度straightness 将直管置于水平平台上,使弯弧或不直的部位位于同一平面上。在规定的长度上所测得的最大弧
深。
[GB/T16866—2006,定义,3.3]
3. 8
定尺长度specificlengths 将管材按规定统一切成固定的长度,且符合规定的长度允许偏差。 [GB/T16866—2006,定义,3.4]
4分类和标记
4.1产品分类
管材的牌号、代号、状态、种类和规格应符合表1的规定。
2
YS/T1362—2020
表1 管材的牌号、代号、状态、种类和规格
规格/mm
排管用管材外径
集管用管材外径
牌号 代号
状态 种类
长度
壁厚
壁厚
T2 T11050 TU1 T10150 TU2 T10180 TP1 C12000
拉拔硬(H80) 轻拉(H55) 轻退火(O50)
直管
300~5000
8,10 0.5~0.8 20,22 0.6~1.0
TP2 C12200 软化退火(O60) 盘管注:需方需要其他牌号、代号、状态、规格管材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2产品标记
产品标记按产品名称、标准编号、牌号(或代号)、状态和规格的顺序表示。 示例1:用牌号为TP1(C12000)制造的、拉拔硬态(H80)、外径20mm、壁厚0.8mm、长度2380mm的直管,标记为:
直管YS/T1362-TP1H80-20X0.8X2380 或直管 FYS/T1362-C12000H80-20X0.8X2380
示例2:用牌号为TU1(T10150)制造的、软化退火(O60)、外径10mm、壁厚0.6mm的盘管,标记为:
盘管YS/T1362-TU1060-10X0.6 或盘管 YS/T1362-T10150O60-10X0.6
5技术要求
5.1 化学成分
管材的化学成分应符合GB/T5231中相应牌号的规定。 5.2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5.2.1 管材的外径及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管材的外径及其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公称外径 8,10 20,22
外径允许偏差
±0.05 ±0. 06
5.2.2 管材的壁厚及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单位为毫米
表3管材的壁厚及其允许偏差
壁厚 0.5~0.8 0.6~1.0
公称外径 8,10 20,22
壁厚允许偏差
±0. 05 ±0.06
5.2.3 管材的长度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直管的不定尺长度为300mm~5000mm。管材
3
YS/T1362—2020
的定(倍)尺长度应在不定尺长度范围内;倍尺长度应加入锯切分段时的切削量,每一倍尺长度锯切量为 5 mm。
表4直管定尺长度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允许偏差
公称长度 300~1000
+? +3 +§ +
>1000~2000
>2000~4000
>4000~5000
5.2.4拉拔硬(H80)、轻拉(H55)状态的、壁厚不小于0.5mm的直管圆度应符合表5的规定。轻退火 (O50)、软化退火(O60)状态的、壁厚不小于0.5mm的直管圆度应不超出外径允许偏差。
表5直管圆度
圆度/mm,不大于公称外径的1.5% 公称外径的1.0%
壁厚/外径(比值) 0.01~0.03 >0.03~0.05 >0.05~0.10
公称外径的0.8%或0.05(取较大者)
5.2.5 拉拔硬(H80)、轻拉(H55)状态的、壁厚不小于0.5mm的直管直度应符合表6的规定。直管全长直度应不大于每米直度与总长度(单位:m)的乘积。
表6直管直度
单位为毫米
每米直度,不大于
公称外径 8,10 20,22
1. 5 2. 0
5.2.6管材的端部应切削平整、不得有毛刺,管端切口的切斜度应不大于0.25mm。 5.3力学性能
管材的室温纵向力学性能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管材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Rm
规定塑性延伸强度Rpo.2
断后伸长率A
牌 号 T2 TU1 TU2 TP1 TP2
状态
% -
MPa ≥315 245~325 ≥215 ≥205
MPa
拉拔硬(H80)轻拉(H55) 轻退火(O50) 软化退火(O60)
≥40 ≥43
40~90 35~85
4
YS/T1362—2020
5.4工艺性能 5.4.1扩口试验
轻退火(O50)、软化退火(O60)状态的管材应进行扩口试验。扩口率应符合表8的规定。扩口后试样不应有肉眼可见的裂纹或裂口。
表8管材的扩口率公称外径/mm
牌号 T2 TU1 TU2 TP1 TP2
状态
扩口率/%
顶芯锥度/(°)
8,10,20
40
轻退火(O50)软化退火(O60)
60
22
30
5.4.2压扁试验
轻退火(O50)、软化退火(O60)状态的管材应进行压扁试验。试样压至两壁间距离等于壁厚,试样不应有肉眼可见的裂纹或裂口。 5.4.3 弯曲试验
拉拔硬(H80)、轻拉(H55)状态的管材应进行弯曲试验。试样弯心半径应符合表9的规定,试样弯曲角度为90°,弯曲试验后的试样表面应无肉眼可见的裂纹或裂口。
表9弯曲试验的弯心半径
单位为毫米
公称外径
弯心半径
8 10 20 22
31 35 70 79
5.5晶粒度
管材的平均晶粒度应符合表10的规定。
表10 管材的平均晶粒度状态
牌号 T2 TU1 TU2 TP1 TP2
平均晶粒度/mm
0.015~0.060
软化退火(O60)
轻退火(O50)
≤0.04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