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1卷,第8期 2011年8月
光谱分,析
谱学光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服药前后草酸钙结石患者尿微晶的性质变化
李君君,侯善华,夏月,欧阳健明,暨南大学生物矿化与结石病防治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32
Vol. 31, No. 8, pp2263-2267
August,2011
摘要采用X射线衔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纳米粒度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D研究了6例草酸钙结石患者在服药前后尿微品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服药后尿pH值由服药前的5.87士0.51 09 均比服药前减少;服药前,尿微品的平均粒径为(579士326)nm,服药后减小至(404士338)nm;服药前尿微晶的Zeta电位为(4.28士2.55)mV,服药后为(—7.29±4.16)mV,Zeta电位变负有利于防止尿微晶况积;服药前尿微晶校角尖锐,有明显的团聚现象,面服药后原微晶形貌国钝,团聚较少。采用现代仪器分析研究服药前后草酸钙结石患者尿液微品的性质变化,对临床上预防和治疗尿结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尿微晶;草酸钙;Zeta电位;粒径分布;XRD;FTIR
DOI; 10. 3964/j, issn. 1000-0593(2011)08-2263-05
中图分类号:0434;0611.6
引言
文献标识码:A
日本理学D/max2400(Rigaku)X射线衔射仪(XRD):美国Nicolet公司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英国 Malvern公司ZetasizerNano-ZS型纳米粒度仪;PHILIPS
含钙结石,包括草酸钙(CaOxa)和磷酸钙,是尿结石的最普遍的形式,目前,临床上治疗尿结石的主要方法是体外碎石,但其治愈后复发率很高,大约25%~75%的患者在初次发病后的率年至20年内会再次发生结石,这给结石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治疗草酸钙结石的药物有构橼酸盐、磷酸盐和镁制剂等。其中,构橡酸钾(Kscit)是治疗和预防草酸钙结石的主要药物。通过长期观察结石病人服用Kcit后的品体案集情况,发现草酸钙品体聚集的时间增加了,且服用者新结石的发生率为未服用Kcit者的五分之一[3],
草酸钙结石患者在服用Kcit前后的尿纳米微晶性质是否发生了某些变化,国内外未见报道。因此,本文研究了六例草酸钙结石患者在服用K,cit前后尿液中纳米微品性质的变化。
实验部分 1
1.1试剂和仪器
无水乙醇,叠氮化钠均为分析纯,所有玻璃器皿均用二次蒸馏水清洗干净。
TECNAI-1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荷兰飞利销公司 XL-30环境扫描电子量微镜(ESEM)和PHS-3C型酸度计。
尿石的收集、处理和组分表征
1.2
六例草酸钙结石均为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手术取石所得,其中男3名,女3名,平均年龄57.2岁。结石标本用清水洗后,放人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中消毒(杀死细菌);低温烘干,然后在研体内研磨成粉末,分别采用 XRD和FTIR进行组分分析。本文所选6例结石的组分均为 CaOxa.
尿液的收集、处理和组分表征 1.3
收集服药前和服用柠檬酸钾(K,cit)一周后的草酸钙结石患者的新鲜晨尿,测定其pH值;然后加入2%(质量分数)的叠氮化钠溶液(加人量为10mL·L-1尿液)防腐。按照文献[3]方法进行尿微晶的Zeta电位、XRD、FTIR和TEM
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草酸钙结石的组分分析
采用XRD和FTIR对6例手术取出的CaOxa结石组分
收稿日期:2010-10-15,修订日期:2011-03-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2103)和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09B030801236)资助
作者简介:李君君,女,1973年生,暨南大学生物矿化与结石病防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
万方数据
emails toyjm@jnu, edu, en
e-mail; anshulij@163.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