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徐航
认可风险浅析 O文/朱海峰
随着认可的领域和机构数量不断扩大,认可的质量也在经受着日益严重的考验。为了维护认可权威,降低认可风险,有必要建立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加强对认证认可全过程潜在风险的研判,特别是对现有监管制度难以有效控制的风险加强调查研究和系统控制。
一、认可风险本质的理解目前,学术界对风险的内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由于对风险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不同,或对风险研究角度不同,导致不同的学者对风险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但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风险是事件未来可能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此属于广义风险。而在平时的使用过程中,往往只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不考虑获利范围,这属于对风险的获义理解。本文所探讨的认可风险暂时借用
万方数据
风险的狭义理解。对于认可风险,依据“认可是正式表明合格评定机构具备实施特定合格评定工作的能力的第三方证明”这一概念,认可风险就是对合格评定机构工作的能力所出具的第三方证明的不确定性,亦即认可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主体是第三方(亦即认可机构),对象是第三方所出具的证明。不确定性构成了认可风险的唯一核心要素,是识别、分析、评估与控制风险的理论基础。
二,认可风险类型
认可风险的类型分为内生型风险与外延型风险。所谓认可的内生型风险是指对申请认可机构实施认可活动以及对已获认可机构开展复评,扩项,监督活动时所存在的风险。这种风险来源于认可制度的不完善、认可项目管理的疏漏以及专业评审人员的技术能力不足或职业道德的缺失。外延型风险是指已获认可的机格组织由于自身在运转过程中所存
Front|前沿
在的种种易变因素,导致结果的不稳定,从而引发对认可的不良影响,此也可称作附加风险。虽然认可是对工作能力的证明,并不是对已获认可机构所出具报告正确性的保证,但消费者普遍存在只认标识的心理,在接受认可标志是产品服务质量安全有力保障的前提下,一旦已获认可机构出现任何差错,消费者不可避免地就会失去对认可标志权感性的信任。
三、认可风险的特点 1.客观性
认可风险的客观性是不以人和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伴随着认可制度的确立而存在的。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设计,可以彻底杜绝意外事件的发生,正是由于制度设计天然的缺陷,成了认可风险客观性最根本的源头。同时,执行制度的主体一一人,具有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也成了最不稳定的因素,从而诱发出制度上的缺陷形成风险。
(认证技术)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