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实践/FJQTS
强化市场监管
服务经济发展
■文/梁光镰
近年来,德化县市场监管局以机构改革为翼机,变
整合为融合,化合并为合力,突出抓好思想、队伍和业务三个融合,确保整支队伍和谐稳定,为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围绕队伍安全、市场安全,以服务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监管执法为第一责任推进体制
改革后的市场监管工作顺利开展。突出履职到位有效服务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出台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优化服务举措,着重在服务企业发展和改善民生上做文章,持激发市场活力,者力提升品牌建设
市场主体稳步发展。一是推进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一照一码”登记、全程电子化登记等工作,为企业提供延时、预约、跟踪、“零距离”等便民服务,促进市场主体持续快速发展。截至2015年,全县新增内资企业1460家,同比增长33.8%,新增个体工商户2872户;发放*一照一码”营业执照1408户、电子营业执照360 户。全县共有市场主体20451户,其中,内资企业5528 户、农民专业合作社874户、外资企业65户、个体工商户14030户。二是把好食品药品企业准入关。办理食品药品类许可证1141件,其中食品流通594件、餐饮服务 279件、药品经营267件、医疗器械1件,第二类医疗器械备案16件、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注销1件、小作坊生产加工条件核准1件。三是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特种设备登记。新办组织机构代码证1087户,换发证 993户;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327家,
品牌发展增量提质。牵头起草制定(德化县关于进
一步提升品牌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德化县提升区域、国际、质量、产业、特色、电商、科技、版权、旅游等九大品牌作了总体规划和部署,提升企业软实力。一是商标培育提质。建立“商标孵化库”,制定商标注册培育发展规划,形成有层次、有梯度、循序渐进的跟踪分
40
类指导,促使商标注册量稳步增长。全县共有知名商标 69件,著名商标45件,中国驰名商标6件,国际注册商标1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数量居全省山区县前列。二是产品质量提级。建立健全创名牌企业资源数据库,实行名牌培育企业滚动计划,积极发动阔资企业申报省名厚产品。新增福建省名牌产品8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企业 25家和管理体系认证企业8家。目前,该县有福建省名牌产品26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三是提升企业行业标准“话语权”。指导佳美集团公司修订的“陈设艺术资器”两项国家标准获批发布:完成4项企业材准《陶瓷玩具》、《骨锂瓷器》、《高耐热日用陶瓷》、《高耐热陶瓷器》起草及专家评审会。争取2015年泉州市标准化项目工作专项补助资金152万元,
惠民惠企服务有效推进。提升维权效能,消费维权工作做到3个100%,即消费投诉热点100%踪、调解不满意件100%回访、商品质量监测100%处置。为企业、农村医疗机构免费检定电子秤、血压计等计量器具1802 台(件),完成省名牌申报企业计量器具检定102台(件)、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检验30批次。完成陶瓷监督抽检 1079批,抽检合格净率98.7%,为企业节约检验费105万元牵头协调组建泉州市网商(虚拟)产业园德化分园区运营有限公司,为创业型企业提供集群注册、托管服务。积极推动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指导英山准山合作社申报省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促进德化县特色农产晶标准化生产。
强化监督管理规范执法行为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加大。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度,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截至2015年没有发生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事故。开展专项整治。先后开展土制升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