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生物氧化难浸金矿的研究现状

生物氧化难浸金矿的研究现状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78.92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21 14:08:35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生物氧化难浸金矿的研究现状 第29卷第1期(总第113期)
2010年3月
湿法冶金
Hydrometallurgy of China
Vol.29No.1(Sum.113)
Mar.2010
生物氧化难浸金矿的研究现状刘政,杨绍斌,宋小美,年希俊,张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理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矿物包妻层氧化腐蚀,使氰化物得以直接接触金粒面大大提高金的浸出率。这种生物氧化技术近些年发展很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中,介绍了难处理金矿石生物氧化原理、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状况,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调:难处理金矿石;微生物;金浸出;现状
中图分类号:TF18;TF803.21
文献标志码:A
难处理金矿石是指那些富含砷、碳等杂质,用常规方法处理金浸出率不高的金矿石。一般以氰化搅拌没出率80%为界限,低于此值者即为难处理金矿石。典型的难处理矿石金的直接氰化浸出率仅为10%~30%]随着金矿的大规模开采,易处理金矿资源日渐枯竭,难处理金矿成为了黄金工业的主要资源。对难处理金矿石进行适当预处理后再用传统工艺浸出可大大提高金的浸出率,因此,难处理金矿石预处理方法研究已成为当前黄金工业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各种预处理方法中,生物氧化预处理由于成本低、环保优势大而日益受到重视。
1难处理金矿石生物预氧化原理
砷黄铁矿、黄铁矿等硫化物对金粒的包裹是氰化没浸出效果不佳、金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而某些无机自养微生物在浸矿溶液中,能以CO,为主要碳源、硫化物为主要能源进行生长。富金区的硫化物由于晶格排列不完善(如变位、含杂质)是细菌腐蚀敏感区,总是被优先浸蚀。随着细菌生理活动的进行,硫化层最终大部分不能完全包覆金。经过细菌氧化前处理的金矿石,用常规方法浸出,金浸出率可大大提高。
细菌氧化矿物目前认为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收稿日期:2009-09-15
文章编号:1009-2617(2010)01-0009-03
用两种方式。如细菌氧化黄铁矿,直接作用时,细菌吸附到矿物表面使之氧化;间接作用时,细菌将 Fe+氧化成Fe3+,然后Fe3+再氧化黄铁矿。整个氧化过程中,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往往同时存在。
细菌直接作用反应为:
2FeS; +7. 5O, +H,O +Fe (SO,), +H, SO,
(1)
FeAsS,+5O+2H,O +FeAsO,+2H,SO,;
(2)
细菌间接作用反应为:
FeS,+Fe(SO,)+3FeSO,+2S,
(3)
2FeAsS+2Fe(SO,);+1.5O,+3H,O→+
6FeSO,+2H,AsO,+2S,
2FeSO,+H,SO,+0.5Oz→
Fe,(SO,),+H,O,
S+1.5O,+H,O+H,SO。
(4)(5)(6)
也有一些观点认为不存在直接作用机理,理由是目前尚未发现相应的酶系统,由此提出更准确的作用机理应该为接触机理及非接触机理,即微生物的作用仅为再生直接浸矿因子如三价铁离子和在接触界面浓缩直接浸矿因子[3]。某种意义上说,细菌对矿右的氧化机理研究尚未有普速性结论[4-]。国外有研究表明:异养菌也具有较好的预氧化效果,其中一部分侵蚀能力即来自于其代
基金项目: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计划2008298;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XC20080111,作者篇介:刘政(1977),男,汉,吉林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冶金,
方方数据
上一章:从含铟锡粗铅电解液中分离回收铟和锡 下一章:熟料溶出二次反应抑制机制研究

相关文章

固体二氧化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生物柴油的发展现状研究 固体二氧化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高浓度合成4A沸石的工艺研究 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封存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 3-羧基水杨醛的合成及其衍生物的应用研究现状 7-甲酰基-8-羟基喹啉的合成及其衍生物的应用研究现状 微生物几丁质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氧化石蜡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