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
盖永梅
(虎林市红十字医院,黑龙江虎林158400)
摘要:对高脂血症治疗药物及其应用现状作了分析,以供同行参考。关键词:高脂血症;药物治疗;分析
高脂血症是指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过高和用加强。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过低的一种全身脂代谢异常。长期高脂血症可以
2.3酰基辅酶A胆固醇酸基转移酶抑制药
引起血液载稠度增加和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继而造成心脑血管梗死等,造成重要脏器的损伤。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率死独立面重要的危险因素。目前临床趋向于将高脂血症分为4型:即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高密度脂蛋白低下。
1临床表现
大多数高脂血症患者早期并无任何症状和异常体征,常常是在
科技论坛
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有促进细胞内胆固醇转化为胆固醇酸的功能。这种转化在肝细胞有利于VML的组成和释放,在血管壁有利于胆固醇的蓄积,在小肠上皮细胞有利于胆固醇的吸收,在巨噬细胞则有利于泡沫细胞的形成;总之ACAT对胆固醇的吸收、蓄积、脂蛋白形成均有促进作用。对ACAT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可对抗以上过程,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及调血脂的作用。
2.4贝特类
通过调脂作用,降低血浆;升高HDL-C,并有非调血脂作用,如
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时被发现,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两大方
面: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②脂质在内皮沉积所引起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抗血栓、抗炎作用等。这些都有利于发挥抗
的动脉粥样硬化,产生冠心病和周围血管病等其他表现。此外,严重的高胆固醇血症,尤其是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可出现游走性多关节炎,较为罕见限性。高甘油三酯血延还可引起急性胰腺炎,应该引起注意。
2药物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的效应。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乙耐辅酶A转化酶,减少脂肪酸从脂肪组织进人肝合成TC及VDL;增强DL活化,加速乳康微粒和VLDL的分解代谢:促进LNL赖粒的清除而调节血脂。贝特类用于治疗原发性高三酰甘油血症,对血型高脂蛋白血症和混合性高脂蛋白血症有较好的疗效,也可用于2型糖尿病的高脂蛋白血
临床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主要分为他汀类、胆汁酸结合树脂、症。
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酯抑制药、贝待类、烟酸类、多烯脂肪酸类等。
2.1他汀类
3调血脂药的合理选用
3.1根据高脂血症类型选择用药
(1)高胆周醇血症。首选他汀类,其降低总胆固醇的能力为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还原酶,减少肝细胞内源性胆固醉的生
三20%~30%,降25%40%,还轻度升高HDL及降低三酰甘油。胆酸
成。他汀类药物是治疗杂合子家族性和非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的首
整合剂足量亦可降三酰贫油与ML,但不易耐受,实际上对轻度总胆固醇增高者只用小剂量。贝特类烃中度降低总胆固醇与LDL,降三
选药,也可用于血型高脂蛋白血症,因其不影响血糖控制,可用于糖
尿病患者的高胆固醇血症及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由于皮间合成胆固醇的作用较强,其最佳服药时间为每日晚餐后。常用的药物如下:
(1)洛伐他汀。有良好的调血脂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降低。20mg/ 次,1次/d,晚餐后服用,必要时4周后根据血脂变化调整剂量,最大量为40mg/d。必要时可与胆汁酸结合树脂合用。耐受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有时出现恶心、腹痛、胃酸过多、便秘、腹泻等胃肠反应,不影响治疗。若有皮疹等变态反应,应该停药。约有2%的患者出现肝功能或肾功能异常,虽不严重,但应定期监测,若持续不能恢复,可停止用药。有的发生肌痛、无力、血及尿中肌红蛋白增多等肌溶症状,轻者不必停药。为了安全,一一般老年人适减剂量,孕妇及哺乳妇禁用,肝及肾功能异常者不宜应用。慎与氟贝丁酯类、烟酸类等合用,或与免疫抑制剂环抱莓素等合用,否则易引起急性肾衰竭及骨骼肌溶解症。(2)辛代他汀。是洛伐他汀的甲基化衍生物,调血脂作用较落伐他汀强一倍,口服吸收率约85%,剂量10mg/d,1次/d。(3)普伐他汀。对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都有较高的效应。不良反应较轻,不易引起外周性肌病。能降低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剂量5~10mg/d,1次/d。(4)氟伏他汀。实验证明体外抑制HMG-COA还原酶和体内抑制胆固醇的生成作用强于落伐他汀。此药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生物利用度约100%,不受饮食的影响。20~40mg/d,1次/d。
2.2胆汁酸结合树脂
口服不吸收,在肠道内通过离子交换与胆汁酸结合形成络合物:①被结合的胆汁酸失去活性,影响食物中脂类包括胆固醇的吸收;②阻断胆汁酸在肠道内的重吸收,胆汁酸排出增加;③由于肝脏胆汁酸减少,胆固醇向胆汁酸转化的限速酶即经化酵更多地被激活,胆固醇转化增强;④肝细胞中胆固醇减少,肝细胞表面受体数量增加,活性增强,大量合胆固醇的LDL被摄人肝细胞,导致血浆TC 及LDL-C浓度降低:此过程中合成胆固醇的HMC-COA还原两可继发性活性增强,若与HMG-COA还原配抑制剂合用,调血脂作
万方数据
酰甘油能力高于他汀类,并升高烟酸类降总胆固醇、ML与三酰甘油,升高HDL,但不良反应大,应用受限。据报道,阿西莫司不良反应较小。自前对此型惠者多选他汀类,如辛伐他汀、普伐他汀、落伐他汀、氟伐他汀都有效。(2)混合型高脂血症。此型高脂血症很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并使血清中HDI降低,因此降脂药物除了降低三酷甘油外,还应升高HDL。当三酰甘油升高不严重,而HDL相当高者,则以他汀类药物为首选,可使三酚甘油、ML明显下降,亦可使三酰甘油下降15%左右。如果三酰甘油,则首选贝特类,使HDL降为正常,并升高HDL。也可以考虑贝特类加用胆酸整合剂类,或者胆酸整合剂加烟酸。在非常谨慎情况下,采用他汀类与贝特类联用。(3)高三酯甘油血症。首先需要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减轻体重、减少饮酒、戒烈性酒等。三酯甘油,宜选用贝特类为药物控制同时并用贝特类。
3.2降脂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联合用药
(1)降脂药物的不良反应。降脂药物大量长期使用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但大规模长时间5年以上临床应用表明大体上是安全的。临床实践中也有少数不良反应,惠者对烟酸及硝胆胺多耐受良好。他汀类主要不良反应为肝功能异常和肌病,因此需定期(3~6个月)监测肝脏的酶和血清肌酸磷酸激素。但实际上药物引起肝功能及 CPK异常的发生率很低,且轻微.停药或减量后即恢复。贝特类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其中有的可致结石,故胆石病者禁忌。(2)联合用药。他汀类药物与烟酸合用均属安全有效。贝特类与他汀类合用量也十分有效,但偶有发生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的危险,在必须使用他汀类时最好选氟伐他汀或阿伐他汀,因其代谢酶为双酶系代谢,与其他不同。或者他汀类晚服,而贝特类晨服,隔开时间,避免同时使用肝药酶抑制剂,导致他汀类诱发肌病、肌落解。
参考文献
[1]吴教,冯玲,沈冬.高脂血症药物治疗研究进展[]中国临床医生, 2012(2)
[2]何国权.高脂血症的中药治疗[]河南中医,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