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基于ADME的中药配伍研究方法概述

基于ADME的中药配伍研究方法概述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47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19 14:43:33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基于ADME的中药配伍研究方法概述 6
基于ADME的中药配伍研究方法概述
崔东琦李永吉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科技论坛
摘要:结合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阐述中药配伍与ADME的关系,为中药配伍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关键词:中药配伍;ADME;增效减毒
中药配伍是指两味或两味以上的中药配合应用。它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中药学中的配伍,即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将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二是指在方剂学中的配伍,即药物根据君臣佐使理论将药物按一定比例加以组合。I它的基本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增效减毒,很多中药配伍理论也都是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传统中药配伍理论的研究是采用药效学、毒理学为研究方法,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将得到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存在实验所需时间长、样本数目大、操作复杂等缺点。然而药物在体内发挥药效以及产生毒性,从微观上看就是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总结了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研究方法,并将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与中药配伍理论联系在一起,为中药配伍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简单、可靠的研究方法。
1吸收
目前Caco-2细胞模型和外翻肠囊模型是研究药物吸收过程常用的两种方法。
1.1Caco-2细胞模型
Caco-2细胞系来源于人类结肠腺癌细胞,由于其在普通的培养条件下就可以在有孔的多聚碳酸酯膜上自发的分化为肠上皮细胞单层,其有与小肠上皮细胞相同的细胞极性和紧密连接,其形态学、标志酶与通透性特性与小肠上皮细胞类似。此模型与药物肠道
王文蒙等在研究荷药与甘草配伍时发现,配伍后等药首达峰浓度提高了一倍,曲线下面积增加了四借多;同时甘草酸浓度迅速达到峰值并且比配伍前提高了一借。该结果提示臣药甘草促进了等药中荷药首的吸收.提高了它在体内的浓度,这可能是劳药甘草汤解控、镇痛、镇静等功效强劲有力的体内药动学依据。同时臣药甘草(甘草次酸)在体内出现的更早、更集中,更接近持药苷的达峰时间。由于甘草本身亦具有一定的解整作用,甘草中甘草次酸与符药中守药者的达峰时间接近,亦可能是两药配伍后的药力更加集中的体内药动学依据
4血清药物化学
通过血清药物化学的方法将血中各个移行成分作为有活性的药效成分,来探究中药复方的配伍机制,即探明移行成分与传统疗效的相关性,同时对中药及复方的作用机理、生物转化和代谢等过程以及进一步的药理、毒理研究等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问
肖秋元对大承气血汤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发现大承气汤复方血中移行成分共有37个,其中29个来源于复方中的原型成分,另外的8个为代谢物和新产生的物质。单味药大黄人血成分有 25个,厚朴入血成分10个,积实人血成分15个,主要入血成分来源于君药大黄,佐证了大黄作为君药在复方中的作用。
5结语与展望
近年来对中药及方剂进行ADME的研究已成为中药研究的热
吸收情况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固其更适合高通量筛选,现已成为一
点,这不仅为传统中药配伍理论进行了科学全面的补充,同时也为
种研究药物吸收机制及药物相互作用的体外模型工具
吴安国以Caco-2细胞模型研究配伍对黄连和厚补有效成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连、厚朴配伍给药与单独厚朴给药相比,配伍给药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PapP比较大:同样黄连、厚补配伍时小碱的Papp比单独黄连给药时大,说明黄连可以促进厚朴有效成分厚朴酚与和厚补酚的吸收,同样厚补也可以促进黄连有效成分小檗碱的吸。进一步研究表明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小巢碱均为 P-底物,黄连与厚朴配伍后在显著提高厚补酚与和厚朴酚的转运效率的同时还抑制了它们的外排,因此配伍不但可以促进有效成分的吸收,还可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尤青围采用Cae0-2细胞模型研究参附方配伍规律时发现人参可通过诱导P-P来增加附子中双酯型毒性生物碱的外排,同时对其他低毒或无毒的标志性生物碱成分无明显影响从面对参附方起到了减毒的作用。
1.2外翻肠囊模型
外翻肠囊法作为一种体外药物吸收的模型,其有操作简单、快
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于虹.中药配伍理论的应用意义[].中草药,2003(04):109,
[2]王喜军.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J]中国中药杂惠,2006(10):789
[3]杨海涛,王广基.Ca00-2单层细胞模型及其在药学中的应用[J].药学学报,2000,35(10)-797,
[4]吴安国.黄连厚朴配伍主要化学成分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与转运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5]尤青.用Caco-2细胞研究参附方在吸收层面的配伍规律[D]长沙:中南大学.2014
[6张华,安额徐冉驰等.葛根苓连汤及不同配伍组中黄酮类成分的
肠外翻吸收研究[中国中药杂惠,2011(23):3332[7]卫平,麻黄类药对组成规律的基础研究[]]
[8王文萍,王重杰,容松等.芍药甘草汤配伍意艾的药动学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03):382
捷、廉价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完整的组织和黏膜特性,吸收过程与体[9]胃秋元.大承气汤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内水平相近。
张华等通过肠外翻模型考察葛根苓连汤配伍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发现葛根与甘草配伍后可以促进被此有效成分的吸收。
2组织分布
卫平研究黄桂枝配伍对有效组分在组织中分布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配伍可以延缓5个筛黄类生物碱从脑中消除,起到增加药理效应的作用;同时配伍既加快了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在心和肺组织的消除,也加快了去甲基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在心组织中的消除,减少了它们在心组织中的蓄积。由于麻黄类生物碱易产生心血管毒性,麻黄与桂枝配伍起到了减毒的效果。
3药额动力学
2010
作者简介:崔东琦(1988-).女,汉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项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组分中药配伍研究
上一章:黄芪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 下一章: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

相关文章

中医中药角药研究:名医名方验方组药配伍技巧 中药配伍应用 基于紫外及荧光光谱方法的中药抗氧化应激作用研究 中药黄芪在保健品中的应用概述 基于物相与成分分析的中药炉甘石基源研究 基于光谱成像技术对中药黄柏煎煮实验的研究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混合气体检测系统概述 T/CACM 1371.5-2021 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技术规范基于证据的中药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