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浅谈《C语言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浅谈《C语言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61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1-20 16:21:50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浅谈《C语言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172-
信息技术
浅谈《C语言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谭立兴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C语言是本科院校工科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其功能齐全、应用范围广泛;然而代码调试难、逻辑性强等特点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图难。本文在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一要教学案例,阐述了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并对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不断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独立学院;C语言;学生学习特点;改革;教学方法
C语言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程序都是由一个main函数和若干个子函数构成。
言。C语言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程序执行效率高、可移植性好,是一种特别适合于编制系统程序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因此C语言程序设计》是独立学院各工科专业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会使用C语言编程是对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训练和将来工作中的重要手段。同时,C语言也是数据结构、微机原理、单片机等课程的先修课。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C语言涉及的概念比较复杂,规则繁多,使用灵活,容易出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感到困难,并不同程度产生畏难心理。C语言程序的教学长期以来过于注重对基本概念、语法和程序结构的讲解,对代码调试这种帮助学生自己解决间题的手段介绍过少。教师没有把培养学生自已分析解决间题的能力在主体增位上,过多注重课堂内客的进授,对学生编程能力和调试程序能力训练不够,忽视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在学完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后仍然无法解决实际间题,因此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根据笔者自身独立学院C语言课程设计的教学经验,就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三个方面做了一些思考。
1合理组织教学内客
我校C语言教研组在指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时,明确了教学目标是“通过讲授C语言的特点以及各种语句和基本函数的使用,使学生学会基本的C语言程序的缩编写、调试等操作,领会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内涵,训练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为今后开发软件打下基础,为学习后续课程(如数据结构)作好准备”。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理论,还必须能较熟练地上机操作,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作为工科专业接触的第一门工具语言,最能反映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本课程所选用的教材在内容组织上,虽然依退辑思维方式进行了归类,但难点还是较为集中,跨度大:概念讲得多,分析少;语言深硬,不够形象,较难理解。针对该间题,C语言教研组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了规划。第一,适当压缩部分难度较大,但实用性不强的内容,如:文件指针。第二,扩充部分难度较大且十分重要的内容,如:传值与传地址的对比。第三,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总结归类相关知识点,如:可以将运算符优先级总结为朗朗上口的七字口决:单算关逻条账逗。第四、将全国计算机二级C语言等级考试真题融人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采用上述手段之后,明显发现学生对学好C语言的信心增加许多,学习积极性也就随之得到了提高。
2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语言工其类课程,难度大、学生不易接受,为此我校C语言全体任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积极与学生保持互动沟通,随时根据大多数学生实际接受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计划.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如下所示:
在理论课上,采取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主题,教师主要是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发学习、自主思考。因此.需要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在每次上课之前,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的设计好教学案例,这些案例最好能够“看得见,损得者,和生活密切相关”。例如,讲到子函数时,在做课堂引入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们演示一个五子棋的程序,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每个C语
在上机课上,采取的是分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将所有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没个小组设置一个组长,所安排的每个组长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掌握VC6.0"断点"调试方法.理论知识扎实。我认为上机课主要是锻炼代码的编写、调试能力,所以应该采取讨论为主、讲投为辅的方式
3充分利用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同时由于多媒体信息量大,也能够优化教学过程。第一、依托利用Clarmoline开源平台建立了C语言网络课程,详见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网络教学平台(乐学网:httpo/lexue.nustti.edu.en/),设置有课程简介、课程资料、课程计划、学习讨论等模块,为学生提供了“第二课堂”,可以很好的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第二,利用QQ、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进行多渠道答疑,增强师生之前的沟通与交流。第三,开设网络教学博客:blog csdin.net/mark_tanlixing,对日常学生反馈较多的间题予以解答。
结束语
作为一名C语言课程的教师,对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继续关注“C语言课程设计” 的基本概念和程序设计方法,让学生掌握分析间题、解决间题的能力,还需要通过加强上机环节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有不断的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吸取前人的教学经验与教训,才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突破自我,迈人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张素芹,吴连生.独立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4):2123
[3]陈东.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改革的一些尝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0(3):98100
[4]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谭立兴(1987-),男,江西南昌人,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教师,项士,
上一章:榴莲冷冻干燥工艺技术的研究 下一章:牡丹江WIFI热点建设实施方案

相关文章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浅谈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现代模具设计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施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学结合模式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装饰工程预算》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