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数字化造船——中海造船的战略选择

数字化造船——中海造船的战略选择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02.26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24 17:37:52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数字化造船——中海造船的战略选择 第39卷第5期 2010年10月
船海工程
SHIP &. OCEAN ENGINEERING
DOl,10, 3963/j. issn. 1671-7953. 2010. 05, 021
Vol. 39No.5 Oet.2010
数字化造船
一中海造船的战略选择黄正年,王如华,李正建
(中海工业有限公司,上海200122)
摘要:根据管理信息化理论,结合中海工业的造船实际,分析认为造船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对策是推进数字化造船,对转换造船模式,做大做强中海造船,形成中海造船核心竞争优势进行探讨。
关键调:数字化造船:管理;信息
中图分类号:U673,2
文献标志码:A
中海工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的一级子公司。中海工业以五大业务板块为主营,即中海修船、中海造船、中海海工、中海船艇和江海联运,分别在长三角和珠三角拥有多家国内外具有声誉的大型化船广和专业公司,已成为诸多世界著名船运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中海工业实施“修造并举,多元发展”的企业战略。2007年中海工业决定建设国内一流水准的中海江苏造船基地——中海工业(江苏)有限公司。目前拥有码头岸线3.5km,年造船能力已达 300万DWt,中海江苏造船基地实施批量制造,采用现代化造船模式,2009年已实现在一个船坞内六船并造,从而形成了特有的成本优势和差异化战略,900t的龙门吊4台轨距达到239m,成为中国造船业之首创。在做大的同时,中海造船逐步确定了做强的发展战略,战略选择之一是发展数字化造船。
1中海造船推进数字化造船的现状
1)船舶生产区域布局尚未到位,二期技改尚在进行,数控等加工设备、焊接设备、吊运设备等不能满足数字化制造的要求。
2)采用了初级的造船软件,初步建成OA平台系统,物资编码已经编好,但均未正式投人使用。合拢用的全站仪仅用于余量切割。
3)设计、生产、管理信息,含标准不齐全,特
收稿日期:2010-06-22 修回日期:2010-07-09
作者简介:黄正年(1954-),男,大学,工程师。研究方向:修造船生产管理
E-mail;huangzhengnian@csgcic, com 72
方方数据
文章编号:1671-7953(2010)05-0072-05
别是管理的基础信息更为薄弱,工时和物量信息、完工尺寸精度信息等反馈信息缺乏可信度。
4)设计院所和船厂以及船厂间的设计、生产、管理标准、编码的不统一,各种版本的设计、管理应用软件的多样化也因相互接口而影响信息共享。
5)信息的分类、代码、编码不健全,影响信息的储存、检索、交换与传递,相关数据库有待建立与充实。
6)缺乏一体化、集成化的设计系统,与生产
进程联系不够紧密。自前的软件仅仪解决了大部分“甩图板”的工作,其生产设计图纸不能充分及时反映物量及制造信息。
7)信息采集手段落后,收集生产数据管理困难。由于信息共享度低,且多为手工输人,反馈速度慢,难以分类汇总及迅速检索。所以迄今为止信息源头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人工数据。
8)缺少统一的物资、物流管理系统,难以有效控制物资采购、仓储配送的时间、位置及数量。
9)没有功能全面又适合企业应用的生产日程计划系统,难以链日对作业班组、场地、设备及物资等方面做预先安排。
10)难以实现与生产中心模式相匹配的计划管理与工.作流程控制;难以模拟、分析计划进程,对人力、设施进行资源平衡。
11)没有与企业的业务流程、运营模式和管
理变革有效结合,不能有效地促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往往有了先进的造船信息系统和装备,却以传统的观念和模式来运行。
12)虽然已建立了信息化组织机构并配有专
门的信息化管理人员,也制定了一些规定以明确各业务部门信息化工作的权力和职责,但这些管理制度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上一章:我国船机主要部件再制造的发展研究 下一章:索链组合锚泊线静力分析

相关文章

精益造船模式对中海工业(江苏)公司的管理优化 GB/T 17725-2011 造船 船体型线 船体几何元素的数字表示 面向现代造船模式的精益设计研究 造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综述 精益基石:5S管理在外高桥造船的实践 自动焊接小车在造船行业的应用 无线通信技术在造船厂的应用 基于现代造船模式的质量管理系统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