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07.060
CCS A47
5325
红
河 州 地 方 标 准
DB5325/T 79—2024
代替 DB5325/T 79—2016
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气象服务规范
2024 - 10 - 15 发布
2024 - 11 - 15 实施
红河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325/T 79—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定起草。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红河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开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红河州市场监督
管理局、红河州检验检测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帆、起建凌、李永前、倪涵、车国富、王家麒、赵阳楠、王苏天、崔继梅、
伍林、王艳菊、杨云华、白雪松、洪旭辉、魏红、殷昆鹏、赵丽蓉。
I
DB5325/T 79—2024
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气象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标文件定了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基本要求、基本服务要求、服务流程、基础农业气象信息服务、专
业农业气象预报服务、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服务、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农业适应性分析等
内容。
本标文件用于农业气象服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工作基本要求
4.1 组织机构
4.1.1 应由气象主管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负责农业气象服务的研究、指导、服务和日常管理工作,负
责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发布、农用气象要素的预报。
4.1.2
条件具备的地区,相关专业机构还应:
a)
负责当前农情现状及气象服务需求信息的收集,加强与农业部门联系,提出服务建议意见;
b)
负责前期天气对作物长势的影响分析和未来气象条件对作物长势可能的影响评估;
c)
负责农业气象服务技术研究,制作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开展多元化、多时效的农用天气、农
业年景、作物产量、特色农业产量与品质、土壤墒情与灌溉、牧草产量和载畜量、关键物候
期、农林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级等的动态化和精准化预报服务材料;
d)
针对不同客户需求及时开展服务,分析服务效果,整理反馈意见。
4.2
人员
从业人员应为国家气象主管部门认可的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
4.3
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为政府各级决策部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个人。
5 基本服务要求
5.1 服务材料要求
1
DB5325/T 79—2024
服务材料条理要清楚,应包括前期天气实况与农情分析、后期天气或气候(趋势)预测和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分析、对策与建议等,要求基础资料数据全面、准确、可靠,数据加工处理科学,分析缜密、
结论科学、建议措施可操作性强,材料尽量做到图(表)文并茂。
5.2
服务时效要求
服务时效应按照下列要求执行:
a)
旬(月)农业气象服务,在下旬(月)初前 3 天内提供;
b)
作物适宜种植期预报与服务在常规种植期的一周前开始;
c)
生长、收割期间,逐日进行 3-5 天滚动天气预报服务;
d)
密切关注水稻、玉米、小麦、烤烟、甘蔗等作物的生长发育,及时预报病虫害易感期,根据气
象条件分析及预测,做好病虫害发生程度和流行趋势等级预报;
e)
作物生长期内出现影响作物生长不利的气象条件和灾害,及时开展服务;
f)
水稻、玉米等收获后及时进行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g)
常年开展农业气候资源评估服务。
5.3
服务覆盖面要求
服务覆盖面应按照下列要求执行:
a)
农业气候资源评估服务到政府各级涉农部门;
b)
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和流行趋势预报服务到当地政府、农业局、植保站和乡镇农技站;
c)
农业气象情报、关键农时和农事气象专题服务、作物生长期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到乡镇、村、气
象信息工作站;
d) 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服务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e) 每天定时发布的短期天气预报服务到农户。
5.4 服务方式要求
5.4.1 常规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以广播、电视、网站、
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平台、气象大喇叭等方式发送。
5.4.2
关键农时农事气象专题、作物生长期气象灾害预警、作物病虫害流行趋势预报和特色种养殖农
业气象服务材料,以电子邮件、传真、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发送;特色种养殖农业气象服务,需
增加手机短信方式服务。
5.4.3 农业气候资源评估服务,以书面材料为主,视具体情况确定是否提供电子版。
6 服务流程
6.1 信息收集与准备阶段
及时收集当前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特殊需求,分析天气形势,注意天气和天气过程的动态变化,
监测其可能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6.2 服务产品制作阶段
6.2.1 针对前期或当前的农业气象条件给出及时准确的利弊分析;根据对未来天气的预测结论,评估
气象条件可能对作物长势的影响。
2
DB5325/T 79—2024
6.2.2 针对评估结论提出生产管理建议。
6.2.3 根据分析结果制作农业气象服务材料。
6.3 服务产品发布阶段
根据农业气象服务材料类型,以相应的方式及时服务到相应用户。
7
基础农业气象信息服务
着重开展基础农业气象情报与作物生产全程性系列化情报,对前期或当前的农业气象条件给出及时
准确有针对性的定量化分析诊断。以大宗作物为重点,针对本地主要农业等发展提供农业气象专题信息,
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基础信息与客观依据:
a)
基础农业气象信息包括日常性的农业气象周报、旬报、月报、年报,主要农事关键季节、重大
农业气象灾害影响期内的农业气象日报;
b)
作物生产系列化农业气象信息。开展主要农作物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程性系列化专项农业气
象信息服务业务,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发布专项农业气象信息产品;
c)
农业生产气象服务专题。积极发展适用于林果业、畜牧业、渔业等传统农业和高原特色农业、
设施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兴农业产业生产过程的农业气象专题分析与
诊断业务,及时发布专题信息报告。
8 专业农业气象预报服务
8.1 主要范围
围绕辖区内农业发展的需要,研究和制作动态化的农作物产量预报,针对农业播种、收获、施肥、
喷药、灌溉等开展农用天气预报,完善农田土壤墒情与灌溉预报、发育期与物候期预报业务,积极做好
农业病虫害发生气象等级预报,及时提供农业气象服务,实现农业气象预报业务的精细化。
8.2 农作物产量、特色农业产量与品质预报
8.2.1 主要内容:重点跟踪大宗农经作物的生产过程,做好产量的动态预报,开展农业年景预测;积
极拓展特色农产品产量与品质预报。
8.2.2
业务要求:依据作物生长发育的进程,实施滚动预报。
8.2.3
技术要点:综合应用农学、农业气象、天气气候、卫星遥感和农业生产投入等多源信息,逐步
发展数理统计与模拟模型相结合的作物产量预报技术,制作作物产量预报。
8.3 农用天气预报
8.3.1 主要内容:农区针对主要农作物播种、施肥、中耕、喷药、灌溉、收获和规模化饲养等各种农
事活动对天气条件的要求,牧区根据牧业生产特点、牧区转场等的需要,设施农业针对日光温室、塑料
大棚等农业气象条件调控及防灾的需求,制作发布短、中、长不同时效的农用天气预报。
8.3.2
业务要求:按照不同农事、农时关键时段定期定时发布。
8.3.3
技术要点:依托天气预报、短期气候预测和农业气象预报产品,综合考虑作物关键时段适宜指
标、污染物扩散条件分析等,并与农业、植保部门密切联系,科学调整各类等级预报指数,依托气象预
报定期制作发布相应服务产品。
3
DB5325/T 79—2024
8.4 农田土壤墒情与灌溉预报
8.4.1 主要内容:以土壤水分监测代表站点数据为依据,分析全市土壤墒情,根据后期天气形势预测,
开展精细化的土壤墒情动态预报和灌溉指数预报。
8.4.2
业务要求:根据土壤墒情和农业生产的需要,不定期发布。
8.4.3
技术要点:农田土壤墒情与灌溉预报以土壤水分平衡和作物需水理论为基础,利用卫星遥感反
演、天气气候与农业气象、土壤墒情等资料,结合作物状况与未来农用天气预报结果加工制作。应用
GIS 技术,建立精细化的土壤墒情与作物灌溉预报模型,动态监测、预测土壤墒情变化,为节水灌溉提
供依据,有效防御农业干旱。
8.5 发育期与物候期预报
8.5.1 主要内容:主要作物发育期与物候期预报。
8.5.2 业务要求:依据不同作物、不同时期的需求,在每个关键期及时收集信息,制作发布服务产品,
不定期发布。
8.5.3
技术要点:利用作物栽培学、农业气象学等基础理论,根据历史作物发育期与物候期观测资料
建立统计模型;结合作物模拟模型,在作物生长监测的基础上,提高发育期与物候期预报水平。
8.6 农业病虫害预报
8.6.1 主要内容:水稻稻瘟病、稻飞虱,玉米螟,蝗虫,以及松毛虫等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严重威
胁农林业生产的重大病虫害,预测未来气象条件对病虫害发生流行等级的影响。
8.6.2
业务要求:根据作物关键生长期和易感期,结合天气形势科学分析和预报、及时制作服务产品,
不定期发布。
8.6.3
技术要点:在病虫害发生发展历史监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对应年旬气象资料、温雨系数,采
用相关统计、因子逐步参与等分析方法,确定病虫害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和气象条件指标;实现不同时
段对全年病虫害发生面积和等级以及盛发期的预测预报。
9 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服务
9.1 主要范围
粮食与经济作物针对干旱、洪涝、霜冻、冷害等,设施农业针对日光温室低温寡照、积雪、大风等,
林业针对低温冻害、寒害、大风、冰雹等,畜牧业针对黑白灾和转场灾害天气等,渔业针对低压泛塘、
低温、大风等农业气象灾害,开展农业气象灾害立体化监测与诊断、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报与预警业
务,及时开展农业气象灾前预估、灾中跟踪评估与灾后影响评估,为农业生产管理和决策部门指导防灾
减灾提供依据。
9.2
农业气象灾害立体化监测与诊断
充分依托地面观测站网、卫星遥感和GIS等技术,结合作物气象灾害等级指标,实现农业气象灾害
立体化监测与诊断,并及时发布监测诊断产品。
9.3
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报与预警
4
DB5325/T 79—2024
通过构建完善的农业气象灾害预测模型、指标体系、预警标准体系,及时发布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
预报与预警。
9.4
农业气象灾害评估
积极开展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动态、定量评估,灾前预估、灾中跟踪分析及灾后评估,及时发布旬
(月)尺度的灾害评估产品。
9.5
重大农业病虫害等级预报与预警
按照相关业务规范和标准,及时收集重大农业病虫害信息,制作农业病虫害等级预报预警材料,及
时开展相关服务,提高农业病虫害等级预报的准备率与时效性。
9.6
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与防御
引入风险分析理论,开展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灾害发生时及时发布防御对策信
息。
10 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农业适应性服务
10.1 主要范围
为促进农业气候资源的高效合理开发利用,为农业发展、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决策依据,
深入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区划与评价业务;加强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并提出相应的决策建议,加强
气候变化对主要农作物的影响分析,提出农业适应性的建议。
10.2
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区划与评价
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并通过相应平台发布区划与评价结果。
10.3
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
开展农业气象可行性论证,增强气候意识,根据农业气候资源特点开展决策气象服务。
10.4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适应性分析
分析评估历史气候变化对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影响,预测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并开展相
应的对策研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