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J41/T 269-2022 地下工程变形缝灌注型一体化防水技术标准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建厅版)

DBJ41/T 269-2022 地下工程变形缝灌注型一体化防水技术标准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建厅版)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779.48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01 08:35:51



相关搜索: 防水 工程建设 河南省 技术标准 灌注 河南省 技术标准

内容简介

DBJ41/T 269-2022 地下工程变形缝灌注型一体化防水技术标准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建厅版)

根据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9 年第二批工程建设
标准(定额)编制计划〉的通知》(豫建科[2019]372 号)的要求,结合
城市地下工程变形缝建设施工及维修治理工作的需要,郑州市城市隧道
综合管理养护中心、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会同相关单
位共同编制本标准。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技术成果和
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 7 章和 1 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材料、
设计、施工、工程质量验收、施工安全与环保。
本标准由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郑州市城市隧道综
合管理养护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
请寄送郑州市城市隧道综合管理养护中心(地址:郑州市管城区紫荆山
路 219 号;邮编:450000;传真及联系电话:0371-56533933;电子邮箱:
zzsdgyzx@126.com)。
主编单位
郑州市城市隧道综合管理养护中心
参编单位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洛阳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河北鲸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铁新纳 宋建平 乔涵宇 姜文英 李志文
林子卿 韩
伟 王建彬 张
涛 耿丽红
马宏伟 夏兵昌 张双杰 朱艳飞 岐

朱俊华
主要审查人
吴纪东 李美利 白召军 孙海胜 付大喜
钟燕辉 汪志昊
1 总 目 次
则................................................................................................ 3
2 术 语................................................................................................ 4
3 材 料................................................................................................ 5
3.1 一般规定.................................................................................... 5
3.2 性能指标.................................................................................... 5
4 设 计................................................................................................ 8
4.1 一般规定.................................................................................... 8
4.2 防水构造.................................................................................... 8
5 施 工...............................................................................................11
5.1 施工准备.................................................................................. 11
5.2 施工.......................................................................................... 11
5.3 施工注意事项.......................................................................... 14
6
工程质量验收.................................................................................. 15
6.1 质量要求................................................................................. 15
6.2 质量验收.................................................................................. 15
7
施工安全与环保.............................................................................. 17
7.1 安全.......................................................................................... 17
7.2 环境.......................................................................................... 18
附录 A.....................................................................................................19
本标准用词说明.................................................................................... 22
引用标准名录........................................................................................ 23
条文说明................................................................................................ 25
1
2
1


1.0.1
为规范地下工程中变形缝灌注型一体化防水技术,做到质量
可靠、技术先进、绿色环保、安全适用和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城市地下道路及通道、地下铁道、综合
管廊、房屋建筑地下工程等变形缝采用灌注型一体化防水技术的建
设施工及维修治理。
1.0.3
地下工程变形缝防水的设计和施工应遵循“防、排、截、堵相
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1.0.4
地下工程变形缝灌注型一体化防水的设计、施工、工程质量
验收、安全与环保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河南省现行
有关标准的规定。
3
2


2.0.1
地下工程变形缝 deformation joint of underground works
避免地下工程结构间因温度、沉降、地震等外界因素作用下产
生变形引起开裂甚至破坏而预设的构造措施,包含伸缩缝、沉降缝
和抗震缝。
2.0.2
型腔 cavity
用于灌注防水材料的成型空间结构。
2.0.3 灌注型一体化防水技术 perfusion integration waterproofing
technology
利用结构界面搭建封闭型腔,现场配制并灌注防水材料,在地
下工程变形缝处形成连续无断口的粘接密封结构的一种防水技术。
2.0.4 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 flexible high bonding waterproof material
具有高柔性、与结构界面形成高粘接性能的低模量聚氨酯弹性
体。
2.0.5
界面增强剂 interface enhancer
用于增强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与结构界面粘接性能的一种涂层
材料。
2.0.6
背衬材料 backing material
用于形成型腔、控制防水材料灌注深度及灌注形状的材料。
4
3 材 料
3.1 一般规定
3.1.1
本标准涉及的防水材料不应对人体及其他生物、环境、结构
性能造成有害影响,安全与环保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
定。
3.1.2
材料进场时应按附录 A 的相关规定进行抽样检验。
3.2 性能指标
3.2.1
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3.2.1 的规定。
表 3.2.1
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性能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检验方法
流平性 - 光滑平 整 GB/T 13477.6
表干时间 h ≤4 GB/T 16777
实干时间 h ≤24 GB/T 16777
固含量 % ≥99 GB/T 16777
不透水性(0.4MPa,2h) - 不透水 GB/T 16777
硬度(23℃±2℃) 邵 AO 30~45 GB/T 531
拉伸弹性模量(23℃±2℃) MPa ≤0.4 GB/T 13477.8-2017 中 A 法
拉伸强度 MPa ≥3.0 GB/T 528-2009 Ⅱ 型试样
断裂伸长率 % ≥800 GB/T 528-2009 Ⅱ
5
项目 单位 指标 检验方法
型试样
老化试验 (拉伸强 度及断裂 伸长率性 能保持率) 热空气老化, 70℃×168h % ≥80 GB/T 16777
湿热老化, 40℃×93%×168h GB/T 15905
耐水性能 (拉伸强 度及断裂 伸长率性 能保持率) 耐碱水性能,0.1%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 入氢氧化钙试剂, 达到饱和状态, 168h % ≥80 GB/T 16777
耐盐水性能,30% 氯化钠溶液,168h
粘结强度 MPa ≥1.5 GB/T 16777
浸水后定伸粘结性能 - 无破坏 GB/T 13477.11
定伸粘结性能 23℃±2℃ - 无破坏 GB/T 13477.10
防霉性能 - 0 级 GB/T 2423.16
氧指数 - ≥27 GB/T 10707
3.2.2
界面增强剂应与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配套使用,其性能指标
应符合表 3.2.2 的规定。
表 3.2.2
界面增强剂性能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检验方法
外观质量 - 均匀、粘稠液体,无凝胶、 结块 目测
6
项目 单位 指标 检验方法
表干时间 h ≤4 GB/T 16777
实干时间 h ≤24 GB/T 16777
附着力 MPa ≥2.5 GB/T 5210
7
4 设 计
4.1 一般规定
4.1.1
地下工程变形缝灌注型一体化防水构造应由柔性高粘接防水材
料、界面增强剂和背衬材料等组成。
4.1.2
地下工程变形缝灌注型一体化防水技术可与其他防水技术一
起形成多道设防体系。
4.2 防水构造
4.2.1
地下工程变形缝灌注型一体化防水构造应根据工程类型选择
构造形式。
1 新建常规工程可采用图 4.2.1-1 构造,在内侧顶板、侧板和底
板处分别灌注一道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其中顶板、侧板和底板材
料交界处应一体化成型,无断口;
2 易发生涌流的新建重要工程可采用图 4.2.1-3 构造,在顶板和
侧板处分别灌注两道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在底板处灌注一道柔性
高粘接防水材料,其中顶板、侧板和底板材料交界处应一体化成型,
无断口。
3 维修工程可根据工程在建造时中埋止水带的安装情况进行选
择。建造时已设置中埋止水带的维修工程,宜采用图 4.2.1-1、图
4.2.1-3 构造;建造时未设置中埋止水带的维修工程,宜采用图
4.2.1-2、图 4.2.1-4 构造。
8
1-工程结构(混凝土示意);2-界面增强剂;3-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4-背衬材
料; 5-填缝材料;6-中埋式止水带
图 4.2.1-1 变形缝防水构造(一)
1-工程结构(混凝土示意);2-界面增强剂;3-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4-背衬材
料;5-填缝材料
图 4.2.1-2 变形缝防水构造(二)
9
1-工程结构(混凝土示意);2-界面增强剂;3-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4-背衬材
料;
5-填缝材料;6-中埋式止水带
图 4.2.1-3 变形缝防水构造(三)
1-工程结构(混凝土示意);2-界面增强剂;3-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4-背衬材
料;5-填缝材料
图 4.2.1-4 变形缝防水构造(四)
4.2.2
当地下工程埋深不大于 20m 时,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厚度不
应小于 30mm。当地下工程埋深大于 20m 时,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
厚度不应小于 50mm。
10
5 施 工
5.1 施工准备
5.1.1
施工前应检查现场实地环境和结构状况。
5.1.2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方案并经批准实施,施工过程严格按照施
工方案进行。
5.1.3
施工前对设备完好性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浇注机、电钻、工业吸尘器、便携式热风机、射钉枪等施工
设备及工具应完好;
2 含水率测试仪、电子秤、橡胶硬度计、钢卷尺等现场检验及
测量工具应可正常使用。
5.1.4
施工前对材料合格性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和界面增强剂应具备合格证和检测报告,
材料性能及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 背衬材料、模板等周转材料应完好、齐全。
5.2 施工
5.2.1
清理变形缝基底,清理纵向深度不少于 60mm,清理后基底
截面应整齐,结构表面无杂物。
5.2.2
变形缝渗漏水部位应进行封堵,封堵后应保持至少 24h 不渗
漏。
5.2.3
结构粘接面应打磨至新结构面,打磨深度应大于粘接深度。
结构表面油污应用溶剂擦拭干净。粘接面清理后应无空鼓、松动、
浮渣、浮灰等,且表面清洁。
5.2.4
采用含水率测试仪检查结构粘接面含水率,每 2m 检测点数
11
量不少于 1 个,粘接面含水率应不大于 20%。
5.2.5
界面增强剂涂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刷涂界面增强剂前检查结构粘接面,应符合本标准 5.2.4 的相
关规定;
2 界面增强剂涂刷一道,膜厚应均匀且完全覆盖底面、无堆积;
3 除结构粘接面外,其余表面不应沾有界面增强剂;
4 界面增强剂施工后养护至表干,如有扬尘,应在表面进行覆
盖防护,涂膜应清洁、干燥。
5.2.6
型腔封闭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变形缝的实际宽度和结构选择背衬材料和模板材料对型
腔进行封闭,背衬材料和模板材料应安装牢固、灌注时应不漏液;
2 背衬材料可分段铺设安装,安装完成后不超过 2m 间距检验背
衬材料位置,应符合成型后的结构形状和尺寸要求。背衬材料表面
可覆盖薄膜,灌注时应不变形、不漏液,与防水材料不粘接;
3 根据变形缝实际宽度和构造尺寸选择模板材料种类和规格,
采用分段铺设安装并固定,灌注时应不变形、不漏液;
4 根据施工方案设置灌注孔及出料孔,结构示意见图 5.2.6-1、
5.2.6-2;
5 采用图 5.2.6-1 结构时,型腔为内层,顶面、立面和底面均采
用模板材料封闭,灌注孔和出料孔宜开设在结构构造内部顶面,灌
注孔和出料孔间距以 5m-10m 为宜,灌注孔尺寸与灌注设备实际出
料口尺寸一致;
6 采用图 5.2.6-2 结构时,型腔分为内、外两层,内层顶面、立
面、底面和外层立面均采用模板材料封闭,灌注孔宜开设在外层顶
部,多个灌注孔间距宜取 5m,灌注孔宽度宜取 50mm-100mm。
12







1-填缝材料;2-型腔;3-模板材料
图 5.2.6-1 变形缝灌注孔及出料孔示意图(一)
1-填缝材料;2-型腔;3-模板材料
图 5.2.6-2 变形缝灌注孔示意图(二)
5.2.7
灌注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配制时称量误差不应超过 1%,应混合均
匀、充分后进行真空脱泡,真空度不应低于-0.09MPa。出料温度应
根据环境温度确定,最高温度不宜超过 60℃;
2 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配置好后应在 30min 内用完,随配随用;
3 灌注应采用无压方式,可一次灌注成型,也可分段灌注成型。
采用分段灌注成型时,应注意两段之间时间间隔不宜超过 24h,且
13
需保持两段界面干净清洁;
4 采用图 5.2.6-1 结构灌注时宜采用设备灌注,灌注至出料孔出
现溢料时为完成;
5 采用图 5.2.6-2 结构灌注时可采用人工灌注或设备灌注,灌注
至灌注孔中充满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且液面不再下降时为完成;
6 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灌注后 24h 内,应避免外部水混入型腔,
且应避免可能出现的人为或机械损伤。
5.2.8
灌注 24h 后拆除模板检查,变形缝表面应光滑、平整,无裂
纹。材料或粘接处的开裂、缺胶等局部缺陷应重新灌注材料进行修
补。
5.3 施工注意事项
5.3.1
施工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时变形缝表面温度不宜超过 45℃。
2 负温环境下不宜施工。
3 5 级及以上大风、雨雪天气等环境下不应露天施工。
5.3.2
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不同组分包装和标志应有明显区别,包
装应密封、牢固,产品包装不应随意打开。
5.3.3
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接暴晒、雨淋雪浸,并保
持清洁;防止碰撞或受力变形;注意防火。
5.3.4
材料储存应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晒,防止撞击及挤压,保
持清洁。产品应离热源 5m 以上,避免与酸、碱、油类、有机溶剂
等物质相接触。
14
6
工程质量验收
6.1 质量要求
6.1.1
变形缝两侧结构应满足强度和外观质量要求。
6.1.2
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与变形缝两侧的结构应粘结牢固,外观
光滑平整,不应有开裂、缺胶等现象。
6.1.3
施工过程应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必要时应留存图片或者
影像资料。
6.2 质量验收
6.2.1
采用灌注型一体化防水技术施工的变形缝所用的柔性高粘接
防水材料和界面增强剂应符合材料指标要求。
6.2.2
采用灌注型一体化防水技术施工后的变形缝成品检查应符合
表 6.2.2-1 要求。
表 6.2.2-1 成品实测实量指标
序号 检验项目 指标要求 测量方法
1 外观 严禁有渗漏,表面不应出 现裂纹、空洞等缺陷 目视法
2 平整度 1m 长度内平整度应不大 于 5mm 观察和尺量检查,按灌注 长度每 10m 抽查 1 处,每 处 1m,且不得少于 3 处
3 循环拉伸性 能 频率 0.01Hz、拉伸量 60mm、200 次无破坏 见附录 A,按防水材料用 量每 5t 抽检 1 次,不足 5t 按 1 次
15
6.2.3
工程验收时应提供设计文件、施工方案、图纸会审、设计变
更、洽商记录单、质量保证措施、材料的合格证和复试报告、施工
检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资料。
6.2.4
当防水工程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应编制专项维修方案,经施
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审批后实
施。维修完成后,应进行二次验收。
6.2.5
工程验收后验收资料分别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存档。
16
7
施工安全与环保
7.1 安全
7.1.1
一般规定
1 作业人员应接受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
2 检查施工现场是否存在交叉作业,当存在交叉作业时应保证
作业安全和施工质量;
3 施工后应清理作业现场,保持场地整洁。
7.1.2
交通安全
1 施工期间应配备安全值守人员巡视、检查、维护变形缝施工
区域,并引导交通;
2 施工时如遇其它工程车辆、机械、人员进入作业区,应及时
疏导离开;
3 维修项目应提前与相关部门确定道路封闭时间,施工后应及
时恢复交通。
7.1.3
临时用电安全
1 临时配电线路应按规范架设整齐,施工机具、车辆及人员应
与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
2 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3 施工电源开关箱应设漏电保护器,防止漏电伤人;
4 施工现场应有专职电工进行电气接拆线。
7.1.4
高空作业安全
1 高空作业应设防护措施和明显警示标志;
2 高空作业所用的工具、机具、材料等应放置稳妥,上、下传
17
递物件时严禁抛掷;
3 脚手架应符合规定,不得超过设计荷载。使用前应检查是否
坚固、结实、平衡,上下脚架要有良好的扶手,确保安全。
7.1.5
消防安全
1 现场应设置明显的防火标志,健全完善的防火管理制度;
2 施工现场应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7.1.6
职业健康安全
1 施工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劳保防护用品;
2 施工现场应有防尘措施;
3 现场材料配制时应采取通风措施。
7.2 环境
7.1.1
由施工产生的废弃包装应集中统一处理,不得随意倾倒、丢
弃;
7.1.2
施工现场垃圾渣土应及时清理出现场。
18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循环拉伸试验
A.1 试验概述
将试验用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界面增强剂与混凝土试块,随
工程现场灌注制备形成粘接试样(图 A.1)。按照规定条件,将试
件进行 200 次拉伸循环试验后,记录粘接面及本体破坏情况,表征
整体装置满足混凝土伸缩、错位变化性能。
a)侧视
19
b)俯视
图 A.1 粘接试样示意图
A.2 试验条件
实验室标准温度为 23℃±2℃,标准湿度为 50%±5%。
A.3 试样
A.3.1 混凝土试样
按照 GB/T 13477.1 规定制备混凝土试样,尺寸为 100 mm×100
mm×100 mm,混凝土强度为 C40,每组试验需两个混凝土试样。试
验数量为 1 组。
A.3.2 试样制备
a)将混凝土试样粘接面进行打磨处理,基面应无空鼓、松动、
浮渣、浮灰等,确保表面清洁,露出新鲜混凝土面;
b)在混凝土试样粘接面上涂刷一道界面增强剂,涂膜应均匀无
堆积,不得露底面;
c)封闭浇注型腔后,将已配置好的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注入浇
注型腔内;
d)材料现场固化 72h 后,在实验室调节 8h 以上可进行试验。
20
A.4 试验方法
a)将符合要求的粘接试样装入疲劳试验机,以初始位置进行循
环拉伸试验;
b)试验条件:频率 0.01Hz,最大拉伸量 60mm,循环 200 次;
c)试验完成后观察粘接部位及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部位是否破
坏,破坏产品为不合格。
A.5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a)试件概况描述:包括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批次号、界面增强
剂批次号与混凝土试样标号;
b)疲劳试验机的型号、性能及配置描述;
c)试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描述;
d)试验结果的分析及评定;
e)附试验照片。
21
本标准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
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本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
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
22
引用标准名录
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
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
3《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
4《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GB/T 13477
5《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
6《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JGJ/T 299
23
24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
地下工程变形缝
灌注型一体化防水技术标准
DBJ 41/ T xxx–20xx
条文说明
25
26
1 总 目 次
则.............................................................................................. 28
3 材 料.............................................................................................. 29
4 设 计.............................................................................................. 35
5 施 工.............................................................................................. 37
27
1 总 则
1.0.1 我省在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变形缝防水的设计和施工、运营
维修养护均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为了更好地发挥地下工程变
形缝防水有效经验和成果,适应我省地下工程建设的需要,故制定
本标准。
缝隙漏水是地下工程防水体系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变形缝、施
工缝位置,处理不当极易发生渗漏水问题,影响正常运营及使用寿
命。地下工程变形缝灌注型一体化防水技术以高粘接性、低模量、
高自适应性材料为基础,通过适当的构造设计、施工技术等,使地
下工程构造界面形成了连续、密闭的一体化防排水体系,该防水构
造具有绿色环保、防水效果优异、耐久性好、可修复等特点。为进
一步规范地下工程变形缝灌注型一体化防水技术相关的材料生产、
产品安装施工及相关验收等工作,更好地进行产品质量控制,并适
应我省地下工程规模化发展建设需求,故制定本技术标准。
1.0.2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河南省城市各类采用灌注型一体化防水技术
的地下工程变形缝防水项目。地下工程防排水应采取“防、排、截、
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自然条件多变,项目工况
各不相同,如隧道、综合管廊、地铁、地下人行通道等,因此地下
工程变形缝防水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因
地制宜补充完善。
28
3 材 料
3.2.1 目前地下工程变形缝普遍采用中埋止水带结构,并采用普通密
封胶进行填充。采用中埋止水带防水时在结构原理上不可避免的存
在接缝或间隙,虽然做出了接缝施工的要求,但现场操作难度较大,
仍存在较多缺陷。由于地下水压较大,无法完全封闭防水,且由于
产品结构、施工问题及材料缺陷等,发生渗漏水的几率很高,成为
了限制地下工程正常运营和缩短其使用寿命的关键,急需新材料、
新结构来解决该问题。
针对地下工程变形缝的防水难题,开发一种能与结构界面牢固
粘接的、具有较大柔性的高粘接防水材料,采用现场灌注的方式,
固化后可以将工程内外全部封闭隔离,可以保证变形缝在发生伸缩
及位错位移时候无渗漏水,同时材料的耐候性和老化性能优异,保
证防水密封长期有效。
柔性高粘接防水材料是由双组份聚氨酯混合固化形成,其中混
合配料过程是在现场进行,因此为保证材料施工时具有操作便利性、
材料可靠耐久性高及材料使用过程无霉变等,其工艺性能、材料力
上一章:DBJ41/T 270-2022 河南省洪涝灾害后农村住房安全应急评估技术标准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建厅版) 下一章:DBJ41/T 268-2022 河南省超低能耗建筑运行维护技术标准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建厅版)

相关文章

DBJ41/T 132-2014 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技术规程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建厅版) DBJ41/T 214-2019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与防水卷材复合防水技术标准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建厅版) DBJ41/T 218-2019 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标准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建厅版) DBJ41/T 189-2017 地下连续墙检测技术规程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建厅版) DBJ41/T 233-2020 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技术标准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建厅版) DBJ41/T 224-2019 城市地下道路养护维修作业安全技术标准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建厅版) DBJ41/T 206-2024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建厅版) DBJ41/T 238-2021 现浇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标准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建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