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为规范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与防水卷材复合防水技术的设计、施工与验收,确保
工程质量和安全,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有关标准,在
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程。
本规程由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
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郑州市丰乐路 4 号,邮编:联系电话:0371—63833467),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 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南金拇指防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 河南七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许昌学院
河南省华瑞防水防腐有限公司
上海豫宏(金湖)防水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鑫固防水保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东方永盛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开来湿克威防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彩虹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省非凡防水防腐工程有限公司
新乡锦绣防水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开源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森威实业有限公司
中原工学院
主要起草人: 徐宏峰
李孝存 刘 禹 史兴朋 张 沛
黄春水
张化龙 米金玲 袁文海 段小辉
陈丽芳
王 俊 王 治 刘旭华 赵春华
石九龙
栾 斌 张云超 刘红坦 倪贵全
王
博 祝兴洲 汤学成 龚 涛 李国辉
郭占峰
裴素萍 于伟伟 马宇聪 胡美勤
聂
壮 苏 悦 张治国 郭亚莉 赵树民
袁祖响 刘 鹏
主要审查人:
张 维 魏毅力 唐 丽 谢继义 安 杰
季三荣 介红雷 陈红军
3
目次
1 总则........................................................................................................................1
2 术语........................................................................................................................2
3 基本规定................................................................................................................3
4 材料........................................................................................................................4
5 设计........................................................................................................................7
5.1 基本规定.........................................................................................................7
5.2 屋面防水工程设计.........................................................................................7
5.3 屋面防水工程设计细部............................. .....................................................8
5.4 地下防水工程设计.......................................................................................16
5.5 地下防水工程设计细部构造.........................................................................16
6 施工.......................................................................................................................21
6.1 一般规定.......................................................................................................21
6.2 屋面防水工程施工........................................................................................21
6.3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22
7 质量验收................................................................................................................23
7.1 一般规定..................................................................................................... 2 3
7.2 屋面防水工程................................................................................................23
7.3 地下防水工程................................................................................................24
本规程用词说明.......................................................................................................25
引用标准名录.............................................................................................................26
条文说明.....................................................................................................................27
4
1 总则
1.0.1 为规范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与防水卷材复合防水技术,做到技术先
进、经济合理、安全环保、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河南省新建、改扩建、修缮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屋面、地下
等防水工程。对于明挖隧道、地下管廊、人防工程等,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1.0.3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与防水卷材复合防水的设计、构造、施工及验
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5
2 术语
2.0.1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non-curable rubber modified asphalt
waterproof coating
以石油沥青为原料,以橡胶及添加剂等为改性材料配制而成,施工后在有效
使用期内不固化,具有蠕变性和自愈合功能的膏状材料。
2.0.2复合防水层 compound waterproof layer
由彼此相容的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和防水卷材组合而成的防水层。
2.0.3相容性 compatibility
相邻两种材料之间互不产生有害的物理和化学作用的性能。
2.0.4增强材料 reinforcement material
加铺在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涂层表面起到增加涂层拉伸强度作用的材
料。
2.0.5隔离材料 isolation material
消除相邻两种材料之间粘结力、机械咬合力、化学反应等不利影响的材料。
2.0.6 附加层 additional layer
在易渗漏及易破损部位设置的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及增强材料共同组
成的加强
6
3 基本规定
3.0.1 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重要程度、使用功能要求、防水设防等级等,选择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与防水卷材复合防水做法。
3.0.2 不同防水等级、不同部位,复合防水层中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的最小
厚度(每平方米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防水设防等级为Ⅰ级的防水工程,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平面防水部位
的最小厚度应为2.0mm(涂料用量2.6kg/m
2);立面防水部位最小厚度应为1.5mm
(涂料用量1.95kg/m
2)。
2 对于防水设防等级为Ⅱ级的防水工程,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仅作为粘结材
料使用,其厚度不应小于1.0mm,用量不应小于1.3kg/㎡。
3 复合防水层采用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设置防水附加层,其最小厚度不应小
于1.5mm。
3.0.3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不得外露使用。
3.0.4 与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直接接触的材料应具有相容性。
3.0.5 穿出结构顶板、外墙的管道、设施和预埋件等,应在防水层施工前安装牢
固。
3.0.6 防水层的基层宜干燥,做到表面坚实、平整、干净,无起皮、起砂等现象。
3.0.7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人员应穿戴防护服和防护用品;高空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系好安
全带并扣好保险钩。
2 安全及防火措施应符合相关规定。封闭空间施工应注意通风措施。
3 严禁在雨天、雪天、四级及以上大风时露天施工。
4 施工环境温度宜为5℃~35℃,不应在低于-10℃及高于35℃或烈日曝晒
下施工。
3.0.8 复合防水层完成后应采取成品保护措施,不得在防水层上凿孔、打洞、利
器划伤或重物撞击。
3.0.9
复合防水层与刚性保护层之间应设置隔离层。
7
4 材料
4.0.1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0.1的规定。其
环保性能指标应符合我国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表 4.0.1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序号 项目 技术指标 检测方法
1 闪点(℃) ≥180 按《非固 化橡胶沥 青防水涂 料》 (JC/T24 28-2017) 执行
2 固含量(%) ≥98
3 粘接性能 干燥基面 ≥100%内聚破坏
潮湿基面
4 延伸性(mm) ≥15
5 低温柔性 -20℃,无断裂
6 耐热性(℃) 65
无滑动、流淌、滴落
7 热老化 (70℃,168h) 延伸性(mm) ≥15
低温柔性 -15℃,无断裂
8 耐酸性 (2%H2SO4溶液) 外观 无变化
延伸性(mm) ≥15
质量变化(%) ±2.0
9 耐碱性 0.1%NaOH+饱和 Ca(OH)2溶液] 外观 无变化
延伸性(mm) ≥15
质量变化(%) ±2.0
10 耐盐性 (3%NaCl 溶液) 外观 无变化
延伸性(mm) ≥15
质量变化(%) ±2.0
11 自愈性 无渗水
12 渗油性(张) ≤2
13 应力松弛(%) 无处理 ≤35
热老化(70℃,168h)
14 抗窜水性(0.6MPa) 无窜水
4.0.2 复合防水层中使用的防水卷材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0.2的规
定。
8
表 4.0.2 复合防水层中使用的防水卷材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项目 高聚物改 性沥青防 水卷材 湿铺自粘改性沥 青防水卷材 自粘聚合物改性 沥青防水卷材 聚乙烯丙纶 复合防水卷 材
聚酯胎 PY 类 高分子 膜基(H、 E) 聚酯胎PY类 无胎类
可溶物含量(g/m 2) 3mm≥2100 4mm≥2900 / 3mm≥2100 4mm≥2900 / /
拉力(N/50mm),纵横 向 Ι≥500 Ⅱ≥800 ≥500 H≥300 E≥200 ≥450 Ι≥150; Ⅱ≥200; ≥50N/10mm
最大拉力时延伸率 (%),纵横向 Ι≥30 Ⅱ≥40 ≥30 H≥50 E≥180 Ι≥30 Ⅱ ≥40 PE≥200 PET≥30 ≥100
低温柔性℃(无裂纹) Ι:-20 Ⅱ:-25 -20 Ι:-20 Ⅱ:-30 -20
热老化后低温柔性℃ (无裂纹) Ι:-15 Ⅱ:-20 -18 Ι:-18 Ⅱ:-28 /
不透水性 0.3MPa, 120min 不透水
注:屋面防水卷材不透水性试验压力 0.3Mpa,压力持续时间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4.0.3 增强材料可采用聚酯无纺布、耐碱玻纤网格布等。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
标应符合表4.0.3的规定。
表4.0.3 增强材料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项目 增强材料
聚酯无纺布 耐碱玻纤网格布
外观 均匀、无团状、平整无皱折
拉力(N/50mm) 纵向 ≥150 ≥750
横向 ≥100 ≥750
延伸率(%) 纵向 ≥10 /
横向 ≥20 /
断裂应变(%) 纵向 / ≤5.0
横向 / ≤5.0
4.0.4 隔离层材料可采用塑料膜、聚酯无纺布或卷材等。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0.4的规定。
表4.0.4 隔离层材料技术要求
隔离材料 技术要求
9
塑料膜 0.3mm厚聚乙烯膜或5mm厚发泡聚乙烯片材
聚酯无纺布 200g/㎡聚酯无纺布
卷材 石油沥青卷材一层
10
5 设计
5.1 基本规定
5.1.1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应与防水卷材共同形成复合防水层。
5.1.2 复合防水层应位于迎水面。
5.1.3 上人屋面宜采用细石混凝土或块体材料等作保护层;非上人屋面宜采用水
泥砂浆作保护层。
5.1.4 复合防水层位于阴阳角、管道周边、落水口等部位应做成圆弧形,阴角弧
度应大于 50mm,阳角弧度应大于 10mm。
5.1.5 复合防水层位于阴阳角、管道周边、落水口等部位应采用非固化橡胶沥青
防水涂料加设一道附加层,附加层厚度不应小于 1.5mm,并应在涂料层表面加铺
胎体增强材料。
5.1.6 复合防水层的构造做法及设置顺序应符合表 5.1.6 的规定。
表 5.1.6 复合防水层构造做法
防水设防等级 复合防水层构造做法
Ⅰ级 基层、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防水卷材层
Ⅱ级 基层、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做为粘接剂、防水卷材层
5.1.7 穿墙管道应做附加层,收头处的复合防水层应用金属箍箍紧,并做好密封
处理;地下工程穿墙管道的做法,应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5.2 屋面防水工程设计
5.2.1 屋面复合防水层应根据当地历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屋面坡度和使用条
件等因素,选择耐热度、低温柔性相适应的防水卷材。
5.2.2
种植屋面的复合防水层应选择具有耐根穿刺功能的防水卷材。
5.2.3
屋面工程复合防水层的最小厚度应符合表 5.2.2 的规定;
表 5.2.3 屋面工程复合防水层的最小厚度(mm)
防水 等级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 涂料+无胎自粘聚合 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 料+自粘聚酯胎聚合物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 料+高聚物改性沥青防 水卷材(聚酯胎)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 水涂料+聚乙烯丙 纶复合防水卷材
Ⅰ级 2.0+1.5 2.0+2.0 2.0+3.0 (1.5+0.7 )×2 注
Ⅱ级 1.2+1.5 1.2+2.0 1.2+3.0 1.2+0.7
注:双道设防时,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应与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结合作为一道防水层,两层叠合
使用。
5.2.4 檐口、天沟与屋面交接处、屋面平面与立面交接处,以及落水口、伸出屋
11
面管道根部等部位,应设置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附加层,其厚度不应小于
1.5mm,宽度在各面均应大于 250mm。
5.2.5 屋面分格缝等部位,宜采用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灌缝,然后再进行大
面涂料施工。
5.2.6 复合防水层收头处应有效固定并采用密封材料封严。
5.3 屋面防水工程设计细部构造
5.3.1 复合防水层在檐口部位应钉压固定、封闭严密。其防水构造见图
5.3.1。
图 5.3.1 檐口防水构造
5.3.2 天沟、檐沟复合防水层下应增设附加层,附加层采用在非固化橡胶
沥青防水涂料涂层表面铺设增强材料的做法,复合防水层应由沟底翻上至
沟外侧顶部,防水层的收头应钉压固定,封闭严密,其防水构造见图 5.3.2。
12
图 5.3.2 屋面檐沟防水构造
5.3.3 低女儿墙泛水处的复合防水层可直接粘铺至压顶下,防水层的收头
应钉压固定、封闭严密,压顶应做好防水处理,其防水构造见图 6.1.3。
图 5.3.3 低女儿墙防水构造
13
5.3.4 高女儿墙复合防水层的泛水高度应高于完成面250mm,其收头应钉压固定、
封闭严密,女儿墙泛水处的复合防水层下应增设附加层,附加层采用在非固化橡
胶沥青防水涂料涂层表面铺设增强材料的做法,附加层在平面和立面的宽度不应
小于250mm;泛水上部的墙体应进行防水处理。其防水构造见图5.3.4。
图 5.3.4 高女儿墙防水构造
5.3.5 水落口周边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复合防水层下应增设附加层,
附加层采用在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涂层表面铺设增强材料的做法,复合防水
层和附加层伸入水落口内不应小于50mm,其防水构造见图5.3.5-1、图5.3.5-2。
14
图 5.3.5-1 横式水落口防水构造
图 5.3.5-2 直式水落口防水构造
5.3.6 伸出屋面管道周围应抹成圆锥台,泛水处复合防水层的高度应高于
完成面 250mm,其收头应采用金属箍箍紧,并用密封材料封严,其防水构
15
造见图 5.3.6。
图 5.3.6 伸出屋面管道防水构造
5.3.7 设施基座与结构层相连时,复合防水层应包裹设施基座的上部并做
好保护层,在地脚螺栓周围应做密封处理,其防水构造见图 5.3.7;在复
合防水层上放置设施时,复合防水层上应增设卷材隔离层。
16
图 5.3.7 设备基座防水构造
5.3.8 屋面变形缝泛水处应增设附加层,附加层在平面和立面的宽度不应
小于 250mm;变形缝内应充填不燃性保温材料,上部应采用防水卷材覆盖
作为衬垫材料,并放置聚乙烯泡沫棒,然后进行大面防水施工;等高变形
缝的顶部宜加扣混凝土或金属盖板,其防水构造见图 5.3.8-1;高低跨变
形缝处,应采用能适应变形要求的材料进行固定和密封处理,其防水构造
见图 5.3.8-2。
17
图 5.3.8-1
等高变形缝防水构造
图 5.3.8-2
高低跨变形缝防水构造
5.3.9 种植屋面应设置挡墙或缓冲带,复合防水层的面层应为耐根穿刺的防水卷
材,其防水构造见图 5.3.9-1 和图 5.3.9-2。
18
图 5.3.9-1 种植屋面防水构造
图 5.3.9-2 种植屋面防水构造
19
5.4 地下防水工程设计
5.4.1 地下工程复合防水层设计,应根据设防等级、水文地质、结构形式、环境
条件等因素确定。
5.4.2 地下工程复合防水层的最小厚度应符合表 5.4.2 的规定。
表 5.4.2 地下工程复合防水层的最小厚度(mm)
防水等级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 涂料+无胎自粘聚合 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 料+自粘聚酯胎聚合物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 涂料+高聚物改性沥青 防水卷材(聚酯胎)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 水涂料+聚乙烯丙 纶复合防水卷材
Ⅰ级 2.0+1.5 2.0+3.0 2.0+4.0 (1.5+0.7 )×2 注
Ⅱ级 1.2+1.5 1.2+3.0 1.2+4.0 1.2+0.7
注:双道设防时,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应与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结合作为一道防水层,两层叠合
使用。
5.4.3 复合防水层应连续包覆结构迎水面。
5.4.4 复合防水层收头处应有效固定并采用密封材料封严。
5.4.5 叠合使用的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复合防水层,应符合双道防水卷材设
计要求。
5.4.6 复合防水层接槎部位可在底板侧立面或外挑底板平面上,接槎宽度不应小
于 150mm。底板复合防水层为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与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
卷材叠合使用时,叠合的每道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甩槎长度应错开 100mm。
5.4.7 复合防水层侧墙防水设计应考虑防止卷材下滑措施。立面复合防水层收头
处,应密封严密,固定牢固。
5.5 地下防水工程设计细部构造
5.5.1
地下工程底板与立墙复合防水层连接部位甩槎与接槎的防水构造
见图 5.5.1(a)、(b)。
20
图 5.5.1 复合防水层甩槎、接槎构造
5.5.2 后浇带处应增设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附加层,附加层采用在非
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涂层表面铺设增强材料的做法,附加层从后浇带两
侧向外延伸的宽度不应小于 250mm,其防水构造见图 5.5.2-1、图 5.5.2-2、
图 5.5.2-3。
21
图 5.5.2-1 顶板后浇带防水构造
图 5.5.2-2 底板后浇带防水构造
22
图 5.5.2-3 外墙后浇带防水构造
5.5.3 外墙复合防水层应高出地坪以上 500mm,防水层的收头应钉压固定、
密封严密,其防水构造见图 5.5.3。
图 5.5.3 外墙收头复合防水构造
5.5.4 桩头及立面与垫层 250mm 范围内均应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垫
层的复合防水层和防水附加层应与桩体周边连接并做好密封处理,其防水构造见
图 5.5.5。
23
图 5.5.4 桩头复合防水构造
24
6 施工
6.1 一般规定
6.1.1 防水施工应选择有资质的防水专业单位;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施工作
业的人员应经过培训合格。
6.1.2 防水施工前应对图纸进行会审,编制防水施工方案,按程序审批后方可实
施,实施前应向操作人员进行安全、防火知识教育,技术要点交底,掌握细部构
造及关键技术要求。
6.1.3 进场的防水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卷材应有生产许可证)和型式检验报告。
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6.1.4 防水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应见证取样检验。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应
按 10t 为一批次,不足 10t 也作为一批次,其检验项目为:闪点、固体含量、粘
结性能、延伸性、低温柔性、耐热性;卷材应按 10000 ㎡为一批次,不足 10000
㎡也作为一批次,其检验项目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6.1.5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应按操作要求采用有效措施加热,施工方法分为
刮涂法和喷涂法。采用涂刮方法施工时,加热温度宜为100℃~120℃;采用喷涂
方法施工时,加热温度不应高于170℃。
6.1.6 复合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任何与防水作业无关的人
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防止复合防水层受到破坏。
6.1.7 施工现场应采取有效的防火、环保等措施,实现安全文明施工。
6.2 屋面防水工程施工
6.2.1 屋面基层应坚实、平整,无起砂和裂缝,施工前应将基层浮浆及尘土杂物
清理干净。
6.2.2 细部附加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先施工附加层的部位。
2 应均匀刮涂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其厚度不应小于 1.5mm,并在涂层
表面铺贴增强材料。
6.2.3 复合防水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采用刮涂法施工时,涂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
求的规定。刮涂时应一次形成规定厚度,刮涂的宽度宜超出粘铺的防水卷
材或增强材料 100mm。
2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采用喷涂法施工时,涂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
求的规定。喷涂时应一次形成规定厚度,喷涂作业面的幅宽宜超出粘铺的
25
防水卷材或增强材料100mm。
3
防水卷材的施工应根据施工时的环境条件,选择铺设时间和铺贴方法。
4
防水卷材铺贴方向与搭接宽度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规定,防水卷材应顺
直、平整、无折皱。
5
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搭接缝应本体自粘施工,施工时,将搭
接部位的隔离膜撕去直接粘合,并用压辊滚压粘牢封严;卷材的搭接宽度
不应小于80mm。
6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搭接缝应采用热熔法施工,并使接缝边缘溢
出沥青条;卷材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
7
聚乙烯丙纶卷材的搭接缝应采用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粘结,并封闭
严密;卷材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
6.2.4
复合防水层施工完成经质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进行保护层的施工。刚
性保护层与复合防水层之间应设置隔离层。
6.3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
6.3.1 地下防水工程外墙复合防水层的铺设宜采用外防外贴的方法进行施工。
6.3.2 地下工程的穿墙管、阴阳角、后浇带、施工缝及变形缝等细部构造部位应
先施工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并铺设增强材料组成附加层,附加层的厚度不
应小于 1.5mm。
6.3.3 复合防水层的施工方法应符合本规程第 6.2.3 条的规定,立墙施工时宜采
用喷涂法施工,同时应采取防止防水卷材下滑的机械固定措施。
6.3.4 复合防水层施工完毕,经质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进行保护层施工。
26
7 质量验收
7.1 一般规定
7.1.1
复合防水层质量验收时应提交下列主要资料:
1 防水设计图及会审记录,设计变更单、工程洽商记录。
2 防水施工技术方案。
3 防水施工安全、技术交底书。
4 防水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材料质量检验报告、现场见证取样
检测报告。
5 中间检查记录: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隐蔽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施工
检查记录。
6 施工单位资质证书及主要施工人员上岗证。
7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材料进场数量验收单。
7.1.2 复合防水层表面应平整、顺直、无褶皱。
7.1.3 防水卷材铺贴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7.1.4 复合防水层应按防水面积每 100 ㎡抽查一处,每处应为 10 ㎡,且不得少
于 3 处。细部构造部位应全数检查。
7.2 屋面防水工程
Ⅰ主控项目
7.2.1 复合防水层所使用的材料及其主要配套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及现场抽样检验报告。
7.2.2 复合防水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复合防水层的厚度由防水卷材和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的厚度
共同组成,其中涂层厚度用针测法或现场用量计算法检查。
7.2.3 复合防水层在檐口、天沟、檐沟、水落口、泛水、变形缝、女儿墙收头和
伸出屋面管道等防水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7.2.4 复合防水层不得有渗漏或积水现象。
检验方法:雨后观察或淋水、蓄水检查,蓄水时间不低于 24h。
Ⅱ一般项目
7.2.5 复合防水层应与基层粘结紧密并形成整体,不得有起鼓、翘边等现象。
27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7.2.6 防水附加层进行增强处理时,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应浸透增强材料,
并不得有外露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7.2.7 防水卷材的搭接缝应封闭严密,不得有翘边现象;搭接宽度允许偏差为
-10mm。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7.3 地下防水工程
Ⅰ主控项目
7.3.1 复合防水层所使用的材料及其主要配套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进场材料检验报告。
7.3.2 转角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等细部构造部位的防水做法应
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7.3.3 复合防水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复合防水层的厚度由防水卷材和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的厚度
共同组成,其中涂层厚度用针测法或现场用量计算法检查。
Ⅱ一般项目
7.3.4 复合防水层应形成整体,并与基层粘结紧密,封闭严实。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7.3.5 防水卷材的搭接缝应粘结牢固,封闭严密,不得有起鼓、翘边等现象。搭
接宽度允许偏差为-10mm。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7.3.6 防水附加层进行增强处理时,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应浸透增强材料,
并不得有外露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28
本规程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
“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
执行”。
29
引用标准名录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程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各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所有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
1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5-2012
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7-2012
3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4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5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6 《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7 《湿铺防水卷材》
8 《预铺防水卷材》
9 《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10《带自粘层的防水卷材》
11《高分子防水材料 第 1 部分 片材》
12《沥青防水卷材用胎基》
13《建筑防水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14《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15《种植屋面用耐根穿刺防水卷材》
16《种植屋面用耐根穿刺防水卷材》
30
GB 50208-2011
GB 50108-2008
JC/T 2428-2017
GB 18242-2008
GB/T 23467-2017
GB/T 23457-2017
GB 23441-2009
GB/T 23260-2009
GB 18173.1-2012
GB/T 18840-2002
JC 1066-2008
JGJ 155-2013
JC/T 1075-2008
GB/T 35468-2017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与防水卷材复合防水
技术规程
条文说明
31
目次
1 总则.........................................................................................................................29
3 基本规定.................................................................................................................30
4 材料.........................................................................................................................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