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
城市地下道路养护维修作业安全技术标准
Code for control zone for maintenance work of
urban underground road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前
言
根据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8年度河南省第二批工程建设
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豫建设标〔2018〕29号的要求,结合城市地下道路
养护维修作业工作的需要,郑州市城市隧道综合管理养护中心组织相关单位,广
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技术成果和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
了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与符号、基本规定、养护维修安
全设施、养护维修作业安全控制区、养护维修作业安全控制区布置、养护维修作
业安全。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将有关意见和建
议反馈给郑州市城市隧道综合管理养护中心(地址:郑州市管城区紫荆山路219
号 ; 邮 编 : 450000 ; 电 子 邮 件 : zzsdgyzx@126.com ; 传 真 及 联 系 电 话 :
0371-56533933),以供修订时参考。
主 编 单 位
郑州市城市隧道综合管理养护中心
河南省基本建设科学实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 编 单 位
天津大学
郑州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洛阳市金鉴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铁新纳 乔涵宇 李立青 王 磊 刘 抗
纪方园
邢 通 徐晓晔 郭 颖 张腾飞
冯
虎 史凌浩 吴云辉 盛玉利 周嘉宾
申
霞 马 涛 刘德林 郭晓军 陈东兴
邵广华
高渐垒 陈红彬 秦连银 武淑丽
靳向东
主要审查人
吴纪东 张 维 刘 坤 谢继义 叶雨山
严文荣
孙宝珊 杨成海 谢理洲
目 次
1 总则..........................................................................................................................1
2 术语与符号..............................................................................................................2
2.1 术语................................................................................................................2
2.2 符号................................................................................................................3
3 基本规定..................................................................................................................5
4 养护维修安全设施..................................................................................................7
4.1 一般规定........................................................................................................7
4.2 标志标线........................................................................................................7
4.3 其他安全设施................................................................................................7
5 养护维修作业安全控制区....................................................................................10
5.1 机动车道养护维修作业安全控制区..........................................................10
5.2 非机动车道养护维修作业安全控制区......................................................11
5.3 人行通道养护维修作业安全控制区..........................................................12
5.4 地下道路分支入口全封闭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12
6 养护维修作业安全控制区布置............................................................................13
6.1 基本要求......................................................................................................13
6.2 机动车道养护维修作业安全控制区布置................................................. 13
6.3 非机动车道养护维修作业安全控制区布置..............................................14
6.4 人行通道养护维修作业安全控制区布置..................................................14
6.5 地下道路分支入口全封闭养护维修作业安全控制区布置......................14
7 养护维修作业安全................................................................................................15
7.1 一般要求......................................................................................................15
7.2 应急状况下作业安全..................................................................................15
7.3 其他..............................................................................................................15
附录 A 典型作业区布置示意图.............................................................................. 17
本标准用词用语说明..................................................................................................34
规范性引用文件..........................................................................................................35
条文说明......................................................................................................................36
1 总 则
1.0.1 为规范城市地下道路养护维修作业行为,保障城市地下道路养护维修
作业时人员、设备、车辆运行和行人的安全,特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城市各类地下道路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布置、安
全设施布设和作业安全管理。
1.0.3 城市地下道路养护维修安全作业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
国家、行业和河南省现行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
1
2
术语与符号
2.1
术
语
2.1.1
城市地下道路(urban underground road)
地表以下供机动车或兼有非机动车、行人通行的城市道路。
2.1.2
出入口(entrance and exit)
在地下道路主线上设置的供车辆驶出或驶入地下道路主线的单向交通路口,
一般通过联络通道与道路连接。
2.1.3
联络通道(connected aisle)
用于连接各地下道路并直接与城市道路相衔接的通行道路。
2.1.4
洞口(portal)
地下道路洞身暗埋段的端部。
2.1.5
养护维修作业安全控制区(safety control zone for maintenance work)
为城市地下道路养护维修作业所设置的交通管控区域,分为警告区、上游过
渡区、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 6 个区域。
2.1.6
警告区(warning area)
从作业控制区起点布设施工标志到上游过渡区起点之间的区域,用以警告车
辆驾驶人员已进入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域,按交通标志调整行车状态。
2.1.7
上游过渡区(upstream transition area)
保证车辆从警告区终点封闭车道平稳地横向过渡到缓冲区起点侧面非封闭
车道之间的区域。
2.1.8
纵向缓冲区(longitudinal buffer area)
上游过渡区终点到工作区起点之间的安全缓冲区域。
2.1.9
横向缓冲区(transverse buffer area)
布置于纵向缓冲区和工作区与非封闭车道之间,保障养护维修作业人员和设
备横向安全的区域。
2.1.10
工作区(activity space)
从纵向缓冲区终点到下游过渡区起点之间的施工作业区域即养护维修作业
的施工操作区域。
2.1.11
下游过渡区(downstream transition area)
保证车辆从工作区终点非封闭车道平稳地过渡到终止区起点之间的区域。
2
2.1.12
终止区(termination area)
设置于下游过渡区后调整车辆恢复到正常行车状态的区域。
2.1.13
养护安全设施(maintenance safety devices)
警告、提醒和引导车辆和行人通过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域,保护养护维修作
业人员、车辆和设备安全的设施。
2.1.14
渠化设施(channelizing devices)
警告、提醒和引导车辆和行人通过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域,隔离车流、人流
与工作区域的设施。
2.1.15
临时性交通标志(temporary traffic signs)
为满足养护维修作业安全需要而临时设置的交通标志。
2.1.16
临时性路面标线(temporary pavement markings)
为满足养护维修作业安全需要而临时施划的交通标线。
2.1.17
长期养护维修作业(long-term maintenance work)
在一个地点设置作业区、实施作业以及拆除作业区的时间总和大于 24h 的养
护维修作业。
2.1.18
短期养护维修作业(short-term maintenance work)
在一个地点设置作业区、实施作业以及拆除作业区的时间总和大于 4h 且小
于或等于 24h 的养护维修作业。
2.1.19
临时养护维修作业(temporary maintenance work)
在一个地点设置作业区、实施作业以及拆除作业区的时间总和大于 30min
且小于或等于 4h 的养护维修作业。
2.1.20
移动养护维修作业(mobile work)
连续移动或停留时间不超过 30min 的移动养护作业,分为机械移动养护作业
和人工移动养护作业。
2.1.21
封闭车道养护维修作业(maintenance work with closed lane)
封闭一个或多个行车道的养护维修作业。
2.2 符 号
S—警告区长度;
Ls—车道封闭上游过渡区长度;
Lx—下游过渡区长度;
H—纵向缓冲区长度;
3
Hh—横向缓冲区长度;
G—工作区长度;
Z—终止区长度。
4
3
基本规定
3.0.1
地下道路养护维修作业按作业时间可分为长期养护维修作业、短期养护维
修作业、临时养护维修作业和移动养护维修作业,应根据养护维修作业类型制定
相应的安全保障方案。
3.0.2
长期养护维修作业和封闭车道养护维修作业宜采用固定式安全设施并及
时检查维护,同时加强现场养护维修作业的安全管理;短期养护维修作业应按要
求布置作业控制区,可采用易安装、撤除的安全设施。临时和移动养护维修作业
控制区布置可参照短期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布置执行。
3.0.3
城市地下道路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的布置、安全设施的布设和作业安全管
理应遵循安全可靠、布置合理、管控有效、便于实施的原则。
3.0.4
城市地下道路养护维修作业前应根据地下道路类型、养护维修周期、交通
量等实际状况,结合养护维修作业组织设计制定养护维修控制区布置方案,履行
相关手续和备案工作。
3.0.5
养护维修作业应制定安全作业应急预案,长期养护维修作业应制定专项预
案,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及时启动预案。
3.0.6
地下道路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的布置应在保障养护作业人员、设备和车辆
运营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控制区布置对交通安全运营状况的影响,保障通行。
3.0.7
养护维修作业应利用可变信息标志、交通广播、网络媒体、临时性交通标
志、信息服务平台等设施,及时发布养护维修作业信息。
3.0.8
养护维修作业前应了解埋设或架设在地下道路内的各种设施,并与相关设
施的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同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原有地下道路设施与作业控
制区的安全设施相冲突时应及时覆盖或者临时移除原有设施。养护维修作业完
成,控制区内安全设施移除时应恢复原有设施。
3.0.9
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采用的安全设施应处于完好的工作状态,未完成养护
维修作业前不得随意撤除或改变安全设施的位置、扩大或缩小及改变养护维修作
业控制区的范围,以保证控制区安全控制的有效性。
3.0.10
养护维修作业人员应按要求穿着具有安全警示作用的反光工作装。交通
引导人员应面向来车方向,站在视野良好的非行车区域内引导交通。
3.0.11
作业人员应在工作区内作业。人员上下作业车辆或者装卸物资须在工作
区内进行。
5
3.0.12
安全设施在使用期内应定期检查维护,保证设施能正常使用。用于养护
维修作业的安全设施应有反光性或发光性。
3.0.13
养护维修作业安全控制区应布设照明设施和闪光设施,同时加强养护作
业的现场管理。
3.0.14
安全设施应从养护维修信息的情报板、警告区开始向终止区进行布设,
确保已布设的安全设施清晰可见;撤除顺序应与布设顺序相反,但警告区标志的
撤除顺序应与布设顺序保持一致。
3.0.15
地下道路内防汛、排水、照明、通风、消防等设备设施应齐全有效。
6
4
养护维修安全设施
4.1
一般规定
4.1.1
地下道路养护维修安全设施包括临时标志、临时标线和其他安全设施,各
类安全设施应组合使用。
4.2
标志标线
4.2.1
用于养护维修作业的标志标线属于临时性安全设施。
4.2.2
长期养护维修作业应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地下道路内原有的标志标线。
4.2.3
临时标志应包括施工标志、限速标志等,具体参见《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5768),其使用应符合下述规定:
1
施工标志宜布设于警告区起点;
2
限速标志宜布设于警告区的不同断面处;
3
解除限速标志宜布设于终止区末端。
4.2.4
临时标线包括渠化交通标线和导向交通标线,具体参见《道路交通标志和
标线》(GB5768),应用于长期养护维修作业的渠化交通标线或者导向交通标线,
宜为易清除的临时反光标线。渠化交通标线应为橙色虚线/实线,导向交通标线
应为橙色实线。
4.3
其他安全设施
4.3.1
其他安全设施包括车道渠化设施、临时减速带、路面标记、照明设施、语
音视频提示设施、闪光设施、临时交通控制信号设施、移动式标志车、移动式护
栏和车载式防撞垫等。
4.3.2
车道渠化设施包括交通锥、防撞桶、路栏、水马等,应符合以下规定:
1
交通锥的形状、颜色、尺寸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
应具有反光功能。一般用于短期、临时养护维修工程,布设于上游过渡区、缓冲
区、工作区和下游过渡区。布设间距宜不大于 2.0m。
2
防撞桶应为半刚性装置,顶部可附设警示频闪灯,宜布设在工作区、上
游过渡区与缓冲区之间。
3
路栏应由刚性材料制成,颜色、尺寸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7
(GB5768),前端可设黄闪警示灯,应有反光功能。一般用于长期养护维修工程。
宜布设在工作区、上游过渡区与缓冲区之间。
4
水马由橡胶等柔性材料制成,颜色为橙色/红色,高度不应小于 40cm。
宜布设在工作区、上游过渡区与缓冲区之间。
5
防撞桶、水马等空心装置使用时内部应放置水袋或灌水至内部容积的
90%,冰冻季节使用时应放置砂袋或灌砂至内部容积的 90%。
4.3.3
临时减速带
使过往车辆减速的临时交通设施;形状、材质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5768)。一般以黄色黑色相间以引起视觉注意,使路面稍微拱起以达到车辆
减速目的。一般用于长期养护维修工程。宜布设在警告区、上游过渡区。
4.3.4
路面标记
设置于路面,用来提醒车辆、行人注意前方行进信息变化的交通安全设施,
一般有以下三种类型:
1
反光成型标线:
1) 可以撕除的改道级反光成型标线:适用于短期和长期养护维修作业,且
施工完毕路面不需要重新加封的路段或施工区域不固定的路段。
2) 不能撕除的施工级反光成型标线:适用于短期和长期养护维修作业,施
工完毕路面需要重新加封的路段。
2
临时导向箭头:养护维修作业期间使用的路面导向箭头,颜色为黄色,
尺寸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要求。
3
文字标记:利用路面文字指示或限制车辆行驶的标记,颜色为黄色。
4.3.5
照明设施
养护维修作业时应设置照明设施。照明设施应布设于工作区侧面,照明方向
应背对非封闭车道;照明亮度需满足作业要求并覆盖整个工作区。
4.3.6
语音视频提示设施
包括地下道路入口处的可变情报板,地下道路内应急电话、应急广播以及养
护维修作业过程中的广播等。宜布设于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并尽可能不扰民。地
下道路语音提示设施可设置为壁挂式,外侧上部应安装醒目的反光标志和编号标
志牌或标志。
4.3.7
闪光设施包括闪光箭头、警示灯和车辆闪光灯。
8
1
闪光箭头:一种基本的警告装置,应配合施工标志使用,宜布设在上游
过渡区,其尺寸、规格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规定。
2
警示灯:一种用于配合施工标志和渠化装置的警告装置,宜布设在需加
强警示的区域,颜色宜为黄蓝相间,且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
规定,分为以下三种:
1) 闪光灯(A 型):用于警告夜间孤立的危险;
2) 闪光灯(B 型):通常安装在其他警告标志上方以引起对危险的注意,白天
和夜晚通用;
3) 稳定发光灯(C 型):用于夜间形成一个系列来显示工作区边缘;
3
车辆闪光灯:一种 360°旋转的黄闪灯,一般设置在养护维修车辆或移动
式标志车上。
4.3.8
临时交通控制信号设施灯光颜色应为红、绿两种,交替发光,用于双向交
替通行的养护维修作业。宜布设于上游过渡区或地下道路的进口位置。
4.3.9
移动式标志车
带有动力装置或可移动装置(拖车)的安全防护设施,颜色为黄色,顶部应安
装警示频闪灯,后部宜安装带有醒目标示的灯牌。使用时尾部面向交通流方向,
宜布设于上游过渡区或缓冲区后端。可用于临时或移动养护维修作业。
4.3.10 移动式护栏应具有防撞的功能,宜布设于工作区端部或工作区边缘。
4.3.11 车载式防撞垫依据不同的车型进行设置,应具有消解碰撞能量的功能,安
装于作业车辆或移动式作业车的尾部。
9
5
养护维修作业安全控制区
5.1
机动车道养护维修作业安全控制区
5.1.1
养护维修作业安全控制区应按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纵向缓冲区、工作区、
下游过渡区和终止区的顺序依次布置,养护维修作业安全控制区示例见附录 A
图 A.0.2-1。
5.1.2
长期和短期养护维修作业应布置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
下游过渡区、终止区;临时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布置应参照短期养护维修作业控
制区布设,采用移动式标志车时可不设置上游过渡区;移动养护作业控制区应布
设警告区和工作区。
5.1.3
城市地下道路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限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限速过程应在警告区内完成;
2
最终限速值不应大于表 5.1.3 的规定。
表 5.1.3
城市地下道路养护维修作业限速值
设计速度(km/h) 限速值(km/h)
60 30
40 30
30 20
20 20
5.1.4
警告区的长度最小不应小于表 5.1.4 的规定:
表 5.1.4
警告区最小长度
设计速度(km/h) 长度(m)
60 60
40 40
30 40
20 —
10
5.1.5
上游过渡区最小长度应符合表 5.1.5 的规定:
表 5.1.5
上游过渡区最小长度
最终限速值(km/h) 长度(m)
40 40
30 25
20 20
5.1.6
缓冲区可分为纵向缓冲区和横向缓冲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纵向缓冲区最小长度应符合表 5.1.6 规定,当工作区位于下坡路段时纵向
缓冲区的最小长度可适当延长。
2
在保障行车道宽度的前提下工作区、纵向缓冲区与非封闭车道之间宜布
置横向缓冲区,宽度宜不大于 0.5m。
表 5.1.6
纵向缓冲区最小长度
最终限速值(km/h) 纵向缓冲区最小长度(m)
40 50
30 30
20 30
5.1.7
工作区长度应综合考虑交通延误和作业经济性确定。
5.1.8
下游过渡区的长度不宜小于 30m。
5.1.9
终止区的长度宜不小于 30m。
5.1.10
地下道路长度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可采用设置临时减速带等减速措施适
当调整。
5.2
非机动车道养护维修作业安全控制区
5.2.1
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间无侧分带或分隔物时,非机动车道的养护维修作
业控制区布置应按照机动车道的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布置。
5.2.2
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分离时,应留出 2m 供非机动车通行,缓冲区应取
2m,不设警告区、下游过渡区及终止区,上游过渡区应取 5m。
5.2.3
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分离且非机动车道不能留出 2m 供非机动车通行
时,应封闭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借用人行通道或者绕行。
11
5.3
人行通道养护维修作业安全控制区
5.3.1
人行通道应留出 1m 供行人通行并保证行人的安全,不设警告区、缓冲区、
下游过渡区及终止区,上游过渡区取 2m。
5.3.2
人行通道不能留出 1m 供行人通行时,应封闭人行通道,行人绕行。
5.4
地下道路分支入口全封闭养护维修作业安全控制区
城市地下道路分支入口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采用全封闭的布置方式,应按照
上游过渡区、缓冲区、终止区合理布置,不再设置下游过渡区。
12
6
养护维修作业安全控制区布置
6.1
基本要求
6.1.1
养护维修作业安全控制区布置应贯彻“远距离提醒、中距离分流、近距离
控制”的原则。
6.1.2
养护维修作业安全控制区布置应综合考虑养护维修作业的内容与要求、时
间和周期、经济效益等因素,交通标志的设置应合理、前后协调,能起到引导车
流平稳变化的作用。
6.1.3
工作区应设置工程车辆专门的进口和出口,出入口应设在顺行车方向的下
游过渡区内,并由专门人员指挥。
6.1.4
可利用道路上的可变情报板显示养护维修作业信息。
6.1.5
控制区上游因道路线形造成视距不良时,应在控制区上游的适当位置处增
设施工标志。
6.2
机动车道养护维修作业安全控制区布置
6.2.1
应在警告区内设置施工标志、限速标志、可变标志牌或线形诱导标;上游
过渡区起点至下游过渡区终点之间设置交通锥、隔离墩或路栏;缓冲区与工作区
交界处宜设置路栏。
6.2.2
地下道路单洞双向交通的控制区布置,应只封闭一条车道进行养护维修作
业,交通指挥人员应在适当的地方指挥交通,并至少应从地下道路入口开始封闭
养护维修作业车道,单洞双向交通的作业控制区布置示例参见附录 A 图 A.0.2-2、
图 A.0.2-3。
6.2.3
地下道路双洞单向交通的控制区布置应将警告区和上游过渡区设于洞口
外。双洞单向交通的作业控制区布置示例参见附录 A 图 A.0.2-4、图 A.0.2-5、图
A.0.2-6。
6.2.4
临时养护维修作业应设置施工标志以及交通锥,并于上游过渡区内设置移
动式标志车或配备交通指挥人员。临时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布置示例参见附录 A
图 A.0.2-7、图 A.0.2-8。
6.2.5
移动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布置示例参见附录 A 图 A.0.2-9。
13
6.3
非机动车道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布置
6.3.1
非机动车道养护应留有不小于 2m 的通行道路。。
6.3.2
非机动车道不能留出 2m 供非机动车通行,非机动车借用人行通道通行。
人行通道不具备非机动车通行能力时封闭该非机动车道。
6.3.3
非机动车道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的布置参见附录 A 图 A.0.2-10、图
A.0.2-11。
6.4
人行通道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布置
6.4.1
人行通道应留留有不小于 1m 的通道供行人通行。
6.4.2
人行通道不能留出 1m 供行人通行,暂时封闭该人行通道。
6.4.3
人行通道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的布置参见附录 A 图 A.0.2-12、图 A.0.2-13。
6.5
地下道路分支入口全封闭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布置
考虑到地下道路分支入口处分流车辆可单侧通行或双侧通行的需求,养护维
修作业控制区的布置参见附录 A 图 A.0.2-14、图 A.0.2-15。
14
7
养护维修作业安全
7.1
一般要求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