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3.100
CCS C 77
/WSJD
中 国 卫 生 监 督 协 会 团 体 标 准
T/WSJD 67—2024
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评估指南
Guideline for the evalu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in the diagnosis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2024-07-31 发布
2024-08-01 实施
中国卫生监督协会 发 布
T/WSJD 67—2024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评估基本要求 .......................................................2
5 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评估要素和指标 .....................................................2
6 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考核评估表 ........................................................4
7 职业病诊断机构质量控制考核评估结果说明 ..............................................4
附录 A (资料性) 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考核评估表 ..........................................5
附录 B (资料性) 职业病诊断机构质量控制考核评估结果说明 ...............................13
I
T/WSJD 67—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卫生监督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阴市博医家康复医院、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山
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丁帮梅、缪荣明、赵圆、张红兵、曹晓燕、闫永建、匡兴亚、高茜茜、韩磊。
II
T/WSJD 67—2024
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评估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职业病诊断机构及其职业病诊断工作质量控制的要素、评估指标及评估结果的判定。
本文件适用于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管理机构对备案开展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质量控制
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267 职业病诊断文书书写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职业病诊断前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 before occupational diseases diagnosis
对职业病诊断程序和所需职业病诊断资料告知、就诊信息登记进行质量控制考核。
3.2
职业病诊断过程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 in occupational diseases diagnosis
对职业病诊断资料收集、资料确认、争议问题处理、疾病的诊断过程以及所使用的各种文书规范
性、时效性和准确性进行质量控制考核。
3.3
职业病诊断后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 after occupational diseases diagnosis
对职业病信息报告、职业病诊断档案的管理进行质量控制考核。
3.4
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管理机构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for quality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diagnosis
由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指定的,对辖区内职业病诊断机构开展日常质量控制和管理的机构。
1
T/WSJD 67—2024
4 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评估基本要求
4.1 对备案的职业病诊断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质量控制评估时,应依据《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中职业病诊断机构的备案条件(简称:机构备案基本条件)对其备案信息进行核查,即职业病诊断机
构质量评估。同时应对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病诊断工作质量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开展职业病
诊断工作质量核查和评估,即职业病诊断工作质量评估。职业病诊断质量评估应对机构备案条件、工
作质量、质量管理和技能等进行综合评估。
4.2 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评估工作可通过现场考核、人员技能考核和室间质评等方法开展。现场考核
主要形式为现场查看职业病诊断机构各功能检查及实验室等工作场所、仪器设备,审查文件、档案等
资料。专业技能考核指通过现场口试、笔试及实操等形式对职业病诊断医师或者功能检查医师等专业
技术人员开展相应的专业案例分析、X 线胸片摄片及诊断、纯音测听操作及图谱分析、肺功能检查操
作等技能考核。室间质评是指职业病诊断机构参加由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管理机构组织的职业卫生生
物样本盲样考核和/各级实验室间比对。
4.3 为降低抽样误差,进行质量控制评估时,随机抽查每个类别的职业病诊断档案不少于 3 份。如职
业病诊断机构在考核周期内单类别职业病诊断档案数量未达到上述要求,所有档案全部核查。
5 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评估要素和指标
5.1 组织架构及资源配置
5.1.1 组织机构
a) 机构应当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放射诊疗许可证》;
b)法定代表人资格或法定代表人授权资格证明材料;
c)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应登记备案的项目;
d) 具有与职业病诊断类别相适应的诊疗科目设置,如:职业病科等科室设置。
5.1.2 人员构成
a)基本人员构成,从事职业病诊断相关工作的医师需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护士需取得执业护士资格,
并在本机构登记注册。 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应为本医疗机构在册的执业医师,具有高级卫生专业
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熟悉职业病诊断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基本人员的专业和配置数量应
符合机构备案基本条件;
b)与职业病诊断类别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构成,10大类职业病中备案诊断的职业病类别,至少具有1
名从事该类职业病诊断的诊断医师。
5.1.3 工作场所配置
a)具有相应的职业病诊断场所;
b)具有与诊疗科目及职业病诊断类别相适应的功能检查场所;
c)具有与诊疗科目及职业病诊断类别相适应的实验室。
5.1.4 仪器设备配置
5.1.4.1 从事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具备与诊疗科目相适应的常规检测仪器配置
a)常规功能检查仪器的种类和数量应符合机构备案基本条件;
2
T/WSJD 67—2024
b)常规实验室检测仪器的种类和数量应符合机构备案基本条件。
5.1.4.2 与职业病诊断类别有关的特殊仪器设备配置
a) 10大类职业病中备案诊断的职业病类别,具有从事该类职业病诊断的功能检查仪器;
b) 10大类职业病中备案诊断的职业病类别,具有从事该类职业病诊断的实验室检查仪器。
5.2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及运行情况
5.2.1 质量管理组织
a) 设置或指定质量管理部门,或者成立质量管理组织,并有相应的任命文件,明确职责,运行有效;
b) 应当具有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专职的质量控制员,并有任命文件。
5.2.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a) 职业病诊断质量管理手册;
b) 职业病诊断程序文件包含职业病诊断过程质量控制管理程序、职业病诊断结果发放管理程序、职业
病诊断质量持续改进等程序文件;
c) 门诊职业病诊断登记、诊断资料确认、检验检测、功能检查、职业病诊断、出具文书、文书审核和
盖章、信息报告、数据上传、档案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操作规程。职业病诊断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收集及应用的操作规程;
d) 机构内部质量控制评估用各种记录表格。
5.2.3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a) 应当具有每年的内、外部质控计划、实施方案和质控记录,每年质控工作总结;
b) 每次质控考核存在问题及整改结果的证明材料如整改报告等。
5.3 职业病诊断工作质量控制
5.3.1 职业病诊断前质量控制
a) 诊断机构应当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劳动者的职业病诊断登记、告知等工作;
b) 诊断机构应当告知劳动者关于职业病诊断的程序和本机构承担的职业病诊断类别和项目;
c) 登记人员应当对劳动者提交的《职业病诊断就诊登记表》及随附资料确认;
d) 完成职业病诊断资料的收集。
5.3.2 职业病诊断过程中质量控制
a) 诊断程序及文书通知齐全,符合法定时限要求;
b) 诊断资料技术审核情况:与诊断有关资料的种类及信息应齐全,如劳动者职业史的内容和信息。在
规定时间内完成资料补充以及资料的技术审核;
c) 劳动者对资料认可情况及争议问题的处理:针对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提交资料是
否存在争议问题进行确认,确认结果有异议的,应及时进行处理,相关处理的文书应存档。需要所属
地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协助处理的问题,应当有提请协助处理的公函,处理结果的回函。需要提请劳动
仲裁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劳动者,并抄送用人单位,劳动争议问题处理结果应当得到双方签字认可;
d) 职业病诊断记录: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逻辑关系清晰,依据充分。疾病发生、发展因果关系明确。
职业病诊断结论阐述符合有关职业病诊断标准的要求。职业病诊断讨论记录的格式和内容符合相关标
准填写的要求,结论描述符合有关诊断标准的要求;职业病诊断医师签名、日期无缺漏。
3
T/WSJD 67—2024
e) 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的格式和内容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诊断依据不应引用过期标准,
见GBZ/T267。文书时限符合程序的要求,职业病诊断医师签名、机构审核盖章无缺漏。职业病诊断证
明书按时送达,送达双方当事人有记录。
5.3.3 职业病诊断后质量控制
a) 职业病诊断信息报送,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出具后15日内应当进行职业病诊断信息报告,诊断为职业
病的,还应向所在地的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书面报送;
b) 职业病诊断档案管理,按照有关要求收集完善职业病诊断档案信息,按照档案管理要求整理、及时
归档。包括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记录,用人单位、劳动者和相关部门、机构提交的有关资
料,临床检查与实验室检验等资料。
5.4 技术人员技能考核评估和实验室质控
5.4.1 技术人员的技能考核评估
a) 职业病诊断相关技术人员应参加操作技能考核,包括案例分析、胸片摄片及诊断读片、电测听操作
及结果分析等考核。
5.4.2 实验室质控
a) 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参加各级组织的临检室间质评并有结果;
b) 从事职业性化学物中毒诊断的机构应当参加省级以上组织的毒物化学实验室间比对。
6 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考核评估表
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考核评估表包含备案机构质量和职业病诊断工作质量两个维度,每个维度各2
个要素,共4个要素,12个一级指标,下设33个二级指标及所考核的内容和评估标准.其中,职业病诊
断机构质量包括2个要素,7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职业病诊断工作质量包括2个要素,5个一级
指标,12个二级指标及所考核内容和评估标准,详见附录A。
7 职业病诊断机构质量控制考核评估结果说明
详见附录B
4
T/WSJD 67—2024
附录 A
(资料性)
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考核评估表
表A.1 中包括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考核评估的要素、指标、考核内容、项类、判定标准、考核结果和存在问题。
表A.1 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考核评估表
职业病诊断机构名称: 职业病诊断考核档案号:
要素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考核内容 项 类 考核 内容 序号 判定标准 结果 存在问题
一 、 组 织 架 构 及 资 源 配 置 1.组 织 机 构 法人资格 证明 法定代表人资格或法定代表人授权 资格证明材料 a 1 核查有法定代表人资格或法定代表人授权 资格证明材料并与医疗结构执业许可证法 人名称一致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机构从业 资格证明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放射诊疗许 可证是否在有效期之内 a 2 核查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放射诊疗许可 证是否在有效期内。二证均在在有效期内 为合格,二证均不在有限期之内或没有任 一资格证书为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机构备案 证明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是否登记 备案的职业病诊断类别 a 3 核查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中有备案的项目 为合格,无备案的项目为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诊疗科目 设置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与职业病诊断 相关专业设置是否齐全 a 4 按照机构备案基本条件,核查医疗机构执 业许可证中有无职业病科等相关专业科目 设置,缺一个专业为不合格,专业齐全为 合格。 合格□, 不合格□
5
T/WSJD 67—2024
续表A.1 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考核评估表
要素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考核内容 项 类 考核 内容 序号 判定标准 结果 存在问题
2.人 员构 成 基本人员 构成 配备与备案项目一致的基本人员, 人员的专业、资质和数量配备应符 合机构备案基本条件,其中技术负 责人具有卫生专业高级职称,具有 培训合格证,本机构在册人员。质 控负责人具有卫生专业高级职称, 本机构在册人员。具有职业病诊断 相关的培训合格证。具有专职的质 量控制员。 a 5 按照机构备案基本条件,核查各类技术人 员的专业资格和数量,缺 1 个专业技术人 员为不合格;质控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 质量控制员缺任何 1 人或任何 1 人资格不 符合要求均为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与职业病 诊断种类 有关的专 业技术人 员构成 10 大类职业病中备案诊断的职业 病类别,具有 1 名从事该类职业病 诊断的诊断医师。 a 6 核查执业医师资格证、注册证、职称证、 培训合格证和诊断医师资格证等;没有相 应的资格、专业不符合要求或执业地点不 在本机构,其中任何 1 个条件不符合要求 为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3.仪 器设 备配 置 与诊疗科 目相一致 的常规功 能检查仪 器 机构备案基本条件中要求配备的常 规功能检查仪器种类和数量。 a 7 现场核查所有仪器的购置合同和发票,现 场核查仪器设备安装使用情况。缺 1 台仪 器即为不合格。常规功能检查仪器种类和 数量全部符合要求,即为合格。 合格□ 不合格□
与诊疗科 目相一致 的常规实 验室检查 仪器 机构备案基本条件中要求配备的常 规实验室检查仪器种类和数量。 a 8 现场核查所有仪器的购置合同和发票,现 场核查仪器设备安装使用情况。缺 1 台仪 器即为不合格。常规功能检查仪器种类和 数量全部符合要求,即为合格。 合格□ 不合格□
6
T/WSJD 67—2024
续表 A.1 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考核评估表
要素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考核内容 项 类 考核 内容 序号 判定标准 结果 存在问题
与职业病 诊断类别 有关的特 殊功能检 查仪器 10 大类职业病中备案诊断的职业 病类别,具有从事该类职业病诊断 的功能检查仪器。 a 9 现场核查所有仪器的购置合同和发票,现 场核查仪器设备安装使用情况。缺 1 台仪 器即为不合格。常规功能检查仪器种类和 数量全部符合要求,即为合格。 合格□ 不合格□
与职业病 诊断类别 有关的特 殊实验室 检查仪器 10 大类职业病中备案诊断的职业 病类别,具有从事该类职业病诊断 的实验室检查仪器。 a 10 现场核查所有仪器的购置合同和发票,现 场核查仪器设备安装使用情况。缺 1 台仪 器即为不合格。常规功能检查仪器种类和 数量全部符合要求,即为合格。 合格□ 不合格□
4.工 作场 所配 置 职业病诊 断场所 机构备案基本条件中要求的职业病 诊断场所 a 11 职业病诊断的办公场所面积不足 6 平方米 或没有专用的办公场所均为不合格,符合 备案要求的为合格。 合格□ 不合格□
功能检查 场所 机构备案基本条件中要求的与诊疗 科目及职业病诊断类别相适应的功 能检查、物理检查场所 a 12 与相应的诊疗科目、职业病诊断类别、仪 器设备和检查人员一致的工作场所,任何 一项不符合要求为不通过。 合格□ 不合格□
实验室 机构备案基本条件中要求的与诊疗 科目及职业病诊断类别相适应的临 检、毒化等实验室检查场所 a 13 与相应的诊疗科目、职业病诊断类别、仪 器设备和检查人员一致的实验室工作场 所,工作场所应符合各种仪器设备正常运 行的面积、温度、湿度和清洁度的要求。 有 1 项不符合均为不通过。 合格□ 不合格□
7
T/WSJD 67—2024
续表 A.1 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考核评估表
要素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考核内容 项 类 考核 内容 序号 判定标准 结果 存在问题
二、 质量 管理 体系 建立 及运 行情 况 5.质 量管 理部 门建 立情 况 组织管理 设置或指定质量管理部门,或者成 立质量管理组织,并有相应的任命 文件,明确职责,运行有效。 a 14 符合考核内容的要求为合格,不符合为不 合格 合格□ 不合格□
质量控制 人员任命 应当具有技术、质量负责人和专职 的质量控制员并有任命文件。 a 15 符合职业病诊断机构备案基本条件的要求 为合格,不符合为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6.质 量管 理体 系文 件建 立情 况 职业病诊 断质量管 理手册 质量管理手册中应完整包括诊断机 构的组织框架、人员及岗位职责、 人员培训教育、质量管理的所有要 素、要求及总体目标、质量方针、 重大质量问题的应急处置等内容。 b 16 完全符合考核的内容要求为合格,不完全 符合内容不超过 40%为基本合格,没有有 关要求、手册内容不具有可操作性或不完 全符合内容超过 40%为不合格。 合格□ 基本合格□ 不合格□
职业病诊 断程序文 件 职业病诊断程序,应当具有明确的 诊断流程图,按照诊断流程能完成 所有的职业病诊断工作。其中牵涉 到各部门联合工作如现场职业卫生 学调查、争议问题的处理诊断、结 果报送和信息报告、法律法规跟踪 收集、质量控制等需要有相关的程 序文件。 b 17 完全符合考核的内容要求为合格,不完全 符合内容不超过 40%为基本合格,没有有 关要求、程序内容不具有可操作性或不完 全符合内容超过 40%为不合格。 合格□ 基本合格□ 不合格□
8
T/WSJD 67—2024
续表 A.1 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考核评估表
要素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考核内容 项 类 考核 内容 序号 判定标准 结果 存在问题
操作规程 职业病诊断登记、诊断资料确认、 争议问题处理、检验检测、功能检 查、疑似职业病观察和治疗、诊断 文书出具、档案管理、信息报告等 操作规程。具有职业病诊断相关的 法律、法规和标准收集及应用的操 作规程。 b 18 完全符合考核的内容要求为合格,不完全 符合内容不超过 40%为基本合格,没有有 关要求、规程内容不具有可操作性或不完 全符合内容超过 40%为不合格。 合格□ 基本合格□ 不合格□
机构内部 质量控制 用各种记 录表格 完成各种程序时记录表格和内部质 量控制时各部门使用的各种考核记 录表格。 b 19 与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要求一致各种记录 表格齐全为合格,不完全一致,缺少记录 表格超过 40%及以上的为不合格。不完全 符合,缺少记录表格不超过 40%的为基本 合格。 合格□ 基本合格□ 不合格□
7.质 量管 理制 度运 行情 况 机构质控 情况 每年内、外部质控计划、实施方案 和质控记录,每年质控工作总结 b 20 每年质控工作的各项纪录与质量管理体系 的要求一致为合格,质控工作完成与质量 管理体系的要求不一致率超过 40%为不合 格。质控工作完成与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不一致率不超过 40%为基本合格。 合格□ 基本合格□ 不合格□
质控问题 整改效果 每次质控考核存在的问题、原因及 整改情况复核记录。 b 21 外部质控考核时发现质量问题而内部质控 未发现,超过 40%或内部质控考核时发现 的问题外部质控时仍然存在超过 40%均为 不合格。外部质控考核时发现质量问题而 内部质控未发现不超过 40%或内部质控考 核时发现的问题外部质控时仍然存在不超 过 40%均为基本合格。外部质控时未发现 问题为合格。 合格□ 基本合格□ 不合格□
9
T/WSJD 67—2024
续表 A.1 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考核评估表
要素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考核内容 项 类 考核 内容 序号 判定标准 结果 存在问题
三、 职业 病诊 断工 作质 量控 制情 况 8.职 业病 诊断 前质 量控 制 诊断告知 告知劳动者关于职业病诊断的程序 和本机构承担的职业病诊断类别、 项目和职业病诊断所需资料等事 项。 a 22 工作场所无书面告知牌或无书面告知记录 均为不合格。有书面告知牌或告知记录为 合格。 合格□ 不合格□
诊断登记 工作人员对劳动者提交的《职业病 诊断就诊登记表》及随附资料进行 确认。 b 23 登记表记录内容完整为合格。欠完整,遗 漏内容不超过 40%为基本合格,遗漏内容 超过 40%为不合格。 合格□ 基本合格□ 不合格□
9.职 业病 诊断 过程 中质 量控 制 诊断程序 合法情况 按照《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 法》所要求的诊断程序及文书通知 要求,程序无缺漏,所有程序符合 法定时间要求,文书齐全。 a 24 缺 1 个文书或因为职业病诊断机构的原因 超过法定时间完成诊断程序或未按照程序 要求开展工作为不合格。文书齐全,所有 程序在法定时间内完成为合格。 合格□ 不合格□
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按照《职业病诊断与鉴定 管理办法》所要求收集:与诊断有 关资料的种类及信息应齐全,如劳 动者职业史的内容和信息。在规定 时间内完成资料补充。 b 25 资料种类不全或内容不全并未补充为不合 格。资料超时提交未督促同时未作说明为 不合格。资料种类齐全同时内容完整为合 格,资料种类不全或内容不完整,通过督 促或补正后职能部门有答复仍然不全为基 本通过。资料种类不全或内容不完整,通 过督促或补正后所缺资料得到完善为通 过。 合格□ 基本合格□ 不合格□
10
T/WSJD 67—2024
续表 A.1 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考核评估表
要素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考核内容 项 类 考核 内容 序号 判定标准 结果 存在问题
劳动者对 资料认可 以及争议 问题处理 情况 劳动者对资料认可情况及争议问题 的处理:针对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提交资料是否存 在争议问题进行确认,确认结果应 进行处理,相关处理的文书应存 档。争议问题应处理到位。 a 26 资料未确认为不合格,确认后争议问题未 处理为不合格,处理无结果为不合格。资 料经过确认同时争议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并 有结果为合格。 合格□ 不合格□
职业病诊 断记录 诊断结论记录:诊断文书的格式和 内容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结论描 述符合有关诊断标准的要求。 a 27 有一项不符合要求为不合格。文书格式、 内容和结论同时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为合 格。 合格□ 不合格□
职业病诊 断证明书 的质量 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的格式和内容是 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 求,诊断依据是否引用过期标准, 诊断日期是否符合程序的要求,诊 断医师签名和机构审核盖章是否有 缺漏。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是否按时 送达双方当事人,是否有记录。 a 28 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中有一项内容不符合诊 断标准和程序的要求为不合格。全部符合 为合格。 合格□ 不合格□
10.职 业病 诊断 职业病诊 断信息报 送 所有登记诊断的劳动者是否有疑似 职业病报告卡和职业病报告卡或非 职业病报告卡。所有职业病诊断的 劳动者信息是否在出具职业病诊断 证明书后 15 日内报告。 a 29 疑似职业病报告卡和职业病报告卡或非职 业病报告卡缺 1 张卡或超时均为不合格。 报告卡齐全,均在规定时限内为合格。 合格□ 不合格□
11
T/WSJD 67—2024
续表 A.1 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考核评估表
要素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考核内容 项 类 考核 内容 序号 判定标准 结果 存在问 题
后质 量控 制 职业病诊 断档案管 理 职业病诊断档案管理:按照档案管 理内容及要求整理、一人一档,及 时归档。档案内容是否完整。 b 30 无一人一档、无档案盒(袋)为不合格;档案 内容信息不全为不合格。封面信息不清,无 档案目录但内容完整的为基本合格。一人一 档,目录清晰,内容完整的为合格。 合格□ 基本合格□ 不合格□
四、 专业 技能 考核 及实 验室 质控 11.技 术人 员的 考核 评估 情况 职业病诊 断相关技 术人员考 核 案例分析、摄片、读片、肺功能检 查、纯音测听及检查结果分析等 b 31 每个专业类别 2 个案例分析,80 分以上通 过,60-79 分基本通过,60 以下不通过,阅 读 60 份听力图谱,54 份及以上结论正确为通 过,48 份及以上结论正确为基本通过,47 份 及以下结论正确为不通过。阅读 50 张胸片, 读片结果分别为 80 分以上为通过,60-79 分 为基本通过,低于 60 分为不通过。各项得分 平均分 80 分以上为通过,60-79 为基本通 过,低于 60 分为不通过。摄片、电测听和肺 功能操作不少于 5 例,80 分以上通过,60-79 分基本通过,60 以下不通过。胸片质量评定 为 80 分以上为通过,60-79 分为基本通过, 低于 60 分为不通过。 合格□ 基本合格□ 不合格□
12.实 验室 质控 情况 临检质控 考核情况 血常规、生化项目等 b 32 未参加临检室间质评或室间质评结果不合格 项目超过 40%为不合格。参加室间质评项目结 果达到 80%合格为合格,60-79%项目结果合格 为基本合格。 合格□ 基本合格□ 不合格□
毒化质控 考核情况 血、尿铅、镉、汞等检测 b 33 未参加毒化室间质评或室间质评结果不合格 项目超过 40%为不合格。参加室间质评项目结 果达到 80%合格为合格,60-79%项目结果合格 为基本合格。 合格□ 基本合格□ 不合格□
12
T/WSJD 67—2024
附录 B
(资料性)
职业病诊断机构质量控制考核评估结果说明
B.1 本文件不包含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质量控制考核。职业病诊断机构开展内部质量控制考核时可
以参考该文件。
B.2 职业病诊断机构质量控制考核评估表,表中包含 12 个一级指标,33 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中组
织架构及资源配置中人员配置和仪器设备配置按照职业病分类分专业设置了考核指标,在考核时根据
机构备案的项目决定考核的项目,没有备案的项目与之相应的指标可以不考核。
B.3 考核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职业病诊断机构质量控制考核评估表中二级指标分为关键项和非关键
项,关键项项类标识为 a,非关键项项类标识为 b。关键项考核结果为合格和不合格 2 种。非关键项考
核结果为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
B.4 要素一组织架构及资源配置全部为关键项,有 13 个关键项。关键项全部合格即为合格。其中跟
专业有关的关键项有一项不合格,其他关键项全部合格,表明该专业考核结果不合格。跟专业无关的
关键项有一项不合格即为不合格,表明考核结果为不合格。
B.5 要素二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及运行情况,有 2 个关键项。6 个非关键项。关键项有 1 项不合格,综
合结果为不合格。关键项全部合格,非关键项不合格项达到 3 项,综合结果即为不合格。关键项全部
合格,非关键项全部为基本合格,综合结果即为基本合格。关键项全部合格,非关键项有 1 项不合
格,综合结果即为基本合格。关键项全部合格,非关键项基本合格和合格项达到 4 项,综合结果即为
基本合格。关键项全部合格,非关键项基本合格和合格项项达到 6 项,综合结果即为合格。
B.6 要素三职业病诊断工作质量控制情况,有 6 个关键项,3 个非关键项。关键项有 1 项不合格,综
合结果为不合格。关键项全部合格,非关键项不合格项达到 3 项,综合结果即为不合格。关键项全部
合格,非关键项全部为基本合格,综合结果即为基本合格。关键项全部合格,非关键项有 1 项不合
格,综合结果即为基本合格。关键项全部合格,非关键项基本合格和合格项达到 3 项,综合结果即为
基本合格。关键项全部合格,非关键项合格项达到 3 项,综合结果即为合格。
B.7 要素四专业技能考核,有 3 个非关键项。不合格项达到 2 项,综合结果即为不合格.全部为基本
合格或者有一项不合格,即为基本合格。合格项达到 3 项即为合格。
B.8 综合评价结果分为优秀(A)、合格(B)、基本合格(C)和不合格(D)四个等级。4 个要素全
部为合格即为 A 等。4 个要素中有 3 个要素合格,1 个要素基本合格即为 B 等。4 个要素中有 2 个要素
基本合格,2 个要素合格即为 C 等。4 个要素中有一个要素不合格即为 D 等。
B.9 要素一中与专业有关的人员和仪器设备关键项不合格者,要素二、要素三和要素四中所有与该专
业有关内容停止考核,在综合考核结果中对该项目的结果在括号中注明该项目结果不合格。同时其他
所有项目综合考核结果要下降一个等级。如:**机构职业病诊断机构质量控制考核结果 B 等(职业性
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诊断质量控制考核结果不合格)。综合考核结果为 D 等的不需要注明要素
一中与专业有关二级指标的考核结果。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