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7. 180 CCS H 99
YB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T4058—2021 代替YB/T4058—1991
双齿辊破碎机用齿辊 Toothed roller for double-toothed roller crusher
2021-07-01实施
2021-03-0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B/T4058—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YB/T4058—1991《双齿辊破碎机用齿辊》,与YB/T4058—199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对规范性引用文件进行了调整、补充和更新(见2,1991年版的2); b) 修改了双齿辊破碎机用齿辊的“结构型式图”(见4,1991年版的3); c) 增加了齿辊轴材质的力学性能要求(见5.2.2); d) 修改了铸钢件尺寸公差要求,提高至DCTG12级(见5.3.2,1991年版的4.8.2); e) 齿圈表面及破碎齿面堆焊的硬质耐磨合金层硬度由65HSD提高至70HSD(见5.3.4,1991年
版的4.8.4); f) 增加了堆焊齿面不允许存在熔渣、焊瘤、飞溅物等。不允许存在连续裂纹和贯穿性裂纹,允许存
在少量均匀分布的横向应力释放裂纹(见5.3.6,1991年版的4.8.6); g) : 具体明确了齿圈堆焊前需预热、堆焊后需保温及保温时间和冷却要求(见5.3.7,1991年版的
4. 8. 7); h) 增加了当齿冠与齿圈采用角焊缝方式焊接时,对其角焊缝的质量要求(见5.3.8); i) 增加了齿圈重量误差要求(见5.3.9); j) 增加了齿圈的使用寿命要求(见5.3.10); k) 增加了外观、尺寸检验方法,增加了堆焊金属硬度试验方法,增加了拉伸、冲击试验方法及低倍
组织缺陷评定(见6); 1) 增加了出厂检验判定准则(见7.1.3); m)增加了型式检验抽样、项目及判定准则(见7.2.2~7.2.4)。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冶金机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工业大学、烟台万隆真空冶金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凤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
司、三明市毅君机械铸造有限公司、邯郸慧桥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郑州鼎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泰州市宏华冶金机械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符寒光、史戈宁、陈晓、刘渊毅、邢振国、卢洪波、刘华山、李玉涛、董春波。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1年首次发布为YB/T4058—1991;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YB/T4058--2021
双齿辊破碎机用齿辑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双齿娱破碎机用齿键《以下简称“齿”)的结椅型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期、 标志,包装、产品质量合格证和存等。
本文件适用于在冷烧结矿被碎中,双齿辑破碎机用的活动齿接和固定齿辑,其结构与本标准柜类您的产品亦可参照采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手本文件:不注日期的用文件,真最新版本包所有的您改单适用子本文件。
GB/T228.1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228.1--2010,ISO6892-1 2009,MOD)
GB/T229 金属材料夏比摄链冲击试验方法(GB/T229--2020IS0148-12016:MOD) GB/T700碳素结构销 GB/T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1222弹簧销 GB/T1800.2-2020产品儿何技术规范(GPS)线性尺寸公差IS0代号体系第2部分:标准公差
带代号和孔,辅的极限偏差表(IS0286-2:2010,MOD)
GB/T1979 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GB/T2654 焊接接头碳度试验方法(GB/T2654-2008,ISO9015-1:2001,IDT) GB/T3077 合金结梅销 GB/T4341.1金属材料 肖氏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11345-~2013焊缝无描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ISO176402010,MOD) GB/T19418--2003 锯的焊接头缺陷质量分级指南(ISO5817:1992IT) GB/T21469 链上钢质自由毅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一般要求 GB/T26952--2011 焊缝无损检测焊缝磁粉检测验收等级(ISO23278:2006,MOD) GB/T29712-2013 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验收等级(ISO11666:2010,MOD) GB/T32259 焊缝无损检测熔焊接头日视检测(GB/T32259--2015,ISO17637.2003:MOI) GB/T37400.3策塑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3部分:焊接件 GB/T37400.6--2019 童整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6部分:铸钢件 GB/T37400.8 量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8部分:镀件 GB/T37400.10 重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0部分:装配 GB/T37400.12 薰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2部分:涂装 GB/T37400.131 量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3部分:包装
1
YB/T4058-2021
GB/T37566--2019网钢超声检测方法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结构型式
齿耗结构型式如图1,其尺寸可按用产要求确定。
因形放大
-
标引序号说明: 1--齿圈: 2-~轮籍: 3 季螺轩, 5-磷形弹簧: 6m冠 7一离合金层。
图1齿撬结构型式
2
YB/T4058-2021
5技术要求
5.1一般要求 5.1.1 齿辑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造,并符合本文件规定, 5.1.2 制造齿辑零件用碳索结构钢应符合GB/T700规定。 5.1.3 解造齿辑零件用合金结构钢应符合GB/T3077规定。 5.1.4 制造齿辊零件用弹簧钢应符合GB/T1222规定。 5.1.5 齿接用的机械加工零件图样上未注尺寸公差应符合GB/T1800.2--2020中IT13级的要求。 5.1.6 齿辑用的机械加工零件图样上未注形位公差应符合GB/T1184--1996中的11级要求。 5.1.7 齿辑的焊接应符合GB/T37400.3的规定 5.1.8 齿辑的装配应符合GB/T37400.10的规定。 5.2齿餐轴 5.2.11 齿辑轴用合金结构钢锻件应符合GB/T37400.8的规定,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应符合GB/T 21469的规定。 5.2.2齿辑轴材质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齿爆轴材质的力学性解
抗拉强度 Ra/MPa 2650
避服强度 Ra/MPs 450
伸长率 A/% 214
断麗收缩率 2/% ≥45
冲击吸收能量
KUJ 230
5.2.3齿辑轴按GB/T375662019进行超声检测,质量等级应符合3级规定。齿辑轴不允许存在有白点,缩孔残余、内部气泡、内部裂纹、轴心晶间裂纹、非金属夹杂物、翻皮、带有气泡的点状偏析以及2级以上的一般疏松、中心疏松和锭型偏析等缺陷。 5.3齿圈 53.1 齿用的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应符合GB/T37400.6的规定。 5.3.2 铸钢件的尺寸公差带应对称分布,其公差等级应符合GB/T37400.6--2019中DCTG12级规定。 5.3.3 齿圈铸件的机械加工余量应符合表2规定。
表2机械加工余量
单位为塞米
机械加工余量
零件载大轮席尺寸
底侧面 6 6 7 8 10 12 14
填面 8 8 9 10 13 1.5 18
100 >100~160 >160~250 >250400 >400630 >630~1000 >1000~1600
3
YB/T4058—2021
单位为毫米
表2机械加工余量(续)
机械加工余量
零件最大轮廊尺寸
顶面 20 24
底侧面 16 18
>1600~2500 >2500~4000
注:铸孔的机械加工余量均采用顶面加工余量。 5.3.4齿圈表面及破碎齿面堆焊的硬质耐磨合金层硬度不小于70HSD。 5.3.5堆焊层的厚度及公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堆焊层厚度及公差
单位为毫米
厚度公差 ±2 -1
堆焊层厚度 ≥6. 0 ≥3. 0
堆焊层位置破碎齿面a 齿圈表面b
5.3.6堆焊齿面不允许存在熔渣、焊瘤、飞溅物等,不允许存在连续裂纹和贯穿性裂纹,允许存在少量均匀分布的横向应力释放裂纹。 5.3.7齿圈在堆焊前需进行预热,堆焊后需进行保温,保温时间不低于12h,使得堆焊部位充分缓冷。 齿冠磨损或脱落更换时,必须磨除齿圈处的残留物,以露出金属光泽。 5.3.8若齿冠采用角焊缝方式与齿圈焊接,经过不少于48h人工时效后,应按照GB/T26952-2011、 GB/T11345—2013、GB/T29712--2013、GB/T19418--2003对角焊缝进行磁粉和超声检测,焊缝按B 级检验,焊缝质量应符合验收等级2级。不允许存在裂纹、夹杂、气孔等影响强度的缺陷,发现以上缺陷应铲除后补焊。 5.3.9在齿辊直径小于等于550mm时,同批齿圈的重量误差不大于0.5kg;齿辊直径大于550mm 时,重量误差不大于1.0kg。 5.3.10齿圈的使用寿命不低于8300h。 5.3.11相邻齿冠中心间距偏差不得大于5mm。 5.4轮辐 5.4.1轮辐材料应符合GB/T37400.6的规定。 5.4.2轮辐铸钢件的机械加工余量应符合表2规定,其公差等级应符合GB/T37400.6一2019中 DCTG12级规定。 5.4.3轮辐铸件的错型值不得大于1.5mm。 5.5防锈处理与涂装
组装后的齿辊应进行防锈处理和涂装,其质量要求和试验方法应符合GB/T37400.12的规定。
6试验方法
6.1外观及尺寸检验 6.1.1采用目视法和专用量具检测齿辊外观质量及几何尺寸。 6.1.2焊缝表面质量按GB/T32259进行检验。 4
YB/T4058—2021
6.2堆焊金属硬度试验 6.2.1堆焊金属硬度试件应以平焊位置施焊,试板尺寸及堆焊试件尺寸应符合图2、表4规定。试件至少堆焊4层,每道焊缝宽度不应大于焊条直径的4倍。堆焊时每焊完一道,应冷却至100℃土10℃再开始焊下道焊缝。也可在堆焊齿辊上直接测量硬度。
-
Lo
W.
图2 硬度试验的试件制备表4 堆焊金属硬度试件尺寸
单位为毫米
硬度试验试板尺寸
堆焊试件最小尺寸
W。 ~50
Lo ~100
Ho ≥16
L 70
W 16
6.2.2堆焊金属硬度试验方法按GB/T2654规定进行,硬度测定按GB/T4341.1规定进行。 6.3拉伸试验按GB/T228.1规定进行。 6.4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按GB/T229规定进行。 6.5 低倍组织缺陷按GB/T1979评定。
7检验规则 7.1 出厂检验 7. 1. 1 出厂检验应逐件检验。 7. 1.2 出厂检验项目如下:
a) 最大外形尺寸和接口尺寸; b) 外观质量; c) 磁粉、超声检测; d) 堆焊合金层厚度; e) 堆焊合金层硬度; f) 齿辊轴力学性能。
7.1.3 出厂检验项目中如有1项不合格则判定该产品为不合格。 7.2 型式检验 7.2.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试制,定型鉴定; b)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齿辊停产二年后,恢复生产时;
c)
5
YB/T4058—2021
d)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7.2.2 型式检验样本应在连续生产批出厂产品中随机抽取,抽取数量不应少于3件。 7.2.3 型式检验项目如下:
a) 全部出厂检验项目; b) 齿圈使用寿命; c) 涂装质量。
7.2.4 型式检验项目中有1项不合格则应加倍进行不合格项的检验,检验合格则判定该次型式检验合格,仍出现不合格,则判定该次型式检验为不合格,
8 标志、包装、产品质量合格证和购存
8.1 在齿辑非使用面或在其他合适位置须明显打印制造厂标志。 8.2 2齿辑按GB/T37400.13的规定进行包装, 8.3 齿辊须经供方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签发产品质量合格证后才能出厂,内容包括:
a) 供方名称; b) 需方名称; c) 合同号、图号; d) 力学性能; e) 毛重和最大外形尺寸; f) 供方质量检验部门印章,检验人员的签名和日期。
8.4 齿辊应贮存放在室内,严防雨水浸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