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77.180 H94
YB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T49142021
冶金轧堆焊再制造通用技术条件 Remanufacturing-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urfacing
welding method to repair metallurgical rolls
2021-07-01实施
2021-03-0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B/T4914—202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冶金机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太原市冶金机械厂、陆军装甲兵学院、河北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太钢集团有限公司、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陕西天元智能再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麒铮、张平、魏世丞、蔡志海、史佩京、张弘、赵长飞、常志荣、李文忠、柴彪、李世亮。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YB/T4914—2021
冶金轧辊堆焊再制造通用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冶金轧辊堆焊再制造性的评估方法、缺陷处理、技术要求、质量检验、涂覆、包装和标
识。
本标准适用于以堆焊工艺方法再制造的冶金轧辊,亦适用于冶金钢辊类零部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313 轧辑肖氏、里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28618 机械产品再制造通用技术要求 GB/T 31207 机械产品再制造质量管理要求 GB/T 31208 再制造毛坏质量检验方法 GB/T 32809 再制造 机械产品清洗技术规范 GB/T32810 再制造 机械产品拆解技术规范 GB/T 32811 机械产品再制造性评价技术规范 GB/T33221 再制造 企业技术规范 GB/T 34631 再制造 机械零件剩余寿命评估指南 GB/T 35978 再制造 机械产品检验技术导则 NB/T47013.3—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 NB/T47013.4—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 NB/T47013.5—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 YB/T4326 连铸辊焊接复合制造技术规范 YB/T4660 夹送辊、助卷辑辊堆焊复合制造技术规程
3再制造性评估方法
3.1目视冶金轧辊外观,根据失效状况初步评估修复的方法及其再利用的经济价值。 3.2按照GB/T32811、GB/T34631相关规定判定其再制造性。 3.3可焊性判断依据原结构材质成分,参照碳当量Ceq经验公式,判断其可焊性,见式(1)、表1。
Ceq=C+ Mn+Cr+Mo+V+ Ni+Cu
.(1)
15
6
5
式中: C,Mn,Cr,Mo,V,Ni,Cu一—再制造原件材质中化学成分(质量分数),单位为百分数(%)。
1
YB/T49142021
表1冶金轧辑可焊性判定原则
工艺性优界工艺正确适宣焊丝手工电补焊修补
堆焊可焊性容易堆爆可爆接不宜
其德易机械加工可机械娜工可机械加工
钢辐材料当量 Ceg0.8%
0. 8%
2.5%
3.4按照GB/T32810对再制造轧辊进行保护性拆解:按照GB/T32809对再制造轧辊毛坏进行清洗按照GB/T31208对再制造轧辑毛坏进行检验,应符合表2规定。
表2再制造轧辑毛坏质量检验要求技术要求 检验范圈
检验方法
检验项目
1、结疤、折叠、夹杂等缺陷 不催许
100%
日测
按图纸爱求 辑面及辅头 量具测量按阁纸妻求
2.尺寸编楚 3.硬度 4.表面纹 5.辑面内部缺降 6.轴头内部缺陷
按照GB/T13313进行硬度检测按照NB/T47013.5—2015进行渗透检测,必费时可采用磁粉检测,按照NB/T47014.4-2015进行按照NB/T47013.32015进行超惠检设按照NB/T47013.3~-2015进行超声检测
轮面 100%
不雍许不低于耳级 100% 不低于置级 100%
4缺陷处理
4.1 依照表2对再制造轧辑辊毛还进行检验后,若存在表2中检验项目不合格项,应在排除缺陷符合技术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4.2发现的缺陷原则上以机械方法去除。 4.3去除缺陷后应对原缺陷位置进行再次检验,以确认去除效果 44对缺陷去除后形成的沟和凹陷,根据具体冶金辑母材及服役性能要求,选用适宜焊材环向整体补焊。 4.5补焊后应对补焊位置进行检验,确认没有裂纹等缺陷。
5技术要求
5.1般要求 5.1.1再制造企业应达到GB/T33221水准;再制造产品应符合GB/T28618要求;再制造质量管理按 GB/T31207进行控制。 5.1.2再制造轧辑的性能技术指标应不低于YB/T4326、YB/T4660等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 5.2工艺要求 5.2.1材料及工艺条件
堆焊再制造轧辑材料及工艺条件应符合本标准第3章的规定。 5.2.2工艺流程
对可再制造毛坏辑进行焊前车削,去除表面缺陷及疲劳层并按表2检验确保无任何缺陷。通常冶金轧辑堆焊再制造工艺流程见阁1。 2
YB/T4914—2021
堆焊层超
拆卸零件 以辑子检验 ?焊前车削 表面清理 焊前预热 以堆焊作业
涂油包装成晶装配成品检验焊后机加工K焊后缓冷 日焊后热处理K 进行中间 过25mm,
文
热处理
图1冶金轧辊堆焊再制造工艺流程图
5.2.3焊接材料分类 5.2.3.1 焊丝材料 5.2.3.1.1 根据产品形式焊丝分为:堆焊焊条、实心焊丝、药芯焊丝和堆焊焊带等。 5.2.3.1.2根据堆焊合金类型分为:铁基堆焊合金(含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奥氏体等)、镍基堆焊合金、钻基堆焊合金、铜基堆焊合金等,如1Cr13Ni4Mo、2Cr13、3Cr13、224。 5.2.3.2 焊剂材料 5.2.3.2.1 烧结焊剂主要成分如表3所示。
表3推荐的烧结焊剂主要成分 Ca+MgO
SiO+TiOz 10~15
R
组分含量/%
CaF2 18~25
Al,O,+MnO
S <0.035
28~35
25~32
<0.035
5. 2. 3.2. 2 熔炼焊剂主要成分如表4所示。
表4 推荐的熔炼焊剂主要成分
组分含量/% 21~23 25~33 28~32 9~13 3~7
SiO2 CaF2 Al, Os MgO CaO K,0+Na20 FeO
S
P
≤33
≤1 <0.035 <0. 035
5.2. 4 材料选择及性能优化
根据工况要求,选择与母材相匹配的焊丝、焊剂及性能优化的堆焊工艺。常用堆焊材料的选择参见表5。
表5 常用几种堆焊材料的选择焊剂类型烧结烧结烧结烧结
常用焊丝 1Cr13Ni4Mo 2Cr13 3Cr13 3Cr5MoN 1Cr3MoMn2Si
使用工况连铸机夹辊等
一般轧钢辊助卷辊、矫直辊等
比较重要的钢辊如卷取夹送辊、工作辊、支承辊等
熔炼
滚轮、车轮等
5.2.5 预热
堆焊前应对再制造毛坏辊进行预热,预热温度根据母材的碳当量确定,保温时间根据工件尺寸确定(见表6),同时需对选用的焊丝、焊剂进行烘焙。
3
YB/T49142021
6焊前预热派度及保温时间选择
操身经/mm 100~300 200~400 400~800 800~1000 1000~1200
绿覆时间/h 1~6 2~mg 4~16 824 12~-32
预热摄度/C
母材漆当量/%
100 150 200 250 300
<0. 4 0.4Ce1.0 1,Ce1.5 1.5Ce2.0 2.0Cenn2.5
5.2.6工艺技术参数
再制造轨辑谁焊应按堆焊工艺进行,堆推焊过程必领连续进行,中途不允许停止,如遇意外停焊时,要保证层间温度并尽快处理恢复堆焊。推荐的堆焊工艺技术参数见附录A。 5.2.7热处理 5.2.7.1再制造堆焊后热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改普组消除残余奥氏体和消除焊接应力,同时使碳化物够在基体组织上弥散析出,从面形成二次硬化,进步提高钢辑堆焊工作层的硬度和耐磨性,焊后应该在停焊后依据热处理曲线进行热处理。代表性热处理曲线见附录B。 52.7.2热处理后缴冷
热处理后缓冷是使辑子缓侵又均勾的冷却,以使由于堆焊层金属收缩号起的内应力减小,当温度降低到100C时出炉,放置在辅轮架上转动空冷至室温。
6质微检验
61般要求
推焊再制造冶金轧据的质最检验应符合GB/T35978的要求,包括焊前检验、过程检验、焊后检验、 机加工后成品检验及装配过程检验。 6.2焊剪检验
堆焊前按表2进行再制造毛还的检验:确认已去除表面缺陷及瘦劳层,确认辑子母材材质、牌号:赖认焊材牌号:确认具体的堆焊工艺参教及焊后热处理参数 6.3过程检验
维焊过程中对照堆焊工艺指导文件及图纸婴求,对具体的堆焊工艺参数及焊后热处理过程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确保维焊过程符合要求。 6.4烯后检验
应在轨靓冷却至室邀后进行外观检测,测量爆后尺寸。 6.5成品检验
车前辅面表层后进行渗透、磁粉、超离等无损探伤;在磨前后进行尺寸及形位公差检测、硬度检翘、 糖度检测,工作表面不准许有裂纹及自视可见的凹坑、非金属夹杂、气孔及其德影响使用的表面缺陷,硬 4
YB/T4914—2021
度测试按GB/T13313进行。硬度值与用户要求偏差≤土2HRC(特殊要求另行协商)。 6.6 装配过程检验
所有零件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达到图纸要求;外购、外协件必须有合格证明书才能进行装配;装配后关键尺寸必须符合图纸要求。 6.7建立检验卡及标识
应对合格的轧辊按图纸装配后做出标识并建立检验卡,检验卡包含所需检验项目、内容、允许的范围、实测的情况及检验时间、人员等内容。
7涂覆、包装、标识
1
按用户要求涂覆、包装和标识。
5
YB/T4914—202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堆焊工艺技术参数
表A.1 堆焊工艺技术参数
焊丝直径 辊直径 堆焊电流 堆焊电压 堆焊速度 伸出长度 焊道搭接 层间温度
/%
/℃
/V
/(mm/min)
/mm
/mm 2. 4 3. 2 4. 0
/A 320~400 27~30
/mm
≥300 380~450 28~31 350~450 32~38 50~60 280~350
420~500 29~3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