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200 E 04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4113.6—2019
代替SY/T0062—2000
管道防腐层性能试验方法第6部分:压痕硬度测试
Pipeline anti-corrosion coating test method---
Part 6 : Indentation test
2020—05—01实施
2019一11一04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4113.6—2019
目 次
前言 I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设备 3.1 试验箱 3.2 压痕测试装置 3.3 千分尺 (表) 3.4 磁性测厚仪 4 试件 5 试验步骤
2
结果计算报告
6
7
SY/T 4113.6—2019
前言
SY/T4113《管道防腐层性能试验方法》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耐划伤测试;第2部分:剥离强度测试;第3部分:阴极剥离测试;第4部分:拉伸剪切强度测试; -第5部分:抗弯曲测试;第6部分:压痕硬度测试;
本部分为SY/T4113的第6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SY/T0062-2000《管道防腐层针入度试验方法(钝杆法)》,与SY/T0062—2000相
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调整了标准的范围(见第1章);补充修改了设备要求(见第3章);补充修改了压针的要求,规定了1.80mm、5.65mm、6.35mm和11.2mm四类压针直径(见3.2.2);修改了试件要求(见第4章);修改了试验步骤(见第5章);补充修改了不同压针直径、总配重及承载压力的要求(见5.1和表1);修改了结果计算的要求,调整为“以3个试件测试压痕深度平均值表示该防腐层的压痕硬度”(见6.1)。
本部分由石油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
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冯少广、李东阳、徐忠苹、那骥宇、钟婷、朱琳。 本部分代替了SY/T0062—2000。 SY/T0062—2000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Y/T 0062—1992。
II
SY/T 4113.6—2019
管道防腐层性能试验方法第6部分:压痕硬度测试
1范围
SY/T4113的本部分规定了钢质管道防腐层压痕硬度测试的设备、试件、试验步骤、结果计算和报告。
本部分适用于不同温度和载荷条件下管道防腐层压痕硬度的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0066钢管防腐层厚度的无损测量方法(磁性法)
3设备 3.1试验箱
控温精度为±2℃。 3.2压痕测试装置 3.2.1压痕测试装置应由压针、钝杆、磁码、固定螺栓及支撑结构等组成。 3.2.2压针:应为圆柱状,其材质宜为不锈钢,按防腐层类型可选择直径为1.80mm、5.65mm、 6.35mm和11.2mm的压针,精度为±0.05mm。 3.2.3钝杆:用于固定压针和承载配重,应为圆柱状不锈钢棒。 3.2.4码:宜为圆柱状,质量精度为土2%。 3.3千分尺(表)
精度为土0.01mm,应安装在试验箱外部,且固定良好。 3.4磁性测厚仪
应符合SY/T0066的规定,精度为±1%。
4试件
4.1试件可为实验室涂敷试件、管段裁切试件或防腐层片材。 4.2 实验室涂敷试件应根据防腐层要求进行制备,试件尺寸宜为100mm×100mm。
SY/T 4113.6——2019
4.3防腐层片材可采用实验室压制片材或从管段上直接剥离的片材,防腐层片材不应有损伤,不应残留胶层等其他杂物。 4.4应目视检查每个试件防腐层表面,防腐层表面应光滑、无残留有油脂或泥土。 4.5每组试件应不少于3个。
5试验步骤
5.1应根据试验要求按表1规定选择压针直径及总配重组合,总配重应包括压针、钝杆、码及其他加载部分的质量。
表1不同压头直径、总配重及承载压力
总配重,kg
序号 1 2 3 4
承载压力,MPa
压针直径,mm
1.80 5.65 6.35 11.2
2.50 2.50 4.45 1.00
10.0 1.00 1.38 0.10
5.2将选定的压针安装在钝杆端部,试验过程中钝杆应保持垂直状态。 5.3将试件放入压痕硬度测试装置内并固定,测试过程中试件不应有移动。 5.4测试前应将试件在试验温度下进行温度调节,调节时间应不少于1h。 5.5将钝杆缓慢降落使压针与防腐层接触,应在5s之内将千分尺(表)归零,然后施加配重磁码并开始计时,达到试验规定时间后读取千分尺(表)读数,读取值为试件的压痕深度t1。 5.6应观察并记录试件测点处表面状态。 5.7 测定防腐层厚度变化率时,应先测量试件测试部位的防腐层厚度t。
6 结果计算
6.1防腐层的压痕硬度应以3个试件测试压痕深度的平均值表示,单位为毫米(mm),精确为 ±0.01mm。 6.2防腐层剩余厚度t和厚度相对变化率C,应按公式(1)和公式(2)计算,结果以3个试件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1)
t2=to-ti
Cp= (ti/to) × 100%
(2)
式中: to 防腐层厚度,单位为毫米(mm); ti压痕深度,单位为毫米(mm); t——剩余厚度,单位为毫米(mm); C一厚度相对变化率,用百分数表示。
2
SY/T 4113.6—2019
7报告
试验报告应该至少包括下列资料: a)执行标准; b)防腐层类型及试件信息; c)设备信息,包括试验箱、压针直径、总配重、千分尺(表)等; d)测试温度、状态调节、测试周期; e)检测结果,包括每个试件的压痕深度、试件测点处表面状态及压痕硬度; f)防腐层厚度、剩余厚度和厚度相对变化率(需要时); g)试验日期、试验人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