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23.080 J7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6912--2019 代替JB/T6912—2008
泵产品零件无损检测 磁粉检测 Non-destructive testing for parts of pump-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
2020-10-01实施
2019-12-2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6912—2019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检测人员 4.1资格要求.. 4.2防护要求, 5检测时机. 6检测设备... 6.1要求.. 6.2辅助设备.. 6.3磁粉要求. 6.4工件表面准备. 7磁化, 7.1方法. 7.2通电方式. 7.3规范 8施加磁粉. 8.1施加时间, 8.2干粉法. 8.3湿粉法. 9退磁. 9.1要求. 9.2交流退磁法 9.3直流退磁法 10磁痕的评定.. 10.1要求.... 10.2区域划分 11复检 12质量等级评定, 12.1不合格缺陷 12.2 线性缺陷磁痕分级, 12.3 圆形缺陷磁痕分级 13检测报告
D
10 10 10 10 10
JB/T6912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6912—2008《泵产品零件无损检测磁粉探伤》,与JB/T6912—2008相比主要技
术变化如下:
一将紫外线灯修改为黑光灯,并增加了相关内容(见6.1.3,2008年版的6.3);一将退磁装置应能保证工件退磁后的表面磁场强度由“小于160A/m”改为“小于240A/m”
(见6.1.4,2008年版的6.4); -增加了检测设备永久性磁轭,将交流电磁轭提升力修改为45N(见6.1.5,2008年版的6.5);
一
-将紫外线灯强度计修改为黑光辐照度计(见6.2.2,2008年版的6.7);
-
-修改了对磁粉要求的部分内容(见6.3,2008版的第7章);明确了被检工件的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25um(见6.4.1,2008年版的8.1);一增加了反差增强剂的使用规定(见6.4.5);一增加了对退磁方法要求,退磁方法分为交流退磁法和直流退磁法(见9.1.1,2008年版的12.1);增加了对不退磁情况的要求(见9.1.2,2008年版的12.2)。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庐江县新宏高压往
-
复泵阀厂、宁波合力机泵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宇、程华云、王洪仁、周先勤、刘程远、韩彩红、曲玉栋、左胜红、刘和平。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6912—2003、JB/T6912.—2008。
II
JB/T6912-2019
泵产品零件无损检测 磁粉检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泵产品零件的干、湿磁粉(包括荧光和非荧光)检测方法及质量等级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检查铁磁性材料制造的泵产品零件(以下简称工件)的表面及近表面缺陷。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097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条件 GB/T11533标准对数视力表 GB/T12604.5无损检测术语 磁粉检测 JB/T8290 无损检测仪器磁粉探伤机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5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检测人员
4.1资格要求
检测人员应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签发检测报告者应持有至少为Ⅱ级的磁粉检测资格证书。
按照GB/T11533检查,色育、近距离矫正视力在1.0以下者,不应参加磁粉检测评定。 4.2防护要求
.
检测人员应配备防护用品,并按有关规程操作。
*
5 检测时机
检测应在工件最终热处理并精加工之后进行(用户另有要求除外)。
6 检测设备
6.1要求 6.1.1 磁粉检测设备应符合JB/T8290的要求。 6.1.2 当采用剩磁法检测时,交流磁粉探伤机应配备断电相位控制器。
1
JB/T6912---2019
a)线圈法(见图1); b)磁轭法(见图2)。
工件
缺陷一线遇
电流
图 1
/电流
铁芯
工件
缺陷
图2
7.1.2 2检测与工件轴线方向平行或夹角小于45的缺陷时,应使用周向磁化。周向磁化可用下列方法获得:
a)轴向通电法(见图3); b)中心导体法(见图4); c)触头法(见图5)。
电极
缺陷 工件
电流
图3
中心寻体
工件
缺陷
电
图4
3
JB/T6912--2019
电缆
电极触头 缺障 工件
图5
7.2通电方式 7.2.1工件磁化通电方式分为连续法和剩磁法。 7.2.2采用连续法时,磁粉或磁悬液应在通电时间内施加完毕,通电时间为1.008~3.00s。为确保磁化效果应至少反复磁化两次,停施磁悬液至少1s后才能停止磁化。 7.2.3采用剩磁法时,磁粉或磁悬液应在通电结束后再施期,通电时间为0.25s~1.00s。当采用冲击电流时,通电时间应在0.01s以上且至少反复磁化三次。 7.2.4采用交流磁化法时,应配备断电相位控制器以确保工件的磁化效果。 7.2.5被检工件的每一被检区域至少应进行两次独立的检测,两次检测的磁力线方向相互应大致垂直。 条件允许时,可使用旋转磁场或交直流复合磁化方法。 7.3规范 7.3.1灵敏度试片法 7.3.1.1A型灵缴度试片仅仪适用于连续法,用于测定被检工件表面有效磁场强度和方向、有效探测区以及磁化方法是否正确。磁化电流应能使灵敏度试片上展现出清晰的磁痕。 7.3.1.2A,型灵敏度试片的灵敏度分高、中、低三档,其几何尺寸如图6所示,型号及槽深见表1。
20 6
度0.1
横深0.012
图6
JB/T6912—2019
表1
相对槽深(人工槽深度与灵敏度
型号 Ar-15/100 A,-30/100 A-60/100
灵敏度高中低
材质
试片厚度的比值)
15/100 30/100 60/100
超高纯低碳纯铁[w(C)<0.03%,磁场强度Hg<80A/m,经退火处理
7.3.1.3当检测狭小部位,A,型灵敏度试片使用不便时,可采用C型灵敏度试片。C型灵敏度试片的几何尺寸如图7所示,型号及槽深见表2。
分割线
人工缺陷
二
5.
(75)
图 7 表2
厚度μm
型号 c
材质
人工缺陷深度 μm
超高纯低碳纯铁[w(C)<0.03%,磁场强度Hg<80A/m,经退火处理」
8±1
50
7.3.1.4 磁场指示器是一种用于被检工件表面磁场方向、有效探测区以及磁化方法是否正确的粗略校检工具,但不能进行磁场强度及其分布的定量指示。其儿何尺寸如图8所示。 7.3.1.5灵敏度试片应按以下方法使用:
a)使用A,型或C型灵敏度试片时,应将灵敏度试片无人工缺陷的面朝外。为使灵敏度试片与被
检面接触良好,可用透明胶带将其平整粘贴在被检面上,并注意胶带不应覆盖灵敏度试片上的人工缺陷。测试时,应使用连续磁化法。
b)使用磁场指示器时,应在用连续法对工件磁化的同时,将其平放在被检面上,并对其表面施加
磁悬液,以工件表面是否出现“×”形磁痕来判定工件磁化适当与否。
缝隙≤0.8 无磁性手柄
8块低碳钢片,经铜焊拼成
人工缺陷
厚度为0.25±0.025的铜皮
图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