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13936-2020 无损检测仪器 磁粉检测用磁化设备技术要求

JB/T 13936-2020 无损检测仪器 磁粉检测用磁化设备技术要求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61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1 09:29:44



推荐标签: 检测 仪器 jb 设备 技术 无损检测 磁粉 13936

内容简介

JB/T 13936-2020 无损检测仪器 磁粉检测用磁化设备技术要求 ICS 19.100 N 77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936—2020
无损检测仪器 磁粉检测用磁化设备
技术要求
Nondestructive testing instrument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magnetige
device using in 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
2020-04-16发布
2021-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3936—2020
目 次
A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4.1 安全要求 4.2 工作环境 4.3 基本要求、装配机械安全及外观质量 4.4 磁化方法及规范. 4.5 磁化电流和磁化安匝数 4.6 磁化设备要求. 4.7 电气安全 4.8 耐运输颠簸性能 5试验方法 5.1 额定周向磁化电流和额定纵向磁化安匝数的检验. 5.2 周向磁化电流和纵向磁化安匝数示值相对误差的检验 5.3 切线磁场强度的检验 5.4 安全电压的检验 5.5 退磁检验. 5.6 照度检验. 5.7 温度的检验, 5.8 绝缘电阻的检验 5.9 绝缘强度的检验. 5.10 保护接地电路的连续性检验 5.11 耐运输颠簸的性能检验. 6检验规则.. 6.1 出厂检验, 6.2 型式检验.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 标志 7.2 包装 7.3 运输和贮存
表1 直接通电法的磁化电流,表2支杆法的磁化电流... 表3线圈纵向磁化进行连续法检测时的磁化规范表4线圈纵向磁化进行剩磁法检测时的磁化规范. 表5感应电流法的磁化电流
I JB/T13936—2020
表6 磁化设备基本部位的允许温度表7 保护接地电路连续性的规定值
.4
.
c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I JB/T13936—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损检测仪器分技术委员会(SAC/TC12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
限责任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南昌航空大学、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俊明、黄凤英、李秀芬、徐可北、宋凯、陈健生。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ⅢI JB/T13936—2020
无损检测仪器 磁粉检测用磁化设备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磁粉检测用磁化设备(以下简称磁化设备)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磁粉检测用磁化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611一2007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 GB/T5097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 GB/T12604.5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 GB/T15822.3一200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 第3部分:设备 GB/T25480一2010仪器仪表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JB/T6147一2007试验机包装、包装标志、储运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5和GB/T15822.3一2005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技术要求
4.1安全要求
磁化设备的设计制造及检测用的材料涉及健康、安全卫生和环境等要求时,应遵守国家和地方颁布的相关法规、标准、规范。 4.2工作环境
磁化设备在下列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a)海拔不超过1000m(超过1000m时,用户与制造厂协商解决); b)温度:-10℃~40℃; c)相对湿度:≤85%; d)周围无大量尘埃、易燃或腐蚀性介质; e)无强烈振动、强电磁辐射和电源干扰。
4.3基本要求、装配机械安全及外观质量
磁化设备的基本要求、装配机械安全及外观质量应符合GB/T2611一2007中第3章、第4章和第
1 JB/T13936—2020
10章的规定。
4.4磁化方法及规范 4.4.1磁化方法
磁化方法是决定磁化设备工作方式最基本的前提条件,选择磁化方法时应综合考虑被检工件的特性和缺陷特性以及设备条件等因素,尽可能使被检工件的磁场方向与预计的缺陷取向垂直。根据磁力线方向,磁化方法可分为周向磁化、纵向磁化和复合磁化:
a)周向磁化用来探测取向与工件轴向平行的缺陷; b)纵向磁化用来探测取向与工件轴向垂直的缺陷: c)复合磁化对工件实施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向的磁化,以探测取向不同的多个缺陷。
4.4.2 2磁化规范 4.4.2.1周向磁化规范 4.4.2.1.1直接通电法
直接通电法的磁化电流应按表1计算。
表1直接通电法的磁化电流
磁化电流IA
检测方法连续法剩磁法注:D为工件等效直径,单位为毫米(mm);对非圆柱形工件,D=周长/元。
DC (12~32)D
AC (8~15)D
(25~45)D
4.4.2.1.2 2中心导体法
中心导体法分为同心放置和偏心放置两种。同心放置时,中心导体法的磁化电流计算方式同直接通
电法;偏心放置时,中心导体法的磁化电流计算方式也同直接通电法,但工件等效直径D不能按工件的外径计,而是按芯棒的直径与工件的2倍壁厚之和计。 4.4.2.1.3 3支杆法
支杆法进行磁化的磁场强度随支杆的间距和工件的厚度变化,支杆间距L宜为150mm~200mm,最大不超过300mm,最小不低于75mm。支杆法的磁化电流应按表2计算。
表2支杆法的磁化电流
工件厚度Tmm
磁化电流IA (3.5~4.5)L (4.0~5.0)L
T<19 T≥19
4.4.2.2 纵向磁化规范 4.4.2.2.1 线圈法
线圈纵向磁化进行连续法检测时的磁化规范可参照表3的规定。
2 JB/T13936—2020
表3 线圈纵向磁化进行连续法检测时的磁化规范
填充系数
线圈的安匝数IN
(线圈横截面积/工件横截面积)
工件贴紧线圈内壁放置时: 45 000 (1±10%)
L/D
低填充系数:>≥10
工件正中放置于线圈中心时: 1690R
(1±10%)
6L/D5
10-+(N),2
中填充系数:2≤y<10
(INh
4
35 000
高填充系数:<2 注:I 施加在线圈上的磁化电流,单位为安(A):N- 一线圈匝数:1 线圈半径,单位为毫米(mm);
L/ D+2 (1±10%)
R
L——工件长度,单位为毫米(mm);D 工件直径或横截面上最大尺寸,单位为毫米(mm);(IN) 填充时的安匝数;(IM)一—低填充时的安匝数。
线圈纵向磁化进行剩磁法检测时的磁化规范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线圈纵向磁化进行剩磁法检测时的磁化规范
空载线圈中心磁场强度kA/m
LID >10
≥12 ≥16 ≥24 ≥36
10≥L/D>5 5≥LID>2 圆盘形工件
4.4.2.2.2 磁轭法
磁轭法磁化时,检测灵敏度可根据标准试片上的磁痕显示和电磁轭的提升力来确定。磁轭法纵向磁
化规范:当两磁极间距为50mm~150mm时,交流电磁轭的提升力至少为45N;直流电磁轭的提升力,当两磁极之间的间距为50mm~100mm时,至少为177N,当两磁极之间的间距为100mm~150mm时,至少为225N;交叉磁轭的提升力至少应为118N(磁极与试件表面间隙为0.5mm)。 4.4.2.2.3感应电流法
感应电流法又称为磁通贯通法,感应电流法的磁化电流应按表5计算。
表5 感应电流法的磁化电流
检测方法连续法剩磁法
磁化电流IA
5C 16C
注:I—变压器输入电流,单位为安(A);C- 一工件径向截面周长,单位为毫米(mm)。 4.5 磁化电流和磁化安匝数 4.5.1 磁化设备应有电流设定及电流跟踪功能,并应设有欠电流和过电流报警装置。 4.5.2 磁化电流和磁化安匝数应有指示表显示,并能连续调节。
3 ICS 19.100 N 77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936—2020
无损检测仪器 磁粉检测用磁化设备
技术要求
Nondestructive testing instrument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magnetige
device using in 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
2020-04-16发布
2021-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3936—2020
目 次
A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4.1 安全要求 4.2 工作环境 4.3 基本要求、装配机械安全及外观质量 4.4 磁化方法及规范. 4.5 磁化电流和磁化安匝数 4.6 磁化设备要求. 4.7 电气安全 4.8 耐运输颠簸性能 5试验方法 5.1 额定周向磁化电流和额定纵向磁化安匝数的检验. 5.2 周向磁化电流和纵向磁化安匝数示值相对误差的检验 5.3 切线磁场强度的检验 5.4 安全电压的检验 5.5 退磁检验. 5.6 照度检验. 5.7 温度的检验, 5.8 绝缘电阻的检验 5.9 绝缘强度的检验. 5.10 保护接地电路的连续性检验 5.11 耐运输颠簸的性能检验. 6检验规则.. 6.1 出厂检验, 6.2 型式检验.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 标志 7.2 包装 7.3 运输和贮存
表1 直接通电法的磁化电流,表2支杆法的磁化电流... 表3线圈纵向磁化进行连续法检测时的磁化规范表4线圈纵向磁化进行剩磁法检测时的磁化规范. 表5感应电流法的磁化电流
I JB/T13936—2020
表6 磁化设备基本部位的允许温度表7 保护接地电路连续性的规定值
.4
.
c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I JB/T13936—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损检测仪器分技术委员会(SAC/TC12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
限责任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南昌航空大学、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俊明、黄凤英、李秀芬、徐可北、宋凯、陈健生。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ⅢI JB/T13936—2020
无损检测仪器 磁粉检测用磁化设备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磁粉检测用磁化设备(以下简称磁化设备)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磁粉检测用磁化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611一2007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 GB/T5097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 GB/T12604.5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 GB/T15822.3一200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 第3部分:设备 GB/T25480一2010仪器仪表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JB/T6147一2007试验机包装、包装标志、储运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5和GB/T15822.3一2005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技术要求
4.1安全要求
磁化设备的设计制造及检测用的材料涉及健康、安全卫生和环境等要求时,应遵守国家和地方颁布的相关法规、标准、规范。 4.2工作环境
磁化设备在下列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a)海拔不超过1000m(超过1000m时,用户与制造厂协商解决); b)温度:-10℃~40℃; c)相对湿度:≤85%; d)周围无大量尘埃、易燃或腐蚀性介质; e)无强烈振动、强电磁辐射和电源干扰。
4.3基本要求、装配机械安全及外观质量
磁化设备的基本要求、装配机械安全及外观质量应符合GB/T2611一2007中第3章、第4章和第
1 JB/T13936—2020
10章的规定。
4.4磁化方法及规范 4.4.1磁化方法
磁化方法是决定磁化设备工作方式最基本的前提条件,选择磁化方法时应综合考虑被检工件的特性和缺陷特性以及设备条件等因素,尽可能使被检工件的磁场方向与预计的缺陷取向垂直。根据磁力线方向,磁化方法可分为周向磁化、纵向磁化和复合磁化:
a)周向磁化用来探测取向与工件轴向平行的缺陷; b)纵向磁化用来探测取向与工件轴向垂直的缺陷: c)复合磁化对工件实施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向的磁化,以探测取向不同的多个缺陷。
4.4.2 2磁化规范 4.4.2.1周向磁化规范 4.4.2.1.1直接通电法
直接通电法的磁化电流应按表1计算。
表1直接通电法的磁化电流
磁化电流IA
检测方法连续法剩磁法注:D为工件等效直径,单位为毫米(mm);对非圆柱形工件,D=周长/元。
DC (12~32)D
AC (8~15)D
(25~45)D
4.4.2.1.2 2中心导体法
中心导体法分为同心放置和偏心放置两种。同心放置时,中心导体法的磁化电流计算方式同直接通
电法;偏心放置时,中心导体法的磁化电流计算方式也同直接通电法,但工件等效直径D不能按工件的外径计,而是按芯棒的直径与工件的2倍壁厚之和计。 4.4.2.1.3 3支杆法
支杆法进行磁化的磁场强度随支杆的间距和工件的厚度变化,支杆间距L宜为150mm~200mm,最大不超过300mm,最小不低于75mm。支杆法的磁化电流应按表2计算。
表2支杆法的磁化电流
工件厚度Tmm
磁化电流IA (3.5~4.5)L (4.0~5.0)L
T<19 T≥19
4.4.2.2 纵向磁化规范 4.4.2.2.1 线圈法
线圈纵向磁化进行连续法检测时的磁化规范可参照表3的规定。
2 JB/T13936—2020
表3 线圈纵向磁化进行连续法检测时的磁化规范
填充系数
线圈的安匝数IN
(线圈横截面积/工件横截面积)
工件贴紧线圈内壁放置时: 45 000 (1±10%)
L/D
低填充系数:>≥10
工件正中放置于线圈中心时: 1690R
(1±10%)
6L/D5
10-+(N),2
中填充系数:2≤y<10
(INh
4
35 000
高填充系数:<2 注:I 施加在线圈上的磁化电流,单位为安(A):N- 一线圈匝数:1 线圈半径,单位为毫米(mm);
L/ D+2 (1±10%)
R
L——工件长度,单位为毫米(mm);D 工件直径或横截面上最大尺寸,单位为毫米(mm);(IN) 填充时的安匝数;(IM)一—低填充时的安匝数。
线圈纵向磁化进行剩磁法检测时的磁化规范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线圈纵向磁化进行剩磁法检测时的磁化规范
空载线圈中心磁场强度kA/m
LID >10
≥12 ≥16 ≥24 ≥36
10≥L/D>5 5≥LID>2 圆盘形工件
4.4.2.2.2 磁轭法
磁轭法磁化时,检测灵敏度可根据标准试片上的磁痕显示和电磁轭的提升力来确定。磁轭法纵向磁
化规范:当两磁极间距为50mm~150mm时,交流电磁轭的提升力至少为45N;直流电磁轭的提升力,当两磁极之间的间距为50mm~100mm时,至少为177N,当两磁极之间的间距为100mm~150mm时,至少为225N;交叉磁轭的提升力至少应为118N(磁极与试件表面间隙为0.5mm)。 4.4.2.2.3感应电流法
感应电流法又称为磁通贯通法,感应电流法的磁化电流应按表5计算。
表5 感应电流法的磁化电流
检测方法连续法剩磁法
磁化电流IA
5C 16C
注:I—变压器输入电流,单位为安(A);C- 一工件径向截面周长,单位为毫米(mm)。 4.5 磁化电流和磁化安匝数 4.5.1 磁化设备应有电流设定及电流跟踪功能,并应设有欠电流和过电流报警装置。 4.5.2 磁化电流和磁化安匝数应有指示表显示,并能连续调节。
3
上一章:JB/T 13937-2020 无损检测仪器 激光超声可视化检测仪 下一章:JB/T 13938-2020 无损检测仪器 渗透检测装置基本要求

相关文章

JB/T 12727.4-2016 无损检测仪器试样第4部分∶磁粉检测用试样 JB/T 12727.4-2016 无损检测仪器 试样 第4部分:磁粉检测用试样 JB/T 7411-2012 无损检测仪器 电磁轭磁粉探伤仪技术条件 JB/T 8290-2011 无损检测仪器 磁粉探伤机 JB/T 12456-2015 无损检测仪器 线路板检测用X射线检测仪技术条件 JB/T 11601-2013 无损检测仪器 目视检测设备 JB/T 13938-2020 无损检测仪器 渗透检测装置基本要求 JB/T 13150-2017 无损检测仪器 涡流检测仪用变阵列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