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12582-2015 泵产品零件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

JB/T 12582-2015 泵产品零件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908.26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04 14:45:53



相关搜索: 检测 jb 无损检测 产品 零件 零件 产品 12582

内容简介

JB/T 12582-2015 泵产品零件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 ICS 23.100 J71 备案号:51803—2015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2582—2015 代替JB/T8543.2—1997
泵产品零件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 for pump parts-Penetrant testing
2016-03-01实施
2015-10-1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2582—2015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检测人员.
1
4.1 资质. 4.2 视力.. 4.3 危险性, 5渗透检测装置和渗透探伤剂, 5.1 渗透检测装置. 5.2 渗透探伤剂.. 5.3 注意事项. 6对比试块 6.1 铝合金对比试块 6.2 镀铬对比试块, 6.3 对比试块的清洗和保存
般要求. 7.1 检测时机.. 7.2 检查温度... 7.3 被检面准备.. 7.4 检测方法分类和选用操作
8
8.1 前处理. 8.2 渗透处理 8.3 乳化处理. 8.4 清洗及去除处理 8.5 干燥处理... 8.6 显像处理 8.7 观察. 8.8 复验.. 8.9 后处理 9缺陷显示迹痕分类和缺陷等级评定 9.1 缺陷显示迹痕分类 9.2 缺陷等级评定. 10检测报告附录A(资料性附录) 用于非标准温度的检验方法 A.1 概述.. A.2鉴定方法附录B(资料性附录) 检测报告格式
C
N
X
10 10 ..10 11
- JB/T12582—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8543.2—1997《泵产品零件无损检测 创渗透检测》,与JB/T8543.2—1997相比主
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渗透检测人员视力检测的规定(见4.2)。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宇、陈文虎、陈正文、韩彩红。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 8543.2—1997。
I JB/T125822015
5.2渗透探伤剂 5.2.1渗透探伤剂一般包括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和显像剂。 5.2.2渗透探伤剂必须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对工件无腐蚀,对人体基本无毒害作用。 5.2.3对于高镍合金材料,一定量渗透探伤剂蒸发后残渣中的S元素含量(质量分数)不得超过1%。 5.2.4对于奥氏体不锈钢和钛及钛合金材料,一定量渗透探伤剂蒸发后残渣中的Cl、F元素含量(质量分数)不得超过1% 5.2.5对于铝及铝合金材料,一定量渗透探伤剂蒸发后残渣中的CI元素含量(质量分数)不得超过1%。 5.2.6渗透探伤剂中的C1、S、F元素含量的测定可按下述方法进行:取渗透探伤剂试样100g,放在直径150mm的表面蒸发血中沸水浴60min,进行蒸发,若蒸发后留下的残渣超过0.005g,则应分析其Cl、S、F含量。 5.2.7渗透探伤剂应根据工件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对同一工件,不能混用不同类型的渗透探伤剂。 5.3注意事项
渗透探伤剂必须装在密闭容器中,置于低温阴暗处保存。长时期未使用的渗透探伤剂,使用前应做性能对比试验。
6对比试块
6.1铝合金对比试块
将一块如图1所示的LY12硬铝合金对比试块用喷灯在中央部位加热至510℃530℃,然后迅速投入冷水中,通过淬火处理使试块表面产生条状和网状裂纹,再在试块中间加工一个直槽,将试块分成两部分,并分别标以A、B记号,以便进行不同渗透探伤剂及不同工艺的对比试验,对比试块的尺寸如图 1所示。
A
:
10
50
图1
6.2镀铬对比试块
在一块尺寸为130mm×40mm×4mm的长方形S30408或其他适当的不锈钢材料对比试块上单面镀镍30μm土0.15μm,在镀镍层上再镀铬0.5μm,然后退火。在未镀面上,以直径10mm的钢球,用 2 JB/T12582—2015
布氏硬度法按7500N、10000N和12500N打三点硬度,使镀层上形成三处辐射状裂纹,以便进行渗透探伤剂和操作工艺性能测试。 6.3对比试块的清洗和保存
对比试块使用后应进行清洗,以免影响以后使用效果。清洗时,通常是先用丙酮仔细擦洗后,再放入装有丙酮和无水酒精混合液(体积混合比为1:1)的密闭容器中保存,或用其他等效方法保存。
7一般要求
7.1 检测时机
原则上应在最终加工和热处理之后进行检查。但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的中间工序之间进行的检查不受此限制。 7.2 检查温度
渗透检测的环境温度应在15℃~50℃范围内,如受现场条件限制,温度条件不能满足时,应参照附录A对操作方法进行修正。 7.3 被检面准备 7.3.1工件表面不得有铁锈、氧化皮、飞溅、铁屑、毛刺、油污以及各种防护层。 7.3.2 被检工件机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6.3um,被检工件非机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 25 μm。 7.3.3局部检测时,准备工作范围应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至少25mm。 7.4检测方法分类和选用 7.4.1 检测方法分类 7.4.1.1 根据渗透剂和显像剂种类不同,检测方法可按表1和表2进行分类。
表1 渗透剂种类水洗型荧光渗透剂后乳化型荧光渗透剂溶剂去除型荧光渗透剂水洗型着色渗透剂后乳化型着色渗透剂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剂
方法名称
方法代号 FA FB FC VA VB vc
荧光渗透检测
着色渗透检测
表2 显像剂种类干式显像剂湿式显像剂快干式显像剂不用显像剂
方法名称干式显像法湿式显像法无显像剂显像法
方法代号 D W
S N
3 JB/T12582—2015
7.4.1.2 :按表1和表2中各种方法组合使用的检测步骤见表3。
表3
无损检测步骤
无损检测方法代号前处理 渗透乳化 清洗 去除 干燥 显像
所使用的渗透剂和显像剂种类
干燥 观察! 后处理
O
0 0
10 O
FA-D O1 0
水洗型荧光渗透剂-干式显像剂水洗型荧光渗透剂或水洗型着色渗 FA-W
O
0- 0 -0
0.0
.
*
VA-W
透剂-湿式显像剂水洗型荧光渗透剂或水洗型着色渗 FA-S
0 1O 0 0 10
0.10
0-0
O
VA-S FA-N 010
透剂-快干式显像剂水洗型荧光渗透剂-不用显像剂后乳化型荧光渗透剂-干式显像剂 FB-D 0.-10 10 110
0 +0 0 -0 0 1O 0 0
0
0 →0 10 0
-
后乳化型荧光渗透剂-湿式显像剂 FB-W 0.10 0 0 后乳化型荧光渗透剂-快干式显像剂 FB-S 010 0 0 溶剂去除型荧光渗透剂-干式显像剂 FC-D 010 溶剂去除型荧光渗透剂或溶剂去除 FC-W
10
-
0 100: 101 O O
0 10
I
0.0
0
VC-W FC-S
型着色渗透剂-湿式显像剂溶剂去除型荧光渗透剂或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剂-快干式显像剂 VC-S 溶剂去除型荧光渗透剂-不用显像剂 FC-N 010 后乳化型着色渗透剂-干式显像剂 VB-D 0.0 -0 后乳化型着色渗透剂-湿式显像剂 VB-W 0.10 01 o 后乳化型着色渗透剂-快干式显像剂 VB-S 0.10 00
0 +0 0 +0 0 10
0.10
O 0-
0
0 10
0
-
0 0 0 O
-
0 10
0- 0
-
7.4.2检测方法的选用 7.4.2.1检测方法可根据被检工件表面粗糙度、检测灵敏度、检测批量和检测现场的水源、电源等条件来决定。 7.4.2.2对于表面光洁且检测灵敏度要求高的工件检测,宜采用后乳化型着色法或后乳化型荧光法,也可采用溶剂去除型荧光法。 7.4.2.3 对于表面粗糙且检测灵敏度要求低的工件检测,宜采用水洗型着色法或水洗型荧光法。 7.4.2.4 对于现场无水源、无电源的检测,宜采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法。 7.4.2.5 对于批量大的工件检测,宜采用水洗型着色法或水洗型荧光法。 7.4.2.6 对于大工件的局部检测,宜采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法或溶剂去除型荧光法。 7.4.2.7 荧光法比着色法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
8操作 8.1前处理 8.1.1 前处理为表面清理之后再次进行的表面清洗,其目的是将被检面所有妨碍渗透检测的污物清洗干净。 8.1.2 一般可采用溶剂清洗、蒸汽清洗、碱洗、酸洗或其他行之有效的方法。 8.1.3 工件渗透前不宜进行喷丸、喷砂等处理,若制造工艺上必须进行这类处理,则应在渗透前进行 4 JB/T12582—2015
一次酸洗处理。 8.1.4前处理后的工件表面必须充分干燥后方可进行渗透处理,干燥时间至少为5min。 8.1.5前处理后的工件表面应保持干净,不得被污染,否则应重新清洗,
8.2渗透处理
8.2.1渗透剂的施加方法
应根据工件大小、形状、数量和检测部位来选择渗透剂的施加方法。所选方法应保证被检部位完全被渗透剂覆盖,并在整个渗透时间内保持湿润状态。具体施加方法如下:
a)喷涂:大工件的局部检测或全部检测可用静电喷涂装置、喷罐及低压泵等进行; b)刷涂:工件局部检测可用刷子、棉纱等进行: c)浇涂:对于大工件的局部检测,可将渗透剂直接浇在被检面上; d)浸涂:对于小工件的全面检测,可把整个工件浸泡在渗透剂中。
8.2.2渗透时间
在15℃~50℃的温度条件下,渗透时间一般不少于10min。当温度条件不能满足时,应参照附录 A对操作方法进行修正。 8.3乳化处理 8.3.1在进行乳化处理前,被检.T.件表面所附着的残余渗透剂要尽可能地滴干。使用水基乳化剂时,应用水喷法排除多余渗透剂,如无特殊规定,水压一般应控制在0.14MPa。 8.3.2乳化剂可采用浸渍、喷洒等方法施加汀T件被检表面,不得采用刷涂法。 8.3.3乳化时间取决于乳化剂和渗透剂的性能及被检工件表面粗糙度。原则上使用油基乳化剂的乳化时间在2min以内,使用水基乳化剂的乳化时问在5min以内。过乳化会使检测失效。 8.4清洗及去除处理 8.4.1在清洗及去除被检表面多余的渗透剂时,应防止过度清洗而使检测质量下降,同时也应防止清洗不足而造成对缺陷显示识别困难。清洗只能按一个方向进行,不得来回进行,以防过清洗。用荧光渗透剂时,可在紫外线灯照射下边观察边清洗。 8.4.2水洗型及后乳化型渗透剂均可用水清洗。冲洗时水射束与被检面夹角不宜大于30°,水压应不大于0.34MPa,水温在15℃~50℃为宜。 8.4.3采用溶剂或其他清洗剂去除渗透剂时,应首先用干净不脱毛的布依次擦拭,直至大部分渗透剂被清除后,再用蘸有溶剂或其他清洗剂的干净不脱毛的布或纸进行擦拭,直至擦净。但不得往复擦拭,不得用溶剂或清洗剂直接在被检面上冲洗。 8.5干燥处理 8.5.1使用湿式显像剂之后或使用干式显像剂之前,被测件须经干燥处理。 8.5.2干燥处理时,一般可采用热风或自然干燥。干燥时,被检面的温度不得大于50℃。 8.5.3当采用溶剂或清洗剂清洗时,应自然干燥,不得加热干燥 8.5.4干燥时间为5min10min。 8.6显像处理 8.6.1 当采用干式显像剂时,须先经干燥处理,再用适当方法将显像剂均匀喷洒在整个被检面上,并保持一段时间。
5
上一章:JB/T 10377-2015 中小型轴流潜水电泵 下一章:GB/Z 32458-2015 输送粘性液体的离心泵 性能修正

相关文章

JB/T 6912-2019 泵产品零件无损检测磁粉检测 JB/T 6912-2019 泵产品零件无损检测 磁粉检测 JB/T 8543-2015 泵产品零件无损检测 泵受压铸钢件射线检测 JB/T 9218-2015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方法 JB/T 9218-2015 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方法 JB/T 7523-2010 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用材料 JB/T 13470-2018 无损检测陶瓷球荧光渗透检测方法 JB/T 13470-2018 无损检测陶瓷球荧光渗透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