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25.220.20 A29 备案号:44586—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1614--2013
带钢连续退火炉辊热喷涂涂层 技术条件
Specifications of thermal spray coatings for hearth roll of continuous annealing line
2013-12-31发布
201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1614—2013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炉辊热喷涂前加工与修复要求... 4.1炉辊制造材料.. 4.2轴头及轴头焊缝喷涂前加工要求 4.3辊面喷涂前技术要求, 5炉辊热喷涂涂层及后处理要求 ...热喷涂材料.. 5.2热喷涂前表面预处理要求.. 5.3 热喷涂施工要求.. 5.4热喷涂涂层技术要求... 5.5炉辊喷涂后处理加工要求 6试验方法.. 6.1 热喷涂层厚度 6.2 结合强度 6.3 热震性能 6.4 孔隙率 6.5 显微硬度. 6.6辊面尺寸精度、几何公差及粗糙度检查 7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 7.1质量证明书 7.2标志牌 7.3包装、运输和贮存. 参考文献.
一
JB/T11614—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华德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兴海、蒋振华、李益明、黄小鸥。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JB/T11614--2013
带钢连续退火炉辊热喷涂涂层 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带钢连续退火炉辊热喷涂涂层加工与修复的技术要求,以及炉辑的包装运输和存要
求。
本标准适用于带钢连续退火炉辊热喷涂涂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83 不锈钢焊条 GB/T1220 不锈钢棒 GB/T1221 耐热钢棒 GB/T6557 挠性转子的机械平衡的方法和准则 GB/T8642 热喷涂抗拉结合强度的测定 GB/T9790 金属覆盖层及其他有关覆盖层维氏和努氏显微硬度试验 GB/T11373 热喷涂金属件表面预处理通则 GB/T11374 热喷涂涂层厚度的无损测量方法 GB/T17721 金属覆盖层孔隙率试验铁试剂试验 GB/T19356 热喷涂粉末成分和供货技术条件 JB/T9218无损检测渗透检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炉辊hearthroll 在带钢连续退火生产线和连续热镀锌生产线上退火炉中工作的辊,主要由轴头、辊身和喇叭口组成。
高温炉辊工作温度在850℃~1000℃范围,中温炉辊工作温度则低于850℃。 3.2
轴头shaft head 处于辊子两侧用于支撑辊子的部位。
3.3
辊身 thebarrel of roll 处于辊子中间用于支撑和传输带钢的部位。
3.4
喇叭口conicalpart 处于辊身和轴头之问用于连接辊身和轴头的部位。
1
JB/T11614—2013
3.5
辊面thesurface of roll 指炉辊的表面,辑面是与带钢直接接触的部位,也是工件喷涂的主要区域。
4炉辊热喷涂前加工与修复要求
4.1炉辑制造材料斗
制造炉辊所采用不锈钢材料和更换材料应符合GB/T1220和GB/T1221的规定。用户有特定要求的按用户要求。 4.2轴头及轴头焊缝喷涂前加工要求
炉辊辊体与喇叭口、喇叭口与轴头通常采用焊接方式结合。在修复过程中应对损坏的轴头进行堆焊以恢复轴头的尺寸精度,达到图样所规定的尺寸精度和几何公差要求。
尺寸不符合图样设计或用户要求的轴头,必须进行堆焊修复以满足图样要求的尺寸精度和几何公差要求。堆焊或焊接所用材料须符合GB/T983的标准规定,焊丝符合AWSA5.9的标准规定;焊接过程操作安全及参与施工人员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轴头和焊缝按JB/T9218规定的着色检测或超声检测进行检查。焊缝外观表面必须经目测检查,不充许存在任何凹坑,气孔,夹渣、未熔合、锈蚀、划痕等表面缺陷。 4.3辊面喷涂前技术要求
喷涂前辊面技术要求如下:
辊面尺寸精度和几何公差要求符合设计图样要求。 一辊面非焊接区域按JB/T9218进行检测,应无裂纹;辊面焊接区域缺陷的一般规定:线性缺陷
长度必须小于3mm及点状缺陷最大尺寸必须小于s1mm。 一辑面铸造缺陷一般规定:表面针孔最大尺寸在0.1mm~0.3mm范围内的单个缺陷,10×10cm
面积内不得多于3个及整个辑辊面不得超过20个:整个辊面不允许有最大尺寸大于0.3mm的单个表面针孔缺陷;用户有特殊规定的,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一炉辊辊面喷砂粗化前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0.8um。 一辊面无磨痕(砂轮导程印或振动纹)、擦伤、凹坑等缺陷,辊子无汕脂污物等。 一用户规定的其他技术要求。
5炉辊热喷涂涂层及后处理要求
5.1热喷涂材料
炉辊热喷涂涂层应能够满足带钢连续退火炉辊的工况需要,热喷涂粉末应符合GB/T19356的规定。 通常中温炉辊可采用75CrC2-25NiCr系列,高温炉辑可采用MCrAIY+n%Al2O系列(按不同机组的需求,n三10一50之间选用)。用户有特殊要求的按用户要求选用。 5.2热喷涂前表面预处理要求
喷涂前表面预处理要求符合GB/T11373。 5.3热喷涂施工要求
喷涂过程操作安全及喷涂操作人员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2
JB/T11614—2013
5.4热喷涂涂层技术要求
炉辊热喷涂涂层及性能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
一目检有效表面,应色调均一,不允许有龟裂、结瘤(节状或粒状颗粒物)、结合力不牢(起皮等)及异物的附着或其他对使用上有害的缺陷;辑面尺寸精度和几何公差应符合设计图样要求(检验方法见6.6):一涂层封孔处理后,孔隙率≤1.5%(试验方法见6.4):涂层厚度应满足图样要求,原则上不超过0.2mm(试验方法见6.1);一涂层结合强度≥50MPa(试验方法见6.2);
高温炉辊涂层硬度不低于700HVo.3:中温炉辊涂层硬度不低于800HVo.3(试验方法见6.5);一涂层表面粗糙度应达到设计图样要求或需方的规定要求(检验方法见6.6):一良好的抗热震性能:热震试验20次,喷涂层不允许有龟裂、剥落或翘起等缺陷(试验方法见
6.3); 一用户规定的其他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5.5炉辊喷涂后处理加工要求 5.5.1辊面抛磨或研磨
炉辊喷涂后涂层表面通常应进行抛磨或研磨加工,其要求是去除涂层表面尖峰粒子、控制辊面粗糙度以达到设计图样要求或需方的规定要求。 5.5.2涂层封闭
炉辊经喷涂后加工,可对涂层进行封孔处理,封孔剂应具有足够的渗透性和高温稳定性。通常可采用陶瓷类材料对涂层进行封闭处理,即在常温状态下,将封孔剂均匀涂敷已喷涂辊面,在空气中晾干后,随后进炉进行热处理。 5.5.3动/静平衡
炉辊按GB/T6557的规定进行动/静平衡试验,控制精度≤G2.5。如有特殊要求,应按图样或用户要求执行。
注:配重材料应选用与工件相同的材料,补偿位置应根据辊子的结构合理布置。不允许堵塞辊子出气孔,对较大的
配重,中间应该有气孔。
5.5.4工序间转运要求
炉辊在整个修复过程的工序问转运中,必须对辑面与轴头进行工艺性保护。特别是在预处理后,工艺性保护必须考虑保持辊面清洁,以防油脂、灰尘等污物粘附辊面,影响辑辊面质量。吊装时,应使用尼龙吊索,在吊索处用橡胶垫保护,不允许吊索直接或间接吊辊面部位,以防止吊索上油污粘附辊面。辊子应放置在有橡胶防护的转运架上,橡胶表面不得有铁屑等杂物。在运输、转运过程中,要使用专用转运架,防止在整个吊装、转运过程中发生磕碰伤、擦伤等情况。
6试验方法
6.1热喷涂层厚度
测量热喷涂涂层厚度的试样必须与所喷涂工件在相同的设备和工艺条件下或随工件进行喷涂,采用 GB/T11374规定的方法测量。
3
JB/T116142013
6.2结合强度
按照GB/T8642的规定制作试样,并按照GB/T8642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 6.3热震性能
用制品为试样,或采用同等材质,与制品同等工艺的条件下制备试样。试样尺寸为50mm×50mm× 5mm,进行热震试验。加热炉为温度波动范围土5%的电阻炉。将试样放置在不锈钢支架或网上,一起放入加热炉加热,到设定温度(试验温度为1000℃)后保温10min,然后取出,置于常温(20℃土 5℃)下的清水中急冷。目测或用40倍放大镜观察试样表面状况,要求无涂层脱落或裂纹等热震损伤。 6.4孔隙率
对与喷涂工件同步处理的试片显微金相照相,采用图像面积法来获得孔隙率,或者按GB/T17721 规定的孔隙率铁试剂试验进行测量。 6.5显微硬度
按照GB/T9790的规定进行试验。 6.6辊面尺寸精度、几何公差及粗糙度检查
辊面尺寸精度测量方法:辊面长度方向均分5个截面,每截面取两相互垂直直径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必须满足图样要求:
辊面几何公差测量方法:辊面长度方向均分3个或5个截面,测量每截面的跳动值,测量结果必须满足图样要求,
辊面粗糙度测量方法:辑面长度方向均分5个截面,每截面均分取三点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必须满足图样要求。
注:本标准给出的以上测量方法为一般性要求,实际施工时可与用户协商而定。
7包装、运输、购存和质量证明书
7.1质量证明书
每批产品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应用塑料袋封装,以防损坏,并装入箱内。质量证明书上注明: a)执行本标准号: b)用户名称或代号: c)产品名称及合同号; d)产品牌号,规格和状态; e)批号: f)数量(件数或净重); g)产品标准牌号: h)供方名称或编号: i)本标准中第6章规定的各项分析检验结果; j)生产日期(或包装日期)。
7.2标志牌
每个包装箱上都应有明显牢固的标志牌,内容包括:
4
JB/T11614—2013
a)执行本标准编号: b)产品名称: c)制造广名: d)产品外形尺寸,单位为毫米(mm): e)喷涂层主要成分: f)批号; g)产品重量; h》数量(或件数); i)生产日期。
7.3包装、运输和购存 7.3.1 防划伤包装 7.3.1.13 第一层用牛皮纸包装,毛面向内,光面朝外,用粘性胶带纸固定。 7.3.1.2 第二层用毛毯或类似柔性软包装并固定。 7.3.1.3 包装箱内必须单件分隔包装后固定好,箱上应有“易碎”品标志。无法用木箱和集装箱保护的工件,必须单独做固定架。 7.3.1.4包装好的工件放置时,不允许任何硬物接触工件涂层表面,以防止工件表面磨损或压伤。 7.3.2运输
运输用木箱或集装箱运输:如无法用箱和集装箱保护的工件,必须固定,并防止异物碰伤涂层。 7.3.3贮存
包装好的工件,应放置在不会被污染、碰伤的地方。用户有特殊要求时,在订货协议中注明,并按订货协议执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