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17.040.30 J42 备案号:44069—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1497-—2013
电子数显三点内径尺
3-points bore gauging with electronic digital display
2014-07-01实施
2013-12-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14972013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型式与基本参数 4.1型式. 4.2 基本参数要求.
2
5
5.1 外观 5.2 材料. 5.3 相互作用 5.4 测力装置 5.5 测量面 5.6 测头和测量爪 5.7 深度接杆 5.8 校对环规 5.9 数显表 5.10 最大允许误 5.11 重复性检验方法 6.1 测量面的硬度 6.2 数值漂移 6.3 测力 6.4 示值误差 6.5 重复性试验方法 7.1 防护试验 7.2 温度变化试验 7.3 湿热试验 7.4 抗静电干扰试验 7.5 抗电磁干扰试验 8标志与包装图1枪式电子数显三点内径尺图2 握式电子数显三点内径尺的型式示意图
一
.6 .6
JB/T11497--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量具量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2)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苏州麦克龙测量技术有限公司、桂林广陆数字测控股份有限公司、桂林迪吉
特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晓飞、陈君、黄晓宾、林坚、陈慧灵、吴亚平。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JB/T11497—2013
电子数显三点内径尺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数显三点内径尺的术语和定义、型式与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方法、 标志与包装等。
本标准适用于分辨力为0.001mm、测量范围为(3~300)mm的电子数显三点内径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弓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3一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22一201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 GB4208一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7163—2008几何量测量器具术语基本术语 GB/T17626.2-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2006 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术语和定义
3
GB/T17163一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子数显三点内径尺 3-points bore gauging with electronic digital display 电子数显三点内径尺是通过轴向移动线性传感器和锥体使测量爪径向位移,使其与被测内孔接触,
由数显表计算并显示内孔尺寸的测量器具。 3.2
数显表 electronic digital indicator 连接线性传感器、利用信号处理和数字显示技术,计算并显示线性位移的装置。
3.3
浮动零位 floating zero 在测量范围内任意位置设定零位。
4型式与基本参数
4.1型式
电子数显三点内径尺的型式如图1、图2所示。图示仅供图解说明,不表示详细结构。 4.2基本参数
电子数显三点内径尺的测量范围见表1。
1
JB/T114972013
说明:
测量爪:2- 测头:3
深度接杆:
尺架:
数显表:6 手柄:7- 一扳机。
图1 枪式电子数显三点内径尺
00000 100L
O
说明:
测量爪:2—测头:3-数显表:4——手柄:5——扳机。
图2握式电子数显三点内径尺的型式示意图
表1 测量范围
单位为毫米
3~44~5、5~6、6~8、8~1010~12、12~1616~20、20~25.25~30.30~40、40~50、50~6362~75 75~88、87~100-100~125125~150.150~175175~200200~225-225~250250~275275~300
5要求
5.1外观 5.1.1电子数显三点内径尺及校对环规的测量面上,不应有影响外观和使用性能的裂痕、划伤、碰伤、 锈蚀、毛刺等缺陷。 5.1.2电子数显三点内径尺表面的镀、涂层不应有脱落和影响外观的色泽不均等缺陷。 5.1.3电子数显装置的数字显示屏应透明、清洁、无划痕、气泡等影响读数的缺陷。 5.2材料 5.2.1测量爪、锥体应选择合金工具钢、不锈钢或其他性能类似的材料制造;测量面宜镶硬质合金或其他耐磨材料。
2
JB/T11497-2013
5.2.2合金工具钢测量面和工作面的硬度不应小于760HV1(或61.8HRC);不锈钢测量面和工作面的硬度不应小于551HV(或52.5HRC)。 5.3相互作用
电子数显三点内径尺的测测量爪与槽或孔之问的配合应良好,且移动自如,不应出现卡滞,沿测量面轴线方向不应有明显摆动。 5.4测力装置
电子数显三点内径尺应具有测力装置。通过测力装置作用到测量面的测量力应一致,测量力变化不应大于30%,同一生产厂的同一规格内径尺的测量力差别不应大于50%。表2为推荐值。
表2
测量上限Imax
测量力 N 6~15 10~30 15~45
测量力变化
N n 10 15
mm 3≤lmax≤12 12
5.5 测量面 5.5.1 测量面的边缘应倒钝,其表面粗糙度Ra不应大于0.20um。 5.5.2 测量爪的测量面宜为圆柱形,其半径应小于测量下限的1/2。 5.5.3 测量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以适合特殊测量任务的要求。 5.6 测头和测量爪 5.6.1 电子数显三点内径尺可以配备数个测头或测量爪,通过更换测头或测量爪扩大测量范围。 5.6.2 有特殊测量任务的要求或测量下限小于6mm时,测量爪的数量可以是两个。 5.7 深度接杆
电子数显三点内径尺宜配备深度接杆以扩大测量深度。接上深度接杆后需要重新校对。 5.8 校对环规 5.8.1 电子数显三点内径尺应提供校对环规。 5.8.2 校对环规工作面的硬度不应小于760HV1(或61.8HRC)。 5.8.3 校对环规上的标称尺寸的极限偏差、圆柱度公差和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标称尺寸的极限偏差
圆柱度公差
表面粗糙度Ra
标称尺寸A mm 3≤A<10 10≤A<50 50≤A<100 100≤A200 200≤A≤300
mm 0.001 0.001 0.001 5 0.002 0.002 5
mm ±0.0013 ±0.0015 ±0.0015 ±0.002 ±0.002 5
μm 0. 1 0. 1 0. 1 0.2 0.4
3
JB/T11497-2013
5.9数显表
5.9.1功能键
数显表的功能键应灵活、可靠,标注的符号或图文应清晰且含义准确。 5.9.2 数字显示屏
数显表的数字显示应清晰、完整、无闪跳现象。 5.9.3 数值漂移
数显表的数值漂移每小时不应大于一个分辨力。 5.9.4电源
数显表的电源电压应为1.5V或3V。 5.9.5通讯接口 5.9.5.1 数显表宜设置通讯接口。 5.9.5.2数显表的通讯接口宜为RS-232或USB。制造商应能够提供电子数显三点内径尺与其他设备之问的通讯电缆和通讯软件。 5.9.6防护等级(IP)
数显表的防护等级不得低于IP40(按GB4208一2008的规定)。 5.9.7工作环境
数显表应能在环境温度0℃~40℃相对湿度不大于80%RH的条件下,进行正常工作。 5.9.8抗静电干扰能力和抗电磁干扰能力
数显表的抗静电干扰能力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均不应低于1级(按GB/T17626.2一2006.GB/T17626.3 2006的规定) 5.9.9数显表的最大允许误差
数显表的最大允许误差不应大于4um 5.10 最大充许误差
电子数显三点内径尺的最大允许误差不应大于表4的规定。
表4 最大允许误差μm
测量范围上限 mm
重复性 μm
3~50 50~100 100~150 150~200 200~250 250~300
4 5 6 7 00 9
4 4 5 5 6 6
4
JB/T11497—2013
5.11重复性
电子数显三点内径尺的重复性不应大于表4的规定。
6检验方法
6.1测量面的硬度
对于未镶硬质合金或其他耐磨材料的测量面,可在该测量面上或距测量面1mm的光滑圆柱部位处检定。对于镶硬质合金或其他耐磨材料的测量面,其硬度可不做检验。 6.2数值漂移
在任意位置下使电子数显三点内径尺固定,并保持1h。观察数显表显示数值的变化。 6.3测力
用专用夹具配合测力计或电子秤检验。 6.4示值误差
将电子数显三点内径尺放入不同尺寸的检验环规内进行检验,每个尺寸测量3次,取平均值,各受检点电子数显三点内径尺显示值与检验环规尺寸的差值为示值误差。
检验环规的数量不得少于表5的要求,检验点的设置应尽量在传感器的节距上均布。
表5 ≤2 4
≤25 6
量程mm 检验环规数量
≤1 3
≤5 5
6.5重复性
在完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对一个尺寸的环规重复测量五次,其五次测得值间的最大差值即为电子数显三点内径尺的重复性。
7试验方法
7.1防护试验
电子数显三点内径尺的防护试验应符合GB4208一2008的规定。 7.2温度变化试验
电子数显三点内径尺的温度变化试验应符合GB/T2423.22一2002的规定。 7.3湿热试验
电子数显三点内径尺的湿热试验应符合GB/T2423.3一2006的规定。 7.4抗静电干扰试验
电子数显三点内径尺的抗静电干扰试验应符合GB/T17626.2一2006的规定。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