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5.040.40 N10 备案号:45839—2014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6182—2014 代替JB/T6182—1992
仪器仪表设计评审指南
Guidelines for design review of instrumentation
2014-05-06发布
2014-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6182—2014
目 次
前言. 范围
U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设计评审概述.
4.1设计评审主要内容 4.2适用范围. 5设计评审过程的管理 5.1设计评审管理系统, 5.2设计评审管理系统的文件要求 6 管理职责.. 6.1 顶层管理者(公司技术经理或技术厂长) 6.2 设计主管.. 6.3 管理评审.. 7设计评审程序 7.1 总则. 7.2 设计评审的目的 7.3 设计评审的条件.. 7.4 设计评审程序附录A(资料性附录)评审组成员的职责附录B(资料性附录)在设计开发不同阶段的设计评审目标 B.1 概述。 B.2 设计输入评审 B.3 方案设计评审. B.4 详细设计评审 B.5 定型设计评审.. 附录C (资料性附录)设计评审组成员的素质要求附录D (资料性附录)设计评审检查清单中的问题. D.1 概述. D.2 可靠性 D.3 维修.. D.4 维修性 D.5 维修保障 D.6 可用性 D.7 质量保证 D.8 环境对产品的影响 D.9 产品的安全性 D.10 人因
6 2
13 13 13 13 :13 14 15 16 16 16 17 17 17 17 18 18 19 19
T
JB/T6182—2014
20 .21 22 24 24 25
D.11法律事项.. 附录E(资料性附录)设计评审计划表. 附录F(资料性附录)设计评审会议的主题附录G(资料性附录)设计评审报告, G.1设计评审报告封面 G.2设计评审报告有关内容的表格
-
图1 设计和开发过程图2 设计评审程序.
表1 设计阶段与设计评审类型的示例表2 设计评审项目清单,表A.1 评审组成员的职责表E.1 设计评审计划.. 表 G.1 评审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表G.2 不同意见备忘录,表G.3 设计评审结论.
8 12 21 25 25
II
JB/T6182—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6182—1992《仪器仪表可靠性设计评审》,与JB/T6182—199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
下:
标准的名称由“仪器仪表可靠性设计评审”更改为“仪器仪表设计评审指南”;修改了第1章“范围”的内容;增加了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更新了原标准第2章“术语”,并改为第3章“术语和定义”;删除了原标准第3章“可靠性设计评审的目标”; -删除了原标准第4章“可靠性设计评审点的设置”; -增加了第4章“设计评审概述”;删除了原标准的5.2“初步设计评审”;增加了第5章“设计评审过程的管理” 增加了第6章“管理职责” -增加了7.1(设计评审程序的)“总则”; -增加了7.2“设计评审的目的”;增加了7.3.1“设计输入”;增加了7.4.1“制定设计评审计划”;删除了原标准中的表1,将其内容添加扩充成为本标准的7.4.2“选择参加设计评审活动人员”;增加了7.4.3“准备评审材料”的相关要求;增加了7.4.4~7.4.9有关评审会议相关内容;增加了附录A“评审组成员的职责”; -增加了附录B“在设计开发不同阶段的设计评审目标”;增加了附录C“设计评审组成员的素质要求”;增加了附录D“设计评审检查清单中的问题”;增加了附录E“设计评审计划表”;增加了附录F“设计评审会议的主题”;原标准的附录A调整为附录G。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建侯、李佳嘉、谢亚莲。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61821992。
III
JB/T6182—2014
仪器仪表设计评审指南
1范围
本标准为设计评审的计划和执行,以及可靠性、维修性、维修保障性和可用性专家的详细分工提供了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组织内部对新设计的创新要求或来自外部的要求,以及各种类型新产品研制过程中的设计评审。对于产品的改进设计评审,也可按本标准实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00.13—2008 8电工术语可信性与服务质量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13—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评审review 为确定主题事项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使其达到预定目标所开展的活动。
3.2
设计评审designreview 对现有的或提议的设计能力开展的有计划、有文件资料的独立的评审。
3.3
设计和开发designanddevelopment 将需求转化为产品、过程或系统的规定特性或规范的一系列过程。
3.4
设计主管designmanager 负责产品或过程设计和研发的人。
3.5
验证verification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来证实规定的要求已经达到。
3.6
确认confirmation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4 设计评审概述
4.1设计评审主要内容
本标准推荐开展设计评审,是作为检验设计是否达到要求及进行仪器仪表(以下简称产品)设计改
1
JB/T61822014
进的一项工具,目的是为了将其应用到产品寿命周期的设计和开发阶段。
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过程如图1所示,开展设计评审的各个阶段应在制定设计计划时就确定。 设计评审有助于评估设计状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确定改进时机和指导设计主管采取正确的措施。
它通过减少设计细节所需的时间来加速产品的成熟,可使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顺利进行。设计评审还可以促使早期产品改进。
已确定的产品或过程的要求
设计计划
设计评审
设计输入
设计变更
设计过程
设计验证
设计输出
设计确认
完成设计
图1 设计和开发过程
4.2适用范围
进行设计评审的阶段应在一个项目或设计任务的设计和开发计划阶段就确定。相关因素应包括用户要求、管理要求、产品的尺寸和复杂度、产品的用途及其失效的后果。
承担设计和开发的组织可以采用本标准提供的整套设计评审程序,也可以根据具体产品和(或)过程要求进行裁剪。
设计评审应列入组织机构的全面管理体系中,并且列入每个可应用的项目进度表中。 应进行设计评审的情况如下:
在接受项目订单之前,要确保工作范围是根据所有设计要达到的参数指标确定的。 在详细设计之前要确保设计组的成员对所有详细的要求有第一手直接的认识。应建立各项工作接口规定,并形成一个文件清单以便设计人员相互传递和认可。 在详细设计的适当节点要审查所有接口规定,并对验证设计是否满足合同要求的测试程序达成共识。
5设计评审过程的管理
5.1设计评审管理系统 5.1.1系统构成
应建立和保持一个指导和控制设计评审活动的管理系统,该系统应包括:
2
JB/T6182—2014
a)确定该组织设计评审的作用和需要开展的活动; b)在制定设计计划时,确定设计评审的目标和要达到这些目标的计划: c)确保在适当的设计阶段及时地执行设计评审: d)评估用于产品性能评价、评估和接收的方法与准则; e)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按要求完成设计评审; f)监控设计评审活动,衡量和分析评审结果,以备后续的改进
5.1.2组织实施
设计评审一般由负责该产品研制的顶项层管理者主持。科研、设计部门或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设计评审工作由设计评审组完成。 5.1.3设计评审组
设计评审组织实施部门应根据各评审阶段的具体要求,邀请能说明白那些会影响产品或过程质量和性能的但又不直接参与设计的人(或专家)组成设计评审组。其成员的知识和经验应超出该设计项目所需的范围,具有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建议的能力。为保证各评审阶段工作的连续性,评审组成员应保持相对稳定。
评审组设组长一名,成员若干人。组长不应是该评审项目的参加者,一般由上级设计师或主管技术领导担任。在设计阶段评审组成员的职责参见附录A。 5.2设计评审管理系统的文件要求
对于设计评审,该管理系统所需的文件应包括: a)有证明文件的设计评审承担的义务和目标; b)有证明文件的设计评审过程管理的程序; c)设计评审活动的记录; d)实施项目和建议的完成情况记录
6 6管理职责
6.1顶层管理者(公司技术经理或技术厂长)
设计机构的顶层管理者应将设计评审过程所承担的义务向所有成员传达和说明。其中包括:
明确管理者在设计评审中的责任与权力;确保设计评审所需资源的可用性。
6.2设计主管
设计主管的责任应包括(但不限于): —制定和设计计划(包括要开展设计评审的节点);一挑选独立、合适、有经验的人主持设计评审会议,或其他可适用的事项;一准备每次计划中的设计评审所用的资料并提供所需的设计数据:一确保设计评审会议产生的决定和建议都及时得到响应并按时完成。
6.3管理评审
在计划间隔中,顶层管理者应对设计评审的程序和执行情况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开展这项评审活动可作为组织管理评审过程的一部分,并可通过对设计评审记录的分析
3
JB/T6182—2014
来确定评审过程改进的时机。
7设计评审程序
7.1总则
设计评审需要有详细的计划、组织和报告。本条款为设计评审程序的实施提供了一个程序框架。具体细节取决于产品设计阶段和设计评审的类型,表1给出了设计阶段与设计评审类型的一个示例。
表1设计阶段与设计评审类型的示例
评审时机示例
评审类型
工作确定客户/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及接口要求定义产品的基本要求:开展概念、运行和其他需要的研究。对产品进行初步可靠性预计与分析开发硬件和软件:准备生产规模以及操作、维修说明。 对产品进行详细可靠性预计与分析批试产品经过各种环境试验、可靠性试验和现场使用 定型设计评审已证明符合规定要求
设计阶段
·收到建议的要求后;
设计输入评审 ·收到设计合同或授权后;
设计输入
·输入要求完成后 ·在完成方案设计后;
方案设计评审 ·在大项目的设计计划中确定的节点;
方案设计与审定
·为了给计划和成本评估提供足够详细的信息时
·在完成详细设计后;
详细设计评审 ·在大项目的设计计划中确定的节点;
详细设计与开发
·通过原型试验来验证设计
·完成分单元设计后; ·完成整个产品设计后
定型设计
注1:在几个阶段进行设计评审和在一个阶段评审几次取决于受审产品。 注2:在不同的节点进行的设计评审要设定不同的名称,如“方案设计评审”和“详细设计评审”。这些名称对于
不同的组织机构是不相同的。在上表中给出的名称只是举例并非权威性的,在使用时应按实际设计项目来确定名称。
对于结构比较成熟的改型产品或者其他特殊情况,由负责实施设计评审的部门视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设计评审阶段与设计评审类型,并规定相应的要求,只有少数组织或项目需要进行所有类型的设计评审。评审阶段与评审类型的设置应在评审计划中确定。
设计评审工作应按已设置的评审阶段与评审类型的先后顺序进行,只有在上一阶段评审工作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个评审阶段与评审类型的工作。
设计评审程序如图2所示。哪几个阶段要开展设计评审应在制定设计计划时就明确。在确定哪个或哪个阶段开展设计评审时应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a)产品的尺寸和复杂度。例如:
是否是一个简单的设计或小的改进;是否是一个包括多个系统的产品;是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b)如果运输过程耽搁或产品失效会有什么影响?可用项目风险管理工具对此进行评估。 方案设计通常是为了取得继续开展设计项目的授权或使方案能达到客户要求。其主要目的是检验设
计的可行性、估计成本及制定实施计划。方案设计可行性或风险可划分成以下等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