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5.040.40 N 04 备案号:45840—2014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 6183—2014 代替JB/T6183—1992
仪器仪表可靠性要求及评估方法的编写指南
Rul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reliability requirements
andassessmentmethods ofinstrumentation
2014-10-01实施
2014-05-0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6183—2014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符号.. 5编写的基本要求, 6可靠性要求.. 6.1基本要求.
1
6.2特征量名称 6.3特征量数系.. 7评估形式和方法. 7.1评估形式.. 7.2评估方法, 8评估报告, 8.1评估报告编写内容 8.2评估结论. 附录A(资料性附录)可靠性特征量和耐久性特征量的优选数系附录B(资料性附录)编写产品可靠性要求及评估方法示例
JB/T6183—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6183—1992《仪器仪表可靠性要求及考核方法的编写规定》,与JB/T6183—1992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改为“仪器仪表可靠性要求及评估方法的编写指南”,并将原标准中的“考核方法” 改为“评估方法”;更新了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第3章“术语和定义”;在6.2特征量名称和6.3特征量数系中增加了失效率、使用寿命和耐久性寿命的特征量;增加了7.2.2“可靠性增长试验”和7.2.3“加速寿命试验”;修改了原标准的5.8“规定考核评审结论的有效期(以年表示)”,调整为第8章“评估报告”;附录A中增加了其他特征量的优选数系作为参考供选择;增加了附录B“编写产品可靠性要求及评估方法示例”。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建侯、李佳嘉、谢亚莲。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6843—1993。
I
JB/T6183—2014
仪器仪表可靠性要求及评估方法的编写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编写仪器仪表可靠性要求及评估方法标准的编写要求、可靠性要求和评估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仪器仪表产品可靠性要求及评估方法标准的编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00.13电工术语可信性与服务质量 JB/T6214一2014仪器仪表可靠性验证试验及测定试验(指数分布)导则 JB/T50124一1999仪器仪表规范中可靠性条款编写导则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可靠性要求reliabilityrequirement 在考虑产品的使用要求及其基本性能下,提出包括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试验、故障分析、可靠性保
证和可靠性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3.2
可靠性特征量reliabilitycharacteristicquantity 表示产品总体可靠性高低的各种可靠性数量指标,如MTBF、入、R(t)等。
3.3
耐久性特征量 量endurancecharacteristicquantity 表示产品总体在使用条件下,抗磨损、抗疲劳、抗老化等能力的各种耐久性数量指标,如使用寿命、
9百分比寿命等。 3.3.1
使用寿命servicelife 对可修复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产品具有可接受的失效率的时间区间。对不可修复的产品,
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产品使用到具有可接受的失效率的时间区间。 3.3.2
Q百分比寿命Qpercentagelife 在指数分布情况下常用可靠寿命R(T)=r,它表示达到给定概率所对应的时间,即T为可靠寿命。 在其他分布(如正态分布)时常用Q百分比寿命,它表示在给定的百分比寿命期限内产品达到极
限状态前成功的概率。即R(T)=Q,其中Q为百分比,T。为Q百分比寿命。
1
JB/T6183—2014
3.4
可靠性评估 reliabilityassessment 对产品的工作或固有能力或性能改进措施的效果是否满足规定的可靠性要求而进行分析、预计、估
算、评价和认定的过程。
4符号
常用符号“m”通常表示下面两种可靠性度量:
平均失效间隔时间MTBF;平均失效前时间MTTF。
在失效时间服从指数分布条件下:MTBF=1/a:
真实的MTBF或MTTF;
m
mo 规定的MTBF或设计目标值; mi- MTBF的下限或最低可接受值: R(t)——在t时刻的可靠度; —失效率; T- 一可靠寿命; T。 9百分比寿命。
5编写的基本要求
S
应根据产品使用功能、环境条件和标准的制订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必须在标准中规定的技术内
容。
在确定技术内容时,应在可靠性要求和评估方法上做出规定,并使实现这些规定的手段能有最大的自由度。
规定的可靠性要求和评估方法应科学、合理和可行。
6 可靠性要求
6.1 基本要求
应充分考虑被评估产品的使用要求及其基本性能,提出可靠性设计、失效分析、可靠性试验、可靠性保证和可靠性管理的要求。 6.2特征量名称
特征量名称可以根据产品工作性质(连续工作、间断性工作或周期性工作),从可靠性特征量【如 MTBF、MTTF、2、R(t)等]和耐久性特征量(使用寿命、O百分比寿命等)中选取。 6.3特征量数系
可靠性特征量[MTBF、MTTF、R()、a和耐久性特征量(使用寿命、Q百分比寿命)的特征量数系可从附录A中选取。可分别参考JB/T6214一2014中附录F(其中可按几=1/MTBF)和JB/T50124 1999中4.2.1.2、4.2.2.1、4.2.4.2。
2
JB/T6183—2014
7评估形式和方法
7.1 评估形式
评估形式可选用下述形式: a)实验室或现场可靠性验证试验: b)现场(或实验室)数据统计分析; c)可靠性增长试验; d)加速寿命试验。
7.2 2评估方法 7.2.1 实验室或现场可靠性验证试验
实验室或现场可靠性验证试验要求应包括: a)规定实验室或现场可靠性验证试验计划的原始数据:
1)规定的MTTF或MTBF(设计目标)或R(); 2)MTTF或MTBF的下限或R(t)下限; 3)生产方风险; 4)使用方风险。
b)制订试验要求:
1)实验室可靠性验证(或鉴定)试验要求:
(1)确定可靠性试验基本类型(如定时截尾试验、截尾序贯试验、可靠性增长试验等):(2)列出试验条件(如环境温度、环境相对湿度、大气压力、电源电压及其充允许偏差、交
流电源频率及其允许偏差、气源压力及其允许偏差、除大地外的外电场和外磁场影响程度、机械影响程度、负载以及试验过程中所输入模拟信号的幅值和周期等)、确定功能模块和可修复产品的维修程序或规则等;
(3)确定可靠性试验方案:(4)抽样总体;(5)样本数;(6)试验持续时间;(7)产品接收条件。
2)现场试验数据统计分析要求:
(1)现场条件:(2)确定现场数据收集方法:(3)样本数;(4)数据统计起止时间。
c)列出统计分析的数学表达式。 d)列出被测项目清单:
应根据产品技术性能指标和用户实际要求,选择最能反映产品可靠性状况的性能指标,如基本误差、回差、漂移等作为被测项目。
e)列出故障(或失效)判据:
根据评估形式和JB/T6214一2014中6.5.3的原则,以及产品标准、现场用户意见等,列出故障判据,并按故障严重程度制订出该类失效的合理加权系数。
f)列出试验设备的清单:
3
JB/T6183—2014
进行试验前需要列出试验设备、测试仪器和监测方式的清单。 g)试验和统计分析:
1)根据JB/T6214一2014中7.1的规定进行试验前的准备; 2)根据JB/T6214一2014中7.2的规定进行试验过程中的操作; 3)试验或统计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和最后结论见JB/T6214一2014中7.3.2。
7.2.2 2可靠性增长试验
可靠性增长试验要求应包括: a)规定可靠性增长试验计划的原始数据:
1)规定的MTTF或MTBF(设计目标)或R(t); 2)规定增长率。
b)制订试验要求:
1)列出试验条件(如环境温度、环境相对湿度、大气压力、电源电压及其允许偏差、交流电源
频率及其允许偏差、气源压力及其允许偏差、除大地外的外电场和外磁场影响程度、机械影响程度、负载以及试验过程中所输入模拟信号的幅值和周期等)、确定产品试验被安置处的温度、湿度和电压(或功率)、确定功能模块和可修复产品的维修程序或规则等。
2)样本数。 3)列出可靠性增长试验增长模型的数学表达式。 4)列出被测项目清单:
应根据产品技术性能指标和用户实际要求,选择最能反映产品可靠性状况的性能指标,如基本误差、回差、漂移等作为被测项目。
5)列出故障(或失效)判据:
根据评估形式和JB/T6214一2014中6.5.3的原则,以及产品标准、现场用户意见等,列出故障判据,并按故障严重程度制订出该类失效的合理加权系数。
6)列出试验设备的清单:
进行试验前需要列出试验设备、测试仪器和监测方式的清单。 7)试验和统计分析:
(1)规定进行试验前的准备:(2)规定进行试验过程中的操作:(3)试验或统计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和最后结论。
7.2.3加速寿命试验
加速寿命试验要求应包括: a)规定加速寿命试验的原始数据:
1)规定加速寿命试验的加速应力条件(如温度、电压、功率、负载、温湿度等); 2)确定加速寿命试验类型(如恒定应力、步进应力和序进应力加速寿命试验等); 3)规定加速寿命试验的加速模型。
b)制定试验要求:
1)列出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主要以单纯加速应力条件为主(温度、电压、电流、功率、负载等),也可是综合应力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同时要确定加速试验的类型。
2)数据条件分析要求:
(1)样本数;
4
JB/T6183—2014
(2)数据统计起止时间;(3)列出加速寿命试验模型的数学表达式。
3)列出被测项目清单:
应根据产品技术性能指标和用户实际要求,选择最能反映产品可靠性状况的性能指标并且又能在加速状态可以测试的项目,如基本误差、回差、漂移等作为被测项目。
4)列出故障(或失效)判据:
根据评估形式和JB/T6214一2014中6.5.3的原则,以及产品标准、现场用户意见等,列出故障判据,并按故障严重程度制订出该类失效的合理加权系数。
5)试验和统计分析:
(1)规定进行试验前的准备;(2)规定进行试验过程中的操作;(3)试验或统计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和最后结论。
8评估报告
8.1 评估报告编写内容
评估报告内容应包括试验对象、条件、要求和目的,确定试验项目应测试参数、测试周期、故障判据、试验数据统计分析以及评估最后结论等。 8.2 评估结论
评估报告应由具有可靠性评估资质的单位出具可靠性试验评估报告并作出结论意见应规定评估结论的有效期(以年表示)。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