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37.040.10 N43 备案号:45891—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8621—2014 代替JB/T8621—1997
放大镜头 Enlarging lens
2014-10-01实施
2014-05-0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都发布
中华人民共 和 国
机械行业标准放大镜头 JB/T8621—2014
+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100037
*
210mm×297mm-0.5印张-15千字 2014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价:12.00元
*
书号:15111:12208 网址:http://www.cmpbook.com 编辑部电话:(010)88379778 直销中心电话: (010)88379693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盗版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JB/T8621—2014
目 次
前言.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技术要求 3.1 焦距. 3.2 相对孔径 3.3 渐晕系数 3.4 放大镜头分辨率 3.5 杂光系数. 3.6 色贡献指数, 3.7 相对畸变 3.8 放大镜头的定位截距, 3.9 镜头连接螺纹 3.10 外观 4 测量方法
4.1 焦距 4.2 相对孔径 4.3 渐晕系数 4.4 分辨率 4.5 杂光系数.. 4.6 色贡献指数 4.7 相对畸变. 4.8 镜头定位截距 4.9 镜头连接螺纹 4.10 外观.. 5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5.1 标志 5.2 包装、运输和贮存
JB/T8621—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8621一1997《放大镜头》,与JB/T8621一199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引用标准作了补充和更新;删除了定义(术语)(1997版第3章);放大镜头分辨率的要求做了修改,将120规格下的画幅尺寸从89mm×89mm改为102mm× 102mm,将120规格下的画幅尺寸>102mm×102mm和135规格下的画幅尺寸>89mm× 127mm的分辨率要求从≥20线对/mm改为≥30线对/mm(见3.41997版4.4)。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照相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上海普利生数码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一凡、葛世清、侯锋。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Y264—1984; JB/T8621—1997
II
JB/T8621—2014
放大镜头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放大镜头的通用技术要求、测量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放大机和彩色扩印机的镜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917.1—2002照相镜头第1部分:变焦距镜头 GB/T9917.2照相镜头第2部分:定焦距镜头 JB/T7799—2014彩色扩印机镜头分辨率测试片 JB/T8248.2照相镜头有效孔径和相对孔径的测量方法 JB/T8248.3照相镜头渐晕系数及像面照度均匀度测量方法 JB/T8248.4! 照相镜头杂光系数测量方法 JB/T8248.5 照相镜头焦距的测量方法 JB/T8250.7 照相机械包装、运输、贮存条件及试验方法 JB/T8251 照相镜头的色贡献指数 JB/T10069 放大机
3技术要求
3.1焦距
实测焦距f与名义焦距之差和名义焦距之比的绝对值不大于5%,以符号F表示,见公式(1):
fi-f2 ×100%≤5% J
-(1)
3.2相对孔径 3.2.1相对孔径的偏差用F数的偏差表示,实际测量的F数应符合GB/T9917.1一2002中表2所列的数值,但允许在公式(2)计算的范围内变动。
L(m+8) F=22*
(2)
式中:一F数的极限偏差,用曝光指数E表示,最大孔径除外,对不同入射光瞳直径的。极限偏差规
定为土1Ev
3.2.2放大镜头的相对孔径精度要求为当相对孔径由小F数向大F数方向调整时(或反之),不论调整方向如何,原有的实际偏差变动均按土1E,规定。
1
JB/T86212014
3.2.3对于最大孔径时的相对孔径偏差用△F/F表示,其数值在土5%之问。 3.3渐晕系数
光圈全开时,在镜头全视场80%处的渐晕系数应在50%以上。 3.4放大镜头分辨率
放大镜头的分辨率是以放大机和彩色扩印机通过放大测试标板获得的照片的目视分辨率作为考核依据,其分辨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135
胶卷规格画幅尺寸 mm? 分辨率线对
120
>89×127
>102X102
≤102X102
≤89X127
≥30
≥30
≥25
25
mm
3.5杂光系数
放大镜头的杂光系数在放大镜头轴上F8条件下的允许值为小于或等于5% 3.6色贡献指数
放大镜头色贡献指数的标准值及极限偏差按表2给出。
表2 标准值
极限偏差 +4
色 别
蓝
0
-2 ±2
绿
5
红
4
3.7 相对畸变
放大镜头在画幅对角线方向上的相对畸变(g)允许值为≤3%(指0.866和0.5两视场带的测定数值)。 3.8放大镜头的定位截距
放大镜头的定位截距要求按表3(彩色扩印镜头除外)。
表3 定位截距 45.5 43.5 74.8
极限偏差 ± 0.02 ± 0.03
镜头类别
35mm镜头
120镜头
2
JB/T8621-2014
3.9镜头连接螺纹
放大机镜头连接螺纹按JB/T10069的规定。 3.10外观 3.10.1镜头外观应美观、清洁,无裂缝、发暗、霉斑及开胶等症病,也不应有明显的伤痕、气泡、条纹、砂眼、斑点、污迹、尘埃及其他疵病,表面镀膜层应牢固均匀,无擦伤现象。 3.10.2正多边形的光栏孔,在不同的F数时,形状应规则对称,不应有显著的畸形变化。 3.10.3符号、文字、刻线应清晰、整齐,字形美观,色调鲜明,着色牢固,不应有着色不均或断裂,非着色区不应有粘附上的颜料。
4测量方法
4.1焦距
焦距测试方法按JB/T8248.5的规定。 4.2相对孔径
相对孔径测试方法按JB/T8248.2的规定 4.3渐晕系数
渐晕系数测量方法按JB/T8248.3的规定。 4.4分辨率
分辨率图案的单元和标板按JB/T7799一2014中所示的标准图案。 4.5杂光系数
杂光系数测量方法按JB/T8248.4的规定。
4.6色贡献指数
色贡献指数测量方法按JB/T8251的规定。 4.7相对畸变
相对畸变测量方法按GB/T9917.1和GB/T9917.2的规定。 4.8镜头定位截距 4.8.1 镜头定位截距在光具座或专用仪器上测量。 4.8.2镜头定位截距按GB/T9917.1一2002中6.8、6.9的规定测量。 4.8.3计算变焦距镜头的定位截距时,最佳成像面应取在变焦距镜头像面位移量1/2位置上。 4.9镜头连接螺纹
力矩和力的测定用经过校正的力矩仪或弹簧秤,连接螺纹用螺纹环规检查,其他用手感和目视观察。
3
FuU L
JB/T8621-2014
4.10外观 4.10.1镜头及光学零件的“伤痕”“条纹”和“灰雾状”等在501x~1001x的照度下进行目视检查。 4.10.2表面涂漆面、电镀面用手指甲轻碰不能刮破或剥落。 4.10.3“不应有生锈和腐蚀”的部位除镜头外表目视能看到的零部件外也包括叶片等,为此应根据需要进行部分分解或对同类未组装零件进行检查。 4.10.4对于镜头外表面的符号、文字及刻线用手指甲轻碰不易擦掉。
5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5.1标志
放大镜头应有以下标志:焦距、F数、镜头编号、商标等。 5.2 2包装、运输和贮存
按JB/T8250.7的规定。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
书号:15111:12208 定价: 12.00元
JB/T8621-2014
打印日期:2015年3月30日F00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