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180.10 E 91 备案号:58714—2017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7374—2017
中文/English
地层元素测井仪
Formation element logging tool
2017—03—28发布
2017-08—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7374—2017
目 次
前言
Ⅱ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1
2
3 原理与组成 3.1 原理 3.2 组成 4 要求 4.1 外观 4.2环境条件 4.3 供电 4.4 技术性能 4.5 安全 4.6 连续工作时间 4.7 平均故障间隔工作时间(MTBF) 4.8 组合测井功能 4.9 测井试验质量试验方法
5
5.1 试验设备 5.2 外观检查 5.3 温度试验 5.47 高温高压试验 5.5 振动试验 5.6 冲击试验 5.7 运输振动试验 5.8 供电检查 5.9 技术性能试验 5.10 刻度 5.11 安全检查 5.12 连续工作时间试验 5.13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试验 5.14 组合测井功能试验 5.15 测井试验
SY/T 7374—2017 检验规则 6.1出厂检验 6.2型式试验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 标志 7.2 包装 7.3 运输 7.4 贮存
.........
6
7
8
.............
........
8
8 8 8
-.
II
SY/T7374—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石油仪器仪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0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大庆钻探工程公司测井公司、大庆油田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岳爱忠、陈宝、何绪新、朱涵斌、林岩栋、王丽蓉、徐琳、冯维龙、王良。 本标准以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出版。当英文与中文两种版本有歧义时,以中文版本为准。
III
SY/T73742017
地层元素测井仪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层元素测井仪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地层元素测井仪(以下简称“仪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和质量评价。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3.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6587电子测量仪器通用规范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SY5131石油放射性测井辐射防护安全规程 SY/T5132—2012石油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规范
3原理与组成 3.1原理
仪器采用铍(Am-Be)中子源或者脉冲中子源,由中子源发出的快中子进人地层后,中子与地层中的核素发生非弹性散射和辐射俘获核反应,释放出具有特征能量的伽马射线,地层元素测井仪通过测量伽马能谱,利用最小二乘法将实测谱转化为元素的相对产额,再利用氧化物闭合模型将元素的相对产额转化为元素的含量。 3.2组成
仪器由电子线路部分、晶体探测器和中子源三大部分组成
4要求 4.1外观 4.1.1仪器外壳应无腐蚀,表面光洁,产品标志清晰、正确。 4.1.25 外壳螺纹应无毛刺,并配有堵头和护帽。 4.2 环境条件 4.2.1 工作温度:-20℃~175℃(最高温度下持续工作时间不少于2h)。
1
SY/T 7374—2017
4.4.4 能谱测量范围:600keV~9MeV。 4.4.5 稳定性:峰址道差小于1。 4.5安全 4.5.1仪器在生产和试验过程中的放射性源辐射防护应符合SY5131的规定。 4.5.21 仪器各部位与地线之间漏电电压应为OV,无漏电现象。 4.5.3仪器上下端接头对外壳绝缘电阻应大于100MQ。 4.6连续工作时间
连续工作时间:≥24h。 4.7平均故障间隔工作时间(MTBF)
平均故障间隔工作时间(MTBF):≥400h。 4.8组合测井功能
仪器除了可以单独测并外,还可与其他仪器组合测井。 4.9测井试验质量
仪器在试验井或生产井中进行测井试验,石油测井原始资料质量应符合SY/T51322012中第2 章的规定,以及以下要求:
a)各元素含量曲线与自然伽马曲线有相关性。 b)淡水泥浆时,在纯砂岩段,Si含量测井值应接近47%,其他元素接近0;在纯石灰岩段,Ca
含量测井值应接近40%,其他元素接近0;在纯白云岩段,Ca含量测井值应接近22%,Mg 含量测井值应接近13%,其他元素接近0。
c)重复测井与主测井形态相同。井眼规则处,重复测量值误差应符合表1的要求。
5试验方法 5.1试验设备
主要包括:
数字万用表(四位半型)。 兆欧表【500V(DC)]。 测井地面系统或测试台架。 校验源(400mCi中子源)。 遥测短节。 一环境试验设备(高低温试验箱、振动试验台、冲击试验台、高温高压试验装置、模拟运输振动试验台)。
5.2外观检查
仪器经规定的测试和环境试验后,目测法检查外观质量应符合4.1的要求。
3
SY/T7374—2017
5.3温度试验
试验方法如下: a)将仪器放人高低温试验箱,连接测井地面系统、遥测短节和仪器,按照4.3的要求给仪器
供电 b)测试仪器正常后,将仪器降温至-20℃,并在-20℃时恒温2h,记录温度试验全过程测量数据。 c)测试仪器正常后,给仪器逐渐加温至最高工作温度175℃,并在175℃时恒温2h,记录温度
试验全过程测量数据。 d)低温和高温试验过程中,测量的各窗口峰址道差相对于常温涨落应符合4.4.5的规定。
5.4高温高压试验
试验方法如下: a)检查仪器外观、密封圈是否完好,合格后,给仪器外壳上下端安装承压堵头和护帽,将仪器
放人高温高压试验装置内。 b)按4.2.1和4.2.2的要求升温升压至最高工作温度和最大承受压力,恒温恒压时间应大于
30min,然后降温、泄压。试验过程中应监测加压设备的压力变化,判断仪器渗漏情况。 c)试验结束后,取出仪器进行检查。仪器外壳应无泄漏和变形,密封部件无渗漏。
5.5振动试验
试验方法如下: a)检查仪器外观和性能。 b)将仪器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上,不通电。 c)按4.2.3规定的参数和GB/T2423.10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d)试验结束后,检查仪器外观,不应有破裂、明显变形或连接松动等现象;检查仪器内部,晶
体、光电倍增管及其他电器部件不应有破裂、明显变形或脱落等现象。测试仪器性能,仪器应能正常工作。
5.6冲击试验
试验方法如下: a)检查仪器外观和性能。 b)将仪器固定在冲击试验台上,不通电。 c)按4.2.4规定的参数和GB/T2423.5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d)试验结束后,检查仪器外观,不应有破裂、明显变形或连接松动等现象;检查仪器内部,晶
体、光电倍增管及其他电器部件不应有破裂、明显变形或脱落等现象。测试仪器性能,仪器应能正常工作。
5.7运输振动试验
试验方法如下: a)检查仪器外观和性能。 b)将仪器固定在运输振动试验台上,不通电。 c)按4.2.5规定的参数和GB/T6587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固定点频、正弦波)。 d)试验结束后,检查仪器外观,不应有破裂、明显变形或连接松动等现象;检查仪器内部,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