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5124.4-2017 硬质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钛量的测定 过氧化氢分光光度法

GB/T 5124.4-2017 硬质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钛量的测定 过氧化氢分光光度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90.93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21 09:50:52



相关搜索: 化学分析 硬质合金 方法 5124 部分 测定 光度 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

内容简介

GB/T 5124.4-2017 硬质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钛量的测定 过氧化氢分光光度法 ICS 77.160 H 1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124.4—2017/ISO4501:1978
代替GB/T5124.4—1985
硬质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钛量的测定过氧化氢分光光度法
Hardmetals-Part 4:Determination of titanium content-
Photometric peroxide method
(ISO450l:1978,HardmetalsDeterminationof titaniumcontent
Photometric peroxide method,IDT)
2018-05-01实施
2017-10-1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5124.4—2017/ISO4501:1978
前言
GB/T5124《硬质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总碳量的测定重量法;第2部分:不溶(游离)碳量的测定 重量法;一第3部分:钻量的测定电位滴定法;第4部分:钛量的测定 过氧化氢分光光度法
本部分为GB/T5124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GB/T5124.4一1985《硬质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过氧化物光度法测定钛量》,与
GB/T5124.4—1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在3.11.1中计算了二氧化钛的具体称取量;氟化氢铵用量从0.3g改为0.1g;在“7分析结果的计算”中补充了“计算结果精确到0.01%”;在“8允许差”中补充了“以合格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报出结果,精确到0.1%”;
一增加了试验报告条款;
删除了附录A。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4501:1978《硬质合金 钛量的测定 过氧化物光度法》。 本部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注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
经济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辉平、张颖、郭丽萍、赵声志、赵国明、张江峰。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5124.4—1985。
1 GB/T5124.4—2017/ISO4501:1978
硬质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钛量的测定过氧化氢分光光度法
1范围
GB/T5124的本部分规定了过氧化氢分光光度法测定硬质合金和碳化物中钛量
2 适用范围
GB/T5124的本部分适用于碳化物和粘结金属的混合粉(无润滑剂)及所有牌号的预烧结或烧结
过的硬质合金中钛量的测定。测定范围:0.2%(质量分数)以上。
3 方法原理
生成黄色过钛酸络合物,测定络合物的吸光度。
4干扰元素
在规定的条件下,与过氧化氢形成有色络合物的元素均有干扰。例如钒、钼定量地干扰测定,每种
元素含量小于5%(质量分数)可以进行修正。
5试剂
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相应的纯水 5.1 氟化氢铵。 5.2 硫酸铵。 5.3 亚硫酸氢钠。 5.4 高纯金属钛或二氧化钛,杂质总量均小于0.01%(质量分数)。 5.5 柠檬酸溶液,30%(质量分数)。 5.6 高氯酸,p=1.54g/mL或o=1.67g/mL。 5.7 硫酸,p=1.84g/mL。 5.8 硫酸,p=1.54g/mL(硫酸,p=1.84g/mL,1十1稀释) 5.9 过氧化氢,30%(质量分数)。 5.10 氢氟酸,p=1.12g/mL。 5.11 硝酸,p=1.40g/mL。
1 GB/T 5124.4—2017/ISO4501:1978
6仪器
实验室常规仪器和分光光度计或滤色光度计。
7试样
7.1 在不改变样品成分的研钵中,将试样研碎成粉末。粉末应能过0.18mm筛孔。 7.2 分析时应称取2份或3份试料进行测定。
分析步骤
8
8.1 预备
按表1选取试料质量,对应的容量瓶体积及吸收皿厚度。
表 1
试料量 g 0.2 0.2 0.2 0.1
容量瓶体积
吸收皿厚度
钛量(质量分数)/%
mL 250 250 500 500
mm 20 10 10 10
0.2~4 2~8 5~15 10~30
注:在250mL分析溶液中含有约17mg钛,用10mm吸收Ⅲ给出单位吸光度
8.2试料
称取0.1g或0.2g试料,精确到0.0001g。 8.3试料分解
将试料置于250mL烧杯或100mL~200mL锥形瓶中,加5g硫酸铵(5.2)、10mL硫酸(5.7),盖上玻璃表面皿,加热至近沸,直至完全溶解。
另一种溶样方法:将试料置于铂Ⅲ中,加人10mL水、5mL氢氟酸(5.10),用聚丙烯或铂表面皿盖好铂皿,加热至约80℃,滴加硝酸(5.11)直到试料完全溶解,冷却。加入10mL硫酸(5.7)和5g硫酸铵(5.2),加热至冒烟(SO3),冷却。
若残留有任何未溶颗粒或含碳物质,则将溶液冷却至低于100℃,小心加人1mL高氯酸(5.6),加热至冒高氯酸烟,然后冷却至室温
警告:使用高氯酸时避免接触有机材料。 8.4 分析溶液的制备
分次加人1mL过氧化氢(5.9),摇匀。边摇动边分次加入30mL柠檬酸溶液(5.5),加人 40mL水。
2 GB/T 5124.4—2017/IS0 4501:1978
8.4.1使用250mL容量瓶
将分析溶液移人250mL容量瓶中,用水充分洗涤,加人25mL硫酸(5.8),用水稀释至接近刻度,混匀,冷却。加人1mL过氧化氢(5.9),混匀,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8.4.2使用500mL容量瓶
将分析溶液移人500mL容量瓶中,用水充分洗涤,加人30mL柠檬酸溶液(5.5)、50mL硫酸(5.8),用水稀释至接近刻度,混匀,冷却。加人2mL过氧化氢(5.9),混匀,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8.5 参比溶液的制备
将约30mL显色后的溶液(8.4)置于50mL烧杯中,加人约0.2g亚硫酸氢钠(5.3)使溶液褪色。 如有必要再添加亚硫酸氢钠。 8.6 测量吸光度
选取合适的吸收皿。使用同一个或配对的吸收皿,于波长420nm处测量显色后溶液和参比溶液的吸光度。
9 干扰的消除
9.1钒
将30mL显色后的溶液(8.4)置于50mL烧杯中,加人约0.1g氟化氢铵(5.1)以破坏钛的有色络和物,待3min后溶液的颜色是钒的颜色。
测量钒的吸光度,并从钒钛合量的吸光度中减去钒的吸光度 9.2钼
过氧化钼络合物的颜色是淡色的,不能通过化学方法消除,但可根据钼量计算出校正值。通常在 420nm处,试样中存在1%的钼约相当于0.08%的钛。但必须用分光光度计来确定校正值。
10工作曲线的绘制
10.1钛标准溶液
可用金属钛或二氧化钛(5.4)配制钛标准溶液。 10.1.1金属钛配制钛标准溶液
称取约250mg金属钛(5.4)置于200mL锥形瓶中。加入30mL水和20mL硫酸(5.8),盖好锥形瓶,缓慢加热并不断补充水,使体积保持恒定,直至金属完全溶解,冷却。加人约1mL过氧化氢(5.9)使钛氧化,加热蒸发水分至冒烟,冷却。加入10g硫酸铵(5.2),缓慢加热至锥形瓶壁上的沉积物全部溶解,冷却。加入约50mL水,移入250mL容量瓶中,加人25mL硫酸(5.8),冷却,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计算每升溶液中所含钛量。
3 GB/T5124.4—2017/IS04501:1978
10.1.2 二氧化钛配制钛标准溶液
称取经计算含有250mg钛的二氧化钛(5.4),置于200mL锥形瓶中。加人10g硫酸铵(5.2), 10mL硫酸(5.7),盖好锥形瓶,加热至近沸,直至溶液清亮,冷却。分次加人1mL过氧化氢(5.9),摇匀,加入50mL水。移人250mL容量瓶中,加入25mL硫酸(5.8),冷却,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计算每升溶液中所含钛量。 10.2 校准
测量吸光度-钛工作曲线的斜率,例如每250mL溶液中1.0mg钛的吸光度,举例如下:在四个锥形瓶中加人5g硫酸铵(5.2),10mL硫酸(5.7)。分别加入5.0,10.0和15.0mL钛标准溶
液(10.1).剩下的锥形瓶做空白试验。继续按8.4~8.6操作。
11分析结果的表述
11.1计算
钛含量以质量分数(%)计,按式(1)计算:
100XAXV 25×aXm×L
.....(1)
式中: A a m V 一显色后溶液的体积,单位为升(L);
硬质合金中钛量对应的吸光度;每250mL含1mg钛浓度的分析溶液用10mm吸收皿对应的吸光度;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吸收Ⅲ的厚度,单位为毫米(mm)。
L 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11.2 允许差
2个或3个独立测定结果的极差值应不大于表2所列允许差值
表 2
钛量 % 0.20~5.00 >5.00~8.00 >8.00~15.00 >15.00
2个测定结果的极差
3个测定结果的极差
% 0.10 0.15 0.20 0.30
% 0.12 0.18 0.25 0.35
11.3最终结果
以合格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报出结果,精确到0.1%。
1
上一章:GB/T 5237.1-2017 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1部分:基材 下一章:GB/T 5124.3-2017 硬质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钴量的测定 电位滴定法

相关文章

GB/T 5124.4-2017 硬质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钛量的测定 过氧化氢分光光度法 GB/T 13747.19-2017 锆及锆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9部分∶钛量的测定二安替比林甲烷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GB/T 13747.19-2017 锆及锆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9部分:钛量的测定 二安替比林甲烷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GB/T 4324.19-2012 钨化学分析方法 第19部分:钛量的测定 二安替比林甲烷分光光度法 GB/T 4325.17-2013 钼化学分析方法 第17部分:钛量的测定 二安替比林甲烷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GB/T 13747.4-2020 错及错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铭量的测定 二苯卡巴勝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GB/T 13747.4-2020 锆及锆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铬量的测定 二苯卡巴肼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GB/T 13747.4-2020 锆及锆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铬量的测定二苯卡巴肼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