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9.100 N 77 备案号:56451—2017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 12727.5—2016
无损检测仪器 试样 第5部分:渗透
检测试样
Nondestructive tesing instrument--Standard test block--Part 5: Penetrant
testing block
2016-07-11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2727.5—2016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 5技术要求. 6试验器具. 7试验方法. 8检验规则. 9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I
X
.11
图11型渗透检测试样图22型渗透检测试样图3半球状凹痕压头图4A型渗透检测试样,图5五点式B型渗透检测试样. 图6 三点式B型渗透检测试样,图7 C型渗透检测试样
2
表 1 缺陷号码表2 裂纹区域的典型直径表3裂纹区域的典型直径,表4C型渗透检测试样表面裂纹的尺寸,表5.1型渗透检测试样的检验项目.. 表62型渗透检测试样的检验项目,表7A型渗透检测试样的检验项目,表8五点式B型渗透检测试样的检验项目表9三点式B型渗透检测试样的检验项目,表10C型渗透检测试样的检验项目
6
9
.10 10 10 10
I
JB/T12727.5—2016
前言
JB/T12727《无损检测仪器试样》分为5个部分:一第1部分:超声检测试样;一第2部分:射线检测试样;一第3部分:电磁(涡流)检测试样;一第4部分:磁粉检测用试样;一第5部分:渗透检测试样。 本部分为JB/T12727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2)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空军装备研究院航空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济宁瑞祥模具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海军航空工程学院、辽宁仪表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林俊明、雷洪、蔡桂喜、魏忠瑞、徐可北、胡先龙、陈振茂、孙金立、徐波、 黄凤英、晏荣明、陈建生、林振旺。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II
JB/T12727.5—2016
无损检测仪器试样第5部分:渗透检测试样
1范围
JB/T12727的本部分规定了渗透检测试样的类型、尺寸、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渗透检测试样的制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23(所有部分)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3190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 GB/T4237 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 GB/T4698(所有部分)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5121(所有部分)钅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5231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GB/T12604.3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 GB/T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0975(所有部分)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2702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EN10088-1不锈钢第1部分:不锈钢列表(Stainlesssteels-Park1:ListofstainlessSteels) EURONURM96工具钢质量要求(Toolsteels一Qualityrequirernenta)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4分类
本部分所适用的渗透检测试样应按如下进行分类: a)1型渗透检测试样,适用于评定荧光和着色渗透检测设备的灵敏度等级; b)2型渗透检测试样,适用于评定荧光和着色渗透检测设备的性能 c)A型渗透检测试样,适用于铝合金淬火裂纹渗透检测的参考试样; d)B型渗透检测试样,适用于镀铬辐射裂纹渗透检测的参考试样; e)C型渗透检测试样,适用于镀镍铬横裂纹渗透检测的参考试样。
1
JB/T12727.5—2016
5技术要求
5.11型渗透检测试样 5.1.1形状与尺寸
1型渗透检测试样的形状与尺寸如图1所示。
35
100±
102
注: b为镍-铬镀层厚度。 :横向裂纹。
图11型渗透检测试样
5.1.2材料
1型渗透检测试样的材料为符合EN10088-1的牌号为X2CrNiMo17-12.3(1.4432)、初始硬度为(150士10)HV20或等效的不锈钢。 5.1.3人工缺陷
1型渗透检测试样为一组四块,每块的镍-铬镀层厚度分别为10μm、20μm、30μm、50μm。其中镀层厚度为10μm、20μm和30μm的渗透检测试样用于确定荧光渗透系统的灵敏度;30μm和50μm 的渗透检测试样用于确定着色渗透系统的灵敏度。
1型渗透检测试样为矩形,典型尺寸为35mm×100mm×2mm(见图1)。每块渗透检测试样都是在黄铜板上电镀一均匀的镍-铬层,镍-铬层厚度分别为10μm、20μm、30μm、50um。每块渗透检测试样通过纵向拉伸来形成横向裂纹。每条裂纹的宽深比宜约为1:20。 5.22型渗透检测试样 5.2.1形状与尺寸
2型渗透检测试样的形状与尺寸如图2所示。
2
JB/T12727.52016
5.2.2材料
2型渗透检测试样的材料为符合EN10088-1的牌号为X2CrNiMo17-12.3(1.4432)(相当于我国的牌号022Cr17Ni12Mo2N或022Cr17Ni12Mo2)、初始硬度为(150土10)HV20或等效的不锈钢。 5.2.3人工缺陷
2型渗透检测试样为单独一块,其一半电镀镍后再镀一薄层铬,另一半制成为满足特定表面粗糙度要求的区域。有镀层的一边上分布有5个星形状的不连续人工缺陷。缺陷区域位于渗透检测试样的另半个检测面上(见图2)。 5.2.4可水洗性区域
为检验渗透剂的可水洗性,在2型渗透检测试样的半个检测面上制备成大小为25mm×35mm的四个相邻区域,其表面粗糙度Ra分别为2.5μm、5μm、10μm和15μm(见图2)。Ra为2.5μm的区域可由喷砂制备,其余区域由电腐蚀制备。
3 SE
21
中
4
SST
6
20
S
2
2
Ra=1.2μm~1.6μm
注:试样厚度为3mm。
图22型渗透检测试样
5.2.5电镀
应在渗透检测试样的检测面上电镀一层厚度为60μm土3μm的镍,使其硬度达到500HV0.2~ 600HV0.2。应在镍镀层上再镀一层厚度为0.5μm~1.5um的硬铬。然后将试样进行热处理,使其硬度达到900HV0.31000HV0.3。例如在405℃下加热70min,铬镀层的表面粗糙度Ra应为1.2μm~ 1.6 μm。
3
JB/T12727.52016
5.2.6 人工缺陷的制备
应采用2kN~8kN的载荷,在渗透检测试样检测面(镀层区域)的背面压成5个等距凹痕。例如, 5个人工缺陷可采用表1方法制备。人工缺陷的凹痕是采用与半球状凹痕压头匹配的规格为120kN压力机或适当的维氏硬度机制成的。图3给出了专用压头的数据。凹痕制备采用连续施加载荷,加载速度为0.05kN/s,卸载速度为0.5kN/s。5个凹痕应以尺寸顺序等距排列,最小的凹痕靠近表面粗糙度最小的区域。人工缺陷应展开成圆状,其直径由表2给出。
表1缺陷号码 2
缺陷施加外力kN
3 5.0
1 2.0
4 6.5
5 8.0
3.5
2
45
$8
注:钢牌号为符合EURONORM96的淬火回火的90MnV8(相当于我国的牌号9Mn2V),或硬度为53HRC62HRC
的等效质量。
图3 3半球状凹痕压头
表2 裂纹区域的典型直径
单位为毫米
缺陷号码典型尺寸(直径) 5.3A型渗透检测试样 5.3.1形状与尺寸
3 4.0
2 3.5
5 5.5
1 3.0
4 4.5
A型渗透检测试样的形状与尺寸如图4所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