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180.10 E 11 备案号:48191—2015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246—2014 代替SY/T6246—2003
可控震源使用与维护
Vibrator service and maintenance
2014一10一15发布
2015一03一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62462014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可控震源项目开工前的检查与测试 4可控震源的质量控制 5可控震源的维护与保养 6可控震源的运输 7可控震源的存放与封存附录A(资料性附录) 可控震源安全操作要求附录B(资料性附录) 可控震源开工检查评价报告
I
8
11
SY/T 6246—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6246一2003《可控震源使用与维护》。与SY/T6246一200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增加了可控震源开工审计方面的内容(见第3章);一增加了可控震源开工审计的报告格式(见附录A);一增加了可控震源HSE以及操作安全方面的基本要求(见附录B):
修改了可控震源质量控制的内容(见第4章,2003年版的附录A)。 本标准由石油物探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有限责任公司国际勘探事业部、装备服务处本标准起草人:陶知非、王先春、刘金中、刘志刚、王光德、刘晓峰、王迎春、刘会林。 本标准代替了SY/T6246—2003。 SY/T6246一2003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Y/T6246—1996。
Ⅱ
SY/T62462014
可控震源使用与维护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可控震源项目开工前的检查评价与测试、可控震源作业的质量控制、可控震源的维护与保养及运输、存储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采用连续振动工作方式作业和液压伺服控制的陆地可控震源。
2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1
真参考信号 true reference 记录在仪器的辅助道,用于与记录数据道的地震信号进行相关处理。 注:美国Pelton或Vibpro系统中编码器(ESG)上称之为真参考信号。
2.1.2
参考信号 reference 用于可控震源相位计算与驱动的输出信号。 注:由可控震源控制系统产生
2.1.3
有线参考信号(拉线参考信号) wire line reference 用于完成震源有线一致性检查的参考信号。 注:该信号稍滞后直参考信号。
2.1.4
无线参考信号(电台参考信号) radio reference 用于完成震源无线一致性检查的参考信号注:该信号稍滞后有线参考信号。
2.1.5
一致性检查(一致性测试) similarity test 对比两个信号是否一致的检查。 注:有线一致性是采用电缆传输震源信号的方法,而无线一致性是采用电台传输震源信号的方法。
2.1.6
扫描检查和 sweep checksum 用于检查可控震源扫描信号参数是否变化的校验结果。 注:美国Pelton或VibPro系统专用。
2.1.7
震源检查和 vibrator checksum 用于检查可控震源结构与控制参数是否变化的校验结果
1
SY/T 6246—2014
注:美国Pelton或VibPro系统专用。 2.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G.F或GF一可控震源输出力(又称地面力)(ground force); Q数据一质量控制数据:简称QC数据(qualitycontroldata): SEG一一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ocietyofExplorationGeophysicists)。
3可控震源项目开工前的检查与测试
3.1可控震源启动前车辆系统的检查 3.1.1液面检查
发动机机油液面、发动机水箱或散热器液面、液压油箱液面、分动箱内的齿轮油面、变速箱内油面、驱动桥桥包内油面、驱动桥轮边齿轮油面、电瓶液面、刹车制动液液面和燃油箱燃油液面等各种液面,检查结果应在该型号可控震源操作与使用维修手册规定的范围内。 3.1.2皮带张紧度检查
发动机风扇、空调。发电机皮带等可控震源使用的各种传动皮带的松紧度检查,检查结果应满足该型号可控震源操作与使用维修手册的规定 3.1.3液压胶管与平板外观检查
检查液压胶管、空调胶管、暖风胶管、气路管线和车辆电器连线等与邻近部件接触部位的磨损,应无损坏、无渗漏现象,振动平板底面与表面应无裂纹 3.1.4传感器、电器连接与紧固件检查
与位移传感器、电液伺服阀、加速度表连接的控制电缆线和接头,可控震源控制系统、电台、导航及其他辅助电子设备的连线等接插件紧固情况检查。连线表皮应无磨损,插头或插座无松脱现象:检查发动机底座、驾驶室底座、前后桥、摆动架、轮胎、振动器、驱动马达与变速箱的各紧固螺栓、 螺母、限位块等关键紧固部位,各紧固件应牢固可靠,无磨损或缺失;限位块无脱落;有扭矩要求的螺栓、螺母应按该型号可控震源操作与使用维修手册规定的扭矩紧固。 3.1.5储能器充氮压力检查
可控震源液压系统各储能器氮气充气压力值应在对应型号可控震源操作与使用维修手册规定的范围内。 3.1.6润滑脂加注检查
传动轴、铰接头、摆动架、导柱、平板挂钩和绞车等部位的关节轴承应定期加注润滑脂。 3.1.7其他
还应检查: a)设置油水分离器和气路排污阀的系统应将水或污物排净。 b)液压系统排气阀和绞车截止阀应处于关闭位置,其余各截止阀应处于开启位置。
2
SY/T 6246—2014
c)驾驶室各控制开关及控制阀操作手柄应在正确位置。 d)电瓶桩头连接应可靠。
3.2可控震源发动后车辆系统的检查
可控震源发动后应检查下述项,检查结果应满足对应型号可控震源操作与使用维修手册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
a)发动机机油压力表指示、震动低压表指示、驱动低压表指示、气压表压力指示、电压表指示
值,隔震空气弹簧、平衡空气弹簧,定心空气弹簧充气压力值:升压:检查振动高压压力减压阀调定压力。
b) 发动机、分动箱、液压泵等应无异响;可控震源各个部位应无泄漏现象。 c) 可控震源的信号照明灯(前后转向灯、刹车灯、前大灯、轮廓灯、照明灯、倒车警示灯)、
蜂鸣器应工作正常。 d)发动机水温应达到正常工作温度,液压油温度应达到38℃以上。 e) 可控震源箱体上电后:控制系统工作状态显示应正常。 f) 首次配装可控震源电控系统时,按电控箱体提示做震源安装与标定后,结果显示应正常。 g)按操作要求升压后,用小振幅进行可控震源扫描试振,无异常后恢复正常工作设置
3.3可控震源控制系统的信号校准测试 3.3.1激发信号的极性
可控震源激发信号极性应满足SEG规定的要求。
3.3.2激发信号启动零时校准检查(zero time calibration)
可控震源作业前,控制系统参考信号应完成与仪器编码器真参考信号的启动零时校准或验证,技术方法和指标应满足如下要求:
a)方法:起始频率设定为200Hz,终了频率设定为201Hz,扫描长度4s,斜坡长度250ms的
线性扫描信号:;将可控震源的参考信号通过有线方式接人数据采集系统或震源性能测试系统,检查编码器的真参考信号与可控震源参考信号的时间差或相位差。
b)要求:两个参考信号的相位误差应不大于100μs。 注:美国Pelton或VibPro系统专用。
3.3.3可控震源有线参考信号的零时校准(wirelinereference calibration)
采用有线一致性对可控震源振动性能进行检查时,首先应完成可控震源有线参考信号的零时校准,技术方法和指标应满足如下要求:
a)方法:起始频率设定为200Hz,终广频率设定为201Hz,扫描长度4s斜坡长度250ms的
线性扫描信号;将可控震源的参考信号通过有线方式回传到编码器,检查编码器的有线参考信号与可控震源参考信号的时间差或相位差。
b)要求:两个参考信号的相位误差应不大于100μs。 注:美国Pelton或VibPro系统专用。
3.3.4可控震源无线参考信号的零时校准(ReferenceCalibration)
采用无线一致性对可控震源振动性能进行检查时,首先应完成可控震源无线参考信号的零时校准,技术方法和指标应满足如下要求:
a)方法:起始频率设定为200Hz,终了频率设定为201Hz,扫描长度4s,斜坡长度250ms的
SY/T 6246—2014
线性扫描信号:将可控震源控制系统的参考信号通过无线方式回传到编码器,检查编码器的无线参考信号与可控震源参考信号的时间差或相位差。
b)要求:两个参考信号的相位误差应不大于100μs。 注:美国Pelton或VibPro系统专用。
3.4可控震源指令电台传输可靠性与通信距离测试
指令电台传输可靠性与通信距离测试的技术方法和指标应满足如下要求: a)方法:平坦地区,编码器与震源间无线电的通信距离应不小于15km。 b))1 要求:编码器发出100次启动指令,可控震源启动扫描信号的次数应不低于99次,QC数
据返回不低于90次
3.5可控震源启动信号重复性精度室内校准
启动信号重复性精度室内校准的技术方法和指标应满足如下要求: a)方法:用直通信号线逐一将可控震源控制系统的电台接口与编码器系统的电台接口按发射一
接收直接相连,震源控制系统与振动模拟器连接,每组连续启动10次,分别计算启动信号的平均时间延迟。
b) 要求:每组测试结果均应满足信号启动平均延迟时间误差不大于200μs。 注:法国Sercel系统专用。
3.6可控震源振动性能测试 3.6.1 振动性能测试内容
振动性能测试内容包括: a) 可控震源参考信号的背景噪音。 b) 可控震源输出力。 c) 可控震源输出力相位误差。 d) 可控震源输出力畸变水平。
3.6.2 测试参数
如不采用本测试参数或测试环境特殊时,应附注文字说明,主要测试参数如下: a) 频带宽度:7Hz-118Hz b) 信号类型:线性。 c) 扫描长度:8s。 d) 起始斜坡:0.5s。
终了斜坡:0.5s。 f) 锁相信号:可控震源输出力(地面力)。 g) 振幅控制:基值力。 h) 基值输出力幅度设定:最大静载压重的75%。
3.6.3 测试条件
测试条件如下: a) 测试场地应选择较为平坦的地表。 b) 测试前应完成传感器对比测试并满足:相位差不大于1°,振幅差不大于10% c) 用可控震源控制系统的参考信号或无延迟的时断(TB)信号作为数据采集系统的触发控制
4
SY/T 6246—2014
信号。 d) 根据振动性能测试仪的数据采集连线方式,采集并记录被测可控震源的平板加速度信号、
重锤加速度信号和参考信号
3.6.4技术指标 3.6.4.1参考信号与真参考信号的自相关结果应满足旁瓣对称,衰减圆滑且无大的脉动,背景噪音不高于-80dB。 3.6.4.2参考信号与震源输出信号(GF信号)相关计算的结果应满足:
a)斜坡段结束后,相位谱在所有频点上的相位误差不大于8°。 b) 任何情况下,可控震源峰值输出力不应高于最大静载压重值 c)同一扫描信号,可控震源间输出力信号畸变的相对值应不大于10%
3.7可控震源振动的有效性测试 3.7.1连续性测试
采用同一参数对可控震源在同一振点上连续采集记录3次,所有测试数据应满足3.6.4的规定,输出信号间平均相位最天绝对误差应不大于5,基值振幅绝对误差应不无于10% 3.7.2快速性测试
采用同一参数对所有参加作业的可控震源进行振动性能测试,记录的测试数据应满足3.6.4的规
定,每台震源的测试时间应不大于15min。 3.8可控震源系统的一致性测试
采用生产因素,可控震源一致性信号采用控制系统的锁相信号,测试结果应满足: a)7 相位:起始斜坡时间结束后,参考信号与震源信号的最大相位误差应不大于2ms b)振幅:起始斜坡时间结束后,波形基本圆滑,无断续及跳变现象,各震源返回的信号幅度
应在同一水平。
3.9HSE审计
可控震源投人使用前,应进行HSE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审计应涵盖以下内容: a)可控震源操作者应具备上岗资质、培训经历。 b)可控震源使用前应配备HSE防护装置和标识 c) 操作员个人防护与劳保用品应齐备、有效 d) 操作(手册)规程、技术标准应齐备、有效 e)
可控震源设备检查主要包括: 1)灭火器的配置应齐备、有效; 2)整车应无漏油、漏液现象; 3)可控震源停车、行车制动系统应工作正常; 4) 可控震源轮胎的磨损程度应在正常范围内: 5) 可控震源的照明灯光、转向指示灯,尾灯、倒车蜂鸣器和倒车警示灯等应工作正常; 6) 可控震源的雨刷、后视镜应无缺损(失),工作正常; 7) 驾驶室内应配备急救包。
f)可控震源的安全操作参照附录A的规定执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