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7.100 N11 备案号:53544—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2596—2016
金属电容式压力传感器
Metalcapacitivepressuretransducer
2016-06-01实施
2016-01-1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2596—2016
目 次
前言范围...
III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与命名 4.1分类.. 4.2命名... 5基本参数, 5.1测量范围.. 5.2工作压力(静压) 5.3工作温度范围 5.4 工作条件 5.5 输出... 5.6 传输形式, 5.7过载.. 6要求. 6.1产品技术条件(详细规范) 6.2 外部连接性能 6.3 电气性能. 6.4 静态性能 6.5 与影响量有关的技术要求 6.6 环境性能 6.7 防爆.. 6.8 电磁兼容要求,
2
试验方法. 7.1 环境条件. 7.2 试验前准备.. 7.3 外部连接性能. 7.4 电气性能.. 7.5 静态性能. 7.6 与影响量有关的试验 7.7 环境性能.. 7.8 防爆(适用时) 7.9 电磁兼容 8检验规则, 8.1 检验分类. 8.2 出厂检验.. 8.3 型式检验.
7
9
-
12 13 13 13 13 13 4
I
JB/T12596—2016
15 ...15 16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
9.1标志 9.2 包装. 9.3运输 9.4贮存,附录A(规范性附录) 传感器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 A.1 实际工作特性 A.2 参比工作直线. A.3 满量程输出Yrs. A.4 非线性,
16 16 11 17 17 18 19 19 20 20
A.5 迟滞 A.6 重复性 A.7 准确度.. 表1与准确度等级有关的技术要求表2有关影响量的技术要求表3检验项目及顺序表A.1校准循环次数与包含因子
14 20
II
JB/T12596—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元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MIF/TC17)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汇博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传感器国家
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仪器仪表元器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伯华、李振波、姚良珩、李永清、张清志、董清波、徐秋玲、股波、张弘一、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JB/T12596—2016
金属电容式压力传感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命名、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电容式压力传感器(以下简称传感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一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22一201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 GB/T2829一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3836.1—2010 ,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 GB3836.2—2010 爆炸性环境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 GB3836.4—2010 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 GB4208一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7665—2005传感器通用术语 GB/T7666—2005 传感器命名法及代码 GB/T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7614.1—2015 :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变送器第1部分:性能评定方法 GB/T17626.2一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2008 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2008 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3术语和定义
GB/T7665一200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金属电容式压力传感器 metalcapacitivepressuretransducer 能感受压强变化并通过金属电容器的电容量变化将压强值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
JB/T12596—2016
4 分类与命名
4.1分类 4.1.1 1按感受压力类型
传感器按感受压力类型划分,分别为: a)差压传感器(D); b)表压传感器(G); c)绝压传感器(A)。
4.1.2按现场使用要求
传感器按现场使用要求划分,分别为: a)一般型传感器; b)防爆型传感器。
4.2命名
传感器型号命名应按照GB/T7666—2005的规定。
5基本参数
5.1测量范围
传感器测量范围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详细规范)的规定。除另有规定外,传感器测量范围宜从下列数值中选取:
a)(0~0.15)kPa~1.5kPa; b)(0~1.0)kPa~10kPa; c)(0~6)kPa~40kPa; d)(030)kPa~200kPa; e)(0~120)kPa~700kPa; f)(0~350)kPa~2.0MPa; g)(0~1.2)MPa~7.0MPa; h)(0~3.5)MPa~20MPa; i)(0~7.0)MPa~40MPa。 注:以上定义分别为零点~量程上限。
5.2工作压力(静压)
传感器(差压)工作压力范围推荐从下列数值中选取: 4MPa、10MPa、14MPa、32MPa、60MPa。
5.3工作温度范围
传感器工作温度范围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详细规范)的规定。 工作温度的下限值优先从下列数据中选取: -55℃、-40℃、-30℃、-25℃、-20℃、-10℃、0℃。 工作温度的上限值优先从下列数据中选取:
2
JB/T12596—2016
50℃、60℃、70℃、80℃、90℃、100℃、125℃。 注:敏感元件工作在0℃以下时,要求被测量介质不能凝固或只能部分凝固。
5.4工作条件
环境温度范围:-30℃~80℃;相对湿度:5%~95%(25℃时);大气压力:86kPa~106kPa;交流外磁场:≤400A/m;额定工作电压:DC24(1土10%)V;传感器周围空气应不含有对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起腐蚀作用的介质和易燃、易爆的物质:防护等级应符合GB4208一2008的规定,优先从下列等级中选取: IP54、IP65、IP67。
5.5输出 5.5.1输出形式
传感器的输出可分为模拟输出、模拟与数字混合输出、数字输出三种形式。 5.5.2模拟输出
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为4mA20mA直流电流信号、0mA~20mA直流电流信号、1V~5V直流电压信号、0V~5V直流电压信号、0V~10V直流电压信号。
推荐输出形式:4mA~20mA直流电流信号。 5.5.3混合输出
传感器除了输出4mA20mA直流电流信号外,同时在其输出的直流电流信号上调制了数字信号,如符合HART协议传感器等。 5.5.4数字输出
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为数字信号,如符合FF协议传感器等。 5.6传输形式
传感器的传输形式为:二线制、三线制、四线制。 推荐传输形式:二线制。
5.7过载
传感器所能承受过载试验的试验压力上限值(满量程的倍数)应优先从下列数据中选取: 1.15倍、1.25倍、1.5倍、2倍、3倍、5倍、10倍。
6要求 6.1产品技术条件(详细规范)
产品技术条件应由传感器生产厂家依据本标准结合传感器的具体技术参数制定。产品技术条件应符合本标准的相关规定;对于本标准没有规定的,产品技术条件可引用其他相关标准,并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标明所引用标准;本标准与产品技术条件(详细规范)不一致时,应采用产品技术条件(详细规范)。
3
JB/T12596—2016
6.22 外部连接性能 6.2.1外观
传感器外观应符合下列要求: a)壳体表面光洁、完好,无划痕及其他损伤; b)产品铭牌、标牌等完整,并牢固地固定在外壳上; c)仪表内无灰尘、残渣等杂物; d)防爆产品的防爆标志明显、清晰。
6.2.2 2外形及安装尺寸
传感器的外形及安装尺寸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详细规范)及产品图样的规定。 6.2.3电气、压力源和读数装置连接
传感器的电气、压力源和读数装置连接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详细规范)及产品图样的规定 6.3电气性能 6.3.1绝缘电阻
传感器的绝缘电阻推荐从下列数值中选取: ≥20MQ、≥50M2、≥100M2、≥200MQ、≥500MQ。 测量用的直流电压值推荐采用:100V、250V、500V、1000V。
6.3.2绝缘强度
对传感器施加频率为50Hz的正弦波交流电压,历时1min,应无击穿和飞弧现象。 测量用的交流电压有效值应从下列数值中选取: 100V、250V、500V、1000V、2500V。
6.4静态性能 6.4.1零点输出
传感器的零点输出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详细规范)的规定。 6.4.2满量程输出
传感器的满量程输出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详细规范)的规定。 6.4.3与准确度等级有关的技术要求 6.4.3.1非线性
传感器的非线性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详细规范)的规定,非线性误差推荐从表1中选取。
表1 与准确度等级有关的技术要求
重复性%FS
准确度等级
准确度%FS
非线性%FS
退滞%FS ≤0.040 ≤0.060 ≤0.080 ≤0.200 ≤0.400 ≤0.800
0.050 0.075 0.100 0.250 0.500 1.000
±0.050 ±0.075 ±0.100 ±0.250 ±0.500 ±1.000
≤0.030 ≤0.045 ≤0.060 ≤0.150 ≤0.300 ≤0.600
≤0.030 ≤0.045 ≤0.060 ≤0.150 ≤0.300 ≤0.60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