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83.120 Q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2788.2—2016
预浸料性能试验方法
第2部分:树脂流动度的测定
Test method for properties of prepreg- Part 2: Determination for resin flow of prepreg
(ISO 15034:1999,Composites—Prepregs-
Determinationofresinflow,MOD)
2017-05-01实施
2016-06-1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2788.2—2016
前言
GB/T32788《预浸料性能试验方法》分为6个部分:
第1部分:凝胶时间的测定;第2部分:树脂流动度的测定;
——第3部分: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第4部分:拉伸强度的测定;一一第5部分:树脂含量的测定;
一第6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本部分为GB/T32788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5034:1999《复合材料预浸料树脂流动度的测定》。 本部分与ISO15034:1999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A中列出了本部分与ISO15034:1999
一
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部分与ISO15034:1999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本部分扩大了适用范围,改为“以热固性树脂为基体的预浸料树脂流动度的测定”;用GB/T1446代替了ISO291:1997,删除了ISO472:1999和ISO8604:1988,增加了 “GB/T32788.3预浸料性能试验方法第3部分:挥发物含量的测定”的引用;删除了对“术语和定义”的规定;增加了规格为(150士1)mm×(150士1)mm的切割模板,以便切割试验用料(见4.1);
- -
一一将“吸胶玻璃布,181型或等价物”归纳为“吸胶玻璃布”(见4.4);
增加了取样位置“距边缘至少50mm”,以明确取样位置(见5.1);对“状态调节和试验环境”要求进行修改,与本标准的其他部分相协调(见第6章);将“制作试样组件过程”章节进行归纳(见7.5);删除了试验步骤中对其余试样重复8.1到8.8中所述的步骤(至少3个结果)”的规定;删除了“根据ISO9872测定”的规定,本部分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已进行规定;增加了“计算算术平均值,取3位有效数字。”,与本标准的其他部分相协调(见8.3)。
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将标准名称修改为《预浸料性能试验方法第2部分:树脂流动度的测定》;增加了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部分与ISO15034:1999的章条编号对照情况”。
本部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9)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河北浩正非金属材料检测服务有限公司、雷可
德(高分子)天津有限公司、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齐河县海兴达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金亮、王宝瑞、孙远君、任昆、丁新静、刘东勋、张荣琪、于浩、李红强、何涛。
I
GB/T32788.2—2016
预浸料性能试验方法
第2部分:树脂流动度的测定
1范围
GB/T32788的本部分规定了预浸料树脂流动度的原理、仪器和设备、试样、试验条件、试验步骤、 试验结果及试验报告。
本部分适用于以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等为增强材料,以热固性树脂为基体的预浸料树脂流动度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46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GB/T32788.1预浸料性能试验方法第1部分:凝胶时间的测定 GB/T32788.3预浸料性能试验方法第3部分: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3原理
从预浸料样品中剪切试样放入吸胶玻璃布和隔离膜的中间组成试样组件,将试样组件放入规定测试温度和压力下的平板压机中进行固化,固化后,部分树脂流动出了试样。试验前后试样的质量变化百分比,即为树脂的流动度。
4仪器和设备
4.1切割模板:用硬质材料如钢或陶瓷等制成,规格为(100土1)mm×(100士1)mm、(150士1)mmX (150士1)mm各一块,厚度约为5mm。 4.2切割工具:单面刀片。 4.3分析天平:感量0.001g。 4.4吸胶玻璃布。 4.5多孔耐热性隔离膜:如:含有适当孔结构的四氟乙烯薄膜,树脂可通过孔顺利流出。 4.6无孔耐热性隔离膜:如: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的共聚物。 4.7平板压机:最高温度200℃,并且能在100mm×100mm的面积上保持600kPa的压力。
5试样
5.1使用切割模板和切割工具,在预浸料宽度方向上切割100mmX100mm的样片,切割出足够的数量,把它们叠放在一起得到约0.2mm~0.5mm厚的试样。如果在预浸料宽度方向无法切割足够的预浸料样片(如预浸带变窄),可以在预浸料长度方向进行切割,取样距边缘至少50mm。
1
GB/T 32788.2—2016
5.2对于单向预浸料,样片放置时应交替垂直叠放,每个试样建议使用2片或者4片预浸料叠放,如果不能够满足厚度要求,可以使用其他的片数,但应在测试报告中予以说明。 5.3试样数量不少于3个。
6试验条件
6.1试验环境
试验环境应符合GB/T1446的相关规定。
6.2状态调节 6.2.1下列情况预浸料无需状态调节:
a)未使用溶剂的预浸料,并且贮存环境与试验环境相近; b)挥发物质含量可忽略的预浸料,并且贮存环境与试验环境相近; c)技术条件规定无需状态调节的预浸料。
6.2.2下列情况预浸料需状态调节:
a)在实验室环境温度下贮存的预浸料,应按技术条件规定进行状态调节。如果技术条件无规定
应在试验环境中调节不少于2h; b)低于实验室环境温度贮存的预浸料,视质量大小在一段时间内达到实验室环境温度后切割试
样,应按技术条件进行状态调节。如果技术条件无规定,试样应在试验环境中调节不少于2h。
6.2.3试样在状态调节过程中应在耐溶剂袋中用保护膜覆盖。 6.3状态调节和试验之间的时间间隔 6.3.1按6.2.1的规定,无需状态调节的预浸料,可直接进行试验,无时间间隔要求。 6.3.2需状态调节的预浸料,除技术条件规定外,按6.2.2的规定进行状态调节后,试样应保存在状态调节环境中,并在6h内完成试验。
7试验步骤
7.1 称量试样,精确到0.001g,记为m1。 7.2切割两片多孔耐热性隔离膜,规格为150mm×150mm。 7.3切割吸胶玻璃布,规格为150mmX150mm,数量推荐为6片。 7.4切割两片无孔耐热性隔离膜,规格为150mm×150mm。 7.5制作试样组件,如图1所示。在工作台上依次放置一片无孔耐热性隔离膜放,吸胶玻璃布,一片多孔耐热性隔离膜,试样放在多孔耐热性隔离膜中心,并且试样边缘与隔离膜边缘平行,依次用另外一片多孔耐热性隔离膜、吸胶玻璃布以及一片无孔耐热性隔离膜盖在试样上,所有的边缘与另外一组耐热性隔离膜和吸胶玻璃布对齐。 7.6将试样组件放入平板压机中,预热温度为固化温度士3℃,立即将平板压机载荷升至400kPa~ 600kPa(压力在5s内升至规定值),保持压力直到树脂充分固化。固化条件应根据预浸料的技术条件确定。 7.7从平板压机中移出试样组件并冷却,将无孔耐热性隔离膜、吸胶玻璃布和多孔耐热性隔离膜从试样上分开,除去流出的树脂。 7.8再次称量试样质量,精确到0.001g,记为m2。
2